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流云南
“对了,飞来医馆与大郸任何地方都不同,不要行礼。飞来医馆馆长姓邵,还有一位坐着电动轮椅的老者,自称译语人,非同小可。”
“他们都很和善,不,医者们都和善,尽管去就是。”
郑国公这才放心:“多谢,不叨扰了,请。”
两把老骨头继续向文德殿走,直到候在殿门外听宣,才知道事情要复杂得多。
事实上,晏敦和梅敬竹两人只猜对了三分之一,齐王殿下在今日早朝时,忽然命令魏国公和郑国公两人负责核对户部库房里为“燎祭”准备的所有贡品。
此令一出,群臣里有不少官员的脸色骤变,这……
脸色最难看的自然就是户部官员们,个个呆若木鸡。
本来官场里利益勾连、盘根错节,应该在此刻上演“官官相护”的戏码,但今日参加早朝的官员们从点卯开始就发现,长信宫值守和巡逻的卫士又换了一批,包括守在文德殿外的全是生面孔。
这种阵仗与晋王束手就擒的那日一样,整个国都城全都由郑国公和魏国公两家把持着,谁敢第一个站出来明着或暗着阻止“查库”,就会成为“儆猴的鸡”。
而此时,大殿里的秦王党、晋王党、孤臣和墙头草们,互不信任还互相猜忌,并再次被齐王殿下的“突袭”打个了措手不及。
昨日刚“变了天”,现在……户部尚书只觉得脚下的地面在震动,眼前一黑,毫无征兆地晕倒在地。
文德殿群臣皆惊,只有齐王不慌不忙,探了户部尚书的鼻息、颈侧和手腕,然后说:“无妨,只是晕倒,想来是未进早食的缘故。”
“来人,去取两块胡饼。”
“是!”
殿内的群臣们只觉得牙齿嗖嗖发凉,户部尚书晕倒,齐王亲自探察,既没让人扶下去,也没耽搁时间,只是命令去库房查验的要谨慎坦荡。
之后,齐王殿下又若无其事地驳回了礼部选齐王妃的事宜,早朝继续。
群臣第一次感受到齐王殿下“快、狠、准”的行事方式,就连凌太傅都被他的周全和耐心震惊。
事实上,只有赵鸿自己知道,脸上的镇定自若是装出来的,因为按这个速度,今晚都没法回飞来医馆接受治疗,一想到崔主任慈祥又严肃的脸庞,心里就一阵阵地发怵。
……
事实上,不仅是邵院长和金老,全院医护们也都在为迎接病人做各种准备。
这些日子金老与魏璋合作,把《常用问诊大郸语两百句》和《医用大郸语》都整理出来,送到复印室,按每个科室各六套的数量,分发下去。
这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中医科掌握大郸语最快,医护们基本都有其他科室的好友或同学,私下聊天难免会透露几句。
于是,中医科女医生谢瑾的“大郸语记忆专用顺口溜”,以不可思议的速度传遍全院,为全院医护的大郸语水平飞速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
领回厚比板砖的新教材,骨科主任灵机一动,拿起对讲机:“喂,中医科吗?请谢瑾医生来骨科出个会诊。”
对讲机传出秦主任拒绝得很清楚:“我们科其他医生随你挑,谢瑾不行。”
“还有,你已经是今天第六个聪明人了。”说完就摁掉对讲机。
中医科医生办公室里,医生们围在最里面的办公桌前,都从口袋里掏东西往桌上放,放完以后再走开,直到最后一名医生走开后,“语言天才”谢瑾望着满桌子的零食哭笑不得。
秦主任嘱咐:“从今天开始,吃饭必须和同事们一起。”
“秦主任,真没这么夸张。”谢瑾把桌子上的零食都放在小推车上,连“狠贵”的进口巧克力都能铺一层,更别说各种坚果、风干牛肉、猪肉脯这些的,还有形形色色的饮料。
零食小推车摆满后,谢瑾总算打开了刚领到科室的新版大郸语教材,同时打开电脑准备编“顺口溜”。
偏偏正在这时,护士长拿来了腰托一体座垫和颈椎按摩仪,强行给谢瑾装备上。
没错,同事们为了谢瑾能更好地编顺口溜,特地腾了一辆治疗车给她放零食,摆在办公桌旁,主打一个全方位贴心服务。
谢瑾刚打开文档,下意识转了一下脖子,就看到同事们殷切盼望的眼神,忽然就卡住了。
“小谢啊,怎么了?还有哪里不舒服?”秦主任问。
谢瑾回答得有点干:“被你们这样盯着,我编不出来。”
“ 我有办法。”五分钟之内,护士长用科室最干净的屏风给她隔出一个私密性特别好的独立空间来。
更妙的是,五分钟后,中医同事给屏风内面贴了一张非常有深度的、很适合放松眼睛的巨幅风景画,让谢瑾仿佛独坐山顶俯瞰山景。
同事贴好还不忘问一句:“谢医生,风景可以吗?不喜欢的话,我给你再换一张。需要BGM吗?”
谢瑾捂脸:“可以了!不用了!”
就在大家努力安静不打扰的时候,秦主任手里的对讲机又响:“中医科,出一个女性、大郸语讲得好的中医来会诊。”
这次是急诊蒋建国主任的声音。
嘿!
秦主任脸都木了:“蒋主任,你个浓眉大眼也搞这一套?谢瑾不出诊!”
“啊?不是,你们中医科也不止一个女医生啊,随便下来一个就行,”蒋主任还真不挑医生,“刚才郑国公送来一位郡主,十六岁,长得特别好看,就是……”
“啊,下来就知道了,好歹是病人隐私,小姑娘脸皮薄。”说完,蒋主任果断摁掉对讲机。
抢救大厅里,一位特别美貌的嘉宁郡主郑凝,面红耳赤地坐在急诊内科的诊室里,身后站着一位女使和一位乳媪,三个人都有些局促不安。
护士长周洁和急诊内科邵忆秋两人戴了N95的口罩,只觉得脑瓜子嗡嗡的,急诊最容易遇到千奇百怪的病人,这不,今天又遇上了。
邵忆秋到走廊上摘掉口罩深呼吸,直到舒服多了才又戴好口罩,走进诊室。
十分钟后,中医科来出诊的女医生谢瑾,是的,还是她,因为坐了一整天实在编不下去了,主动请缨来会诊。
“谢医生?”邵忆秋打完招呼,就开始介绍这位病人的基本情况,“赵凝,女,十六岁,身体健康,我用手电筒照过,一口小米牙挺干净,扁桃体不发炎,也没有蛀牙和牙齿发炎的情况,但口臭严重。”
“本来想给她抽血,但她们不同意有创的检查,秉持知情同意原则,就只能请中医科会诊了。”
“口臭?”谢瑾楞了一下,提着诊箱,从里面取出小软枕和常用检查用物,摆在郑凝眼前。
郑凝复杂又紧张的眼神,在看到相对熟悉的软枕,立刻把右手腕摆上去,对衣着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谢瑾充满了期待。
谢瑾假意在整理物品,同时与邵忆秋交换观点,确定磨足了十分钟,才开始诊脉。
中医诊病讲究“望、闻、问、切”,西医也有“视、触、叩、听、嗅”,两者有不同又相近。
诊完脉以后,谢瑾摘了口罩,撕掉一次性压舌板的包装,示意公主张嘴“啊……”
“啊……”郑凝学得挺像样。
一股臭味蹿进谢瑾的鼻子,味道难闻得超乎想象,没有口罩控制住面部表情难度加倍,好不容易缓过来,确实像邵忆秋说的,口腔内还算干净。
临床上,嘴里有异味儿,优先排除口腔问题,接着考虑胃炎或肠道问题……
但赵凝脉相平稳有力,充满了十六岁少女该有的体力,同时脉相并未显示胃肠道疾病。
谢瑾微微拧了眉心,接下来用流利的大郸语与赵凝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询问饮食和生活习惯等等,问完后发现,赵凝真的算身体健康。
虽然这番谈话没能找出病因,但把两人的距离拉近许多,因为谢瑾足够的尊重,赵凝特别强烈的防备心渐渐消散,话也多了起来。
问着问着,谢瑾忽然想到,有口臭的人是不自知的,只有近距离说话时,身旁的人才能闻到。
于是,谢瑾问郡主的贴身女使和乳媪,大概多久以前闻到口臭?
两人回忆了不少时间。
女使回答:“许是一年前。”
乳媪说:“一年半以前。”
啊这……这时间跨度有些大,谢瑾又问:“这之前发生过什么事吗?比如,大病一场?或是家中发生过什么变故?”
两人又被问住了。
郡主本人也楞住,冷不丁被问一年或一年半以前发生过什么,还真答不上来。
这样耗着也不是办法,谢瑾站起身很客气地说:“我去拿些东西,马上回来。”
事实上,谢瑾只是去抢救大厅找护士长要了一个N95的口罩,还在里面塞了一层纱布,保证自己能顺利检查完。
于是,回到诊室,谢瑾又把了一次脉,看了郡主的舌苔,在她伸出舌头的瞬间,只觉得臭味加倍!
忽然有个念头从脑海里一闪而过。
第69章
谢瑾还没来得及整理忽然蹿出的念头,赵凝毫无征兆地大颗大颗掉眼泪,贴身女使和乳媪见了赶紧围着哄,却怎么也哄不住,哭得越发厉害。
谢瑾觉得口臭确实影响社交,就目前的检查来看,对赵凝的身体没什么影响,怎么就哭成这样? !
这就是真正的大家闺秀吗?哭起来梨花带雨,看着更娇美了是怎么回事?
谢瑾很快回神,给三人都递了纸巾,安慰她们总能找出原因,不要着急。
赵凝终于止住了眼泪,说出隐情。
大郸流行厚嫁之风,陪送的嫁妆越多, 婚后女儿在婆家越有地位。
如果男方本身条件极好, 那女方父母就会准备更多的嫁妆, 身为郡主的赵凝出嫁也不例外。
郑国公疼爱赵凝,刚满十岁就开始四处寻摸品行端正的好男儿, 最后终于在世交好友家里寻得, 互相表示诚意,真正的郎才女貌, 自然也攒了足够厚实的嫁妆。
去年开春,借着给郑国公贺寿的机会,男方携重要家眷们呈上精心准备的各种礼物,并递了极为正式的聘书,并附男儿生辰八字等等。
两人八字相合,生肖相配,双方长辈看着他们长大,知根知底满意得不得了,约定赵凝十八岁生日过后的黄道吉日就正式成亲。
哪知那次寿宴以后,赵凝出门礼佛染了风寒,起初高热不退,嗓子哑得发不出声音,郑国公立刻请来了太医院的郑院使出诊,喝了半个月的汤药才有了好转。
但那段时日,天气忽冷忽热,赵凝的身体时好时坏,常常咽喉疼痛,好不容易好转,又被邀请参加魏国公家的春茶宴。
也是那一次,郑国公家千宠万娇的掌上明珠口臭的流言,瞬间传遍整个国都城。
郑国公又请了太医院郑院使出诊,结论是赵凝身体已经痊愈,芳香漱口的药喝了不少,但没有效果,全家上下都急得团团转。
就在这时,先帝忽然撒手西去,大郸国丧三年,禁一切婚嫁喜庆欢娱之事。
这下流言传得更厉害,大郸婚嫁都很早,有婚约硬等三年,男女双方都耽误了,而且更没有悔婚的可能。
流言越传越烈,从赵凝口臭传到她可能品行不端等等,不得已,男方父母又带着厚礼登门拜访,想知道事情的真相。
郑国公有些犹豫,因为赵凝咽喉肿痛刚好还没几日,但既然对方登门,也不能不见。
赵凝被贴身女使和乳媪拽起来梳妆打扮,含了清香的漱液,出来见男方长辈,一如既往地行止得体,只是因为生病清减了许多。
赵凝为他们烹茶时,男方阿娘看着心疼不已,赶紧拉手过来嘘寒问暖。
就在赵凝回答“多谢关心”四个字时,男方阿娘阿爷的面部表情没能绷住,落实了并非谣言。
好在,男方父母通情达理,对赵凝知根知底,直接言明想来是大病初愈,请名医好生调理就是,并且因为事先准备,人参鹿茸以及珍稀药材也装了好几盒,连其他礼物一并送进来。
至此,赵凝口臭成了两家的心病,一直到现在。
上一篇:重生之我给国家送外挂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