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77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美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和母亲在一起,似乎没什么太大的烦恼,总是有许多笑话。她本来还想问爹的事情,但是娘也不知道,她道:“你爹对官场比我熟,我只能管好我自己能够管的事情,管不到就别想太多了。”

  能够处理的事情,她几乎都做好了,蒋羡的事情,也得他自己处理。

  筠姐儿点头:“也是。对了,娘,您不是让春纤跟着橘香姐姐学了多年厨艺么?她汤水造的极好,现下在大厨房专门负责汤水。就像您说的,润物细无声,如今大厨房也算是有我的人了。”

  “这便是了,将来你要吃个什么喝个什么也便宜。对了,申党如今不大好,你那位八弟妹没受影响吧?”锦娘问起。

  筠姐儿笑道:“魏家也是经历过许多事情的人,哪个人宦途没有波折,她在家里如今不大受二婶的待见,好在她也识趣,不怎么出来。”

  “你二婶可是人称菩萨的,怎地还有人同她处不好?”锦娘也是奇了。

  越是在意名声的人,越不会撕破脸,利用她好面子的紧,反而好操作。

  筠姐儿摊手:“她也是想太多了,七郎解试过了,她还问我说我满意了么?我都不知道她是什么意思?”

  怎么还在在意曾经可能和魏七郎结亲的事情啊……

  锦娘笑道:“她这般只能说明她日子过的不好,若是我,越是过的不好,越不会表现出来,徒增笑话。”

  “是啊,我听有些人传小话给我,说她觉得我婆婆对我很好,说我有福气,这个福气原本该是她的。”筠姐儿很生气,但是这种话便是说给魏七郎听,都只是徒增烦恼。

  就像娘说的,人还是得憋住一些事情,什么都不管天天说这些,本来无事还生非。

  锦娘也劝她道:“如今姑爷过了解试,你儿女双全,你们俩感情也好。以前你婆婆含沙射影说你不能容人,现在也对你另眼相待,这些都是你苦心经营的。要我说,这些人只看到人家的结果,不能看到人家的难处,魏大夫人比二人精明百倍,你在她面前奉承站规矩,连我都不忍看。这些让她去做,她能熬的过来么……”

  “女儿也这么说,二婶一开始规矩都不让她站,也不会很难缠。她以前和八弟吵架,二婶还站她那边,结果她四处说人家是笑面虎?不管人家笑不笑面,总是面上帮了你吧。又不是自己亲娘,谁会向着你?”筠姐儿想这些话也只能和娘说说了。

  锦娘点头:“这事儿你看的明白,书上说兄友弟恭,但多的是兄弟争产的。婆慈媳孝说的也多,可天底下做婆婆的,有几个不想再儿媳妇面前摆谱的,别人家几句好话,就当人家是亲娘了,还是自己得立起来。”

  母女二人又说了些话,最后筠姐儿临走时道:“娘,若是爹爹有什么事情,您一定要传信给我知晓。”

  锦娘心里一暖,重重点头。

  集贤相回来之后,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这就是名义上的首相的地位。蒋晏也水涨船高,升为正四品的尚书左丞,许氏一改往日的郁气,大宴宾客。

  锦娘这边略坐了一会儿,就回家来了。

  正好碰到宁哥儿回来,锦娘笑道:“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

  “您都忙忘了,今日是暖炉节啊。再有太学让我们已经过了解试的,若家在汴京的,可以出来住,筹备明年的省试,儿子也想回来。”宁哥儿属于被迫住宿,他还是想到家里住的。

  锦娘笑道:“可以,但是省试之前就不要出门了,潜心在家读书。”

  宁哥儿答应的很好。

  之后,锦娘派人去国子监把他的行李拿回来,宁哥儿还请了一位同窗在家中住下,锦娘正好把客房收拾一间,让下人好生照看。

  宁哥儿白日与同窗一处在东厢房书房读书,夜里各自回房夜读,锦娘也都是送了香烛过去,并不拦着他们苦读。

  只是生活上要照顾好,锦娘对橘香道:“早上一定要煮一颗鸡蛋或者炖蛋羹,几样小菜,再炊饼、馒头、馄饨、饽饦、面条换着来。中午牛肉、羊肉、鸡腿、鲈鱼、大虾领着来,晚上就别煮油荤太大的。”

  橘香笑道:“您放心,我肯定把大郎君的吃食做好。”

  锦娘笑着点头。

  中午用饭时,锦娘对蒋羡道:“宣哥儿今年解试过了,若是省试没过,还继续考么?还是另外恩荫,大哥怎么想的。”

  蒋羡努力想了想:“好像没听大哥说起。”

  “不会吧,他不是只有这一个儿子么?”锦娘也觉得很奇怪。

  蒋羡笑道:“应该还是要考的,咱们家的儿郎不考又有什么出息。不过,连集贤相自己的儿子,二十岁中了进士,也不过是小官,官当的越大,除非子弟很有才能,否则放出去做官,恐怕祸及家族。”

  这个说法锦娘也赞同。

  集贤相上台,当然要废除申相的一些政令,这些事情坐起来很麻烦,蒋羡却完全没有任何芥蒂,七日之内就全部归肃完整。

  此时,蒋放离京,孙世琛夫妇准备回家乡去。

  孙大姑娘准备了不少程仪,里面还放了六十贯钱,还送了一幅首饰给妹妹,她对妹妹道:“你回去好生照看爹娘。”

  孙二姑娘直抹泪。

  周四有些凄迷,因为小说以吴鸾视角写的,写到这里差不多完结了。周存之听闻要回来了,还是蒋羡求情的,还是圆了小说,后续的一切书里没写,她也不知道了。

  ……

  蒋晏对许氏道:“我书信屡次劝过二弟,然而他一直不听我的,落得了这个下场。”

  “当年,你二弟得势时,你从未拿他过继的事情说事,反而替他百般遮掩,即便被迫辞官,也没让他帮你。如今,大势所趋罢了。”许氏道。

  蒋晏有些沉默。

  许氏不免想起了蒋羡,比起蒋放这个过继出去的,蒋羡俩口子上次在族里打脸她不说,还对她没有半点尊重,那俩口子老人也不养,全都交给她。

  但她也不能在蒋晏面前说这些,只道:“你二弟也是自己坚持己见,怨不得别人,但十六郎那里呢?”

  “十六郎,他若投靠集贤相,当然也很好。”蒋晏道。

  许氏笑道:“我看十六郎有奶便是娘,这话我这个长嫂也是在京看的十分清楚,申家人在的时候,他是成日往申家跑。”

  蒋晏斥责了妻子一句,但总归眉头紧拧。

  却说蒋羡这边把集贤相的任务完成的很好,但仍旧遭到集贤相部众弹劾他别有用心,以前事申党如何,如今事集贤相如何。

  集贤相倒是说蒋羡不是这样的人,他们以前还常常通信,但连他自己都被裹挟了,更何况蒋羡。

  于是,冬月初八,蒋羡由开封府府尹调任京西路转运使,也是即日就要去洛阳赴任。

  虽然官还是升了,然而锦娘这边陷入两难,宁哥儿要明年参加省试,她走不开,丈夫一个人去洛阳,她也有点不放心。丈夫和儿子选谁呢?

  正想着的时候,见蒋羡端着她最爱的桂花酪进来,锦娘看向他:“怎么有空做这个?这个可要功夫了。”

第150章

  “你是说宁哥儿主动跟你说, 让我陪你去洛阳,然后他在京科考,若是省试失利, 他也去洛阳, 是么?”锦娘以为自己听错了。

  蒋羡点头:“他是这般说的。我想他也是承受不了咱们对他过多的关注,他才十七岁,有些人故意捧着他, 他压力很大。你若还为了他留在这里, 他压力就更大了。反正我已经答允他,若这次没考中, 就去洛阳游学。”

  锦娘狐疑的看了丈夫一眼:“我还是先问问宁哥儿吧。”

  看蒋羡一幅你去问吧的表情,锦娘还是找来宁哥儿, 宁哥儿果然也是这般说的, “我这次不过是小试牛刀, 十七岁能中进士的人凤毛麟角,儿子学问未达。您和爹爹先去洛阳,等明年年初, 儿子就过去找您和爹。”

  “到底你还是个孩子呢?”锦娘不放心。

  宁哥儿却拍着胸脯道:“您放心, 没人敢欺侮我的,我一个人一点儿也不怕。”

  如此,锦娘也只好道:“既然如此,我和你爹先去洛阳等你。”

  连他也不会觉得儿子现在能够一蹴而就,况且洛阳离开封四百里, 不过四五日的功夫就到了, 也算不得远,儿子真的有什么事情,她回来也便宜。

  这边蒋羡任命下来, 锦娘让女儿女婿先回来,同他们说了此事,又道:“宁哥儿就拜托你们了。”

  拜托给什么张平君、窦媛或者魏雄罗玉娥,都不太放心。罗玉娥和魏雄上了年纪,他们生活上照顾一下可以,但是孩子们心理上的,读书这些就管不到了。张平君和窦媛都有自己的家庭,也不好麻烦。

  女儿平日在家就跟着她管家,人情世故也还算娴熟,况且女儿女婿也放心。

  筠姐儿道:“娘,您放心,弟弟这里我肯定会照顾好的,时常让您女婿回来看看,我也有空就回来。”

  “倒也不必这般勤的回来,我和你外祖父外祖母说了,他们在这里住着,平日生活起居帮忙照料。就是临科考前,七郎也是要参加省试的,你做姐姐的帮他检查一下考篮,如此,我也放心了。”锦娘笑道。

  现下宅子的地窖放的银子,只要有人看守家,她也安心把钱放家里,不必和以前那般去哪儿都把家当带上。

  反正地下的机关,非一般人也未必知晓。

  筠姐儿看着娘开始安排人手了,又觉得娘这个人出事时,只会慌张片刻,随即就开始接受,一切打理的井井有条。

  她们夫妻回去魏家也和魏夫人说了,魏夫人道:“何不让宁哥儿过来,这也不是别人。”

  “若他一个人倒好,宁哥儿还有个朋友也在家里住着。”筠姐儿笑道。

  魏七郎解释说是宁哥儿太学同窗,寒门子弟,借住家中。魏夫人心道蒋家为了一个不知名的贫寒子弟,放弃到魏家高住,也算是极有信用了。

  况且蒋羡也算是能人了,申党不清算他,首相这边也顶多是把他赶出朝堂。

  当然,他也是非常迅速的就接受了,算得上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甚至完全没有求助魏家,顶多让儿媳妇照顾一下自己留京的儿子。

  魏夫人反而道:“七郎,你是姐夫,要多照看宁哥儿。七郎媳妇,你爹那里去洛阳,也算是进可攻退可守,有什么要我们家里帮忙的,只管言语。”

  这便是姻亲的作用,要互相扶持。

  筠姐儿感激道:“多谢娘,都不知晓说什么好了。”

  以前魏夫人也教训过儿媳妇几句,但七郎媳妇似乎完全不记仇,如今孙女皎皎可爱,小孙子也是生的肥壮,还让七郎也潜心向学,对自己亦是孝顺,她的气也顺了不少。

  又说锦娘这边正同陈小郎交代:“罗大这边我已经让他今年去苏州那边收租子查账,家里就交给你和你媳妇。平日我们正房不许人随意过来。外帐上我留了一千两银子,用于明年的花销,若是大郎君考上了,就给他打点,若是没有考上,到时候让他带着银钱过来洛阳。”

  陈小郎这些年也是练出来了,立马道:“娘子放心,小人一定办好您交代的事情。”

  锦娘点头:“如此甚好。”

  等陈小郎下去,阿盈进来道:“娘子,咱们一共雇了十二辆马车,二十匹快马,一共是三十贯四钱银子。”

  “嗯,青蓉,称给你阿盈姐。”锦娘拿了对牌给她。

  除了路费外,从开封到洛阳路上都有驿站,可以住下,不必其余的花销。转运使每年职田收入就六百石,这还不算别的,一年光这笔收入就三百六十贯了。

  况且转运使掌管一路的财赋、监察,为京西北路最高级别的掌管,管着盐铁这些,想必俸禄也不会少。

  正算着帐,又让人把四季衣裳首饰带着,绢纱绫罗也用箱子装上,再就是各处人替她们践行,张九郎夫妇、魏扬夫妻、筠姐儿俩口子还有老宅的族人等等,但蒋羡和锦娘都没有功夫,只能够告罪了。

  好在大家也都知晓她们走的急,各自送来程仪,锦娘让阿盈收下,有用的就带上,没用的几乎就放在家里了。

  对门孟夫人也打点了一份程仪送来,她还有些舍不得锦娘呢。

  锦娘倒是笑道:“洛阳牡丹甲天下,将来兴许还能给你带几盆牡丹花回来呢。”

  “那可说定了。”孟夫人道。

  孟夫人从蒋家回来之后,儿媳妇们都过来伺候,她是个爱摆谱的婆婆,孙大姑娘早就知晓,现下她身后没有依靠,人也是愈发的放低姿态。

  孟家长媳林氏本是申党的人,但她爹在地方做官,一时没有波及到,但也是惶惶不安。好在她们林家并非是什么寒门素户,她叔父跟着集贤相混呢。这就是世家永远两头下注,对门蒋家也是如此,长子是首相拥趸,次子是申相拥趸,至于蒋府尹,如今虽然调往外地为转运使,此人左右逢源,算是朝中颇有才干之人。

  林氏亲手捧了茶过来:“娘,蒋家这般快就要离开了么?”

  “可不是,她们家现在都在收拾行李,同我说话的功夫都没有。”孟夫人呷了一口茶,摇摇头,装出些高深莫测的样子:“蒋家也真算得上世家高门了,兄弟几人皆中进士,可了不得啊。”

  孙大姑娘心道自己嫁的是皇亲,很稳定,自己的女儿将来若是能够嫁蒋家、魏家这般的世家,才是真正的地位稳固。

  原本爹和对门的蒋大人都是同科进士,结果后来爹都是靠着亲戚,后来亲戚倒台,自家也不成了。

  对于蒋羡外任,除了魏家、孟家这般反应正常,或者觉得与自家无关,张平君却很是担心,她对张夫人道:“昨日我上门去,同姑姐说了,若他们不在汴京,郎君的位置会不会出现问题?她却说她也鞭长莫及。”

  张夫人道:“她说鞭长莫及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