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棠锦 第304章

作者:梵缺 标签: 穿越重生

  “学袁家,把他除族了!”

  有一人说起,其他人宛如找到发泄口,纷纷发泄着心中的愤怒和不满。

  杨阁老和杨郎中相视一眼。

  父子眼中透出了无奈。

  前太子和宴先生之事,杨家知道的人极少,除了他们父子,便是有杨令瑜。而三人当中,所知最多的当属杨阁老。

  在徽州宋家出事前的二十五年间,主公和宴先生在民间搜罗各种人才,用以壮大和发展自身,从最初的一无所有到如今。

  行事向来隐蔽。

  然而,徽州宋家的案子却打了杨阁老一个措手不及。

  做得太过了!

  太过明目张胆!

  杨阁老心里越想越是窝火。

  京城这边的计划,进展很顺利。现在就不好说了……

第320章 宋氏遭祸的缘由

  在杨家人发泄过一顿之后。

  杨阁老环顾了一圈,小辈当中除了他大孙子杨应骥冷静下来之外,其他人依旧是一脸义愤填膺,终究是年轻了,还不到顶事的年纪。

  索性杨阁老将人打发了。

  仅留下杨郎中。

  然而,杨应骥并没有离去,想求一个真相:“祖父,父亲,堂叔不像是那种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他为什么要害宋家?这当中是否有隐情?”

  在小辈当中,杨应骥属于领头人。

  分量仅次于杨郎中。

  面对他这样一问,杨阁老沉默。

  杨郎中似乎也不想儿子参与,“骥儿,此事另有隐情,非是你堂叔一人之过。我们现在要想的,是如何保住你堂叔的命。”

  “罪证确凿,还能怎么破解?”

  杨应骥看出祖父和父亲有事隐瞒自己。

  杨郎中沉声道:“袁尚书去年的贪污案,也是罪证确凿。”

  杨应骥猛地睁大眼。

  显然三观再次受到了冲击。

  当初袁尚书是如何脱罪,杨应骥是知晓的,他家对此很是鄙夷和不喜,如今呢?他们要学袁尚书的手段吗?

  恰在此时,外面有下人匆匆来禀报,说几位族长已经进府。

  既然人进府了,那再有小半刻钟便会来到书房。

  杨阁老对大孙子道:“骥儿,你先退下去。”

  “祖父。”

  杨应骥不想走。

  家族里一些事务,父亲已经让他接手。

  偏生此事要让他回避?

  但对上了杨阁老严肃的目光,杨应骥只能先离开。

  杨郎中望着儿子离去的背影,低声道:“父亲,为什么不把骥儿留下?”

  “年纪尚轻,又有一腔正气,在大事未定之前,小辈还是不知道为好。”

  杨阁老按下了心底的隐忧,“近些年那位的性情越发暴戾,比起宫里的那位有过之而无不及,杨家搭上了他的船,祸福难料。”

  “父亲后悔了?”

  “这些年过去,我心中不是没有悔意。只是当年选择了这条路,后悔也要硬着头皮走下去,正所谓上船容易下船难。”

  杨阁老心里斟酌着东窗事发,还能不能有条退路。

  杨郎中第一次听闻父亲说后悔。

  不仅是他父亲,这些年他同样活得战战兢兢,在衙门里更是如履薄冰。其实有时他会想,父亲既然要隐瞒家中其他人,为什么又要告诉他?还不如连他一起隐瞒了。这样他便不用怀着这么大的秘密而活着。

  头发大把大把的掉。

  活得一天比一天累人。

  杨郎中道:“徽州宋氏是怎么回事?父亲可知内情?”

  “刘炳正不知从何得知徽州宋氏,祖上出过数任御医,是前朝有名的宋太医后人,是他向宴先生说,宋家有一个古方叫回春,可以救人也能杀人。”

  杨阁老对医术不太懂。

  仅是听了个大概。

  杨郎中咬牙道:“是刘家觊觎宋家的东西吧?”

  “真假未知,反正从宋氏抄家得来的医药典籍,目前应该在刘炳正那老匹夫的手里。”

  杨阁老只是事后听过。

  在事前仅是听过一点风声。

  若是他多留意一下,或许就不会让杨令瑜沾上此事。

  杨阁老心里窝火:“不知那些人是怎么办事,是谁出的主意,非要给宋家扣个罪名再去抄家,还不如干脆利落的洗劫得了,好歹东窗事发不会把令瑜搭进去。”

  活脱脱的把柄到了他人手里。

  杨阁老以前以为侄子是个聪明人,现在才知道聪明人也会干蠢事。

  什么事情都敢答应!

  杨郎中咬牙切齿骂道,“刘炳正就是个欺师灭祖狗东西!他必是怀了私心才会向宴先生提起。”

  父子俩人不知道。

  他们猜测的离真相很近。

  刘家三代混了个医术世家的名头,实则底蕴浅薄,是刘炳正一块很大的心病。在太医院典藏的卷宗中,他无意中发现了关于前朝医学世家宋氏的记载,祖籍是徽州府。当即派人去徽州调查,行医的宋家人几乎没有,却有一家很有名的药商姓宋。

  经过追查确实是他要找的宋家,便让人去接触过宋宽,说想购买宋家祖传的药典。宋宽以为对方觊觎《宋氏药典》,当场就拒绝了。

  其实就算知道不是,宋宽也会拒绝。宋家又不缺钱,还没沦落到出卖祖产。

  刘炳正当年踩着师傅上位,暗害死师傅一家,再次窥觊上了他人的家底也不奇怪了。他不能拿远在徽州的宋家怎么样,便到宴先生面前提起了古方。

  幕后的人去调查徽州宋氏。

  查出来的东西,自然是遭人觊觎。

  禀报到前太子和宴先生这里,前太子当即拍案要将宋家一族人带走。

  有些时候上位者仅是轻飘飘的一句话,便能造成无数人或是无数家庭的悲剧。

  徽州宋氏一族仅是冰山一角,还是上位者的眼中微不足道的一例罢了。

  数名上了年纪的杨氏家族长辈,由老管家领着过来,等几个族里长辈站出来,立马有人关上了书房的大门。

  此后,书房聊了什么。

  外界不得而知。

  当晚杨郎中便打通人脉,去邢部大牢见杨令瑜。

  次日,邢部来审讯之时,杨应瑜格外配合,说当日收到了省府下达的公文,他仅是按照公文执法,甚至此案也不是他审核,是上头直接下达的命令。

  至于公文?

  衙门档案室失火,烧了部分的卷宗。

  当时公文也烧了。

  审讯的结果,秦驰这边也知道了。

  他将手下人秘密送来的册子,递给了宋锦看,“娘子看了不要生气,要时刻记着,你不是一个人。”

  说话的时候,他眸光掠过宋锦隆起的腹部。其实他不太想让宋锦操心此事,奈何他又清楚她向来惦记宋家的事。

  这次不告诉她。

  她反倒会胡思乱想,还不如直接告诉她进展。

  宋锦看了送来的供词。

  没有画押签名守,应该是有人抄录的内容。

  她又看了眼秦驰。

  对于秦驰背后的势力,宋锦又有了新的认识,居然在邢部都安插了人,对方的地位可能还不低,不然,没资格查阅杨令瑜的供词。

第321章 桃花树下

  “他说的,有几分真?”

  宋锦将册子合上问道。

  秦驰接过她手中的册子,扔到了一旁的火盆,“这个要调查了才知道,但他说了,见过公文的人不仅是他,跟他共事的同知和通判都见过。”

  “这是要将那两人拉下水?”

  宋锦知道扯出这个,要想查清楚又要费一段时间,起码派去徽州调查的人,光是路上来回都要四十天左右。

  这个事情他们只能耐心等。

  秦驰道:“我收到消息,说昨晚杨郎中去牢里见过杨令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