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169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我说什么来着,放在初唐那算是显赫出身,放在现在有些不够看的了。

  那么多后人不懂,但是他懂。

  李隆基翘起的尾巴还晃了晃。

  开心.jpg

  【来到京城的王维是带着一腔少年意气的,但同时,他也肩负着“小妹日长成,兄弟未有娶”的兄长责任,他需要在这个长安城打拼,为身后的的弟弟们铺就一条更宽广的道路。】

  【父亲早亡让王维和弟弟之间有着非比寻常的感情,他不过也只是一个十七岁的少年,只身来到长安,未来前途像是被蒙上了一层雾一般,看不真切。他时时有思乡之情。在重阳节这天,他看到了周围朋友和自己家中兄弟相携登高的背影,满腔思念无处纾解,写下了那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曾经每年的重阳节都是家中兄弟们一起过的,大家头插茱萸,打打闹闹,一起登高望远,喝同一坛的酒,看同一处的风景,有人诗兴大发,周围也是兄弟此起彼伏的应和之声。虽吵吵嚷嚷,但非常热闹,那是家乡才有的氛围。】

  【闭上眼睛,王维甚至能想到登高时的场面,登哪座山,看的是什么景,兄弟几人穿着什么衣服,说着怎样的话。这是他久在长安为之奋斗的目的,也是他心之所向的地方。】

  【可如今,这登高的场景历历在目,像是身临其境一般,可互插茱萸的,嬉笑打闹的人却少了一个。】

  【王维像是被丢在了长安一般落寞。熙攘繁盛,万国来朝的长安,在此时此刻,竟比不过家乡那处小山坳。】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子脚下熙熙攘攘,所有人都想谋个好前程,作为家中长子的王维也不例外,他也是这熙熙攘攘人群中的一员。可现在的王维知道自己的一腔意气,知道自己肩负的重担,可他却不知道,就在这氤氲整个盛世的长安,他会经历些什么。】

  【命运的齿轮加速运转,王维也在这齿轮之上奔走,他的官路于无声间,已经在他的脚下铺开了。】

第79章 (视频) 大名鼎鼎的诗佛被这样嘲讽

  [这个是我小学背的诗。]

  [嘿嘿, 我幼儿园就已经会背了。]

  [小时候背诗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只想赶快背下来, 现在长大了才明白诗的意思。]

  [去年没回家过年,想想之前过年都是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那时候突然就明白“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了, 虽然不是一个节日。]

  一向保守沉默的贺知章听到这首诗, 眼神变得渺远起来。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透过深深似海的宫门, 他好像看到了那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自己,看到了村口那棵老槐树,枝叶都在随着春风簌簌摆动。

  看到了那群围着他叽叽喳喳的稚儿, 说着自己陌生且熟悉的乡音。

  那里是他的家, 而几十年后重新踏入故土的他却成了那里的客人。

  “熙攘繁盛,万国来朝的长安,在此时此刻,竟比不过家乡那处小山坳。”

  是啊, 哪里能比得过家乡呢?

  “王维……”

  贺知章默念这个名字。

  他虽不知道王维是谁,不知道他是何模样, 但此刻, 王维作这首诗的心境, 他已经能感受到了。

  贺知章长叹一口气。

  虽未见这少年, 但此刻, 有这首诗, 有这种互通的心意, 便可当做是相识了。

  李隆基虽然没有听到上一首诗的全文, 但这首诗, 天幕完完整整念出来了。

  “好诗啊,极简单朴实的语言里藏的是思乡情谊,没有华丽的辞藻,却胜在感情浓郁。”

  李隆基又兴奋了起来。

  这样的人才,是大唐的,大唐的人才,就是他的人才啊。

  他现在已经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这个王维了。

  究竟是怎样一个人,能将少年的意气,和思乡的细腻结合到一起。

  天幕还说他是“诗佛”,想来诗中应当自带禅意。

  现在天幕说的这两手中,都还没流露出那种“诗佛”的意思,如果单凭这两首诗就能被后人冠以这样的尊号,那这名头也是有些不值一提了。

  李隆基期待着天幕能说出王维比之前两句更胜一筹的诗句来。

  王维看着天幕,总觉得天幕后两句话中,话中有话。

  “可他却不知道,就在这氤氲整个盛世的长安,他会经历些什么。”

  我会经历什么?

  王维有几分不安的感觉。

  他甚至踩了踩脚下的土地,命运就是从这里,已经铺开了吗?

  【说到王维的仕途,就不得不说王维的第一个贵人,歧王李范。】

  李隆基挑眉。

  哦?四弟?四弟认识这个王维?

  自从天幕讲到王维,就始终保持亢奋的歧王李范达到了激动的顶峰。

  王维啊!颇有才华,自他来京的时候他就注意到了这个少年。

  若天幕说的是真的,他是王维的贵人,那想来事情是办成了!

  【歧王李范这一生都远离政治中心,过着饮酒赋诗的快乐日子,他死后李隆基非常难过,封他为惠文太子。歧王喜欢结交文人,遇到有才华的,也会生惜才之心,帮上一把,王维就是他帮过的人之一。】

  李隆基彻底放心了。

  天幕说了,他因为歧王的去世非常难过,封他为太子。

  一生远离政治中心啊,说明他无意于皇位。

  李瑛攥着自己的衣角嘤嘤嘤。

  “过着饮酒赋诗的快乐日子……”

  他也想过这样的日子,能不能来个兄弟让他抱抱大腿啊,这个太子真的很不好当,他也想过这种潇洒快活的日子。

  【歧王没什么政治能力,但是他会找有政治影响力的人帮忙呀,这个人就是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玉真公主和李隆基是一个妈生的,我们之前说过,李隆基母亲早亡,所以李隆基很宠自己这个妹妹。】

  【说到政治影响力,歧王不如玉真公主。这个公主也不是普通的公主,受唐朝风气的影响,玉真公主在年轻的时候就当了道士,有自己的法号和观,甚至想削去自己公主的头衔,不在占封地和公主府,不受天下百姓之租赋。李隆基宠爱这个妹妹,玉真公主求了多次他才同意。】

  [玉真公主!原来她不仅提携过李白,还提携过王维啊。]

  [说起来,王维和李白的交友圈子有很多重合,但是却没有他们认识的记载。]

  [啊?不会是关系不好吧。]

  [他俩诗都不是一个风格,不是好朋友应该很正常吧。]

  [可能是聊不到一块去。]

  此时长安城坊市的角落,一个胡子拉碴的男子手里拿着酒壶,与几个地痞流氓勾肩搭背,看起来醉醺醺的。

  这人看起来倒是个奇人,与地痞交友却一身青莲之气,不修边幅的模样却穿着一身白衣。

  “原来她不仅提携过李白……”

  这人默默重复着天幕的话。

  旁边一人拍了拍奇人的肩膀,嘻嘻哈哈开口:“你还没跟我们说,你叫什么呢。”

  这人又灌了一口酒:“名字,那不重要。”

  几个地痞听着天幕念的诗,摇头:“我觉得这人写的诗不好,还是你写的好。”

  奇人明显高兴起来:“哦?我写的好?”

  “是,你写的好,听着就有种让人想喝酒的冲动!”

  话音未落,只听得奇人朗声大笑:“喝酒好啊,酒来,我再赋诗一首!”

  他洒脱笑着,身居闹市也一如青莲般,松松垮垮坐在那里就自成一道风景。

  “提携过李白。”

  李白,李白……

  哈,他李白被提携?大约是重名了吧。

  酒入豪肠,他诗兴大发,酣畅淋漓,刚刚天幕的话也被他抛之脑后。

  公主府中,珠帘被一道款款走来的倩影拨开。

  玉真公主看着门外的天幕。

  王维?

  是前几日那个气质不凡,面白俊朗的少年?

  他一手琵琶,弹的极好。

  今日放榜,想来应该是高中了吧。

  【歧王带着王维走了玉真公主的路子,一首《郁轮袍》打动公主,他得以被举荐,加之王维自己的才华,他成功夺得状元之位。少年状元郎,骑马踏花,迎着满城的赞颂去参加琼林宴会,当真是风光无限。】

  状元?状元!

  历代状元可没有一个叫王维的。

  李隆基猛然想起今日是放榜的日子。

  虽王维不一定是今年科考的状元,但万一呢?

  万一是他呢?

  他激动伸手招来吏部尚书:“可有名册?”

  吏部尚书终于逮到机会了,上朝伊始就该把这拿来给陛下过目的,这是被天幕耽误了,天幕那么多年出现一次,他哪敢耽误陛下看天幕呦。

  名册被宦官呈上。

  李隆基手执名册,名册最前面赫然是王维之名。

  李隆基开怀大笑。

  好啊,王维好啊,他的朝廷又多一员大将啊。

  李林甫沉默。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