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小丫鬟 第43章

作者:春未绿 标签: 美食 甜文 爽文 穿越重生

  罗玉娥又悄悄对锦娘道:“莹娘的钱都用来还账,安平的钱用来花销,结果名字全写莹娘一个人的。”

  锦娘觉得好笑,又指了指前面。

  倒座房到二门中间放的是车马,二门就是传统的正房三间,东西厢房,东厢挨着厨房,西厢挨着茅房。

  “我们只简单的买了些家具,大家别嫌简陋。”莹娘道。

  锦娘笑道:“我看挺好的,这样齐整的宅子,位置也不错。”

  莹娘咧嘴一笑,显然很开心:“其实你别看我们屋子多,但是每一间都隔的特别小,这里出去也有几座很好的蒙学,”说罢,又幽幽一叹:“为了买这座宅子,我们不知道背了多少债。”

  “少来,你们如今跟着张员外卖药那可是没少挣啊。”

  古往今来卖药的都还挺赚钱的。

  莹娘听说这些也很自得,虽说是冯姐夫指路,可她若没真本事也没办法立足。其实她爹暗中也给了她们钱的,只是那些钱是他曾经借出去的,还不上来了,爹把借条给她们,让她们去收,收的上来算她们的,收不上来那就没办法了。

  安平和她每日卖药的空当,就拿一个吃的噎死人的干饼子去讨债,其中心酸自然不足为外人道。

  说是整治酒席,中午是三叔烹的羊肉,锦娘夹了几筷子,就见荣娘拿出乔迁的礼物来,她送的是两厓细布,一厓是靛蓝的,另一厓是水红的,还包了二百文给莹娘。

  锦娘看着很奇怪,为何大姐不把这些铜子儿倾成银子,她在周家的时候,多是见过金银锞子,或者是银珽。后来她去倾银铺,才知晓其实也不一定是那种重的都拿不动的银子,人家那是极其富贵的官宦人家,因此,她上次让爹娘去倾了五分和八分的银子,放在荷包里也好送人,这般还十分体面。

  按道理说大姐姐也是这么多年的主母了,大姐夫也是常常要去给一些贵人看病的,怎么好似不懂似的,直接抓钱固然是挺土豪的,但是有些不体面。

  锦娘爹娘决定日后不送钱给三叔,然而莹娘嫁出去了又是一家,她们家便准备了一篓鲜果,两盒干果,三盆海棠,又送了四枚柿子形状的粗瓷杯,杯子里各种五十文用红丝线串成的,精美无比。

  “真好看,这柿子杯是在哪儿买的?”莹娘欢喜的很。

  罗玉娥笑道:“是你二姐姐在鬼市上买的不是什么贵件儿,但是图一个寓意,事事如意。”

  莹娘虽然和锦娘不对付,但是对锦娘的眼光非常欣赏,她想照着日后这么送礼,又好看寓意也好。

  其实锦娘家送的价钱就没有荣娘的高,荣娘的两厓布就花了一贯,锦娘家的鲜果一篓橘子不过三十五文,两盒干果六十文,三盆海棠花连盆儿一起也就六十文,至于柿子形状的粗瓷杯一文钱两个,不算份子钱也就一百多文。

  钱少却压了荣娘一头,冯胜当然是看不过去,酒过三巡,遂问锦娘道:“锦娘,你现在绣一幅屏差不多二百贯了吧?我上次去看病的人家,也是个小姑娘,家里分文无有,就靠着卖一幅绣屏赚了几百贯,你呢?”

  “我哪里赚这么多啊,充其量糊口而已。”锦娘在心里冷笑,这姐夫就是打压她罢了,刺绣可是要本钱的,绣架、丝线、绒线和各种工具都要用齐,各种各样的花谱,绘画都得看,他在这儿装什么大瓣蒜。

  若是以前,锦娘或许会争辩戳穿,现在她是用实力打脸。

  冯胜挑眉一笑,一幅佯醉的样子,举杯对三叔道:“三叔父这羊烹的是越来越好了。”

  三叔自然不会帮着锦娘说话,等一家人回去的时候,倒是对锦娘一家道:“其实你大姐夫心里也是乱的,他给那些贵人看病,看的好倒也罢了,看不好就得受挂落。他家马车上常年放着上等的烟叶生丝,都是拿去贿赂那些大户人家的。”

  “看病也有这么些门道啊。”锦娘咋舌。

  三叔忍俊不禁:“要不然那么多大夫,人家凭什么选你啊,又不是宫里出来的。”

  锦娘不以为然。

  十八岁的生辰就这么平平无奇的度过了,锦娘经过三个月,发现自己手头已经有了四百贯了。她开始在旬休时频繁出入房牙铺,爹娘当然是作陪。

  因为市坊制被打破,所以宅子既可以做成门面,又可以当做住处。

  她拿了一座城坊图在看,娘忍不住劝道:“锦娘,你也准备跟莹娘一样啊?要我说你买了宅子,将来男方也有宅子,那你们到时候岂不是多一处出来?况且咱们不是有这座宅子么?若是这房子的房主过了典期不回来,咱们这房子迟早也是给你做嫁妆的啊。”

  锦娘笑着摇头:“娘,臭水巷的水不仅不好喝,院子太小,你们和弟弟是一间隔成两间。这里环境也不好,偷东西的比比皆是,咱们得搬到一处更好的地方,我还打算把前面改成门面,将来也许自己开铺子。”

  文绣院的绣娘有些做到老都没那个勇气从里面出来,所以她们看似是皇家绣娘,事实上收入还不如绣巷的尼姑们。

  她本意是想去绣巷看看,但绣巷却是鳞次栉比,根本插不进去。

  罗玉娥担心道:“不会到时候还不上吧?”

  “那得我去看看。”锦娘笑道。

  先去的一处樊房牙处,这位樊房牙这里颇大,他的宅邸地址都颇好,但是价钱太贵了。

  锦娘笑道:“我只看一进的。”

  “姑娘,你这一进的也得一千六百多贯啊。”樊房牙道。

  锦娘立马就放下了,她又听樊房牙道:“贵人们都住南薰坊,咱们这里靠近金明桥,位置算是不错的。”

  但锦娘还是摇头,又隔了十日,她又去了两处,如今不少汴京人买房都买在靠近南薰坊处,可那里的宅子至少也是快两千两。

  她只好讪讪的放下,还是有房牙提醒道:“其实你也可以先买地,买了地之后,等你有钱了再建房子不就好了。”

  锦娘当然去了解木材的行情,发现其实并不贵,只要不用什么杉木那些,普通的杂木,一颗不过六百多文,砖瓦也不贵,若从官窑买,一口砖约莫十三文,如果买多了,还可以砍价,铺地的砖更是不足十文,石柱两贯一根。

  当然,房牙这里还有所谓的装背匠,也就是现在的装修工人,锦娘原本在前世就是自己装修房子,现下她自己设计起来。

  “您看,倒座房我要先改成门面,把一进隔成两进,用月亮门隔起来,人造一处墙,西边不做厢房,直接做一条长廊,东边砌一间厨房茅房即便,然后后面便是做两层正脊分三条脊的楼房……”

  她找了三位装背匠,报价几乎都是不算家俬一百二十贯上下,算上定做的家俬,二百多贯。

  锦娘手里有四百贯,只能拿出三百贯贷款买地,她如今一个月月钱六贯,一般贷款的期限据说是八到十年,锦娘如果贷款八年,那就是这块地的价格要在九百贯左右。

  时下很多人都愿意直接买人家的屋子进去住,不愿意折腾,因为都急着进去住,锦娘却是不同,她家本来就有住的房子,多的是功夫。

  她的月钱拿来还每个月的赊贷,外快能拿来装修。

  九百贯的地那就好说了,绣巷附近的甜水巷便是有这样的一块地,地主人无钱做房,想快些出手,这里是去年在绣巷的后面辟出来的地,前面是大相国寺,东边接绣巷,巷子前面种着杏花煞是好看,且这里人烟阜盛。

  房牙还笑道:“魏姑娘不如回家考虑些时日?一般三日——”

  “不,我现在就要,只是我要赊贷,还有前面的三步送给我。”锦娘坚定道。

  房牙睁大双眼,觉得太草率了,锦娘却知道这个草率的背后,她已经做了功夫了。

  通过庄宅牙人,锦娘拿了三百贯过来交付房主,又在牙人牵线下,找到邸店用“砧基薄”抵押拿了六百贯,每个月利钱四分厘,一个月差不多六贯左右。

  宋朝若是典卖倚当庄宅田土,要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开封府。

  就比如锦娘现在缴了每千输四十的税,只有完税之后,才能官方在契书上加盖红印,称为“赤契”,有些人目光短浅,为了不付税款,干脆就不完税,锦娘可不会。

  她把赤契用一把锁收好,深吸了一口气,她马上也是有房的人啦!

  握了握拳,又舒了一口气,总算在年前置办了属于自己的房,等年后就可以装修了,兴许到她十九岁房子才能建成,那才是她最好的生辰礼物。

  这一年过年,锦娘能看出爹娘已经能昂起头了三叔母正问起锦娘:“你最近在忙什么?上次我跟你说的亲事你也不去。”

  锦娘淡淡的道:“也没什么,就是买了一处地,年后开始起屋了,虽然交给装背匠,到底我们不放心。”

  “买了地?不会是把臭水巷的地买了吧?”莹娘连忙追问,她瞧不起荣娘因为荣娘都是靠丈夫,而她靠自己买宅,所以立马贬低。

  锦娘笑道:“不是,是甜水巷的。”

  冯胜这才正视起来:“你说的是大相国寺附近的吗?”

  锦娘点头:“对啊。”

  莹娘不可置信道:“那二姐姐你们是把臭水巷的宅子又典出去了吗?”

  锦娘摇头:“哪能啊,是我自个儿攒的钱啊。”

  “你说的甜水巷不会是那群旧楼那里吧,我记得那里全部挑着各种幌子,人都走不进去,地上全是积水淤泥。”冯胜皱眉。

  “姐夫,这都是多少年的老黄历了,那里在前面发过一场大火都烧没了,后来巷口种着杏花,井也是新的,还辟出了阡陌小道,军巡铺就在最前面,那里住的不少是卖珠花、头饰的,也有士子居住,闹中取静呢。”锦娘直直的看着冯胜,一条一条反驳。

  冯胜不知怎么竟然觉得她有些凌厉,内心还有些惧怕,锦娘似乎知道他要问什么,继续道:“我连赤契都拿了,姐夫就放心吧。”

  冯胜脸色顿时就不好看了,锦娘却很开心还多吃了一碗饭,荣娘看向堂妹,觉得她实在是锐气不可挡,她头一次见到冯胜败下阵来的。

  本来莹娘安排了中午和晚上两顿饭的,谁知道冯姐夫中午用完饭就走了,连晚饭都不吃了。

  回去的路上,罗玉娥觑着锦娘的脸色道:“我看你姐夫恐怕也要买宅子的,肯定要买一个更大的宅子。”

  锦娘勾唇一笑:“这不就是我的目的吗?我让他比去。”

  她说自己买的两进,冯胜必定要买三进,她起码看过上二十家房牙,三进的宅子怎么都五千两的,这次不把他的钱都坑进去她的名字倒过来写。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冯胜,且等着吧。

第48章

  冯胜买那套宅子也是直接定下的, 他一看到就喜欢上了,在汴京城西的金梁桥附近,三进的宅子不带花园一共五千贯。

  等他买完才告诉荣娘, 他还制造了惊喜, 故而让马车把荣娘送到这里才告诉她。

  荣娘看到这个宅子起初心喜,但随机而来的就是恐惧:“咱们赊贷了多少?”

  “也不多,你放心吧。”此时冯胜信心满满。

  他今年三十三岁了, 当然期望有自己的一个家, 首款是他当大夫这么多年的积蓄和赏赐,一共是一千五百贯, 另外三千多贯就是日后他要还的。

  见荣娘还是不赞成,他还道:“你放心, 我的银钱也没都拿出来, 手里还有些药, 明日找地方脱手,咱们得日子肯定衣食无忧的。”

  说罢,还给了一张一百贯面值的交子给她, 荣娘才收下, 但仍然心中隐隐不安,只叮咛道:“咱们欠了这么钱,日后嚼用可要省些了。”

  听说还不起赊贷的,到时候房子也会被收回去的,到时候得不偿失。

  这可是豪赌。

  冯胜虽然赚的多, 但是他一个人就要养全家, 这跟锦娘不同,锦娘住自家的屋子,一个月一贯的生活费绰绰有余, 所以冯胜能够攒下来的钱其实也没有想象中的多。

  荣娘心想丈夫绝对是受了锦娘的刺激,正想着,听冯胜介绍:“你看这屋子里全部铺的是木地板,就是冬日踩在地上,也不会让脚发冷。喏,还有前面两个院子,一个给麟哥儿住,一个给官哥儿住,咱们也就别无他求了。”

  说完,他看向荣娘,心道我如今这般,也不曾嫌弃她,我也算是一等有良心之人了。

  比起冯胜立刻行动,三房都不可置信。

  “做刺绣还真的这么挣钱吗?我以为是说着玩儿的。”莹娘本来觉得自己赚的多,锦娘则穷胖,没想到她还真的……

  三叔母皱眉:“该不会是她要成婚了,是人家男方买的吧?”

  二人千般猜测,万般怀疑,甚至遇到罗玉娥连招呼都不打了。

  连罗玉娥都无语的对锦娘道:“她们这是怎么了?”

  “说起来咱们心胸够宽广的,她家买宅子什么的,我们可没嫉妒,我这一买,她们就如此破防。”这就是锦娘有时候懒得和他们计较的原因,这些人都太浅薄了。

  魏雄则道:“其实建房子,真的要找那些装背匠吗?我听说装背匠都从中赚不少银钱的。要不我和你娘帮着你,也免得被人从中赚太顶多。”

  锦娘摆手:“这是庄宅行人推荐给我的,您知道的,我每日要去文绣院上差,您和我娘也不是很懂到底怎么建宅子。木料、石料、瓦料,还有各种工人的协调,你们可做不来。我找了装背匠,出什么事情我找他一个人就够了,否则我要跟十几个人对接,人家还能保证工期,这有什么不好的。”

  水至清则无鱼,没点赚头,谁白跟你做?只要在合理范围内,锦娘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装背匠姓龚,人称龚头,他们已经把图绘出来了,龚头还问她:“您看台阶这里雕花儿多好看啊,还有屋檐许多人家都是这般飞出来一些……”

  这些算是装修的增项,锦娘当然不同意,她笑道:“您就正常的建就行了,我不要这些花里胡哨的。”

  硬装简单,软装用心点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