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180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美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寒食节之后,锦娘前后出去看过三次花,一次是受邀去本地仕宦刘家的园子里看过,自然她也见了几位刘家的千金。

  刘氏家族的刘温叟,以及儿子刘炳及刘烨都是进士及第,然而经过几代,家族并非有显宦。

  这对于锦娘而言,就是放大版的张平君,她不会考虑刘家。因为这般人家有钱,也还算殷实,但是家族许久没有出仕的人,对官场和自己都会看不清楚,更何况蒋家现在不缺钱。

  洛阳张氏但是不错,也对蒋羡来洛阳做官很热情,得知锦娘的儿子刚中进士,更是说他家三女任由锦娘选。

  这样让锦娘受宠若惊,但锦娘也不能因为人家热情,限定张家,她自然找理由说儿子还未来云云。

  除了洛阳张氏外,还有中原世家范氏,这个范氏和魏夫人长媳范氏没什么关系,范家倒是看起来不错。

  锦娘都会先在心中有一个念想,要为儿子娶一个什么样的媳妇,对方家中至少没有拖累,子弟上进,家风不错,姑娘相貌也得端庄秀丽些。

  “端午后咱们儿子就过来了吧?”蒋羡问起。

  锦娘点头:“是这般说的。你人替他找好了么?”

  刚上任就做推官,身边得跟一个厉害些的刑名师爷,当年蒋羡身边还有个宋师爷呢。

  蒋羡笑道:“放心,人马已经备齐了。”

  “这般就好,等他上任了,咱们也就放心了。”锦娘道。

  夫妇二人又盘算了一遍,锦娘已经慢慢开始为儿子攒聘礼了,不管选谁,你东西得摆在这儿的。

  时隔几日的傍晚,锦娘正盘算着日子,忽然听得外头的人兴奋的喊道:“娘子,大郎君来了,大郎君来了。”

  乍然见到宁哥儿,不过半年的功夫,他瘦削了不少,身上穿着锦娘做的袍子,见着锦娘就跪下来磕头。

  “你这孩子,怎么母子之间,还恁多礼。你省试我没回去,还十分自责呢。”锦娘忍不住眼圈也红了。

  宁哥儿道:“儿子一点儿也不怪娘,若非如此,这次儿子也不会被安排到洛阳做官。”

  锦娘让他坐下,又让人看茶,她又说起儿子的终身大事:“你的事情,我也不能完全自己定下,这有几家你听着……”

  离愁别绪是小事,儿子上任洛阳,事业已成,如今就是终身大事了。

  果然,宁哥儿听了后便道:“儿子在您面前也不害羞了,张、范、吕三家都是公认的仕宦名门,儿子觉得都可。只相貌是其次,主要是有没有隐疾,人不能过分好强,品行端正就好。若这三家没有这般的女子,选次一些的门第,只要人好就好。”

  宁哥儿也并非完全两耳不闻窗外事,他们家隔壁的江姑娘嫁到柯家去了,听柯家说江氏有隐疾却不说,后来和离了,两家闹的极为难看。再有,他也听说过有的女子有上进心是好事,但罔顾事实,过度的追求权势富贵,将来恐怕害人害己。

  站在门外准备进门的蒋羡听到这番话,忍不住心想儿子果真有成算,不似窦家大郎与人私奔,也不好高骛远,如此才能走的长远。

第152章

  宁哥儿过来后, 锦娘亲自吩咐白大娘准备一桌上等席面,阿盈从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女孩,陪着锦娘走到如今, 她也是感慨万分。

  出了房门, 主仆二人都很唏嘘。

  阿盈笑道:“当年您和十六郎君成婚,我这心里就七上八下的,巴不得您快些生个儿子, 才能腰杆子挺直。现在看到咱们大郎君, 又聪明又上进,还中了进士, 奴婢真为您开心。”

  “对我而言,也是很惊喜, 我也没料到他这般年纪就能中的。可现在并非就是圆满了, 做官了, 才是新的挑战新的开始。”锦娘道。

  饭食熟了之后,一家四口重新聚在一起,锦娘举起酒杯来:“咱们一家人总算团聚了, 我这颗心也算是放下来了。”

  宁哥儿摸了摸弟弟的头, 对锦娘和蒋羡道:“儿子也是这般想的,几乎是把汴京的事情处理好,就飞奔过来了。”

  蒋羡虽然很难付出真心,但他很喜欢这种氛围,甚至忍不住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 自己脸一直笑着都不知晓。

  大儿子最像妻子, 必定是孝顺重情义的,他真的很幸福呢!

  几人叙说离愁别绪,定哥儿还叉着腰道:“等我休息的时候, 去哥哥那里串门。”

  “哪里去串门,你便去哥哥那里睡,好不好?”锦娘嗔了小儿子一眼。

  提起衙门,蒋羡看着长子道:“我给你找了一个姓程的刑名师爷,很是老辣,你多向他请教,他还懂些仵作之术。”

  宁哥儿叹了口气:“以前儿子读书不成,偏偏考了进士,现下我哪里懂判案,却要我做推官,真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啊。”

  “你也太过谦虚了。”锦娘想她这儿子就是太爱凡尔赛了,小时候就很会判案,仆从打盗窃官司都找他理论。

  蒋羡倒是笑:“爹爹在这里呢,你有不懂的只管问我。对了,你钱财若是不趁手,让你母亲从帐上支一些给你。”

  宁哥儿摆手:“娘留在京里的一千贯,我平日花销期集用了三百贯,还剩七百贯。来之前,我把娘说的东厢房的布料茶叶都处置了,还有别人送的程仪,如今手里还有一千贯,因为这么些钱,我都没睡好。”

  他十分懂事的只要了一百贯,其余的银钱让锦娘留着。

  锦娘道:“你初履新,到处都要用钱,怎好只拿这些?”

  “真的不用,一百贯已经非常多了,我不是还有俸禄呢。将来就用我的俸禄,都已经出仕了,不孝敬爹娘就罢了,还怎好要您的钱,真的不必。”宁哥儿是真的羞耻,不愿意要钱。

  在一旁的蒋羡支着下巴想,自己以前怎么就没有这么自觉呢?还常常赖着娘子要这要那的。

  不过,等饭毕,他也是跟儿子传授不少官场要诀,父子二人都在书房睡下,次日一早,宁哥儿去了河南府衙的衙门,早饭都没来得及吃,说是到外面买着吃。

  锦娘和蒋羡则一处吃的早饭,她道:“这是用骨头汤做的汤底的馄饨,你的腰虽然看起来好了,但是还得保养。”

  蒋羡颔首吃了这碗馄饨,又感叹道:“可惜姑爷没中。”

  不知怎么锦娘听他提起魏七郎,锦娘笑道:“姑爷说起来也不过二十一岁,再者,魏家那般富贵的环境,还得自己下苦功夫,多少人栽在科举上了。你就说咱们定哥儿,将来还不知道如何呢。”

  “定哥儿若考不中,恩荫个小官,就在咱们身边孝敬也好。”蒋羡道。

  锦娘亲昵道:“还是别想孝敬咱们了,咱们自个儿硬朗些比什么都强。你不觉得吗?我们夫妻在一起,什么困难都不怕。”

  早饭用完,锦娘则看了送过来的帖子,挑了两张帖子,告诉阿盈她要过去,到时候好准备。

  没办法,她要找儿媳妇,就得多观察多看。

  隋夫人的想法和锦娘也是一样的,她也有个儿子,今年十六岁,是她的长子。隋夫人就想为儿子娶一位嫁妆丰厚,贤良淑德的儿媳妇,因为洛阳世家多,宗室多。

  不过,她对杨嬷嬷道:“那些宗室女子就罢了,我儿子到底将来要考学的,娶宗室女反而对前途没有助益。”

  杨嬷嬷笑道:“大娘子,要奴婢说,也是娶世家女划算。但您也不能太着急,婚姻大事可是要细细挑的。”

  隋夫人摇了摇团扇,漫不经心道:“可不是,我就怕那种拿大的姑娘,仗着家世好,欺负我们家小郎。”

  很快,就是范家四姑娘及笄礼,范四姑娘的爹现任陕西转运使。锦娘先来的是范家,她对范家姑娘有些好感,上回端午见了一面,只觉得这姑娘端庄有礼,今日自然也先过来了。

  范夫人亲自迎上门来:“蒋夫人,可算把你盼来了。”

  “夫人实在是太客气了。”锦娘道。

  范家乃本地大族,族人聚族而居,如今洛阳本地一共六房。锦娘进来一处叫颐花厅的地方,范家的四姑娘和六姑娘一同上来请安。

  锦娘笑道:“今日你们家四姑娘才是主角,哪里好让她来请安。”

  范夫人谦虚几句,锦娘则赏给她们两位姑娘一人一枚金镶玉的戒指,一人一条珍珠项链。

  范四姑娘和妹妹连忙上前道谢,锦娘又拉着她们问道:“姑娘们都看着钟灵毓秀的,现下可曾读书?”

  “不过略识得几个字,不曾读什么书。”范四姑娘低头道。

  锦娘微微点头,略问了几句,又听范夫人问起:“不知夫人有几位子女?”

  “哦,我长女几年前就已经出阁了,另外还有两个儿子。”锦娘笑。

  范夫人不疾不徐的说着话,陆陆续续又来了不少客人,锦娘正在观察范夫人和范四姑娘的应对,又对阿盈使了个眼色。

  等到及笄礼结束,锦娘回去,才听阿盈道:“这般打探也打探不出什么,除了贴身伺候的,有些粗使婆子说的话我也不敢信。”

  然而阿盈没有打探出来的事情,却被她儿子小刘全打探出来了,这孩子原本跟着定哥儿读书,但锦娘有些差使也差他办,今日他和赶车的张老实一起来的。范家对转运使府上的下人在前面杂院招待,刘全就和范家的小厮一起吃饭,二人吹天吹地的,倒是知晓不少内情。

  回来他就回话:“这位四姑娘性情沉稳,都说她为人贤惠,实际上颇有些自扫门前雪呢,还说她身边的丫头可厉害了,成日吵架。”

  “好,我知道了。阿盈,给全儿看赏。”锦娘记在心里。

  阿盈看自己儿子出头也很高兴,陈小郎先成婚,悯芝生的陈童那是宁哥儿小厮,前程当然好。她儿子跟着定哥儿,也是不错,但现下得了娘子青眼,将来必定交付的事情更多。

  等刘全下去之后,锦娘道:“咱们也不能只听人一面之词,还是得多了解。”

  “我也觉得,对了,吕家您还去么?吕家少奶奶生的孩子百日。”阿盈问起。

  锦娘笑道:“肯定要去的。”

  不能只看一家就定下。

  阿盈又道:“那隋夫人似乎对范四姑娘虎视眈眈啊?”

  “那你错了,这是范夫人故意做给我看的,想我着急,早些定下。”这个把戏锦娘也是有女儿的人,当然清楚。

  为何如此呢?当然是宁哥儿如今是香饽饽中的香饽饽了。

  隋夫人不懂这些,只觉得范家是高门,还同杨嬷嬷喜道:“我看那位四姑娘生的很有福相,最配我们家小郎了,今儿范夫人对我可是不一般啊。”

  杨嬷嬷也跟着高兴。

  哪里知晓范四姑娘素来是个有凌云志的,哪里看得上隋公子这般的,她私心是更欣赏蒋大公子那般。

  可惜蒋夫人仿佛对她的感觉没有太亲热。

  却说宁哥儿到了衙门之后,头一个月都是翻看卷宗,请教程师爷,反正就是不轻易发表什么意见。对他而言,最重要的是先熟悉流程,不要一开始就咋咋呼呼,让人家看透。

  他办的头一件案子就是曹家金银铺无头女尸案。

  这样的案件,他其实听着也有些恐惧,但仍旧克服恐惧,开始抽丝剥茧。还时常上门跟蒋羡请教,其实爹说的他知道了,但都认真的听。

  就像娘说的,去请教别人,一定不能自满,要虚心聆听别人的教诲。

  听完之后,锦娘催了几遍,他才过来吃饭。

  “我看这鱼丸汆的极好,你尝尝。”锦娘帮儿子盛了鱼丸汤。

  宁哥儿笑着应下,又问道:“娘,儿子马上就十八了,今年您准备怎么过的?”

  锦娘想了想:“我和你爹寻了一处园子,那里很幽静,菜色做的是外面吃不到的。到时候咱们一家人就去那里吃饭,吃完饭后,我们一起到街上逛逛。你们父子二人都在洛阳做官,总不能只在城里做官,不关心治下百姓吧。”

  人始终亲身接触才会更了解这个地方。

  宁哥儿拍手:“好,那可就太好了,儿子就想和你们一起出去呢。”

  “好了,先吃饭吧,中午橘香那边说你也没好好吃,这个时候得好好吃一顿。你看这牛肉,粉蒸的,是磨成米粉后,加上腐乳做的,很好吃的,牛肉吃了有精神。”锦娘指着菜让他夹。

  宁哥儿想还是在自家好,想吃什么好吃的就吃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他还想喝桂花酪:“娘,明日能不能给我做桂花酪啊?”

  “我让你爹做,做了之后用冰湃一下。”锦娘笑道。

  蒋羡摇摇头:“终于想起我了是吧?还好知晓你娘爱吃这个,每年晒干的桂花我都留着,明儿就做。”

  “那就多谢爹爹了。”宁哥儿觉得自己可太幸福了。

  吃完晚饭,他才回衙门去,若非是怕人说闲话,他恨不得就住爹娘这里。

  等长子走了,定哥儿开始打哈欠,锦娘让刘全先伺候他歇息,再和蒋羡一道吃茶消食。她微微感叹道:“若是咱们俩还在汴京,这个时候肯定在园子里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