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242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很难想象封将军还有这样一段过往啊。”

  “没错,完全想不到封将军是这样有毅力的人。”

  “高将军也不错,给了封将军一个机会。”

  “要是没有封将军的坚持,或者高将军固执认为封将军是没什么能力的人,想必大唐将失去一员大将了。”

  “透过这天幕,我恍若看到大唐双星冉冉升起……”

  “或许安西就是他们的启航之地。”

  【每次行军作战,打了胜仗,是要向朝廷写捷报的。写捷报,这就是高仙芝那些文字秘书的工作之一。封常清不是凭借自己的毅力,混到了一份文字秘书的工作嘛,现在就是借着他的这个文字功底,他得让高仙芝看到他的军事能力。】

  【于是,高仙芝刚出门打仗,封常清就开始写捷报了。他在边疆多年,对己方和敌方的兵力、双方将军的作战手法、天气、地形、供给等等都了如指掌。高仙芝怎么打架,怎么用兵,这仗是胜是拜,损失几何,都被他摸的透透的。】

  【所以,在胜利的消息还没有穿到军营里时,封常清就写好了捷报,并且在高仙芝回来的时候,就第一时间把捷报交给了他。】

  【高仙芝震惊于封常清的军事才能,这封捷报不仅仅说明封常清会兵法谋略,更说明他对自己的用兵习惯,敌军将领的用兵习惯都了如指掌。此刻,高仙芝真正意到,封常清远不该被一个文字秘书的职位给埋没,他跟自己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将才!】

  【这回,高仙芝是真正把封常清放在身边,当心腹培养了。】

  【此后,封常清随高仙芝征讨达奚,破小勃律,二人联手,征战沙场,势如破竹。高仙芝担任河西节度使的那天,便立刻上奏请求升封常清为河西判官,赐紫金鱼袋。】

  【高仙芝为封常清打开了更广阔的天地的大门,封常清也没有让高仙芝失望。之后,他升任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

  【再往后,他领兵一举进攻大勃律国,大获全胜,凯旋归来。次年,由御史中丞改摄御史大夫。】

  【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人,先后远征大小勃律,纵横边疆,在和吐蕃的战争之中取得全面胜利,一时间,声誉远播。】

  [啊啊,家人们我有点激动,这种英雄不被埋没的感觉太棒了。]

  [帝国双星啊,说到唐中名将,谁不知道高仙芝和封常清。]

  [他们两个人的名字像是连在一起,说到一个,就能想起另一个。]

  [这样的感情真棒。]

  [谁懂啊,这才是我心里的大唐将军啊!]

  天幕在夸高仙芝和封常清,这让大殿前的所有人也与有荣焉。

  没错,这是他们大唐的将军,这是能代表大唐战绩的将军啊!

  封常清从寂寂无名,到被高仙芝赏识,再到随高仙芝征战边疆,接着仕途一路高升。

  这单拎出来就是一个让所有人都能代入其中,并为之振奋的事情。

  就更不要说天幕还讲了他们大败吐蕃的战绩了。

  高仙芝和封常清,是名副其实的大唐双星。

  他们两个人纵横疆场,像是在边疆竖起了一道天然的屏障,犯大唐者,虽远必诛。

  李隆基越听越振奋。

  他心里的激动心情没办法排解,只能揣揣手原地走两圈。

  “好啊,好啊!这样好的两个将军,这样勇猛的两位壮士,都在我大唐,都在朝为官,都得到了重用!”

  此时李隆基完全没有刚刚,听李憕和卢奕事迹的憋屈和遗憾。

  李憕和卢奕未得重用,但高仙芝和封常清不同,他们会永远守卫大唐的疆土!

  【这两个人的关系和大概事迹讲的差不多了,我们可以继续讲回封常清带着残兵去找高仙芝了。】

  【这时的封常清心里仍旧是带着希望的,他寄希望于高仙芝的主力部队中勇猛士兵如云,这样以来,他跟高仙芝联手,必定能延续战无不胜的神话。】

  【只是,和高仙芝会面的封常清注定要失望了。高仙芝手底下的兵,跟他带的兵没什么两样,都是地痞流氓,身上没有一点军人的素质。眼见着安禄山大军紧逼城下,他们不可能有时间来操练军队的。】

  【所以无可奈何,封常清建议高仙芝,退守潼关。】

  【“连日血战,贼锋不可当。且潼关无兵,若贼豕突入关,则长安危矣。陕不可守,不如引兵先据潼关以拒之。”】

  【封常清这是在把自己这些天打仗的经验告诉高仙芝。安禄山的军队实在勇猛,只依靠我们的兵力,是绝无胜利之机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潼关没有军队把守,如果我们败了,逆贼破了潼关,入长安如过无人之境。】

  【依靠潼关的险要地势,死守潼关,或有一胜之机。】

  【高仙芝和封常清搭档了这么多年,他当然明白封常清的意思,因此他很快同意了退守潼关的建议。】

  【这时候,若是守住潼关尚有存活之机。可就在这样紧要的关头,出现了一个老鼠屎一样的宦官。】

  [又是宦官,累了。]

  [李隆基早就忘了开元初年的时候,姚崇嘱咐了什么吧?]

  [外戚跟宦官,碰都不要碰,李隆基全不听。]

  [唉,那都几十年了,再也没有第二个姚崇在李隆基耳边说那些话了。]

  所有人的心因为这句话揪起来。

  怎么回事?

  这一线机会被一个小小的宦官给坏了?宦官哪有这样大的权利!

  张九龄眼里是压不住的怒火。

  宦官没有这样大的权利,但皇帝有这样大的权利。

  自古宦官祸国皆是因为皇帝轻信谗言。

  在所有人都没反应这小宦官是怎么变成老鼠屎的时候,张九龄锐利的政治目光已经预见了这事的大概。

  他目光直直看向李隆基:陛下又听信谗言了?!

  李隆基刚刚还兴奋揣好的手,被张九龄这么一瞪,吓得缩回去了。

  欢快的步子也迈不开了。

  他手心有些冒汗。

  听没听信谗言,这他也不知道。

  李隆基把手心的汗,对着屁股偷偷擦了擦,像是这样就能缓解自己的心虚一样。

  【这个宦官是李隆基派来跟在高仙芝身边,监军的。】

  【这宦官对高仙芝有恩。】

  李隆基偷偷呼出一口气。

  既然有恩,那就不能害了高仙芝吧?

  【在之前,高仙芝打了胜仗,非常兴奋,急不可待写了捷报送到了长安。但越级报告这件事被他的上司发现,上司很不爽,把高仙芝骂的狗血淋头:“你这个高丽狗,仗着自己立了点功,就不把我看在眼里?你算是什么东西?”】

  【骂的话很难听,一旁监军的宦官和李隆基汇报:高仙芝打了这么多胜仗,现在生命居然受到威胁,这传出去怕是要寒了众将士的心。】

  【李隆基这么一听,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把高仙芝给提拔上来了。】

  【据守潼关之时,李隆基派的也是这个宦官。】

  【按道理,这宦官对高仙芝有恩,两个人怎么说都不能闹别扭吧?但事实上,这次的安史之乱,距离这个宦官帮高仙芝开口说话,已经过去整整九年了。】

  【小宦官变成了大宦官,本来没什么欲望的小宦官,在李隆基面前越混越好,胃口被养的越来越刁,他根本不认为这次和安禄山打仗是什么大事,小小安禄山,随手灭了。】

  【因此他对行军过程中的环境,吃穿,各种抱怨。但这宦官不知道轻重,作为将军的高仙芝知道局势是怎样艰险,他连军事都顾不过来,哪里还有心思管这个宦官对吃喝拉撒满不满意。】

  【但这个小疏忽,让宦官记恨上了。】

  【所以这个宦官给李隆基告状了:“常清以贼摇众,而仙芝弃陕地数百里,又盗减军士粮赐”】

  【封常清虚假情报,动摇军心,高仙芝弃守数百里国土,倒卖军粮跟赏赐塞进自己腰包!】

  【李隆基怒火中烧,封常清和高仙芝这两个没用的东西,斩了吧!】

  天幕下,李隆基连手汗都不敢擦了,他呆滞看着天幕,彻底麻爪了。

  【作者有话要说】

  呜呜呜呜又有人要死呜呜呜呜呜,心好痛

第107章 即为尸谏之臣,死作圣朝之鬼!

  [组团刀了李隆基吧。]

  [附议, 加我一个。]

  [我也报名。]

  [啊啊啊,好生气啊,李隆基就这么相信了?相信监军的话了?他就没想过万一监军是骗他的吗?]

  [创死他, 大唐要完大蛋了。]

  群臣的心像是在做过山车。

  上一秒听天幕说帝国双星冉冉升起,下一秒又是双星即将陨落身死战场。

  不,他们甚至不是死在战场的。

  他们是被赐死的, 死在他们誓死效忠的皇帝的手里。

  百官无一不愤怒, 无一不痛心。

  战争局势已经到了如此危险的地步, 怎么能把带头的将军给杀了呢?一杀就是两个将军, 这仗还怎么打?

  “是谁,又是哪个宦官满嘴胡话!”

  萧崇气得胡子乱飞。

  那些将军们在前线为国家冲锋陷阵,一无是处, 手不能拎肩不能扛的宦官在他们后面, 背刺他们!

  这才是滑天下之大稽,寒大唐所有将士的心!

  节节败退本就涣散军心,现在斩了两个将领,想必军心已是荡然无存。

  萧崇的这句话让所有人的怒火都有了一个出口。

  那个不知死活的宦官, 究竟是谁?!

  【李隆基突然发怒是因为,这和当初封常清跟他说的“计日取逆胡之首献阙下”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现在李隆基不仅没有看到安禄山的头颅, 甚至看着自己的城池瞬间丢了那么多, 他心里有巨大的落差。】

  【一下丢那么多的城池, 能是什么问题?是将领的问题, 是封常清谎报军情, 是高仙芝把军粮和赏赐都吞到了自己的口袋!李隆基对宦官的话深信不疑, 所以杀高仙芝和封常清两个人, 杀的毫不手软。】

  【这个宦官, 叫边令诚。】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