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后我和儿子们的金手指合并了 第135章

作者:铁太后 标签: 穿越重生

  孙村长听说省里领导带着农学院的专家来了,立刻拉上了还在忙活的秋一诺就跑,生怕耽误了时间,惹的人家不痛快了。

  陈教授早就知道对方是个女同志,看见一男一女朝着他这个方向跑来,便朝着他们迎了几步。

  林村长简单的为双方介绍了一番,陈教授询问道:“我们农科院的百灵杀菌剂效果不错,价格也不算太贵,方便询问你们为什么不选择百灵杀菌剂吗?”

  “我能说为了节省成本吗?即便是再便宜,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开销,草木灰就比较容易收集。”

  陈教授点了点头,“别误会,我也是随口一问。”

  话锋一转,陈教授面容上的严肃淡了几分,表情也温和了不少,“但是你能查到草木灰杀菌,可见也花费了不少心思。”

  “我也就是多看了几本书。”

  听到这话,陈教授露出一抹极浅的微笑,“像你这样好学的人可不多见了。”

  “……”秋一诺尴尬的笑了笑,这话还真不好意思接。

  毕竟最初想弄温室大棚也是为了家里人能吃到草莓。

  就这么简单,再多就没有了。

  林村长为双方介绍了身份,很显然孙村长跟在秋一诺身边,也增长了不少见识,再见领导,什么教授的,都显得随和多了。

  非要招呼对方去村委会歇一歇,陈教授对秋一诺的温室大棚很是感兴趣,根本就不想歇着。

  “不了,我们来就是为了协助你们的,我们一点也不累。”

  跟着陈教授身后的几个同学满脸疲惫,望着秋一诺的时候,双眼是炯炯有神,洋溢着对知识的渴求。

  “对,秋同志,我们一点也不累,你能带着我们到处转转吗?”

  “当然可以。”

  陈教授询问,“秋同志,我从领导那里听说了你这个计划,对此非常感兴趣,就带着我的学生过来了,不知道你是否方便和我详细说说?”

  对于秋一诺来说,她现在所学都是看了后世的书,是大家都能随意翻看的书,并不是什么专利,所以也没什么掖着藏着。

  将自己知道的大概说了一遍,陈教授听的似懂非懂。

  他研究了几十年的技术种植,对于土地培养,他不能说是了如指掌,但也绝非是泛泛之辈,但听了秋一诺这么多的见解,他发现自己还是知识匮乏了。

  陈教授又提出了几个不懂,秋一诺也没不懂装懂,“有些未知的答案,还需要去验证,有很多地方其实我也不太明白,需要慢慢的摸索。”

  “你说的不错,我想我需要做个笔记,回去好好的消化。”

  能从头聆听到尾,并未提出质疑,而是顺着自己的方向去设想可能,秋一诺觉得这个陈教授能处。

  决定大方的借出自己的笔记,“或者你看看我的笔记哪里有问题?”

  陈教授当天就带着人住下了,还把秋一诺的笔记翻了个底朝天。

  将有用的记录下来,有质疑的地方圈起来。

  第二日,林村长也带着桃林村的村民过来学习。

  之前他们说好的,两村合作,不仅仅是合作,还要达到共赢的局面。

  秋一诺前一天就安排好了工作,所以第二日睡到日上三竿才醒。

  刚到地里,就看见陈教授带着自己的学生翻地,检查土壤。

  

第197章 登人民日报了

  陈教授这哪里是来指导的,这分明是来干活的。

  秋一诺多少有点羞愧,决定明天早上早点起来,跟着大家一起忙活。

  忙活了一上午,中午罐头厂就有人来了电话,让林村长去县里一趟。

  林村长去的时候,心里还有点怕怕的,平常他哥不怎么找他,每次都是他厚着脸皮主动去找,今天主动来找,就怕不是什么好事儿。

  大概三个小时以后,林村长捏了一张报纸回来,“好消息,特大好消息。”

  田间耕耘的人们纷纷抬起了腰,有人看见林村长还愣了一下,“林村长啥好消息要来咱们村宣布?”

  “以前看着挺傲气的人,没想到和咱们村开了罐头厂以后,我就觉得他好像也没那么可怕了。”

  “你们说林村长总往咱们村跑,一天能来八百遍,是不是忘了自己是桃林村的村长了?”

  “不是,你们就不好奇他说的特大好消息吗?”

  说到这里,大家纷纷上前凑个热闹。

  不消十分钟,在场的人都知道了他们的罐头厂上了人民日报。

  就连农学院的陈教授等人都知道了,得知这个厂子还是秋一诺一手扶持的,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孙村长搓了搓手,“老林,快拿来让我看看。”

  “不行,这份日报咱们这里还没到呢?这可是我家老哥哥特意给我留的,我念给你听。”

  孙村长忙不迭的点点头,“对,珍贵着呢,别给弄脏了,你念你念!”

  人民日报的文风一向是贴近事实报道,明明都是熟悉的字眼,组合在一起却又让人听着费解,高深莫测的。

  什么增长比,又是什么新时代的春风,听不懂。

  但是多少他们明白了一件事儿,那就是国家都在表扬平安村和桃林村。

  林村长真是爱不释手,“你们听懂了吗?”

  孙村长身为一村之长,不好意思说自己没听懂,但是其他人可不管自己的形象包袱,很有默契的摇头,“没听懂,所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林村长笑道:“没听懂我再给你们读一遍。”

  大家一脸抗拒,大可不必。

  陈教授解释道:“很简单,国家看见了锦绣罐头厂带来的好,打破城里人对他们的看法,不再是又穷又落后,而是奋发向上,努力积极的正面形象。鼓励各个村子建设美好新农村,做出一番成绩,国家会给予适当的支持。”

  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

  瞧瞧,人家一说他们就明白了。

  秋一诺是挺开心的,锦绣罐头厂的成功,就意味着通往城里的路会越来越平坦。

  “秋大妞,我家老哥哥说了,咱们可以再次申请修路了,这次一定会成功的。咱们的罐头厂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甚至产量也会暴增,说不定过段时间工厂也要扩大。”

  “真的假的。”

  “太夸张了吧?”

  虽然这是林村长的美好幻想,但是秋一诺却并不认为这是幻想。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实现。”

  孙村长想到工厂扩大,那么工人也会增多的问题,瞬间恐慌,“大家都来了罐头厂,岂不是以后没人种地了?”

  秋一诺淡然一笑,“非要紧着咱们两个村的人用吗?我相信解决一部分附近村民的就业问题,国家会更加看好我们的罐头厂。”

  有些事情,需要详细的计划,所以秋一诺也就点到为止。

  反正那一天还没来呢?

  能偷懒一天是一天,坚决不多干活。

  一个下午的时间,大家都知道了罐头厂登上了国家的报纸。

  村民纷纷奔走相告,看见程红英好一个夸,谁家不羡慕。

  虽然有一个瘫痪的儿子,但是人家闺女争气啊!

  就连秋大伯,秋小叔一家也不可避免的被人拉着表扬。

  秋大伯娘因为拐卖妇女的事儿去公安局走了一遭,没有实质性的伤害,这事儿也就是拘留,批评教育。

  出狱以后,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大不如从前了。

  现在光是听到秋一诺三个字,都能恨的牙根痒痒,但又不敢再去招惹那个死丫头,生怕又被她算计了进去。

  听到村里人对她的赞许,秋大伯娘气的直喘粗气。

  秋小婶倒是还好,但是心里也不舒服。

  甚至是不平衡,怎么她的闺女就没秋一诺这样的厉害。

  尤其是看到二嫂笑出满脸褶子,心里更酸了。

  以前她可是只能在二嫂的脸上看到伤的,这么灿烂明媚的笑容不太适合她。

  人天生爱八卦,提到秋大妞,就会不免想起丁子旭。

  “你们说子旭他妈知道了这事儿,会不会后悔自己当初没同意他们两个在一起?”

  “我估计早就后悔了,就是不好意说出来。”

  “子旭他妈是有些眼拙,不过人家子旭现在也不差,不是要和领导的闺女订婚了吗?听说全家都搬去津市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真的假的,以后都不回来了?”

  “村子里可真是一点风声都没有呢?”

  “我亲眼看见的还有假?”

  “快说快说,这里有什么内情?”

  那人故意探了探头,没看见有人来,这才小声的说道,“他们老丁家走的那天,我正好在门前摘菜,你们是不知道子旭他妈有多贱,上赶着送到秋大妞的面前,说一些难听的话。”

  她捏着鼻子,学着丁子旭他妈的口气说了几句,听的一干人等震惊不已。

  “秋大妞真说她儿子是去吃软饭的?还要她回村开个班儿?”

  “那还有假,差点没把子旭他妈鼻子给气歪了,后来又说他们一家都不回来了,子旭的媳妇家有小洋楼和小汽车呢?真是想都不敢想,那姑娘家境这么好,可让他们丁家捡到大便宜了。”

  “是呀,错过了秋大妞,还有什么领导家的小闺女。”

  等秋一诺晚上回家吃饭,就被程红英给拽到了一旁,“是你说的丁子旭吃软饭?”

  秋一诺:“???”

  程红英一见她这副表情,就知道肯定是她说的。

  恨恨道:“你傻呀,虽然他真的是吃软饭,那也不能什么都说出来,小心他妈报复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