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花白茶
说话间两人就骑马回来了。
弓堂弟背着个包裹,里面皆是来往信件。
没办法,古代交通不便,大家只能靠着信件往来,纪楚才能知道各地的情况。
童小多身上的包裹,则是给家中照顾陶夫子的宫女们带的物件。
被派来照顾乐薇的六个婢女,年纪都不算大,十六到二十的都有。
以前在宫里不好出门,被派到外面当差,没想到又是乡下,故而想要点什么,只能托人去买。
一来二去跟童小多他们也熟悉了。
乐薇跟李娘子看着,总觉得年轻人好事将近。
这倒是勾起两人另一个想法。
振儿跟纹儿。
他们一个二十五,一个二十二。
在古代年纪不算小。
纪振他大哥不过比他大两岁,都有俩孩子了。
这事在大哥大嫂心里也发愁。
纪楚直接道:“等到下半年我就去昌河州,也能见到振儿,看看他什么想法。”
李师爷跟李娘子肯定也要去的,李娘子很想自己儿子,到时候这婚事也能办。
说话家,都是要成家的年纪。
只是这次去昌河州,乐薇跟将要出生的孩子,则要再等等。
毕竟相隔两千七百里,产妇跟刚出生的孩子肯定都不能远行。
这也是纪楚一定要快点处理完差事,然后赶回来的原因之一。
他们夫妇两个早就商量好,等孩子大一些,她再去任上。
而且丰抚县的水泥作坊刚开没多久,这两三年里,肯定离不开她。
这些家长里短的闲话,说起来颇有些温馨。
跟官场上不一样,官场上每句话都有目的,但在家里则想到哪说到哪。
后面又聊到广宁卫,不仅让弓堂弟,童小多他们听得有趣,就连宫女们都觉得好玩。
广宁人少地多,气候跟内里不同,确实很有特色。
闲散日子一天天过着,纪楚把最近收到的信件也一一分类,算是做个总结。
当官八九年,同僚已经不计其数。
最初在的曲夏州,同僚好友自然最多,那边的情况一如既往。
小宋训导说得最为明白,不过他如今要被称为宋训导了,毕竟他三叔已经升任,那整个曲夏州,只有他一个训导。
他所在的工业作坊园,又扩建了一圈,而且解决了原料的问题。
关外的矿料已经在往关内拉。
而且还派人修了直通关外的水泥路,路修好之后,运送的就不止矿料了,还有各色物件。
关内外互通有无,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早就不再剑拔弩张。
关外有异心的部落但凡看看那坚固的城墙,就知道肯定打不过。
更别说时不时拉出来训练的火炮,听得人胆战心惊。
而曲夏州的工业作坊园火器组,从未停止过研究,不过一部分人已经被调到沿海一带,研究海上火炮了。
宋训导还提到另一件事,那就是工司主事景大人同样升任,直接去的京城。
去工部任职是由纪楚举荐,自然也被他们得知,说景大人极为感动,他贫寒出身,本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谁料还能去京城工部做官。
景大人自然也给纪楚写了信,他还把矿路的事说得很清楚,大有不会辜负纪楚安排的意思。
后面的感激自不用说,还讲送了家乡特产,让他一定收下,再说自己到京城安顿好,会第一时间给他写信云云。
看来景大人已经出发去京城了,京城那边的速度还挺快。
不过薛明成的信件里说,他大概要等到七月份才能离开,他身上的差事太多,要一一卸任。
看薛明成的意思,他肯定是要去浙东的,估计也有危机感了。
这人本就聪明,不会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同时又颇有手腕,江南那些豪绅们有福了。
信件里还说,他一定会挑人口众多的家族送到广宁卫开荒,看得纪楚都为豪强们捏把汗。
对此,纪楚只能回复,他一定会好好招待?
薛明成不能直接走的原因,也跟滇州棉有关。
大家都急切等着滇州棉的产量。
像西北棉,如今一亩地的产量基本在一百九到二百七之间,均产基本是二百三。
只要有这个产量,甚至略低一些也可以,那就值得种植。
依照纪楚的印象,滇州棉的产量绝对不会亚于西北棉,而且种植范围极广。
即使心里有数,可该紧张还是紧张。
这东西必须推广,只有推广成功,才能改善更多人的生活,才能救活更多人的命。
纪楚让薛明成一有消息就告诉他。
然后是滇州府的信件。
发现滇州棉的林元志对纪楚极为热情,这是众所周知的事
棉花的事也是头一个跟他说,但当时他已经去了京城,没有收到最开始的信。
这依旧阻挡不了林元志的写信热情。
纪楚发现,他这里的棉花进度,似乎比京城那边还要齐全。
从怎么培育,情况如何,都写得一清二楚。
尤其是最近的情况。
按照林元志的预估,滇州府的产量只多不少,还把当地的气候温度全都给记录下来。
纪楚算了算,若是在广宁卫的话,最迟五月份种下等到八九月收获。
这么看的话,跟西北棉种植时间差不多。
都是选择不冷不热的气候。
林元志还把土壤情况也给写了下来,方便纪大人查看。
跟西北棉差不多,都挺耐旱等等,总之所有习性都写了下来,这还是他在安丘县培育棉花时就养成的习惯。
好东西。
看着信件就知道,这滇州棉绝对是好东西。
纪楚思索片刻,连忙给林元志回信,他要是寄种子的话,直接寄到昌河州,省得时间来不及。
最好今年就能试种,这样不会浪费一年时间。
早点试种,棉花也能早点铺开。
等把信件都处理完,纪楚吩咐道:“滇州府的信件,一定要加快加急。”
弓堂弟立刻点头,他会办好的!
一想到滇州棉,纪楚便神清气爽。
纪楚高兴还没几天,在院子里劈柴的时候,就听照顾乐薇的嬷嬷道:“快,快去接热水,陶夫人要生产了。”
纪楚一愣。
要生产了?!
泰山崩于前都面不改色的纪楚,此刻整个人都傻了。
好在李师爷,还有几个哥哥都有经验,而嫂子跟姐姐已经去产房了。
懂生产的嬷嬷早在几天前,就让人预备好房间,还时时备着热水药材人参,就等着这一刻。
纪楚的孩子要出生了。
完了,这次是真紧张啊。
第114章
漳兴二年, 五月初六。
原化州,丰抚县,纪家村。
只听一向平和的纪楚家中, 皆是一片焦急。
纪楚还特意让人把乐薇母亲请了过来,听着里面的声音, 他简直坐立难安, 直到听见里面婴儿啼哭声,一切似乎才结束。
纪楚下意识问道:“乐薇呢, 她怎么样。”
出来的婢女连忙回话:“回纪大人,夫人精神尚好, 让奴婢出来就是报平安的。”
说话间,那产科嬷嬷打了帘子道:“母女平安,都很好,精神也不错。”
从乐薇怀上孩子,就在纪家住着。
就算是睿王妃派的人还未过来,家里也请了最好的大夫。
加上乐薇身体健康, 并不让人担心。
有了专门照顾的人之后, 情况就更好了, 后面纪楚回来,自然也出不了岔子。
话是这么说, 刚生产过的人, 还是极为虚弱。
纪楚进到产房, 只见乐薇满头是汗, 心里生起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