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45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我接上,这是天罚李隆基得修德,全赖李隆基。]

  [我说真的,我虽然不喜欢李隆基,但这大旱大蝗的出现真的不能赖人李隆基,不能什么锅都推他身上去吧?]

  [也不是让他顶锅,古人迷信思想就这样嘛……]

  [他们没有袁爷爷,所以他们闹灾荒饿肚子。]

  [幸好啊,有姚崇这个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

  宣政殿前,文武百官安静如鸡。

  尤其是刚刚就说了姚崇坏话,字里行间都是姚崇这个办法不行的几个官员,头快埋进肚子里头。

  什么是袁爷爷?

  什么是唯物主义战士?

  他们不懂什么是唯物主义,但是他们知道前面的修饰词,是坚定的。

  天幕是在夸姚崇。

  这就说明姚崇此举,以及姚崇的这个办法,都是后人们所认同的。

  舆论中心的姚崇面不改色,四平八稳地坐着。

  李隆基欣喜看到了“不能赖人李隆基”几个字。

  李隆基完全没有想到,那些言辞激烈并且不怎么喜欢他的后人愿意帮他说话。

  太意外也太突然了,李隆基从未受过如此待遇,一时之间有些欣喜。

  天幕说了不能让李隆基出来顶锅,可见他之前的担心是多余的,后人都如此说了,可见这蝗灾真的是和他没有一文钱关系的。

  【这布天盖地的,反对治理蝗灾的声音,第一个就是李隆基!】

  【李隆基是个懦弱犹豫不决的,还是一个坚定的唯心主义,单从这个角度来看,他走的就比姚崇要慢一步。】

  李隆基因天幕帮他说话,而在心里乱跳的小鹿“吧唧”一下,就这么垂直落地,摔死了。

  天幕好像又批评他了。

  【李隆基这个人,不直接,他不认同姚崇提出来的建议,但是直接驳回,又显得他这个皇帝不听群众建议,专断独行,所以他迂回地问姚崇:“姚爱卿呀,这蝗虫铺天盖地的,杀不完吧?”】

  [哈哈哈哈李隆基你不要太搞笑。]

  [讲真的不要把我笑死,杀不完就不杀了?]

  [好耶,不杀了,等着蝗虫把庄家都吃光光大家一起饿死吧!]

  [咱就是说,就是不喜欢这个提议,能不能也找个靠谱点的反对理由啊。]

  [杀不完就不杀了,这不是纯纯破罐子破摔吗?]

  【姚崇就回答李隆基:“杀不完难道就可以不杀了吗?在过去,因为蝗灾而灭了国的也是有先例的,这样惨痛的教训陛下看不见吗?如果国家粮食收成不好,储备也不多,若任由蝗灾发展,这是要闹出民乱的呀!”】

  [认同,姚崇,我的最强嘴替。]

  [要我说,姚崇说的还是太温柔了。]

  [希望李隆基听劝。]

  [这个家没有姚崇迟早得散。]

  【李隆基经姚崇这么劝,依旧是犹豫不决,十分迟疑的样子。姚崇干脆直接问了:“陛下究竟有什么顾虑,说出来臣也好为您分忧。”李隆基终于说出了自己的心事:“蝗虫是天灾,应当是上天派来警示我修德的吧?”】

  【姚崇当然知道这不是重点,他沉默着没有说话。李隆基期期艾艾,把自己最根本的担心说了出来:“我是天子,蝗虫既然是上天派来警示我的,那我要是都给杀光了,会得罪上天吧?】

  [我说李隆基你别太离谱,你的百姓都快饿死了,你还在担心得罪上天会不会遭报应。]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实锤了。]

  [他和姚崇真的是两个极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个坚定的违心主义者。]

  [说句公道话也不能怪李隆基吧,古人都是那套思想,很担心上天的降罪。]

  [对,说到底还是思想不大先进。]

  于是天幕舆论再次一边倒了,夸赞姚崇,批评李隆基。

  李隆基目光幽幽再次看向了姚崇。

  姚崇这回学聪明了,他头也不抬。

  张说拿着他刚记好的笔记又笑呵呵出现了:“我说姚公,你看我这记的……”

  姚崇虽已天命之年,但此时身体做出来超乎寻常的反应和速度,他在暗处伸出一只腿直直提向了张说。

  “你看我这记的……哦~~”

  张说被踢个正着,奈何李隆基正往这个方向看过来,他不能捂脚。

  疼的涨红了一张脸。

  姚崇对张说报以微笑:“我看张公记的着实不错,不愧文坛一代宗师,字迹如游龙走风,颇有风骨。”

  嗯,有风骨,就知道使绊子。

  张说愤愤别过头,你姚崇使的绊子也不少。

  【姚崇听到李隆基的顾虑,直接破除他的顾虑:“如果陛下您有这样的顾虑,那便以臣的名义除蝗,这样若有天罚,罚的是我一个人,与陛下无关。”李隆基一听没什么坏处,就同意了。】

  [啧……]

  [啧……]

  [啧……]

  一时间,听取弹幕啧声一片。

  宣政殿前其他官员交流起来:“我犹记得,除了陛下不同意,还有其他官员带头也不同意。”

  “天幕刚刚提了此人,不知这回会不会又提起来。”

  “刚刚提过的?倪公?还是班公啊?”

  【李隆基愿意灭蝗了,按道理来说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诏令发下去,百官都应该遵守执行。但这时,有一个地方官不同意。】

  【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觉得马蹄带起的尘土是仙尘的汴州刺史,倪若水。】

  【倪若水为什么反对捕杀蝗虫呢?他和李隆基的看法是一致的,他认为蝗虫是天灾,上天的惩罚,这不是人力可以解决的事情,所谓的灭蝗行为不过不徒劳罢了,真正的解决办法是让皇帝修德,皇帝的品行上来了,天灾自然也就消失了。倪若水甚至举了一个例子,后汉皇帝刘聪也捕捉蝗虫,但是反而越捕越多,激怒了上天,于是上天更是降下天罚,以至于国家都灭亡了。】

  [某种意义上这个倪若水远在汴州也能跟李隆基心意相通了。]

  [我说要不别吵了,一边杀蝗虫一边让李隆基努力德修吧,只要李隆基白天修晚上修,一定引不来天罚,顶多蝗虫没有改善罢了。]

  [就是辛苦李隆基了。]

  [没事,他身体好活得久,辛苦辛苦不碍事的。]

  [所以李隆基有回应吗?还是姚崇有回应他?]

  宣政殿前的众人咂咂嘴。

  姚公何止是回应啊,姚公那一张嘴巴比刀子还锋利,给倪若水的碟书里头那字字句句火气全开啊。

  知道碟书内容的百官回想起了往事,都摇摇头,并下决心除非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否则轻易不要与姚公发生什么口角。

  【姚崇是什么怼倪若水的呢。他先是直接一顶帽子扣上去:“你怎么敢拿刘聪跟陛下相比的啊?刘聪是伪主,弑杀皇帝,残害先臣,疏离朝政纵情声色,他品行不良,道德不够,自然灭蝗失败。你这话的意思是,陛下和那刘聪一样,是杀害兄长功臣,纵情声色的君主?”】

  【姚崇接着又给他扣了一顶治理不当的帽子:“既然你说蝗灾和道德有关系,那你不如解释一下,为什么在你治理之下的汴州也有蝗虫?你这是在说你品德不好?”姚崇的言外之意是,你既然没有这个为官的品德,那不如这刺史就让给别人来干吧。】

  [求一张姚崇这样的嘴巴,我每次跟别人吵架都吵不过。]

  [真的牛,要是把姚崇拉到现代打辩论赛应该也是一流吧?]

  [真的是字字句句都直击要害了,从今天起跟姚公学怼人。]

  【倪若水还日夜盼着回皇城呢,这一个怀疑皇帝正统性的帽子,还有一个自身品行不端的帽子扣下来,他哪里还敢说话,只能抓紧组织众人动起来,努力除蝗灭灾。】

  写好折子的倪若水听到天幕又说到了他,拉起袖子擦了擦汗。

  姚崇写的那碟书至今还在他的书房呢,他之看过一次,便再也不敢看第二次了。

  这两顶大帽子,哪一顶他放在他头上他都承受不住。

  不就是灭蝗吗?灭吧。

  响应中央号召。

  天幕所讲的是之前发生的事情,如今蝗灾渐平,事实证明了姚公提出的法子是切实可行,真实有效的,他此前的反驳实在是贻笑大方了。

  不知陛下还是否会因天幕重提此事而怪罪于他,汴州民生好不容易有了气色,再多些时日,说不准陛下就能看到他的政绩。

  可不能毁在这些小事上。

  倪若水左右翻看着刚写好的墨迹未干的折子,怎么都觉得不甚完美。

  再添点儿吧,解释解释,可莫要因为这等小事让陛下心存芥蒂了。

  天幕说了,陛下不久就要召他回京,万万不能出现什么岔子了。

  【说到倪若水,再多提一嘴。他除了有反对杀蝗的事迹,还有一个反对杀鸟儿的事迹。反对杀鸟不像反对杀蝗,反对杀鸟确实是直言劝谏了。】

  【大概在开元三年到四年的时候,李隆基有贪图享乐的苗头。这个时候距离他登基有四年左右,距离他任命姚崇为相,也有三年了。其实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说不长呢,是因为他还记得“十要事说”,勤勉执政,不将心思放在享乐之上。】

  【说短是因为,这“十要事说”对他的束缚作用已经不像之前那么大了,三年的时间,够他熟悉如何去当一个皇帝,也够他熟悉怎么去使用一个皇帝的特权了。】

  【他听闻广陵一代盛产好看的鸟儿,于是偷偷派宦官去广陵,搜集珍奇好看的带回宫,用来赏玩。】

  【宦官要下江南,得经过倪若水所在的汴州。】

  李隆基眨眨眼睛。

  傻眼了。

  这不是今天才发生的事情吗?他私下偷偷和高力士说的,天幕就知道了?

  他今日白天才吩咐高力士不要张扬地去把这件事给办了,晚上的时候,天幕就高调地把这件事说出来了?

  大家全知道了是吗?

  他第一次想享受一下皇帝的特权,就被逮到了是吗?

  【作者有话要说】

  有宝贝说分不清博主讲话和弹幕讲话,所以把弹幕讲话改成[],博主讲话还是【】,方便你们看哦~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