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蜜元微
叶三叔对他们姐弟俩不错,如果对方人品不错,以后可以多走动一些,他们在村里住着,总要有两家关系不错的亲戚。
叶明珠跟方氏说好,就跟着江泓宇一起去了村口。
牛车上放着两个篮子,赶车人坐在车上打盹。
“铁柱叔。”江泓宇跟赶车人打了个招呼。
“嗯,就等你们了,”赶车人点头,看向叶明珠的眼神里有慈爱:“明珠,身体好点了吗?”
“好多了,谢谢铁柱叔。”叶明珠笑着问:“铁柱叔是不是去城里看大宝哥?”
叶铁柱让两人上车,又吆喝一声,牛车缓缓往前走他才说:“可不是嘛,师傅管的严,大宝没空回来,你婶子非让我给他送点吃的。”
叶铁柱和叶父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弟,叶父在世的时候关系还不错。
叶铁柱腿有点瘸,家里有十亩地,几乎不出海,平时就是往镇上赶牛车送人,他大儿子叶大宝在镇上做学徒,他隔三岔五就往镇上送些粮食和蔬菜。
村里不少人羡慕叶大宝能去镇上做工,据说大宝的师傅跟铁柱婶子家有亲,要不然镇上可不好找工。
叶铁柱是个健谈的性子,牛车走的又慢,他不时回头和江泓宇说几句。
得知两个人是去买定亲的东西,叶铁柱很热心地指点他们:“你们要是买布料就去锦绣坊,那里的布料又好又便宜。就挨着你大宝哥师傅的店。你大宝哥在玲珑阁,他们店里是卖首饰的,你要是买,可以找大宝。”
叶明珠这才知道叶大宝居然是在首饰铺子做学徒,那他以后做出来的图是不是可以找玲珑阁做呢?
有了这个想法,叶明珠认真的听着叶铁柱吹嘘叶大宝的师傅如何在几年间把一个小店开成了大店,现在店里有两三个伙计,他们还准备去县城开一家店。
如果大宝明年出徒,可能会被派到县里做首饰。
江泓宇已经看了叶明珠好几眼,他不明白叶明珠为什么要打听首饰铺子的事情,不过不影响他配合。
他不时点头夸赞叶大宝有出息,叶铁柱听得高兴,说的更多,最后还非要把江泓宇两人送过去。
江泓宇看叶明珠笑着拒绝,他也有事情要说,婉言拒绝了,只说要先去买些药,一会儿再去买布料首饰,叶铁柱又热心的把两人拉到了药铺门口才走。
叶明珠有些好笑:“我在村里住了这么多年,铁柱叔也没带我这么好过。”
江泓宇挑眉:“你这是觉得我话多?”
“没有,我是觉得你很擅长跟人聊天。”叶明珠摆手。江泓宇这种能力在现代叫社牛,她虽然做不到但绝不会看不上。
江泓宇这才满意地点头:“我娘说有些药山上没有,让我来药铺买,药齐了就可以给你准备药浴了。”
叶明珠没想到来镇上的第一件事居然是给她买药,看来这男人是真心想要一起过日子。
两个人一起走进去,江泓宇熟门熟路的进了药铺里面,直接把一张单子递给药童,让他照单子抓药。
药童有些吃惊:“抓这么多药?”
江泓宇没有解释,递给药童一块银子,只说是备着的,药童这才去抓药。
药童的速度很快,一会儿功夫就把药抓好,用麻绳系好递给江泓宇。
药包散发着浓郁的中药味,叶明珠有些迟疑:“我们带着这么多药去买东西?”
江泓宇本来是怕买的东西太多没法拿药,忽略了他开的药多,而且中药味道浓郁。
他转身跟药童又说了几句话,药童嘟了嘟嘴,进了里屋拿出一个包袱皮:“这个给你们包药,一定记得拿回来。”
江泓宇拱手向对方道谢,表示一定会拿回来,还会给对方买一包麻糖。
小药童脸有些红,翻了个白眼:“谁要你的麻糖,赶紧走。”
江泓宇笑了一声,领着叶明珠往外走,出了门才说:“我娘采的药多了,会卖给药铺一部分,刚才的药童田七是掌柜的儿子。”
江泓宇又问叶明珠想先去买糕点还是先买布料?
叶明珠没有犹豫地问:“可以先去买些纸笔吗?你有空的时候先来教云安学字?”
江泓宇没想到叶明珠这么重视学习的事情,这样他对要说的话更有信心了。
两个人慢慢地往书肆走去。
路上江泓宇说起婚事:“我娘说亲事的事情让我们两个人商量着来,不过,我娘想着在你家附近建个房子,这样我们的房子挨着,更方便你照顾弟弟。”
“你想起房子?”叶明珠有些惊讶,他们昨天说的是住她家的房子。
“嗯,我家里还有些银钱,够起房子的,到时候我娘跟着我搬过去,我们成亲也有新房子。”
叶明珠稍微一想就明白了,男方不愿意住女方的房子,不是什么大问题,她点头同意。
江泓宇舔了舔有些发干的嘴唇:“我想着,最近就把婚事办了,我那边,有些乱,昨天村里又有些不好的传言,我也觉得咱们俩,挺好的。”
最后这句话,算是表白了?
叶明珠觉得前面两个原因应该比最后这个重要,她只略想了一下就同意了。
江泓宇有些吃惊地看着她:“你同意?”
“我同意,咱们回来后就可以去找村长说盖房的事,到时候围墙起的高一些,两家之间打通,你每天教云安习字学武也方便。”叶明珠反应很快,已经开始安排后续的事情。
江泓宇的心瞬间安定了下来,说话的语调都轻快了不少。
“那我一会儿多买些东西,晚上给村长送过去,这几天还得麻烦村长去县里办婚书,只是,你要迁到我家,以后也算是流放人了,孩子,不能考科举。”
叶明珠扑哧一笑,打消了江泓宇的担忧:“村里人认几个字就不错了,科举哪那么简单?就算我嫁给村里人,你看有几个能考上科举的?”
第14章 一唱一和
江泓宇没想到叶明珠对考科举这事看得这么悲观:“你让云安跟我学习,只是想认字?”
“当然,”叶明珠一脸你说对了的表情,“咱们这里读书人太少了,一个县城也没有几个秀才,更别提镇上了,科举太难了!”
江泓宇张了张嘴,又无奈地闭上,他自己都没法考科举,怎么劝别人。
叶明珠的态度才是大众的态度,不是大家不想学,是太难了,没有好老师,没有学习环境,家中又没有足够的银钱,考中秀才太难。
两个人走在路上,一时间都有些沉默。
一直到了书肆,江泓宇才打起精神:“这家文博书肆里的纸笔都不错,我们就在这里买吧。”
书肆门口的小二立刻接话:“这位公子说的对,我们店里笔墨纸砚都有,两位想要点什么?”
叶明珠只说先看看,小二立刻热情的带她到里面看,她看了一眼江泓宇。
江泓宇摇头:“我就不进去了,我看看启蒙书籍,选一本给云安。”
叶明珠这才往里面走去。
小二一边看着叶明珠的表情一边说:“姑娘是想给刚启蒙的孩童买纸笔吗?我们店里有一些纸笔最适合刚学字的孩童。”
叶明珠点头,小二立刻热情地向她介绍着各种纸张和毛笔,她听得很认真,但只是偶尔点点头,没有发表意见。
直到小二把纸张和毛笔都介绍了一遍,她才选了一种适合初学者的毛笔和一刀纸。
小二立刻把她选好的纸笔拿起来:“请姑娘跟我到门口结账。”
叶明珠看了看四周:“咱们店里的东西都挺好,就是纸张,有没有稍微差点的?”
小二眼里都是惊讶:“还要差点的?”
叶明珠点头,她刚才看过那些纸张了,确实是适合初学者使用,可她以后会经常画图,如果能买些物美价廉的纸张就最好了。
小二这才小声说:“我们店里有一些纸受潮了,上面有些黄渍,不太好用。”
叶明珠心里一喜,受潮后的纸张用毛笔写字容易晕染,但用炭笔写就没事,反正她就是画图,这样便宜的纸张最适合她了。
“受潮的纸?不知道价格怎么样?”
“每刀纸是三十文,最少要买五刀。”
叶明珠默算了下,每刀纸是100张,相当于最少要买一百五十文的纸,能用很久的。
叶明珠脸上有些迟疑:“是不是有些多了?我手里没带那么多钱。”
小二本来以为对方只是随便问问,没想到对方真有意向,只是担心钱不够,他立刻热心道:“我先给你算算你选的笔和纸多少钱。”
“如果便宜点就最好了,还能多买点。”叶明珠声音清晰的小声嘀咕,店小二听得一清二楚。
小二把所有的东西拿到门口,对着门口的掌柜小声说了几句,掌柜的拿着算盘一通劈里啪啦:“毛笔一百文,一刀纸是八十文,再加上五刀废纸,一共三百三十文。”
江泓宇见小二放在最上面的纸张发黄,皱起眉头,这样的纸已经没法写字了,墨汁滴到上面容易晕染。
“明珠,这样的纸张已经没法写字了。”江泓宇以为是店小二糊弄了叶明珠,赶紧阻拦。
叶明珠知道江泓宇是好意,但她买这些纸是用来画画的,影响不是很大,主要是便宜。
可这话不知道怎么说,她一时间有些犹豫。
店小二则有些着急,这些受潮的纸很不好卖,好不容易来了个买主,千万不能放跑了。
“这些纸虽然受潮,但是不影响使用,这些纸原来都是一百二十文一刀的,现在卖三十文一刀,已经很便宜了,”店小二打量着两人的脸色,接着说:“你们买的多,再送你们半刀纸。”
江泓宇摇头:“别管以前卖的多贵,纸张受潮了都不好用。”
叶明珠挑眉看着两人的表情,没有说话。
有了江泓宇的帮忙,想必纸张的价格还能再便宜一些。
果然,店小二抿嘴咬了咬后槽牙说:“多送你们一刀纸。”
“成交。”叶明珠立刻笑了,从钱袋里拿出铜板递给店小二。
从店小二的表情可以看出,这应该是最后的价格了。
江泓宇见叶明珠给钱,再次提醒她这样的纸不好用,尤其是初学者,用这样的纸没法练字。
两个人已经走出了书肆,叶明珠才说:“我买这些纸不是用来练字的,还有别的用处,不会浪费的。”
江泓宇这才放心,接过叶明珠手中的东西。
“我们现在去买布料吧,最后再去买糕点。”
叶明珠来镇上的次数比较少,点头同意江泓宇的安排。
远山村属于平谷镇,平谷镇附近有海,大部分村民靠捕鱼采珠为生,这里常有渔船停靠,还有一个码头,算是比较富裕的村镇。
镇上有好几家布庄、布行,只是作为老百姓,大家都去西街的布庄。
锦绣坊在西街算是小有名气,她家的布料种类不少,价格更加优惠。
农家人一家做布料一件衣服,但只要进了他家店,不论买多买少,小伙计的态度都很好。
叶明珠和江泓宇一进门,一个妇人迎了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