作者:春未绿
魏夫人心想这还真是福气,每次和蒋夫人一处,所有事情都会变好。
筠姐儿这里魏七郎已经过来,他还有些不可置信:“是真的么?”
“嗯,方才大夫都说了,应该不会假。”筠姐儿其实心里有数,但是在婆家不好请大夫,尤其是若是没孩子,那就是空欢喜一场,今日回到娘家,与母亲通气之后,才顺利找大夫过来。
魏七郎挠挠头,露出些许孩子气:“岳母这观音绣像还真灵啊。”
锦娘等他们临走的时候,就和筠姐儿道:“回去好好养胎,别操心太多。”
女儿顺利有妊生子最好,若中途小产或者不好了,就说家里有菩萨保佑,顺势把女儿接回来调养,如此对她身体也好。
筠姐儿倒好,她明白娘的心思,心中舒展许多。魏夫人见锦娘没把观音绣像送给筠姐儿,有些失望,私下倒是悄悄对魏七郎道:“日后你常来你岳父母家中,咱们遇到她们总是逢凶化吉。”
第146章
既知晓女儿有身孕, 锦娘让悯芝开始做孕妇枕头和襁褓小衣裳,她怕女儿有孕后觉得臃肿,特地设计了几款孕妇装, 拿了绢和丝, 找了外头绣匠,按她图示做就成了。
之后,又让庄子上杀猪了, 专门只拿瘦肉过来, 还让人准备了稻米和粳米,怀孕之初, 不能吃太腥的,可以多吃五谷杂粮, 菜蔬水果。
罗玉娥听锦娘的送了好些她们夫妇俩自己种的, 非常新鲜还沾着泥巴的菜。
等绣匠连夜把衣裳平底鞋做好, 锦娘才去了魏家探望,她给女儿准备的都是实用的,给魏夫人送的却是很名贵的物件, 两盒珍珠粉、六饼建茶、黄柑酒、海参、雪蛤、铁皮石斛这些。
她还道:“他们都年轻, 少不得还要嫂嫂多提点,七郎那里我不担心,就是我家里那个女儿,笨的很,还要您多教诲。”
锦娘也是怕喧宾夺主了, 她很清楚, 古代女子嫁了人,娘家很难参与进来,她这过来一趟, 日后也不好总过来,要不然魏家还以为自己不放心。
魏夫人笑道:“你这是哪里话,说实在的,我看七郎媳妇最是孝顺的紧。”
“能得您做婆婆的一句夸奖,我这做亲娘的悬着的心就放肚子里咯。”锦娘道。
她不紧不慢的和魏夫人说着话,等魏夫人提起去看女儿,她才过去。母女二人见面,少不得又是一番的关心问候。
锦娘笑道:“你不要听别人的说什么怀孕就吃的多,胎儿太大了,做娘的生孩子的时候就很容易难产。”
筠姐儿看到她娘,才觉得心安:“娘,我有点怕。”
“怕什么,一切有娘在呢。”锦娘帮女儿把落下来的头发别上去,又问:“姑爷睡哪儿?”
“我把东厢房收拾出来,让他住那儿,夜了,都是从我这里梳洗了过去的。平日都是在我这里吃饭说话,只是读书在外头,睡觉在那儿。”筠姐儿忙道。
锦娘闻言点头:“你自己灵活看着办。”说罢,又笑道:“我给你做了几件衣裳,我画的样子,让外人头做了来的,等你出怀了就可以穿了,又透气又好看,裙摆不拖地,也不会被绊倒,都是极好的。”
“娘对女儿真是事事都想到前头了。”筠姐儿只觉得自己幸福。
锦娘又笑;“庄子上最近养了鹅,到时候我就让人送些鹅蛋来,你院子里备着风炉就好,孕晚期的时候可以吃。我们吴县的庄子有种过柑橘,到时候我让人送些过来,你孕吐的时候记得吃……”
她零零总总说了不少,到了中午筠姐儿要留她吃午饭,她却立马告辞了。
筠姐儿很是不舍,锦娘却道:“娘只能稍微帮忙,你的日子还得你自己过,好好儿的。过些日子,我派阿盈过来看你。”
锦娘走的很快,筠姐儿中午自己吃饭,她如今有了身孕,就免了请安。她不是长子媳妇,也不管家,在家养着倒是好些。
她一旁的容妈妈从外头进来道:“娘子,四奶奶和八奶奶一起过来了。”
这是来探望的,筠姐儿请她们进来,那四奶奶木头人似的,十分木讷,不怎么说话,倒是申七娘道:“我们前几日不好过来,怕你这里不方便,反而吵到你了。今日听说亲家太太过来,便一起来了。”
不得不说,成婚后的申七娘虽然不怎么爱交际,但说话比以前稍微妥帖些了。
筠姐儿笑道:“我娘也是过来看看我,送些东西过来。”
原本申七娘是新妇,没想到因为筠姐儿有身孕了,所以抢走了她的风头。她倒是不在意这些,但是魏家这种交际也是挺烦的,大家关系本来一般,还得硬着头皮交际。
好在筠姐儿吃完饭,有些犯困,她们就立马可以走了。
等筠姐儿孕期出怀之后,中秋已经过了,老宅的宣哥儿参加的别头试,这也是因为他是蒋羡的侄儿,所以不是参加普通的解试。
别头试宣哥儿过了,就等着参加省试,这就不必蒋羡操心了。邬家、王家都替他筹谋,可蒋羡看过他的文章,直摇头。
“别头试简单,可省试难啊,其实我本以为他别头试都很难的,毕竟前些日子我看过他的文章。”蒋羡对宣哥儿出于公正评价。
锦娘阻止他继续:“这些话你就别说了,大嫂和我们本来关系就一般,如今他参加省试,我们送些文房四宝去,你呢也在闲暇人多之时,与他引荐一二,尽心就好。”
闻言,蒋羡也同意。
夫妻二人说完话,外头说宁哥儿回来了,今年这孩子已经十四岁了。他跟锦娘似的,不挑嘴,做事坚毅不拔,现下去太学一年就已经是舍长了,听说马上要任斋长。
锦娘连忙让人摆饭,一家四口正吃饭,宁哥儿道:“教谕要让我做斋长,我推辞不过,可管人感觉比做学问还难。”
这也是他小少年的烦恼了,他性情一丝不苟,人又很正直,做二把手不贪功很好,但做一把手,什么事情做的多反而遭埋怨。
蒋羡笑道:“你得拉拢些和你好的,去压制那些不听你话的,人都从众。”
“真得如此么?”宁哥儿发现他爹挺多鬼点子的。
蒋羡道:“有些人你与他们相交,该亮出身份就亮出身份,别太客气了。”
宁哥儿知晓她爹也是两幅面孔,在那些大佬高官面前绝对是一等一的贴心人,都不必人家吩咐,态度谦卑,又会说话,对下面得用的官员也不错,但是对吏员颇为严苛,当然这也是他的手段。
以前宁哥儿觉得只读书就好,如今自己好像也得学些御下的手段了。
然而她娘又是另一个法子:“你先定下规矩,先礼后兵,若有人犯了,你就拿那个人树立威信,凡事都要做到让人心服口服。”
宁哥儿暗自点头:“爹娘说的话,儿子都记下了。”
饭毕,宁哥儿又问起定哥儿的学业,定哥儿要撒娇躲过,锦娘则看着小儿子道:“读书要听你哥哥的。”
宁哥儿说完,还帮弟弟制定了学习计划,他则去书斋歇息看书了,这是他的习惯,锦娘对儿子女儿都是很尊重他们的习惯。
次日一早,罗玉娥过来锦娘这里一起吃了早饭,对门的孟夫人过来问了,她是来问锦娘认不认识什么妥当的稳婆乳娘的,说是帮二女儿留意。
“怎么这些还要你准备?”锦娘怕自己到时候帮她大费周章的找来了,结果人家婆家准备了,孟夫人又不要了。
孟夫人道:“我想先备下来,那边的人也不大上心。”
锦娘还奇怪:“孙子都要出世了,又不是旁人家,怎会不上心?”
若是别的人锦娘就住嘴了,孟夫人这个人也是个和罗玉娥差不多的人,翻来覆去颠三倒四可以一直重复,所以她赶紧问完,拿住话头。
孟夫人果然吐起苦水来:“找也找得,但是找的人都不成,总之就是嘴上说的好,却不用心。”
锦娘到底在汴京多年,还是识得几个不错的接生婆和乳母,她喊阿盈过来,让她找几个送对门挑选去,孟夫人千恩万谢。
十月,孟家二姑娘生了个大胖小子,稳婆是孟夫人送去的,两个乳母也是她送过去的。锦娘不知道孟夫人之前让女儿嫁给娘家表兄,明明当时说那家很好的,怎么如今又不上心,好歹是亲戚啊。
孙大姑娘却知晓,她正和通房松儿道:“太太这几日心情不好,咱们少去讨嫌。”
松儿不解:“二姑奶奶都生了儿子了,怎地夫人还闷闷不乐的。”
孙大姑娘素来见识明白,也颇有手段,进门之后,早就买通了孟夫人身边的人。原来严家衙内一直想娶一位才女,能够红袖添香的女子,孟夫人推荐自己的次女,说她文墨极通,还不知从哪里搜罗的诗册过去,严家本来和孟家是姻亲,姑表亲结下正好。
初时,孟二姑娘还能装上一装,时日久了就露馅了,严大少未免觉得妻子不诚实。后宅女子,失去了丈夫的欢心,还有做姑母的婆婆依靠。但严夫人比起二姑娘来,更喜欢三姑娘,她总觉得孟夫人靠家世碾压她哥哥,还有当年孟三郎母亲黄小娘和她关系也好,孟二姑娘就被慢待了。
这样的事情,孟夫人当然不会说出来,她是个粗线条的人,身边的人看的清楚,却又不想说真话,让她生气。
孙大姑娘天然立场是站在自己丈夫这边,可是对婆婆又很同情。
女方家世太好,即便什么都没做错,都会对男人造成压迫感。
但同情归同情,也只能明哲保身了,这个时候外头说对门蒋夫人过来了,松儿道:“蒋夫人少来咱们家,不知有什么事情呢?”
孙大姑娘道:“那可是开封府府尹的夫人,我得过去。”
却说锦娘是听说孟夫人有些不舒服,所以特地过来的,她和孟夫人的关系虽然没到交心的地步,但孟夫人这个人还算直率赤诚,作为邻居,怎么也该过来看看。
孟夫人见锦娘过来,又道:“我就是心里不大舒服,倒没什么大事,怎么好叫夫人来看我。”
“你这说的哪里话,我是听说你不大舒服来的,也不知晓送的药对不对症,只拣了些温补的补品,过来看看。”锦娘笑道。
这好不好的,用嘴说没什么用,拿点真东西来,人家还用册子记下来。
孟夫人知晓蒋家富贵,蒋夫人出自名门,便是娘家亲弟弟亦是进士,儿子是太学生,丈夫还只有她一个女人。她这样的人,恐怕一辈子都没什么太大的烦恼。
她看着锦娘道:“我没什么大事,多谢您关心了。”
锦娘随意叮嘱几句就立马回去了,听罗玉娥问起,她摆手:“人家的事情,人家愿意说咱们听着,人家不愿意说咱们也别问。我以前也是对什么事情都好奇的很,后来才发现,所有的家务事都是一团乱麻,少听,听了还把自己气着。”
“倒也是这个理。”罗玉娥微微感叹一声。
母女二人感叹一回,锦娘摸了摸自己的肚子,又倏地道:“这一个月天天早上吃面,总觉得肚子和脸圆了一圈,不成,今日开始,我得少吃些。”
罗玉娥不赞成道:“吃就吃吧,吃多了才有力气。”
锦娘看了一下天生苗条的母亲,扼腕道:“您和弟弟是天生的瘦人,吃什么都不会长胖,我这样的,多吃一些就容易发福。俗话说千金难买老来瘦,我不要很瘦,但是若是和以前一样,不知又生出多少病来。”
“也是,那等会儿我们吃粳米粥吧。你知道你为何容易发胖么?因为我和你弟弟爱吃稀的,你爱吃干巴的。我们早上一碗小米粥,一颗煮鸡蛋就很好了,你早上非得吃那种面,要不然就吃煎夹子,几日不吃就嚷嚷说肚子没吃饱。”罗玉娥对女儿身材也是心里有数。
日后,锦娘也开始了吃小米粥鸡蛋,中午还是二一一减肥,晚上十六加八,反正,提早把饭吃完。不像以前那样还要等蒋羡一起吃,二人每次吃很久,所以她越吃越多。
如此这般两个月后,她约莫瘦了十斤左右,在园子后面的天平秤上,对面加秤砣,她差不多从一百一十斤,瘦到一百斤了。
蒋羡晚上睡了的时候,还能摸到她的骨头,“娘子,你怎么瘦了许多啊?没事儿吧。”
“无事,就是前些日子总吃面,要不晚上就吃好些肉和菜,我得为我自己的身子考虑,如今轻盈了许多。”锦娘笑道。
蒋羡则道:“娘子,你也太有毅力了。”
锦娘心想这历来减肥多半是有钱有闲的人能够做到的,就像她这次减肥为何没有脱发什么的,就是吃的东西蛋白质丰富,中午吃到是清蒸的鲈鱼,两样青菜,小半碗饭,要不就是几片牛肉,寻常人家也不好这么吃。
如今宋代还没有红薯玉米这样的杂粮,但是也有粳米、荞麦这样的杂粮。
平日蒋羡多半在衙门,宁哥儿在太学,也就她和定哥儿两个主子,若罗玉娥和魏雄过来时,就他们夫妻和定哥儿吃一锅,厨房按照她的吩咐做就成了。
最重要的是,她现在除了每日白天固定一个时辰做做针线打理家务,平日就是看书,很是轻松。
年底,范庄头的儿子范大郎代替父亲过来的,四百亩的租子,除此之外还有锦娘要的柑橘,水产等等。姚掌柜今年未来,因为锦娘已经收到他的信,同意把今年的利润扩大邸店,好在还有塌房的一千二百贯和金梁桥的七百二十贯。
如此今年产业收入也有两千六百六十贯,再有蒋羡的收入,除去今年耗用多些,也攒下一千贯,共计也有三千多贯。
年货打理完,锦娘给了三十六贯赏钱,六匹绢布、两坛会仙楼的酒,一块好皮子赏给范大郎。
范大郎得了这些,先在京中过年,他是头回来,刘豆儿招待他一番,又说等雪化了再回去,今年留下来过年云云。
锦娘这里则带着年礼亲自上门探望女儿,几个月不见,筠姐儿已经有八个月的身孕了,大腹便便的坐下来都忍不住挪挪腰腹。
“从苏州专门运过来的太湖银鱼、鲃鱼、白鱼,白虾,这些鱼不能吃一样的,得用水缸养着,常常换着吃。还有姑爷不是爱吃鲥鱼么?正好有糟的鲥鱼,还有一起糟的鹅掌和柑橘酒,我也带来了,鹅蛋我也带了一篓。”锦娘絮絮叨叨的说着。
筠姐儿听着觉得很温暖,尤其是嫁人之后,她才知晓原来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像她家一样的。即便是魏夫人很疼魏七郎,可也没有她娘这么设身处地巨细无遗的为她着想。
她又道:“娘,这些我等会儿让她们送去厨房就好,您过来陪我说说话。”
锦娘自己搬了绣凳坐女儿旁边,她还打了个哈欠:“惦记着要过来,早上都没睡好。”
筠姐儿很是心疼,她又道:“您今儿就留下来吃一顿饭回去吧,好不好?我一个月也是无趣的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