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和年代文大佬假结婚后 第71章

作者:玉胡芦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爽文 年代文 先婚后爱 穿越重生

  关于出版长篇这事儿,苏麦麦当即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于是褚编辑随后便和同事一块,乘火车从首都过来,赶在年前和她签订了出版合同。

  一本三十万字的小说,稿费以千字二十计算,首印一万册,算下来苏麦麦能拿到稿费六千六百元。按出版社的规定,先预付百分之三十给作者,也就是一千九百八十元给苏麦麦。等到回首都后,把合同盖了公章,便把钱邮政过来,商定五个月到六个月左右交初稿。

  不得了,一转眼,小苏都成大作家了!

  打从褚编辑和助理同事来到家属院,人人都知道苏麦麦要出版小说了。这年头能在报纸上发表文章的都算文化知识分子,出版小说简直更厉害,咱们十一旅出人才啊!

  有人高兴,当然也有暗中看不惯的人。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有人给上级领导告状了苏麦麦。说部队一个旅领导的月工资才多少,小苏不过随军家属,写一本书就超过领导一年的工资,影响非常恶劣。建议部队上级给全国各大出版社打电话,禁止发表苏麦麦的小说,并给予苏麦麦通报批评。

  这个告状让领导们啼笑皆非,那科学家还是祖国栋梁呢、外交官还是优秀的对外形象呢,如果住在部队,付出的脑力劳动所得却不允许超过干部,那岂不是该建议孩子们都别上学了,祖国的未来谁来建设?

  国家的发展是各个方面的,文艺创作也是一个重要的体现。旅部的领导没点名告状者,但在广播里开解了一番,并且鼓励有更多的人才出现,这样的家属院才更加展现随军的丰富生活,是部队的骄傲!

  苏麦麦事后才知道,竟然有人告状呢。

  她想起在学校做调研时,曾经查过的一些资料。说在某些年代,的确发生过这类的事,还有些单位工人,因为写稿比领导收入远超,于是被下放去劳动的。或者公社里的社员写稿发表,因为太激动了,半夜打着手电筒,对着报纸数字数,想计算自己千字多少钱,结果被别的社员告状,然后戴上了高帽。

  真该庆幸穿到的是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啊。

  正好伊坤分报社新调来一个干事,为了给小苏同志充裕的写稿时间,欧主任安排调整了工作,最近她就不用那么频繁地跑外出采访了。

  一眨眼,春节就到了。今年下大雪,火车运输

  不方便,不少战士便留在部队过年。

  十一旅经过开会讨论,也结合了家属委员会的意见,决定在旅部大礼堂里举办一个春节联欢晚会。同时初一、初二、初三每天,都在大操场上开展半天的部队赶集庙会活动。

  家属院、各连队或者炊事班,都可以做吃的,或者手工艺品,或者猜灯谜、套圈之类的游戏,来参加赶集活动,丰富春节气氛,让大伙儿在部队里也如同在家过年。

  家属委员会分派了任务,联欢晚会准备上一个小品节目、一个团体健美舞,还有一个歌唱表演、二人转表演。

  健美舞由李娜和姚红霞负责,挑选平时跳得好的家属排练;小品节目由苏麦麦编撰成稿,乔秀芬和孙老师当导演。

  几个节目的彩排由陶向红和吕娟点评。庄政委年后才正式升调总军区,吕娟乐得答应下来。

  另外,再由马妹花和周枣花带部分家属,负责包饺子,家属院里也一块凑热闹吃顿大锅年夜饭。于是号令下去,大伙儿都痛痛快快地准备起来。

  

第78章 正文完结又要买新房子了,苏麦麦激动……

  年前幼儿园放假,正好有战友从乌市到伊坤出差,便顺道把贺昀也带来了,一家三口聚在一块儿过个年。

  家属食堂的员工们放假,大年三十这天便把食堂借用了。马妹花和周枣花带着一干嫂子,捋起袖子风风火火就是干,从大早上开始就忙着和面、择菜,包饺子的包饺子,熬大骨汤的熬汤,炒菜的把铲子挥得呜呜响,整个食堂里香气扑鼻。

  到晚上还有全旅的新年联欢晚会呢,为了赶上时间,傍晚三点多钟饺子就下进了锅里,家属们吃了顿热闹的年夜饭。

  贺昀尤其高兴,以往过年爸爸都不一定能回乌市,他都是和奶奶、爷爷、伯伯他们过的。今年贺昀不仅能和爸爸过,还有了漂亮的小麦做妈妈,是他们整个军区幼儿园所有小朋友妈妈里最漂亮的妈妈。

  饺子有牛肉馅、羊肉馅、白菜豆腐粉丝馅的,皮薄馅大,咬一口到嘴里全是汁儿。贺昀和苏麦麦一块吃饭时,饭量比平时总要多吃些,一口气吃了六个大饺子。还是苏麦麦担心他吃撑了,叫他匀着点肚子,也吃点儿别的菜。

  年夜饭的过程中,周枣花忽然站到凳子上,给大家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借着咱们大年三十的好气氛啊,我来给我二妹宣布个事。年后杏花就要和后勤部干事李峰结婚了,报告已经批准,届时给大家发喜糖啊!”

  话音方落,顿时激起了阵阵的喝彩和议论声——

  “哟~!杏花你瞒得够紧啊,报告都打好了才告诉我们!”

  “恭喜恭喜,这李峰可是个能干的好干部,岁数好像比杏花还小一岁是吧?真好,年轻体力好,家庭有担当!”

  “啥呀,其实也没瞒大伙,是你们没注意,我都看见过好几次李峰往杏花铺子里扛米扛面。”

  “对对对,还劈过柴火。”

  “我还瞧见过亲嘴了。杏花,我觉得你俩过一起真合适,赶紧把婚结了吧,最近大家不问你订作了,加紧把你新娘衣裳做好!”

  大家都鼓动起来,听得周杏花脸红不好意思了。

  她离婚之前就得到过李峰帮忙,那时候麻季红、曹琴来店里寻衅,李峰帮着她“招呼”过几次,周杏花只觉得他是个热心肠的军人,并没往别处去想。

  后来闹离婚,搬进家属院,又找房子开裁缝店什么的,和李峰接触多了,渐渐就觉察出他对自己的另一层关注。

  前阵子有一回下大雪,厚雪把她屋子前面的水管给弄爆了,李峰连夜安排工人过来修。修完后工人走了,周杏花给他递了杯热茶感谢,李峰冻红着手差点没接稳,周杏花下意识攥住杯子,碰到了他手指,李峰就反手一掌将她握紧了。

  两人把话说开来,李峰说他喜欢周杏花,如果她看得上自己,他想和她结婚过日子。如果杏花不愿意,就当他没说过,以后也不会再提。杏花若肯给他一个表现的机会,就请点一下头。

  周杏花问李峰,他是头婚,自己是离过婚的,前夫家还那么糟心,他可别是头昏脑热临时兴起的,她可以不再婚,但绝不愿再折腾一次了。

  李峰瞬时敬了个军礼,更以军人的赤忱向她郑重承诺,说他从不在意她过去如何,只希望能给她现在和未来更美好的生活。

  然后周杏花红着脸点头,两个就捅破窗户纸,把结婚报告向上级打了。

  听着家属们的起哄,周杏花说道:“也没什么可忙的,衣服我已经做好了,你们有啥活还送过来。结婚后我们仍住在现在的铺子里,就是把旁边另外一间的空房当卧室了,都挺好的。”

  *

  吃完饭,大礼堂那边的联欢晚会从六点半开始,到九点半结束。

  舞台上,四个团的战士都分别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家属院的节目也燃爆全场。尤其是小品,苏麦麦搜集大伙儿学跳交谊舞闹出的种种笑话改编成的,更是被马妹花、兰青嫂、赵晓群她们演得爆梗连连,把现场逗得笑翻了。

  贺昀坐在爸爸的怀里,看得津津有味,吃饱了的他到八点半就打起瞌睡,一直舍不得睡过去,撑到九点钟实在撑不住了,才终于靠在贺衍的肩膀闭起眼睛。

  晚会结束,贺衍抱着儿子回家。先放到南卧的暖炕上,又踅去试了试北卧的炕热不热。

  大佬那方面欲念强势,每晚都要做功课做成了习惯。贺昀一来,把儿子哄睡之后,苏麦麦便搂着贺衍的脖子,改成去对面北卧极尽欢悦。每每都要弄到香汗淋漓、精疲力竭,收拾完残局之后,贺衍再把娇软无力的老婆抱回到南卧里。

  说来贺昀对此一无所知,他在爸爸妈妈身边吃的香睡得也香,睡着后梦里都是甜的,根本不晓得爸爸妈妈在晚上还有别的节目呢。

  有时看到贺衍晚上烧炕,还问道:“爸爸,北卧没人睡,为什么要烧那边的炕啊?”

  苏麦麦便敛着窘意,故作泰然地答:“妈妈喜欢晚上坐在炕头写稿,所以也要爸爸把北卧烧暖起来。”

  贺昀对此深信不疑。

  *

  大年初一到初三的赶集庙会,各家有的拿了蒸鸡蛋糕、蜂蜜糕,有的做了手工小布偶,也有连队挂起灯笼猜灯谜,或者套环之类的小游戏,在旅部的大操场上摆起各种类型的摊子。

  零下十几度不需要冰箱,苏麦麦特地做了牛奶布丁、香橙奶冻、曲奇饼干,还有香蕉味的、葡萄味的谷物棒等甜品,拿到集会上卖。

  她的甜品是用后世的做法制作,卖相精美,可口诱人,一摆出摊来,甭管大人小孩全都吸引住了。

  本意是想趁部队赶集的活动机会,让大伙儿过年尝尝鲜,结果家长们为了帮孩子买到一份,都围着抢起来了。还有那些远远瞧着也嘴馋的战士们,跃跃欲试的,看到激烈的战况都不好意思再凑过来。

  现在不仅是家属院知道苏麦麦的厨艺好了,她每周五晚上的菜谱分享,还被传到了各连队的炊事班里。十一旅的很多战士都知道,贺副团长爱人小苏很会做好吃的,都想趁机尝一尝。

  哎呀嘛,咱院里的小苏姑娘太有才了,咋啥都能做哩!

  “给我来一盒,我娃馋哭了!”

  “我娃也在淌哈喇子呢,别挤,我先来两块!”

  “谁,谁踩俺脚啦,十几块钱买的新皮鞋,哪个黑心肝的踩下去?”

  “嫂子——咱战友们也想尝尝呐,一会卖完还有剩下,给咱留几口——”

  ……

  苏麦麦只好让贺衍父子两在旁边维护秩序,喊大家先排队,一人限量买一份,先到先得。没买到的也不用着急,下周五她就把甜品的做法分享出来,同时欢迎各连队炊事班感兴趣的也来参加。

  这才把乱哄哄的场面给梳理住了。

  ……

  眨眼到了二月底,周杏花和李峰举办了热闹的婚礼。

  苏麦麦给褚编辑交了十万字的初稿,她给自己定目标是每个月写稿

  六万字,一天平均产出两千这样。大概五个月就能完成整本三十万字,再匀出一些改稿校对的时间,争取下半年让书出版上市。

  褚编辑看了稿件很满意,夸赞麦钱钱老师真是高执行力高效率啊。很显然,写成长篇的小说剧情更富有张力和感染力了,相信书上市后一定会掀起热浪!

  褚编辑还给苏麦麦带来了个好消息,她先前发表的那篇两万多字小说,就是关于下乡回城、改革开放等等的市井家常故事,被燕京广播电视厂的制片看到了,有意买下版权改编成电视剧。制片厂愿意出八千块钱的版权费,问苏麦麦是否有意到首都详谈合作细节。

  褚编辑极力支持苏麦麦卖出电视剧版权,这不仅是她个人写作生涯登上一个大台阶,同时也给杂志社带来更多的宣传。

  如果苏麦麦同意来的话,他们出版社负责包办来回差旅费和全部食宿,就她手头上的这本长篇小说,也能面对面交谈一些看法。

  正好,贺衍也收到通知去燕京军区开会,需要出差半个月。苏麦麦就和褚编辑把时间商议下来,和贺衍一块出发了。

  三月初到达首都,和广播电视厂的制片、导演合作畅谈顺利,很快把合同签订下来。制片人顺手看了看苏麦麦正在写的那本同类型长篇初稿,立时决定用两万块把版权也买下来,并且预付了百分之三十的稿费给苏麦麦。

  散会后,制片人感叹说:“没想到麦钱钱老师这么年轻,才二十出头,就能写出这种深度和丰富剧情的作品。以为该是个经过不少人生阅历的女士,佩服啊佩服,今后期待我们更多合作。”

  苏麦麦笑容谦虚,心里美成了花儿:“夸奖了,我还是新手,要多向您和前辈们学习学习!”

  她这一趟来燕京,一下子口袋里又收获了八千块电视剧版权费和六千块预付款,一共一万四千块钱了。加上她之前存的七千来块钱,便有两万多的存款。

  贺衍开完工作汇报大会,还要学习两周再回北疆,有空的时候也与燕京的战友、家属聚个餐,或者带她在部队周边逛逛。

  苏麦麦听他战友们议论,似乎附近有人要卖四合院。她就盘算着在巷子里转悠转悠,没想到运气超好,刚巧看到有两个四合院想出售。一个挂出八千多的价格,一个挂出一万一的价格,苏麦麦自己存的钱就能买,她赶紧二话不说的签下合同。

  这个年代人们的工资普遍三四十、五六十块,能拿出上万的人很少。就算到了九零年代初的南方,万元户都算是富裕人家、媒婆赶着上门说媒的了。

  所以在卖房的老燕京居民看来,几千上万的价格已经很满意。

  殊不知,在之后的二三四十年,首都二环内的这种四合院一个就值至少两三千万元。

  苏麦麦要坐等升值成大富婆啦!

  陪苏麦麦走回来的路上,贺衍为她高兴,但忽而却俊容冷肃,浓眉微微颦蹙着,似乎在想什么欲言又止。最后还是问苏麦麦道:“你买房子做什么,我的钱也是你的,你不用,非要用自己的买。是不是想以后在首都一个人生活?”

  男人目光澄亮,好像还有隐藏消息没告诉她。

  苏麦麦可没想多么复杂,她对这个军干部丈夫很满意好嘛。她笑道:“总觉得以后等经济发展更好了,这些房子会很值钱,反正钱存着也是存着,买房子就当做是存钱投资了。没准哪天你就调到燕京部队呢,或者贺昀长大考上首都的大学,咱们也可以跟过来养老。”

  她喜滋滋地搂住贺衍的胳膊:“我可没想跟你离婚,你在担心什么呀?”

  呵,听得贺衍一路忐忑地心顿然踏实下去,攥住小麦莹柔的手指,浅浅一哂:“怕你不要我。没想离婚,还要白头偕老,安心了!”

  贺衍从一开始就知道她是个很有思想,且有前瞻性打算的女同志,苏麦麦做什么他都支持她的决定。

  便告诉苏麦麦,他当兵十年的工资加上所有立功奖励,全都在给她的存折里放着。如果她还想在哪里买房,那就趁便宜的时候再继续买。

  好嘛,苏麦麦记起原书里,大佬转业后颇具经商头脑,不几年就成为了全书的首富,看来果然一点就通啊。

  才和他说上一句,他立刻就看明白了经济发展趋势与房地产之间的关联,厉害厉害!

  苏麦麦说:“要不下半年休假,咱们去一趟沪市吧。那会儿我全本书写完,出版和电视剧的稿费都收到了,在沪市也买上两套房子放着。”

  贺衍:“好,都听我媳妇儿的!”

  回北疆的火车上,贺衍给她看了新的领章,他竟然这么快升了颗星星,成正团了。高兴得苏麦麦,趁没人时抱住他脖子,在脸上狠狠亲了两口。

  苏麦麦刚穿书时,只盘算着结婚两年等贺衍转业就离婚,可现在她爱上了他军装挺拔的正气凛然,希望他继续在部队里做个保家卫国的军人,直到真的需要转业了那天。

上一篇:七零骄棠绽西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