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九沓
张九龄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紧随张说之后,也为他求情。
李隆基没什么表情。
没让张说起身,也没有说治张说之罪。
之前几件小事已经充分说明,看过天幕之人的心境产生变化,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或许也会随之变化。
且天幕出现的次数越多,这样的特征就越发明显起来。
张说已经在上一次天幕之中知道,下次天幕或许并不会说他什么好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会肆无忌惮结交术士吗?
张说不是那样没脑子的人,继续肆无忌惮的可能性很小。
就但说以权谋私这一条罪名,张说干的事也顶多是把自己的女婿抬上去罢了。
除此之外,泰山随行人员的安排非常合理。
在张说汗顺着面颊即将掉落在地面上的时候,李隆基终于开口了:“你先平身,此时在天幕结束之后,朕会派人调查。”
李隆基话音落了,张说这才真实感受到了自己的呼吸。
他是生是死,就在陛下刚刚一念之间。
谢天谢地,他暂且还活着。
另一边,还在纠结张说和李林甫哪个人的危害性更大一点的宇文融兴奋的面红耳赤。
“结交术士,占卜天象!”
“以权谋私,接受贿赂!!”
“放纵下属,包庇贪污!!!”
天幕每说一条罪名,他就要更兴奋一层。
在天幕把张说的最后一条罪名和盘托出的时候,宇文融的脸红的像个小猪肝。
我的天!
这是什么,这是上天的馈赠,这是天神的赐福!
他正愁应该怎样让张说这已经有了缝隙的鸡蛋臭掉,天幕就把方法给他送来了。
这下好了,他甚至不需要把那什么讨人厌的李林甫给拉入伙,他直接去跟陛下告状就可以了!
宇文融兴冲冲,袍子一撩,红脸一昂,就想去和李隆基告状。
没走几步,他想起来了。
陛下现在在哪啊?在泰山封禅呢。
他不是封禅的随行人员,离陛下相去甚远。
那被告张说在哪里呢?
也在泰山,跟陛下一起封禅呢。
宇文融傻眼了。
对啊,陛下在泰山,应该已经看到了天幕。
天幕这是把他的台词给提前说出来了啊。
天幕说了他的台词,他再把这话跟陛下说一遍,还有什么作用吗?
宇文融在心里忖度着。
好像,作用大打折扣了……
那他还能成功把张说拉下马吗?
宇文融的沉默了。
他不确定。
现在好了,张说在陛下身边,而他不再陛下身边。
张说和陛下一哭二闹三上吊,这罪到底还治不治了?
且张说被找出这三条罪名是在几年后吧?
他要是现在还没做这些坏事怎么办?
那更没法定罪。
要完,要完。
本来张说和李林甫两个人已经够让他心里不舒坦了。
现在想到张说跟可能不会被陛下治罪,他好像吞了苍蝇一般难受。
【御史台这三个人可以说是对着蛇的七寸就是一顿乱打,把张说跟术士扯上关系,张说就是八张嘴巴都说不清楚。要知道李隆基还在当太子的时候可是险些在术士的嘴上栽了大跟头,要不是张说等一众重臣宁愿自己被贬也要力保李隆基,那李隆基最终能不能登上皇位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张说这三项罪名里,后面两项罪名还好,最严重的是第一项罪名,结交术士。果然不出御史台三人的预料,这联名递上去的奏报让李隆基震怒不已,李隆基当即就派人把张说的家团团围住,然后成立了重案小组,来调查张说是否真的犯罪了。】
【张说是否真的犯罪了呢?这并不重要。】
天幕一句“不重要”急坏了天幕下的张说。
这怎么能不重要呢?这对他来说真的太重要了。
现在,没有比证明他清白更重要的事情了!
若不是顾忌着在李隆基面前的仪态,张说已经想背着手焦灼地走来走去了,他甚至想叫起来。
他以权谋私,给女婿谋了个职位他承认。
天幕要是说他贪财……他咬咬牙也能认!
但他发誓,真的很少很少,真的只有一点点,他们硬塞给他的,他已经拒绝了很多了。
张说化身流泪猫猫头,心里的悔恨绵延千里。
他现在只恨自己为什么一定要想着去提携女婿,靠他自己的本事不好吗?
女儿有他这个当爹的在难道还能差了去?
在子寿第一次说起名册有失偏颇的时候,他就应该将名册里不合适的名字全部删掉,包括他那个蠢女婿!
以权谋私,那确实。
张说立正挨打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
但是要说他和术士交好他是万万不会承认的。
他没干过的事情,凭什么要把这事强行安在他脑袋上?
宇文融才不是那冤大头,他才像那个愚蠢的冤大头。
他天天不是忙着工作就是忙着和手下那些文人吹牛,他哪里有这个时间去结交术士啊。
且旁人不知道陛下对术士的厌恶,他能不知道吗?
陛下还是太子的时候因为术士的吃了多少亏,他就是那力保陛下的重臣之一!
他一心扶持陛下,留守东都无怨无悔,怎么会有不知死活去结交术士呢?
张说眼巴巴看着李隆基,寄希望于李隆基能明察秋毫,看到他的忠心。
另一边的李隆基沉思。
他无甚表情,但心里的天平已经往张说那里倾斜了。
“要不是张说等一众重臣宁愿自己被贬也要力保李隆基……”
是啊,张说是自己的老师,在自己是太子羽翼未丰之时,就像一只大鸟张开臂膀将他放在后面,为他挡住了许多的疾风暴雨。
他这才得以有喘息的机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发展自己的势力,慢慢成长起来。
李隆基看着如今已两鬓苍苍的张说。
那个当时力保他的老师,现在已经老了。
时间在张说身上留下了极为明显的痕迹,想起过去的种种,李隆基深深叹了口气。
张说明知道他讨厌术士,又怎么会去结交术士呢?
这罪名是真是假也许确实有待商榷。
且宇文融那样为达目的誓不罢休之人,想把张说拉下台来编出什么谎话实在太正常不过。
要不是上次天幕告诉他清查黑户一事出了纰漏,他至今都被宇文融蒙在鼓里。
李隆基叹息是对过去的怀念,是对张说这个老臣的心软。
但张说看到李隆基叹息,心拔凉拔凉。
这是什么意思,这是认同了天幕那句“张说是否真的犯罪了这并不重要”吗?
还是陛下现在对他的态度就像对待犯了错的姚崇一般,犯错只是一个引子,实际上陛下早有罢相之心?
想到这个可能,张说的心更凉了。
不要相信天幕啊,他还能救一救,能不能不要放弃他?
[为什么不重要啊?我感觉这挺重要的。]
[是啊,毕竟张说也做了挺多的事情。]
[引领文坛的人呢,张九龄能有之后的成就和他也是密不可分的。]
[感觉还是把理由说清楚吧?]
此时此刻,张说感觉向来喜欢背刺人的天幕终于说了让人内心熨帖的人话。
天幕飘出一条评论,张说点一次头。
是啊是啊,真的很重要,他一身清白可不能毁在宇文融那小子的手上。
【为什么说张说犯不犯罪都不重要了呢?我们看看李隆基成立的这个重案小组里有哪两个重量级的人物。】
【第一个是源乾曜。没错,就是在泰山封禅的时候已经和张说结下梁子的那一个。在封禅的时候,张说把所有能被记录在史册,以及能在李隆基面前露脸的活儿全部都抢走了。源乾曜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在封禅的时候没有发作,是因为他心里很明白,封禅之时的张说盛极一时,那时候的张说不是他能抗衡的对象。】
【但今时不同往日,张说得罪的人太多了,以宇文融为首,那么多人想拉他下马,他怎么能不逮住这个好机会呢。更重要的是,源乾曜知道,这时候的李隆基已经没有之前那样宠爱张说了。在任命之事上的小小插曲被宇文融注意到了,又怎么逃得掉源乾曜的眼睛呢?】
【我们刚才说过源乾曜和李林甫的关系,源乾曜和李林甫的关系不错,他提拔过李林甫。而将矛头对准张说的宇文融,他和源乾曜的交情也不浅。我们之前讲宇文融的时候简单提了一下,他因获能力突出获得京兆尹的赏识,彼时的京兆尹就是现在的宰相源乾曜。】
【所以我们可想而知让源乾曜来调查张说的结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