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甜海盐
姜沅总算知道为什么弗兰克的朋友们都喜欢来这里聚会,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想要什么佣人都能送上来,甚至还有私人马场。
“今天来不及,下次带你来骑马。”送走好朋友们,弗兰克意犹未尽拉开车门,“索菲娅的骑术很好,可以请她帮忙教你。”
“好。”姜沅笑着说,“那以后就要麻烦她了。”
系好安全带,两人相视一笑,弗兰克爽朗的笑声回荡在夜空中。
敞篷车在乡间小道上慢慢行驶着,缓缓往主城区而去。
清冽舒爽的风让姜沅舒适地眯起了眼睛,她由衷道:“谢谢你,弗兰克。”
“不用谢,我们是朋友,应该互相帮助。”弗兰克笑着回应。
他没说的是,从第一次见面,他就觉得姜沅特别顺眼,似曾相识。
总是能让他想起当初在天文研究所听课时,那位温和耐心的Yan教授。
而后续姜沅凭借一己之力在物理系崭露头角,将卢卡斯都狠狠压制了,更让他对这个女孩感兴趣。
更别说她以一己之力破除霍夫曼教授以及实验室的固有规则。
以上种种都让弗兰克见识到了她的实力以及坚韧向上的生命力。
他愿意跟强者做朋友,也希望以后能和她成为搭档,做出新的研究成果。
还有就是,给姜搭线他并不亏。
不仅姜要欠他的人情,事成以后米洛也要感谢他。
弗兰克惊奇的发现,好像她做的事,所有人都能受益。
或许这正是她的魅力所在吧。
所以任何人和她相处都会觉得很舒服。
-
没有让姜沅等太久,两天之后米洛就给奥莱斯的公用电话亭打了电话。
“姜,我们成功了,下周我们公司会派人去你所说的制衣厂去签订合同,你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
说是签订合同,但也是实地考察。
米洛暗示姜沅让她跟制衣厂的人说好,接待工作要做好,这次去的是一位高管,并且质量方面是重中之重。
听出他旁边还有别人,姜沅笑着说好,寒暄两句挂断后,她又给国内制衣厂的余厂长拨去电话。
得知诺布尔百货公司真的要派人来制衣厂,余厂长握着听筒许久没有回过神来。
姜沅看了眼腕表的走字,无奈叹了口气。
又是五美元。
她不得不出声提醒:“质量方面一定要抓紧,最好是能去找个翻译。对了,小麦现在是不是放假了?您去找一下孙厂长,让他和小麦说一声,帮忙翻译几天,您可以给她开点工资。”
国内大学现在也正是暑假时间,小麦应该会回云县和家人一起团聚。
“好好好,我都记住了,谢谢你啊小姜同志,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了。”
“对了,那套西服我问了,是谢宥川同志托人提前在我们厂订做的,就那一套。你喜欢吗?要不下次我让货船再给你捎一袋过去?”
“……”
姜沅挂断电话,忍不住轻笑出声。
-
七月中旬,宣城日报头版有一条醒目的标题——
【“洋眼看厂”:美国诺布尔百货公司高管走进宣城制衣厂实地考察,为跨洋商业交流起到带头作用。】
而此时的制衣厂也是热火朝天,车间里的缝纫女工不停在赶工,之前的十万件还没搞完呢,怎么又来洋人了。
余厂长一边擦汗一边在厂门口张望,嘴里嘟囔着:“怎么还没来啊,这家伙给我晒的,都晒出油来了。”
旁边穿着一条鹅黄色连衣裙的孙小麦也放目远眺,看到一排车队过来后,赶紧扭头提醒道:“余爷爷,别转悠了!人家过来了。”
“是吗是吗咋一下子这么快,我衣领没歪吧。小麦啊,你可不能乱翻译啊,咱们制衣厂这次能不能行就指望你了。”
孙小麦呲牙笑道:“放心吧,阿沅交代的事我肯定给办得漂漂亮亮的!您就瞧好吧。”
等车停下来,两人对视一眼,余厂长带着身后的厂领导赶紧过去,等候已久的记者也掏出相机准备拍照。
翌日,宣城日报再次发布一则新闻——
【热烈祝贺宣城制衣厂成功和美国诺布尔百货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为国际合作开启全新篇章。】
制衣厂上下欢欣鼓舞,喜气洋洋。
人民日报对此也给出了高度评价,并且发报表扬,认为这是我国制衣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融入全球经济的重要举措。
并且夸制衣厂展现了我国国营大厂的实力与担当,为创汇做出了积极贡献。
余厂长听到收音机里面的肯定,笑得见牙不见眼,一个劲傻乐,而且他还听到了上面要把他们厂立为先进典型的风声。
全厂上下干劲十足,这段时间制衣厂可谓是出尽了风头,她们也跟着面上有光,走出去腰杆都要比别人直。
虽然累,但是开心啊!
荣誉是集体的,赞扬也是大家的。
而远在大洋彼岸的姜沅在月底,也收到了米洛让弗兰克开着敞篷车拉来的两大蛇皮袋衣服。
第114章 我由衷希望她能成功……
弗兰克帮着把两袋衣服给她扛进宿舍,他人高马大,肩膀上一边一个,搬起来毫不费力。
不过还是问姜沅:“我听米洛说你们国家的报纸并没有写上是你促进这个合作的,姜,就得到这些,你不会伤心吗。”
他抖了抖肩膀上的蛇皮袋,有些不解。
姜费尽心思图什么?就图这两袋衣服?
“我已经得到了想要的结果了。”姜沅温声笑道,“一开始我只想帮助制衣厂创汇,现在如愿以偿,这已经值得开心。”
而且不登报纸也是她和余厂长说好的,她认为自己只是帮了一个小忙而已。国内制衣厂和国外的百货公司因为互相没有渠道所以才会联系不上对方,姜沅恰好掌握了这个信息差。
而且能为国家创汇她心里也高兴,国家以后每年都要送大批留学生出国,也许这能帮到一点小忙。
比起国家提供给她的机会,这些也是每个公民的应有之义。
“……好吧,我有时候真的理解不了你们的行为。”弗兰克把两袋衣服给她放在床边,又退回门口站着,“米洛托我跟你道个谢,因为这件事,他现在已经正式接受诺布尔百货公司了。”
“不过最近会很忙,没时间聚餐,他让我跟你提前说一声,等空下来了再亲自感谢你。”
姜沅点头表示理解。
等弗兰克走了,她看着这两蛇皮袋子衣服有些发愁。
解开上面的绳结,里面的衣服被压得异常紧实,短袖、衬衣、连衣裙、西装、喇叭裤、紧身裤……
各式各样的都有,等她把衣服都拿出来,最底下还有一封感谢信,是余厂长亲手写的。
里面大致内容是期待她留学回来衣锦还乡,虽然他按照姜沅所说没有让她登报,但还是把她参与的事汇报给了上面。
余厂长的意思是该是你的功劳就得记着,并且在信后欢迎她回国后去制衣厂看看。
孙小麦也捎了一封信,说孙厂长给了她二十块钱翻译费,足够她用很久了。
还说很想她,希望时间能过得快一点。
姜沅无声叹了口气,看着信上的字迹,满眼温柔。
其实她倒是希望时间能过得慢一些,这样她就可以多学点东西。
最近在实验室她和卢卡斯被霍夫曼教授带在身边,偶尔也会跟埃德森教授的项目,两位教授都是有意培养她。
只是梁慧琳三人就这样成了摆设,进了实验室也是被推到各种地方打杂。
好在几人心态都很好,根据姜沅之前夸赞的优点,梁慧琳在认真学习如何调试修理设备,于洋去了资料库,虽然是实习生,但是能查阅到理论资料也够他啃一阵了。
周诚擅长数据处理,将提取出来的核心数据制成清晰简单的表格,所以他天天泡在数据库,还在自学计算机。
在姜沅下了导师的实验后会去小实验室复盘或者做一些难度中等的项目,几人也会赶紧过去,大家都过得十分充实。
思绪回笼,姜沅收好信纸,看着床上一堆衣服,又默默无语叠好收回袋子里。
这么多她肯定是穿不完的,她想留几件自己穿,其它的都寄给联络处,让他们分给其他留学生。
像西装这种正式场合需要穿的,她留了一套月白色以及浅杏色的,其余的都收回袋子里。
这些大家都能用得上,也不会浪费。
余厂长不知道怎么让人塞的,两个袋子都塞满了还剩三分之一的衣服在床上,姜沅实在没力气压紧实,最后只能让梁慧琳帮她从表嫂那里拿两个袋子来。
最后寄出去的时候总共三个半袋子,联络处的负责人收到包裹的时候也乐了。
姜沅做了什么他们自然知道,这么大的动静是瞒不过任何人的。
“这个小姜同志也真有意思。”负责人一边摇头笑一边拆开袋
子,对旁边的同事说,“他们这首批留学生总是往咱们这里寄东西,托我们交给其他人,多么好的同志们啊。”
同事笑着点头:“不过这制衣厂的感谢方式也挺直接的,这么多衣服,留学的同学们正好穿得上。”
他随意一瞥,看到熟悉的纸币,哑然失笑。
“唉,这个小姜又寄钱过来啦?上次让邱先生带来的是奖学金,这次也是?”
“应该是她的工资,也是五百美金,我听说她进奥莱斯大学的物理实验室了。”
负责人心下感慨道:“这首批留学生是真给我们争气,其他人也陆续进了研究所和一些相关机构,但是这小姜给我的震撼最大。”
“奥莱斯大学物理实验室唯一的国际生,首个被实验室破例收录的东方面孔,还有她发表的论文期刊,带给我们的惊喜是一个又一个。”
负责人握着五百美金,欣慰道:“这才半年时间,孩子们成长的速度太快了,她们没有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
“这半年的年中总结也该写了,都是好孩子,没有让人失望。”
-
姜沅在实验室的待遇有些难以评价。
霍夫曼和埃德森以及他们团队的人自然都对姜沅好脸相迎,但除了这些人,其他同事对她和卢卡斯的态度就完全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