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还-时间循环 第129章

作者:酒千觞 标签: 宫廷侯爵 成长 正剧 穿越重生

  “谁准你这么干的?”

  “大人您啊,”沈乘月模仿着尚书当时的模样,一手扶额,一手无力地摆了摆,“当时您柔弱无骨地倚在椅子里说,‘算了,你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吧’。”

  “别乱用词,”尚书深吸了一口气,“行商司现在如何了?”

  “目前运转良好,大家精神饱满,干劲十足,斗志昂扬,奋发有为,一切并无妨碍。”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沈乘月总结,“大人,户部千万不能掺和进百官罢朝之事当中,没有人是不可替代的。”

  没错,百官又搞出来一个罢朝。此举主要是大家考虑到,以辞官来威胁陛下的危险性太高,一个不小心陛下批了就不好收场了,而罢朝则相对安全许多,不干活也不辞职,进可攻退可守。

  “我当然清楚,”尚书叹了口气,“主要是得罪了翰林院那群负责编撰史书的家伙有些麻烦,我还指望他们在修史时记我一笔好话呢。”

  “但大人继续掺和下去,很可能只会在史书留下一句,显朔某年某月,户部尚书忤旨,帝怒,着新人以替之,”沈乘月动之以理,“您得先留在朝上,再去惦记史书留名的机会啊。”

  “但大家都觉得法不责众,”尚书叹息道,“每个人都侥幸觉得,自己混在人堆里,不会被皇帝

  特别迁怒到。”

  “但您不一样啊,”沈乘月直白道,“陛下亲自交给您海外贸易的任务,您却跟着那群日日一睁眼睛就是搞弹劾的御史大夫混在一起,那是一回事吗?他们少弹劾两个人不要紧,您这边耽搁的可是大事,皇上若要杀鸡儆猴,第一个怕就要拿您开刀!”

  沈乘月实在不想换个新上司,还要重新磨合,实在麻烦,所以打算尽量把目前这个保住。

  尚书在椅子上挪了挪,换了只手拄着下巴,闻言感慨万千:“咱们搞实事的,就是跟他们言官不一样啊!”

  沈乘月面不改色地恭维道:“那是当然,咱们户部才该功载史册,彪炳千秋。”

  “好,看在你对我推心置腹的份上,我也教你一次,”尚书被哄好了,神色和蔼起来,“你对行商司的处置,本官没同意过。”

  “嗯?”

  “你记好了,官场之上,口头同意永远不做数,”尚书正色道,“我随口一应,是因为你若搞好了,我跟着受益;你搞砸了,我却随时可以装傻推卸责任,你没有任何证据说我答应过。下一次,记得讨要正式的盖印文书,对我是这样,对其他人更要谨慎。”

  “原来如此,”沈乘月诚心实意地道了声谢,“多谢大人提点,属下受教了。”

  “不必跟我客套,”尚书饮了口茶,“你应该也看得出来,我有意重用于你。”

  “是。”

  “其实我之前也重用过李郎中,”尚书如实道,“当年我做书生时口口声声喊着公理道义,做了官才发现单有这一套行不通,有些奸滑之人,只要能办事,该用还是得用。反正他也没有机会背叛我。”一个五品,一个二品,还远远够不上呢。就算搞倒了尚书,李郎中也爬不上来,便不会动这个心思。

  “……”

  “但是我更欣赏你,你有他所没有的底线,我压根不必担心你会欺上瞒下,”尚书温和地看着沈乘月,“我观察你有一段时日了,胜不贪功,败不推卸。还有手段御下,不会一味做个老好人。你懂得变通,自己清廉,却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知道要给手下些好处。虽然是口无遮拦了些,但假以时日,说不定你真的有本事接任我的位子呢。”

  朝中的一品官,文臣武将加起来靠十只手指就数得完,而官居二品、一部之主自然已是位高权重了,这句夸奖足以令任何一名五品郎中受宠若惊。沈乘月抱拳:“大人谬赞了。”

  “我说的是实话,虽然我会用李郎中那样的人,却也不影响我欣赏你这样襟怀坦荡的人物,”尚书话锋一转,“只是……目前还有桩事,需要你为我分忧。”

  “大人请讲。”

  “你也知道李郎中负责的那次贸易,很多货物砸在手里了,其中一部分原路退回给了商人,拿回了货款,”尚书蹙眉道,“但是也有的商人逃跑了,完全找不到人了,只给我们留下一堆劣质的货品。”

  “是骗子?”

  “想来如此,本官已经确保李郎中把贪下去的钱财都吐了出来,但这事儿总得有人处置,户部不能白白吃这个亏,”尚书解释道,“所以,我想把这桩事交给本官的得力下属,也就是沈郎中你来解决。”

  敢情前面铺垫了那么多夸奖,是先给个甜枣,以便忽悠驴心甘情愿地拉磨。

  驴乘月,不,沈乘月领命:“是,大人。”

  “若需要向地方官府施压,请他们帮忙追捕,可以用我的名义,我给你盖印文书,”尚书补充道,“我知道这有些大海捞针的意思,难为你了,但有人骗到户部头上又全身而退,若传出去,咱们怕是要成了笑柄了,所以尽量用心些。”

  “大人放心。”

  ———

  朝上仍然是一盘散沙,那些进了大牢的官员被看管得极为严密,非但不许探监,连贿赂狱卒帮忙传句话、送个饭都是万万不能。他们联系不上外界,导致外面的亲友有力气也没处使。

  最终大家将力气使得四面八方的,一时也判断不出谁对谁错,总之谁也不肯服谁。

  乱成这样,大概也是真正的聪明人不愿掺和,几名一品学士中,有位年老的告了病,还有个年轻些的更狠心,直接摔断了腿。

  户部尚书自从想通了以后,也彻底不再忧心他们的事,每天坐山观虎斗,倒是生出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快乐。

  沈乘月却不肯让他闲下来:“正好啊,他们罢朝了,左右闲来无事,大人拉他们一起加入贸易赚钱嘛。”

  “他们此时应当没有这个心思吧?”

  “所以要您去游说啊!”沈乘月鼓动他,“现在正是打拼的时候,您天天坐在衙门里喝茶算是怎么回事?”

  尚书质疑:“你真的不是在报复我给你找活干?”

  “怎么会呢?”沈乘月掰着手指给他分析利弊,“您看啊,现在行动,一能为户部赚取金钱支持;二是其他官员都闲着,就您忙忙碌碌的,能在陛下眼里落个好;三嘛,多拉些官员一起参与贸易,也能让您在朝上不那么孤立无援。”

  “可这多事之秋,我真怕一登门就被赶出来了。”尚书不想去丢脸。

  但沈乘月执意让他去丢这个脸:“其实此举也是在给他们个台阶下,毕竟这海外贸易是陛下要开的。百官现在骑虎难下,你把他们拉进陛下的生意里,不就是让他们服了软却不丢面子吗?他们该记你的情才是。”

  尚书看着自己的得力下属,还是怀疑这厮是不甘心只有她一头驴拉磨,要拉他一起下水。

  于是沈乘月继续努力:“想想吧大人,您已经得罪了翰林院,现在想名留青史,差不多只有把海外贸易搞好这一条路了,这样您还不想努力吗?”

  尚书从椅子里站了起来,含恨看她一眼:“真该派你去内阁写煽动人心的檄文!”

  “大人慢走。”

  某种意义上,沈乘月也算是一视同仁了,下属要干活,上司也别想闲着。

第151章 重赏之下

  听说了尚书交给沈乘月的任务后,户部众吏总算有了点扬眉吐气的快活感受。

  这段时间他们着实被沈乘月压抑得太狠了,行商司到了她的麾下后,被辞了一半人,大家等着看热闹,不料行商司人少了,做事速度却上去了。

  户部一向人浮于事,以往大家心照不宣地拖拖沓沓,齐头并进,此时行商司进度快了,倒把别的司部衬得无能起来。

  大家困惑之下,不免闯进了行商司要问个清楚,一进门,却见屋子里空空荡荡,只余一名小吏坐在窗边执笔写字,听到响动就抬头看向众人。

  “大家人呢?”有人问。

  “下衙回家了。”小吏回道。

  “搞什么?”有人不确定地抬头看了一眼天色,“这不还是未时吗?刚用完午膳一个多时辰,怎么就下衙了?”

  “我们沈郎中说了,大家做完手里的活计,就可以下衙归家,不必在这里耽搁。”

  你们沈郎中?沈乘月什么时候就成了你们沈郎中了?之前不是还恨她恨得咬牙切齿吗,怎么现在叫得这么亲切?

  “那你怎么还在这里?”

  “每天都有一人轮值,我们轮流排班,今日恰好轮到我了,”小吏笑呵呵地回道,“自从能提早下衙,大家把那些闲书、九连环什么的都扔了,办起事来丝毫不带磨蹭,一般午时过了就能把整天的活做完。”

  众人不免咬牙切齿起来,月俸翻倍,还能提早下衙,这是何等美事?此时与其说是恨行商司中人背叛了户部众吏,不如说是嫉妒居多。

  大家嫉恨之下,不免怎么看那小吏都觉得不顺眼:“你傻乐什么?”

  “嗐,自从回家早了,有空闲陪孩子玩耍了,把坏了大半个月的椅子修好了,还能陪家人出去逛逛街、用个饭,大家都开心,我也高兴啊。”

  随口问你一句用得着答这么详细吗?众人难免觉得这厮是在故意扎他们的心:“你现在在做什么呢?写字?”

  “左右无事,我练练字,”小吏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我等每日的批复沈郎中会抽查,我字写得好看,她读起来能顺畅些。”

  “……”

  没救了!众人愤然摔门而去。

  把消息带回去后,所有人一合计,行商司都这样了,那沈郎中直属的海外贸易司只会更受优待才是,怪不得当初有人拼老命翻书也要通过考核,这群人嘴够严的。

  众人悔之晚矣,海外贸易司已经暂不招新了。何况沈乘月要求太高,大家竞争之下也不可能个个都进得去。遂有人开始幻想,期盼她能干脆升任户部尚书,解放整个户部。

  这种不切实际的梦想很快为大家所唾弃,指出还不如期盼她早日滚蛋,让行商司恢复以往模样来得实际些。只有少数人有福利,不如大家都没福利。

  不论如何,升职和滚蛋这两件事,短时间内看起来都不会发生。尚书在这个时候交给了沈乘月一个大海捞针似的任务,大家就纷纷看起热闹来。

  李郎中这趟活儿做得实在敷衍,交易前连商人的来历都没调查清楚,沈乘月只根据副手的描述绘出了一幅画像。

  这种搜捕,当地官府往往都不大愿意配合上面做事,当真抓到人了功劳是上面的,抓不到人又要他们担责,因此能推则推。户部的文书及画像发下去后,当地几县就在互相推脱,甲县说那骗子户籍是乙县的,乙县又说那骗子大多时候都在丙县行商。

  每每碰到这种事,京官都心里一股无名火,恨不得亲自冲到当地拎着县官的耳朵大骂一顿。

  在众人想来,沈乘月也该走上这条老路,被气得辗转反侧上几日,发几封信去骂县官,拖上三两个月无果,无奈接受现实,去尚书面前告罪一句属下无能,被斥责两句,结束。

  但大家的幸灾乐祸没能持续太久,大半个月后的某个下午,便有人押着犯人进了户部衙门,声称是沈郎中要的人。此人风尘仆仆,他手里押的犯人半死不活。

  事情一传十十传百,众吏纷纷跑出来看热闹,连尚书都亲自赶到了前院,由亲眼见过商人的副手确认后,面上不**露出惊叹的神色。

  至今为止,他交待给沈乘月的任务,万无一失,十拿九稳,怎叫人不为之叹服?

  大楚朝五品官着浅绯色官袍,此时沈乘月站在花下,一树深红映着浅绯,见尚书看过来,就抱拳微笑道:“幸不辱命。”

  她身姿轻盈挺拔,制式官袍穿在她身上,在这一动一笑间,轻而易举带出两分潇洒写意的味道。

  一如她对待这棘手任务的态度,举重若轻,游刃有余。众人含恨望着她,只觉得她比平日还要可恶百倍千倍。一个海外贸易司郎中这么全能,其他人还混什么?集体辞职挂印算了!

  “你是如何做到的?”尚书示意沈乘月跟来正堂,急急开口问道。

  “没什么特别的,”沈乘月笑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多重的赏?”

  “黄金千两。”

  几百份画像用花期酒约的联络路径发出,张贴满当地街头巷尾,悬赏千金,自然有人愿意帮忙。甚至生怕被其他人抢了先,大家争先恐后地寻人,才大半个月时间,就有人日夜兼程一路把罪人押解进京了。

  能驱动人帮忙做事的,无非就是钱与权,离得太远,不好用权压人,那就用钱。在沈乘月看来,这实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一桩差事,所以她应得轻轻松松。

  “好大的手笔!”尚书吸了口气,甚至有点替她心疼,“要报销吗?”

  “报得起吗?”

  “报不起。”

  “那就不用,”沈乘月摇头,“能为大人分忧,些许钱财算得了什么?”

  “高风亮节!”尚书竖起大拇指。

  “抓到行骗者,也是震慑其他商人,莫要把馊主意打到户部头上,”沈乘月继续道,“对将来的采购也算有利。”

  “你能有这种觉悟,这很好,”尚书绕着沈乘月转了几圈,一时找不出什么可赏赐的,遂为她画饼充饥道,“咱们户部的侍郎负责协理本官,帮忙管理部中一应事务,包括税赋财政等等。而现在的孙侍郎年事已高,很多事都力不从心。对于他的继任者,本官虽无任命权,但陛下会优先考虑我推荐的人选。”

  “多谢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