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隆基直播安史之乱 第81章

作者:九沓 标签: 历史衍生 系统 爽文 直播 轻松 穿越重生

  [该说不说,张嘉贞是真的很自信。]

  [像这样自信的人,应该很少精神内耗吧?]

  [羡慕,张嘉贞把自信分我一点,我就要一点。]

  [这么说张嘉贞很厉害耶,反正我进不去重点班,就是刀架我脖子上我也进不去。]

  大殿内小声交谈的人不少。

  “重点班的重点学生,那张尚书在后人的眼里想必很厉害了。”

  “那篇定州恒岳庙的碑文我也曾诵读过,的确是我达不到的高度。”

  “张尚书写文章还是有一手的。”

  “莫说后人皆羡慕张尚书了,就是我看着,也羡慕。”

  张嘉贞将天幕的夸夸尽收眼底,周围人小声交谈的言语也全数听到了耳朵中。

  来了来了,那种飘飘然的感觉再一次来了。

  张嘉贞喜欢这样的感觉。

  这是一种让心灵都充实和饱胀的感觉,这是一种让他能感到身心愉悦的感觉。

  宋璟将天幕所说如实记录下来。

  他认可地点点头,是这样没错,张尚书的碑文确实写的极好。

  张说只觉得刚刚对宋璟的叮嘱都错付了。

  愁死人了,又开始点头了。

  不仅宋璟愁人,天幕也十分愁人。

  天幕又夸上张嘉贞了。

  可是科举出身真的值得拿出来说吗?在座靠着正经途径升官的,哪个不是科举出身,哪个不是有几分本事的?

  碑文写的好,也值得拿出来称道?

  那仅仅是众多文体之中的一个文体啊,引领整个国家发展文治,难道不得是样样兼备,每一类都能拿出来说道说道的吗?

  再者,就一个碑文,他怎么好意思收人家万钱的呀。

  后人真的不要再被张嘉贞给蒙蔽了,可不是收的钱越多就代表越值钱的。

  张嘉贞隔着过道,无声示意张说看自己:嘿!

  张说知道他要炫耀天幕夸他一事,理都不理。

  张嘉贞你最好不要太得意了,等等天幕就要背刺你。

  若不是因为你和我有几分相像,天幕才不会说你,这是专门讲我张说的天幕。

  【张嘉贞文采不错,那张说呢?张说就不能用“不错”两个字来形容了,张说的文采,那是极佳,在当时甚至达到了首屈一指的程度。】

  天幕短短几句话,将张说的暴脾气给抚的服服帖帖的。

  这回可以看张嘉贞了。

  张说回视张嘉贞,眼神中带着一丝挑衅:看啊,天幕说了,张说,首屈一指。

  看啊看啊,睁大眼睛,看到了吧?

  此时张说对于天幕把他和张嘉贞归于相似度极高的兄弟这件事,完全释怀了。

  相似就相似嘛,兄弟就兄弟好了。

  若是天幕采取的是这种对比的方法,来讲述他和张嘉贞的“兄弟”关系,那他还是很乐意接受的。

  早说啊,若是早说,他也不至于看到张嘉贞那胡子拉碴的大脸,只觉得胃部不适。

  把他张说和张嘉贞放在一起,完全不会拉低他自己的档次。

  完全不会。

  这只会让后人看到他张说是何等的优秀。

  【关于张说是当时文坛宗师这方面,我们在讲上官昭容的时候也简单提到过。】

  【他是少年天才,参加科举考试,策论是天下第一。放在现在是妥妥的文科状元。后人对他的总结性评价是:“前后三次为相,执掌文坛三十年,成为开元前期一代文坛宗师。”这样的评价对于一个文人来说,不可谓不高。武则天在位的时候,也十分欣赏他的才华。】

  [666,张说原来这么牛逼。]

  [我原来之以为他是仅仅是个粉头子。]

  [哈哈哈哈原来他这么厉害啊。]

  [和张嘉贞比起来,高下立见啊。]

  [一个是尖子班的头等生,一个直接就是全国的文科状元,这没法比较。]

  [张嘉贞拿九十九分,那是他能力只能拿九十九,张说拿一百分,那是试卷只有一百分。]

  [一分之差,其实这里面的差距巨大。]

  [被张说压一头的张嘉贞实惨。]

  [是的,心眼子没张说多,就是单把能力拿出来,也没法和张说打啊。]

  [张嘉贞:打不过打不过,溜了。]

  张嘉贞圆目大张,愤愤想锤桌子,但念在陛下还在上座,最终选择把馒头般的拳头锤在大腿之上。

  没有人注意到大殿中那沉闷的“邦邦”声。

  这不是普通的“邦邦”声,这是夹杂着张嘉贞心酸愤怒的“邦邦”声。

  后人在说什么瞎话呢?

  什么叫“打不过打不过,溜了。”

  他张嘉贞是那种临阵退缩的人吗?

  他不是!

  若不是陛下还在这里,今日他就要跟张说决一死战。

  不许说他张嘉贞比不过张说!

  不许。

  他张嘉贞也是很厉害的,他迟早要把宰相的位置从张说的手里夺回来。

  闪瞎那些后人的眼睛。

  天幕才不管张嘉贞是不是马上要气死。

  天幕继续说着张说在文坛上的成就。

  【张说在当时的文坛厉害到哪种程度呢?是品评天下才子文章的地步。还记得上一个品评天下诗文的人吗?没错,上官婉儿。张说是在上官婉儿之后的另一个文坛宗师。】

  [奇奇怪怪的梦幻联动?]

  [所以当时张说整理上官婉儿诗集也是有原因的吧,换其他的人,可能还真没这个资历。]

  [张说深藏不露啊,我看他被姚崇欺负成那样,还以为他是个软包子。]

  [哈哈哈哈,包子,有点可爱啊。]

  张嘉贞再一次在风中凌乱。

  可爱……

  难道这不是后人夸他的话吗?

  分明在前不久,后人才说完他很可爱呢?

  这短短的,甚至不足一盏茶的时间,后人的心就全变了吗?

  千年之后的后人,已经这样容易变心了吗?

  张嘉贞捂住自己的胸口,眼睁睁看着“可爱”这个曾经冠在他脑袋上的词,被后人又扯走,戴到了他最讨厌的人头上。

  哦不,这是他的小红花,不可以扯下来送给别人。

  张嘉贞伸出尔康手,留下两行宽面泪。

  【被张说点评过文章的有许多是我们熟悉的人,比如李峤、崔融、宋之问,张说评:良金美玉,无可挑剔。又比如张九龄,他评价:有如淡妆素裹,应时实用,但缺少润饰。还有王翰,他评价:像华美的玉器,灿烂珍贵,但多有瑕疵。若能去其所短,扬其所长,也是一时之秀。】

  【如果说,李峤、崔融、宋之问这三个人大家相对来说没有这么熟悉,那么后面两个人,张九龄和王翰,想必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了。】

  [张说点评了那么多人的文章,但是其实我完全没背过张说的作品,茫然挠头。]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啊,我小时候背了那么多遍的诗。]

  [九年义务教育的必备篇目,哪个中国人不会背啊?]

  [一个张九龄把我炸出来了。]

  [你要是说张说,我不熟悉,但是你要跟我说张九龄,那我就不困了。]

  [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我落泪了。]

  未来开元盛世最后的贤相张九龄,现在尚且只是一个中书舍人,他原本是一手执笔,一手拂袖,在纸上写着天幕说的话。

  但此时,众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他的身上。

  他自己也被震惊了。

  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

  宰相?他张九龄,会官至宰相?

  众人的眼光是千万般的羡慕,恨不得自己化身张九龄,以身替之。

  百官掐胳膊拧大腿的,只恨自己的父母为何不给自己取名为张九龄。

  这是被天幕认定的宰相啊,那就是按照历史轨迹,必定会发生的事情。

  面前这个小小的中书舍人张九龄,在几年、十几年后,会走到他们都难以企及的高度。

  还愣着干什么啊?现在不和张九龄打好关系,等到人家当宰相了可就没有这个机会了。

  此时的张九龄在众人眼里犹如一个香饽饽。

  每个人都想凑上去和张九龄贴贴。

上一篇:重生七零再高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