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和年代文大佬假结婚后 第65章

作者:玉胡芦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爽文 年代文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老爷子一瞅见他出现就不痛快,要不是为了妈在家里,他大可以一年四季在分军区驻地待着,何必领媳妇儿回来受气。

  他便往台阶上走,边解释道:“那几张照片是小苏和陆记者去演练基地时被偷拍的,当时我就在现场,光明磊落,不知道谁弄来乱做文章!昨天傍晚辞琅才临时通知我,匆忙间来不及调查,我也觉得没必要调查。几张照片要能掀起风浪,今后日子还过不过了?”

  苏麦麦原本还在担心,万一见了总政委气氛僵硬,如何收场。听到二姐这样说,实际是想给贺衍挑刺,不免默默地放松稍许。

  苏麦麦瞥了眼红木的大门,门扇开着,应该里面能听见声音。她就也随后解释道:“这事情的确是误会,洗照片的人我已经打听出来了,估摸着这几天就能有处理结果了。爸、妈关切的心情,我们都能理解,等把误会澄清楚就没事的。”

  她不仅未逃避,而是直面问题做解释,让贺涵都不禁多加赞赏。

  小苏来自南方农村,对北方风土人情不熟悉,第一次到北疆总军区来,一点儿也不见怯场,还能这样从容得体,谈吐自如,只这份气质就真的很绝妙了。

  徐丽走过来,暗暗问苏麦麦道:“事情怎样了?是谁洗的照片知道了吗?”

  苏麦麦答说:“是邱小芳……等有空时我和你细说,估计马上就能有结果了。”说罢,几人往台阶走上去。

  徐丽满脸吃惊的表情,竟然会是和自己走得最近近的邱小芳?!

  小苏婶子咋用的方法,这么快就能查出来?不过此刻的确不是谈这个的时候,她就按捺下心思来。

  一楼的客厅里,是部队给军级领导统一配置的红木家具,再加上彭若竹的审美,布置得虽简单却有着格外的雅致。

  贺总政委正襟危坐,其实支着耳朵听得明明白白。他面无表情翻了翻报纸,遮挡住自己大半个脑袋。

  贺衍和苏麦麦走进屋,就只看到报纸后面露出的头顶。老政委一生从戎,如今六十多岁头发尚且乌黑,拧紧的眉峰隔着报纸也透出严苛。

  贺衍耐着性子叫了声:“爸,看报纸呢?”

  苏麦麦拽了拽他手臂,示意他别太冷漠,笑道:“爸爸您好,我是小苏,随贺衍一块休假回来看您了。”

  总政委披着军绿色的棉外套,余光扫了眼刚结婚没多久的小两口。老四这小子身板硬挺,艰巨的军事演练也没见他露出疲惫,算是个能干事的。小苏则端庄大方,笑容温和可亲,还行。

  其实贺总政委已经派人打电话去调查了,十一旅的组织部、后勤处,四团的雷团长,还有向秦旅长的爱人陶向红、伊坤分报社等等打听调查。在调查结果全部出来之前,他都不会给半分好脸色。

  这件事一开始他只当做是家务事,家务事就用家务事的方法来解决,不对外扩增影响。可大孙子贺辞琅带对象徐丽从伊坤回来,说照片上的背景是六旅的演练基地。

  那么就不简单了,拍照用的是单位批准的相机还好,如果是私人相机呢?演练基地谁允许带私人相机私自拍照?这是犯重大军纪错误。这一点,贺总政委有责任去查清楚。

  几天下来,他对于小苏在家属院和分报社的表现,心里粗略有数。但事情没查清楚之前,他绝不能心慈手软,也不吐露只言片语,这是他作为军区领导的原则!

  贺总政委瞥了眼,看见贺昀小手儿牵着苏麦麦的手,孩子的心是骗不了人的,谁好谁坏自有本能的判断。贺昀从小就不爱跟人亲近,倒是跟这小苏关系挺好的。

  老爷子吭吭嗓子:“出去住,家里不欢迎你们。”

  彭老师生气起来,埋汰道:“那照片没牵手没怎么的,凭什么就盖章定论了?要是男女同事之间笑一笑、对一对眼都有问题,你当这些年的领导,女同志还少了?我早就跟你离过千儿八百次婚了。小苏,别理你爸爸,他端着呢。”

  彭老师指着饭桌说:“我听你和贺衍的解释,也信任你们。最近我和贺大领导划片而居了,餐桌这块是我们的,客厅那边归他,楼梯是公共活动区。咱们坐这边来。”

  说着,挽过苏麦麦在餐桌旁坐下歇息,又亲自沏了杯玫瑰花茶端过来,让她润润嗓子暖暖手。

  有了个满意的儿媳妇,彭老师心中宽慰又欢喜,对着老政委底气都增加了数分。

  贺辞琅帮着贺衍把行李在角落放妥。里面的礼物等明天大伙儿都到齐了再发,今晚先休息好。

  往常六点钟准时开饭,今天为了等老四,到这会儿七点多钟了。保姆姜阿姨便端着盘子出来摆桌,做了好多道菜,不仅有北疆的萝卜炖羊汤、大盘鸡,还特别给小苏做了湖北的名菜,东坡肉和葵花豆腐。

  这个季节有些菜不好买到,但姜阿姨有办法摆盘,一桌子荤素搭配,色香俱全。

  而且葵花豆腐这道菜,并非用真的葵花来做,乃是将煎鸡蛋切成薄薄的丝状,贴在豆腐上,再佐以绿叶蔬点缀,看起来就像葵花一样养眼。

  盘子里的东坡肉更是做得酥皮嫩肉,油亮软糯,冒着热腾腾的浓香味儿,看着就很有食欲。

  各人挑着凳子坐下,贺昀要坐在爸爸和小麦妈妈的中间。姜阿姨看向总政委,建议道:“政委不如也坐上桌吃吧,一家人团团圆圆的多热闹呀。”

  贺总政委盯着报纸不抬眼:“我就在这里吃。他们吃他们的,井水不犯河水!”

  晓得老领导说一不二,姜阿姨只好从厨房里另端出几样小份的菜,放到了不怎么多富余空间的茶几上。

  正好这时老三贺钊和周茜也过来了,这两人就是寻思着四弟四弟妹估计这会儿才到家,所以挑着时间凑过来。还带着大女儿贺莹和小儿子贺维邦,还有周茜的表妹杜敏和她男朋友。

  闻着满屋子扑鼻的菜香,还有那一盘并不常见的东坡肉,还有出差去过湖北时吃的珍珠丸子。

  这珍珠丸子用江北糯米做成温润如玉的圆状,外皮软糯,咬进去是香菇猪肉和马蹄作馅,平时可吃不到!

  贺钊就知道没来错时候了,要是提前点儿来,彭老师怕他们饿肚子,就得让姜阿姨先端一部分让他们吃。而这几道典型的湖北名菜,一看就是留给老四他媳妇的,自家几口人就轮不到份儿了。

  凭什么,老四媳妇不过就一农村被退婚的姑娘,凭什么配得这待遇?

  进门看见总政委独自坐在沙发上,贺钊就假惺惺地关切起来:“哎哟,咋能叫爸爸一个人孤零零在茶几上用饭?我们一家四口过来陪着您吧!”

  “你过去,少来我这掺和,不够填你一个人肚子。”老政委看穿他。

  何止四口是六口。

  来蹭饭也就算了,还沾亲带故的带一堆来,反客为主,这是把他一家当成今晚的客人?

  “我不去。”

  “我也不去,我们想陪着四婶婶一块儿坐。”十三岁的贺莹瞅一眼,发现家里忽然多了个像明星一样漂亮的小姐姐,真的比明星都要发光的白皮肤,好好看呐,应该比她们班阅读角的那本白雪公主都白。

  看见坐在那的四叔和贺昀,她一下子就明白过来是四婶了,拉着弟弟就抢占了旁边的座位。

  这……

  贺钊看了老婆周茜一眼,周茜心里也酸溜溜的。贺钊跟贺军、贺涵是亲姐弟,贺钊最小,平日里贺军和贺涵都挺照应着他们家。周茜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现在多出来个笼络人心的的四弟妹,心里难免会不舒服。

  还好她带了表妹杜敏过来,看等会儿不拆穿小苏那点班门弄斧的伎俩。一个农村逃婚姑娘,还能有本事进军区报社了?看的是老四贺衍的面子吧。

  没人想共享老爷子那几盘份量可怜兮兮的菜,但孝顺话已经放出去了,贺钊只好咽了咽口水,言不由衷地说:“不然周茜你坐桌上吃吧,我陪爸爸坐沙发上。”

  留一个人去给小苏套话也好。

  周茜就拉着表妹和她对象,满不在乎地坐了下来。

  

第71章 贺衍翻个身,转向苏麦麦……

  几个孩子凑在一块,不怕餐桌上不热闹。

  姜阿姨的厨艺很好,平时贺总政委倡导廉俭,也就做做家常小菜,味道已经能打十分了。今晚上为了迎接小苏和贺衍回家,特地准备了这一桌子,可谓美味佳肴色香俱全啊。

  大伙儿边吃边聊天,周茜还有她领来的表妹杜敏、杜敏对象频繁地夹着菜,不仅自己吃,也给自家两娃拼命夹,碗里的还没吃完,却先要把菜都装满。

  就连一贯大大咧咧的贺辞琅都看不下去了,嘀咕道:“三婶,你们是不是特意饿过几顿过来的,咋这吃相?”

  彭若竹不动声色地扫了一眼,心里有点膈应。老三和周茜一家四口整年都在这边蹭饭,这倒也没啥,都是一家人嘛,多几双筷子的事儿。可今晚明明是给小苏贺衍接风洗尘的,真不必这样计较。

  只是她修养好、忍耐惯了,彭若竹便温柔地给苏麦麦夹菜:“小苏多吃点,这是姜阿姨特地给你做的湖北菜。平时上班辛苦,你离家又远,想吃吃不到,休假这段时间啊,想吃什么就和阿姨说。姜阿姨的手艺好,她都会做。”

  周茜听了,就觉得妈是不是话中有话,这才把夹菜的频率放缓了些。

  苏麦麦尝了一口东坡肉,直夸味道好吃,说改天要向姜阿姨学习学习,听得姜阿姨也笑呵呵的。

  彭若竹便问了她日常生活习不习惯,以及工作上的事儿,苏麦麦都一一回答,还列举了一些采访美丽新军嫂时的有趣话题。

  她声音悦耳,穿书前又是学新闻传播的,能把故事说得活灵活现,听得孩子们都津津有味,举着筷子忘记了吃饭。

  杜敏就不痛快了,她高中毕业想去当兵,没选上,又想进军区报社当文职。起先托表姐周茜家的关系,先进去试岗做校对,结果经常错别字和符号没仔细,半个月不到就辞退了,之后再想调岗进报社,人家不收了。杜敏为此耿耿于怀,今天听表姐说起,贺衍哥那个媳妇进了报社,做的还是她梦寐以求的记者,她就想亲自过来瞧瞧,看到底哪里比自己能耐。

  结果也就是够漂亮而已嘛,没看出强在哪了,哼,想想杜敏心里更不舒服。曾经她也希望像表姐一样嫁进贺家,贺衍哥看不上,结果现在却让一个路边遇见的退婚姑娘捷足先登了。

  今晚非让这个姓苏的女人下不来台不可!

  杜敏就似笑非笑地张口:“小苏,你们社里那个欧主任,是不是个戴眼镜的,没啥脾气的中等个?我见过他两次。他那人好说话没啥原则,难怪能让你随便进去做记者呢,肯定是看在贺衍哥的面子上吧?刚好就运气凑巧,让你随便拍了两张照片用上了,若换到咱们总军区,只怕门槛都摸不到的。”

  周茜暗自夸赞表妹说话专挑痛点,便逮着机会见缝插针:“要不怎么说还是和四弟结婚好啊,这如果留在农村老家,别说是一个军区记者了,就是镇子的喇叭员都轮不上。难怪人人都想攀高枝嫁干部,咱们军区大院里多少这样的家庭,有的女方嫁了又不本分,三天两头的闹些花边绯闻……这么一想,不工作也不行。虽然咱们这样的家庭,多弟妹一双筷子也不是养不起,但闲着无聊,只怕也像别家那样闹起传闻来了。”

  周茜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老三正在茶几上陪父亲吃饭,只见话音未落,老爷子的筷子就明显地顿住了,浮起不悦之色:“该吃饭的时候,就好好吃饭。”

  彭老师爱护小苏,这话哪能听不出刺儿呢?她忽然有点不理解,自己一辈子尽心尽力地为着这个家庭,几个孩子虽然不是亲生的,可绝对比亲生的还要照顾。

  尤其贺钊是贺总政委前妻的小儿子,为着这个,她对贺钊格外贴心,就连老四贺衍出生后,也仍然什么都让着老三。怎么到长大了,老大和老二跟贺衍关系都好,偏偏最谦让的贺钊却是跟贺衍过不去呢。

  放在平时也就算了,今天小苏第一天到家,也不该这样话里话外的磕碜。

  彭若竹不想明着惹周茜,便只意味深长一笑:“杜敏你也进过报社,该知道的,即便安排关系进去试岗,干不好还是要辞退。小苏一进报社,就连续负责了这么重要的采访,可见是有工作能力。”

  一下子说得杜敏被噎住,心里的妒火更加难捱起来。

  贺衍就知道贺钊把三嫂那几个带过来蹭饭,纯粹别有用心。

  他的媳妇不容许欺负,贺衍容色淡淡,但嗓音冷沉:“小麦的工作是分报社主动邀请,我事先并不知情。她就算不工作,每个月发表文章的稿费,也不比我工资低,劳烦三嫂你们操心了,实在不必多此一举!”

  啊?还能发表文章?

  副团级军干部的工资一个月一百二三十块,驻疆军人还有各项补贴,加起来可不少呢,小苏竟然能赚这么多??

  听得包括彭老师在内的所有人都惊讶了,要知道,眼下是个尊重知识分子和文化创作的新时期,能在报刊杂志上写文章发表很厉害的了。

  二姐贺涵激动起来:“哎呀,敢情我们小苏不仅会外语,厨艺好,还是个大作家呢!”

  周茜酸溜溜的:“是哈……对了,都发表在哪呢?我去报纸上翻翻那些小豆腐块儿,没准都能找着弟妹的‘文章’。”

  呵,豆腐块?故意指的犄角旮旯吧。

  贺衍冷哂。侧头凝了眼苏麦麦,苏麦麦读出了暗示,让她可劲儿炫耀。

  既然婆婆、二姐都这么护着自己,苏麦麦自然要长长脸了!

  她便做谦虚模样道:“大众文学、故事汇、青年月刊、妇女文摘等等,有写散文也有长短篇小说故事。结婚后才开始创作的,投出去六篇,已经发表了五篇,另一篇是前些天刚寄出的,估计要等下个月有回信了。”

  距离结婚才多久呀?投稿光来回寄信都得用两周时间了,竟一口气发了五篇!

  彭老师是热爱文艺的,她从前的家境很考究,但那个年代不容许。这些年生活琐碎一直耽搁着,渐渐便把触手可及的变成了未能触及的遗憾。

  她目光把角落的钢琴瞥了瞥,一时感慨起来,更加催着小苏多吃菜。

  好媳妇,得好好爱护着,不能再像自己这样了。

  彭若竹温柔地笑道:“真好,你们现在正是大好的时代,勇于释放自己的热爱吧。回头把你写的故事和我说说,妈也有空瞅瞅。”

  又转过头,冲贺总政委骄傲道:“听听,咱们小苏不仅是军区报社的记者,还是个大作家!”

  贺总政委默不作声,把饭菜扒得呼呼响。彭老师不喜欢吃饭有声音,起初结婚后,几个孩子刚从乡下接来部队,个个吃饭都跟猪拱食一样,呼哧呼哧,噗噜噗噜,是彭老师硬给改过来的。

  贺总政委也给纠正几十年了,这会儿又开始响。彭老师不屑一顾:哼,让他去装吧,看他能装上几天。

  这种好媳妇上哪去找。

  周茜心里发涩得更厉害了,这几本杂志在全国的知名度那么高,小苏竟然投几篇就发表几篇。对比一下自家表妹,她是真说不出话来。

  吃过饭就都散去,各回各家了。

  晚上贺昀开心得舍不得合眼,到了九点还在床上跳来跳去的蹦跶,还说要和爸爸还有小麦妈妈一块儿睡。

  苏麦麦就拿起一本童话书来,给他念睡前故事了。刚开始贺昀舒适地睡在中间,但在中间他忍不住老蹬被子,他就换去睡旁边了。让爸爸睡在中间,小麦妈妈睡在另一个旁边。

上一篇:七零骄棠绽西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