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和年代文大佬假结婚后 第52章

作者:玉胡芦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爽文 年代文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军区报社的外编记者岗位已确定,明天她能去演练基地采访拍照了。

  正推着三轮车路过报刊亭,汪婷瞅见她,连忙扬声叫住:“是小苏啊,你来得正好,这里有你的两封信!都是报社寄来的,放在我这里了,我正想着找谁拿给你呢!”

  说完,给她递出来两个牛皮纸信封。

  报社的信?

  苏麦麦心里一阵激动。

  一般报社过稿了才会给寄回信,超过两个月没消息基本就可以另投了。

  她月初才寄出的两封投稿,按照这个年代的邮递速度,把审稿的时间再算上,估摸着最快也得到月底了,没想到才三个星期左右就收到回信。

  苏麦麦连忙把两封信打开,边打开边问道:“寄给我的,怎么不直接送家属院去,却送到汪婷姐这来了?”

  只见其中一封是大众文学的,苏麦麦投稿写的是军旅大院生活的散文。编辑回信说她的文风很符合杂志的需求,正好马上就是国庆,便当即决定把她的文章用在了国庆刊。

  原本想等国庆刊出了,再和稿费一块寄给她,但看她的个人资料介绍上,没有往期的发表文章经历,考虑到她可能是个新手,担心她一稿多投,就先给她来封信,提前说明了过稿情况。

  苏麦麦打开另一封,另一封则是故事汇的,她寄出的是一篇地方上姑娘和部队军人通过笔友相识,千里奔赴爱情的故事。故事汇不仅直接采用了稿子,并且表示麦钱钱老师的用笔和文风,让他们感到非常新颖,鼓励她继续来稿,多多创作。虽然样刊月底才寄出,但

  杂志社先把她的稿费寄过来了。

  麦钱钱是苏麦麦给自己起的笔名。

  她翻看了下故事汇寄的邮政汇款单,得有六十多块钱呢。也就是说她三千多字的一篇故事,千字约等于二十块了。

  苏麦麦写一篇这么长的爱情小说,估计也就一天时间撰稿,一天时间抄录工整寄出,赶上工厂技术工一整月的工资了。

  果然是个注重文化产出的八零年代啊。

  苏麦麦这个月中旬又相继投出去了三篇——两篇散文,一篇短篇小说。如果每个月都投五六篇的话,每篇平均三十块到一百块钱的稿费,她离九十年代去北上广深攒钱买房子的目标就很近了呢!

  再写再写,继续写,多多来钱!

  她脸上不禁溢出了明媚的金灿灿的笑容来。

  汪婷抚摸着肚子,弯着眉眼答道:“邮递员是一摞子把信递给我的,估计他看地址是杂志社,就习惯性塞在一块。对了,刚刚那封看似杂志社的汇款单,小苏你是投稿采用了吗?”

  汪婷随军前在图书馆工作,对出版社的来信和汇款方式都比较了解。

  苏麦麦之后持续发表作品,早晚瞒不住,她便也大方承认道:“月初投了两篇稿子,庆幸都采用了,是汇款单来着,有空我去市里一趟取出来。”

  哟,听得马妹花和汪婷的眼睛都亮了。

  大作家啊,投两篇就发表两篇,这么厉害!!

  尤其汪婷了解其中的工作环节,比较清楚一个投稿的周期,大多数投出去的稿要等一两个月才有回音。谁能当月投当月发,那得是当红作家的待遇了。

  这个年代,但凡能发表篇文章,就是相当不得了的。还有人为了能发表,就专门去投稿那些容易过稿的生活小常识、历史故事什么的,只要发表出去,哪怕是报纸上犄角旮旯的一个小豆腐块,都引以为荣。

  更何况是大众文学、故事汇,这种知名的大杂志社呢!

  汪婷率先说道:“想不到呀,小苏你是大作家,咱们家属院真是藏龙卧虎了,好厉害。”

  嘿嘿。苏麦麦默默地受用了夸奖,这才刚开始呢,等她把后世看狗血文、苏文的经验技巧都用上,还有N多篇故事继续写出来。

  不过她脸上风轻云淡,做着谦虚的语气:“也就是平时贺衍不在家,我闲得就试着写写投投,能发表还是挺高兴的。谢谢汪婷姐帮忙收信了,改天样刊寄来我送你一本。”

  一路往家里回去,马妹花都在啧啧不已:“你说你啊小苏,你还有什么本事是我不知道的,一天天的尽给人惊喜!”

  到家后,苏麦麦把书桌的抽屉收拾一番,空出来一个,准备专门放投稿的信件用。

  还要去做一个账本,用来存储她的稿费。不过她现在还是个没身份的人,得先用贺衍的名头开户。

  虽然结婚后苏麦麦就是军属了,可户籍还在原身的小镇,为了甩开原身的奇葩亲戚,她得等两年后全国开始普及身份证,她从部队办理了新的身份证和户籍,才能自己开储蓄账本。

  苏麦麦环视了一圈,还得添一个书柜才行。等贺衍休假回来了,他们两人一块去镇上的木器厂看看,镇上的木器厂和伊坤军区有合作,部队军人购买家具可以打优惠折扣。

  她自己都没发现,她已经逐渐开始了与贺衍经营家庭的举动。

  这个时期正值改革刚放开,人们经历了严格的过程,对于情感尤其是爱情方面的文学需求一下子增多。苏麦麦看年代剧的时候,就在剧里发现了,人们对于爱情的追捧俨然高过其他,不少诗歌或者文艺作品都把爱情放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为了爱情抛弃这个牺牲那个的。

  她倒是不必这么鼓吹,但写情感故事可以作为她的创作方向。正好最近李娜娘家争房的事儿,让她产生了新思路,苏麦麦准备写个一万来字的中篇小说,关于市井工人家庭分房、下乡返城、离婚后重遇爱情的故事。

  当然,写的并非李娜的事儿,只是这个事引发出的新灵感,结局是皆大欢喜的HE。

  吃过饭,苏麦麦就先趴在桌上打了个大纲草稿。

  *

  下午一点多钟,驻地连队宿舍的外面,姚红霞两手揣着口袋,走过来又走过去的兜圈圈子。

  她姨苗素莲催着她,尽快找史排长把处对象的事儿定下来,这也是她姨夫陈团长下的死命令,说再不确定对象,就得把她撵回老家去了。

  姚红霞在部队住了大半年多,见惯了挺拔高大、一身绿军装,走路像青松一样威风凛凛的军人,回了老家后那些男青年她哪还能看得上啊。

  相比之下,史排长虽然矮些,好歹也有一米七二了,还能说一嘴儿甜话,至少能哄得自己开心。

  算了算了,姚红霞心里再是百来个不愿意,可风波是自己惹出来的,外面家属们说得那么难听,说她跟人睡过、胸脯被人揉-大什么的,她还是黄花大姑娘好嘛!她也不乐意背锅,只好硬着头皮主动找史排长来了。

  上午就来过一趟,可人家连队的士兵说,史排长出去办事儿了,不在队里。

  姚红霞吃过午饭就又再过来一趟,结果史排长还不露面。

  平时她过来连队,挺着胸脯,脖子昂得高高的,生怕别人注意不到自己,那得多风光啊。

  今天来,她虽然还是走来走去的,心里却暗自发虚。搅合李娜嫂子的事儿闹得人尽皆知,姚红霞也知道自己搞砸了,名声不比之前好听,何况这还是郭团长带领的一团呢。

  等了十来分钟,一个战士终于才从楼里跑出来。是上次和他们一块去市里“仗气”的战士,为难地说道:“红霞妹子,史排长让我来和你说,别等了,他不想出来见你。”

  “什么?为啥啊,史铁锄之前亲口说喜欢我,要和我处对象!你把他喊出来,我要当面问问,他不出来见我算咋回事?”姚红霞意外不已,瞬时扬高了嗓门。

  每次都是史排长甜言蜜语地舔她,恨不得她立刻嫁给他当媳妇儿。还说再等下去他快要熬干了,想亲她的嘴,给她做饭洗衣服,怎么忽然不愿意见了!

  战士往窗户那边望了望,又转回头,皱眉道:“哎,你也就别为难咱史排长了,你整那么一出事儿,我们几个都把郭团长惹毛了。史排长不仅连累得写检讨关禁闭,年底评优都没机会了,再跟你结婚,之后他还怎么在一团干下去?”

  “你还是回去吧,红霞妹子。史排长说之后就算了,反正你也没真心待他,家属院那边都说你是自己想当团长夫人,才把他利用了一把。反正他也没把你怎么着,他准备就和老家介绍的姑娘结婚了,以后你攀你的高枝去吧!”

  “呜呜哇——”姚红霞听得瞬间脸通红,捂着袖子哭骂起来:“史铁锄,史铁锄你个只会说不敢做的怂蛋!!你一定会后悔的!我会让你后悔的——”

  战士心慌赶紧跑,免得误以为是自己沾了她什么。现在一团和二团知道这事儿的战友们,哪个还不是看见她出现就跑啊,连她姨夫陈团长都被她连累得相当尴尬。

  姚红霞跺着脚板子,冲不远处半开的

  窗户问道:“那你再告诉他,是不是确定今天不愿意见我,以后也都不见了?他还打不打算和我处对象了?愿意处,我红霞不嫌弃他个矮脚臭,两脚踏船容易扑街的地杵子,矮就算了,我也立刻同意结婚;不愿意,错过了这村就没这店!!”

  战士溜得更快了,飞毛腿-导-弹一般。随着半开的窗户合起,连队的房子就像从三维的立体变成了二维的平面似的,整座房子忽然静悄悄的,一丁点声儿都没有。

  气得姚红霞大哭,都忘了自己是怎么从连队跑出来的了。

  一个人坐在训练操场外面的土垛子上抹泪。

  司机班的张垒跑步路过,瞅着一道背影有点眼熟,凑近过来看,就默叹了口气:“哭啥哭,自己作的,哭了也没人劝你。”

  姚红霞回头瞥见是他,攥着手心又窘又别扭。自从她存了心思去抢李娜的丈夫,她就跟史排长走得很勤,想着能利用上他,于是张垒都对她基本视若无睹,没什么反应。

  没想到在这种时候,还是他出现安慰自己。

  姚红霞上下瞄了眼张垒,其实张垒身材好,板板硬朗,就嫌弃他只是个班长而已,和她心目中的团长差太远了。

  她咬着舌头,含糊不清地说道:“你也来看我笑话了?你之前不是问我处不处吗,现在咋想的?我姨我姨夫准备把我送回去了,你要是想,我就和你结婚……不过我可说好了,你至少得给我提个连队的干才行,我可不想被那些人看贬了。”

  张垒啐了口嘴里的碎草叶子,说道:“你要乐意看上我,我就结。一团二团野练开始后,我估计明年中就能提副排级的干,你也没来得及让我说。结婚啥时候都可以,但结了你可得死心塌地和我过,别再花里胡哨到这儿来兜风,给一窝子男人瞧着看着。”

  说着,下意识瞥了眼姚红霞那鼓起来一圈的厚内衣。

  副排级至少也是个干部。

  姚红霞脸一赧,扔了颗碎石子过去:“让我再好好想想,我怕我是一时冲动说了胡话。明天这时候我来告诉你结不结!”

  她激动得脸都快麻掉,说完赶紧跑开了。

  

第57章 还给你带了件换洗毛衣,……

  大晚上,苏麦麦用煤炉蒸了半锅泡发的糯米,又在土灶上生起火,把香菇丁和肉末、虾干加上葱花料酒酱油,翻炒入味,然后用饺子皮做成了一个个玲珑饱满的香菇烧麦。

  隔天六点多钟她就爬起床,一边把烧麦放到锅里蒸熟,一边给自己下面条吃早饭。

  对着镜子编了两根大辫子搁在胸前,再把提前熨好的文职军装往身上一穿,仔细地照了照。

  虽然不算女兵,没有红色的领章,但也是正式的军服呢。苏麦麦挺直腰杆,朝镜子敬了个礼。

  她关于敬礼的印象就是小时候的升旗仪式,但在部队大院生活了这些日子,门岗上的战士们每天敬礼军姿规整,苏麦麦也学了个像模像样。

  她陶醉地多瞅了两眼,想想今天要见到贺衍,便又取来口红,在红唇上抹一圈,习惯性抿了抿。

  她的嘴唇如樱桃一样红润饱满,涂上口红顿时更加艳丽了。去演练基地还是低调点好,苏麦麦揩着手帕,又轻盈地擦掉了,就素颜吧。

  七点半钟,陆韬记者的车开进家属院来接她。

  苏麦麦把蒸熟的烧麦夹进保温盒装着,另外匀出来四个,递给陆韬和司机一人两个。

  糯米被她蒸得软弹,香菇虾仁和葱肉的香味弥漫其中,吃得陆韬跟司机两人直喊好吃,还忍不住把沾了油渍的手指都舔了舔。

  上次陆韬和苏麦麦提了入职军区报社的临时编外记者,回单位后上级当即就批准了。眼前正好是需要人手的时候,没两天陆韬便把军装送过来,苏麦麦从这周一开始就算正式上班了。

  今天他们的任务是去演练基地抓取新闻素材,陆韬主要负责采访和笔录,苏麦麦辅助拍照和记录。

  七点多钟的北疆大漠上,还有着天未全亮的朦胧,沿着平坦的公路开出去,看到一些土垛上结着薄薄的霜层。

  陆韬知道小苏才来北疆不久,一路便跟她介绍说,这里一片是戈壁,平时都不允许外地人单独来玩,怕走迷路。那边到夏天就是草场了,湖里的水草很肥,可以去抓鱼,鲫鱼、草鱼、鲤鱼什么的,抓到得看运气。

  还指着白茫茫的远处说:“那是雪山,四季成片的绵延,小苏你要是喜欢,我们停下来拍几张照片。”

  苏麦麦一直向往着北疆的风情,听陆韬介绍更加觉得新鲜不已。地平线上一辆驴车往这边赶过来,在与视线齐平的远处,像一个小圆点,咯噔咯噔地响,要是拍成照片应该很有感觉呢。

  但今天有任务在身,她就顾全大局没让停车了,等之后贺衍休假了再和他一道去逛逛吧。

  到达战术演练基地,大概上午十点钟了。陆韬和苏麦麦先在车上开了个碰头小会,把采访的主题和立意侧重点都说明一下。

  演练进行到这一周,已经是收尾阶段了。前几周陆韬和同事搭档,隔三差五过来拍拍照,提取素材,用于总军区报纸的发稿。那位同事被调去做别的任务,便轮到了苏麦麦来接续搭档。

  完成这期基地采访后,苏麦麦得到六旅的报社分部报到,见见报社的领导同事们,最近反正都挺忙碌的。

  陆韬说话时,喜欢用笔头敲击膝盖。苏麦麦专注地听着,听到关键要点,便掏出随身携带的绿皮小本子,做好笔记。

  等到进入采访拍照工作,她除了在军事方面的布置上显得陌生,听从陆韬的指挥。但在拍摄的角度、取景等等方面,却都得心应手应付自如。

  陆韬本以为小苏今天刚入职,应该是生疏的,他都做好了亲力亲为的准备。没想到苏麦麦镇定大方,省心且行动力强,基本一说什么就领会了,还能融会贯通提出优化建议,简直让他刮目相看。

  军用帐篷门口,陈建勇跟在贺副团的身后走出来,抬眼眺望,看到了坦克上站着个手举相机的女同志。

  女同志的辫子整齐黑亮,斜背一个军用挎包,包袱鼓鼓的。她正眯着眼睛半俯身瞄准相机镜头,那白皙娇绝的脸蛋,整个伊坤军区很难再找出第二个!

上一篇:七零骄棠绽西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