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另嫁小叔,夫妻联手虐渣 第200章

作者:冬月暖 标签: 穿越重生

  辛安则是去了昌侯府,请林窈代为照看唐泉儿姐妹三个,“我两个月就回来了,辛苦林姐姐。”

  “这有什么,小事。”

  对于唐陌愿意带辛安回淮江这件事林窈很是赞赏,唐陌对媳妇好这件事她很是满意,因为唐陌的改变,他身边的狐朋狗友也都有了改变,就比如严世茂,以前就晓得吃喝玩乐,现在不也开始上进了吗?

  且在唐陌的影响下对自家媳妇也体贴了不少,谁能不高兴呢?

  这也是林窈看辛安越发顺眼的原因,人家会御夫,连带着她也跟着受益。

  从昌侯府出来辛安就去见了汪夫人,交代汪夫人接下来两个月要是有什么需要就差人去找南风,“南风已经是我的外院管事了,很多事她都可以做主。”

  汪夫人前几天才收到南风送来的银票,见到辛安便笑的开怀,“你放心回去探亲,去年我们做下的安排今年已经开始有了成效,压力也没往年大了,一步步在变好。”

  自从有了这位阔气的二少夫人,他们两口子的压力小了很多,下面那些老将的日子也好了不少,“你就安安心心的,这些事有伯母操心,不会有问题的。”

  辛安笑道:“原本该我操心的事,结果都成了伯母在烦心,我心里虽过意不去但也厚着脸当了甩手掌柜。”

  “您告诉汪郎将,我们药膳坊出了新酒,我给他留了两坛子,还有半个月开封,到时候给他送来,我都给药膳坊的管事说好了。”

  汪夫人笑的欢,说汪郎将要是晓得只怕高兴的睡不着,“就说你们的酒好,喝了舒坦,我替他多谢你了。”

  等辛安出了汪府又马不停蹄去了廖家,从廖家出来又马不停蹄去了辛宅,交代完回到侯府的时候天都黑了。

  “累了吧,开饭了。”

  王氏也不轻松,毕竟出门是一件相对麻烦的事,尤其是还要带着老太太,要准备就更多了。

  今晚老太太和陶怡然也在,老太太情绪很是亢奋,又多吃了半碗饭,饭后一家子坐着说接下来的安排,陶怡然就在一旁听着,看起来心情也不错。

  要知道家里的人都要出远门,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天降喜事,一想到往后的两个月她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抚琴也好,唱曲也行,出门更方便,谁能管住她?

  “马车就安排两辆,女眷一辆,他们父子一辆,如何?”

  王氏提议一出老太太就给她否了,“多安排一辆,我和甘露一辆,老二和老二媳妇一辆,你们夫妻也一辆。”

  老太太的意思,不能因为她出行就把人家夫妻给拆开,她要做一个开明宽厚慈爱的老太太。

  以后大家出门玩耍才会考虑带着她。

第383章 正式授予辛安权利

  老太太的提议让王氏很忧愁,她不愿意和唐纲整日都待在马车里,如今是越看他越不顺眼了。

  辛安则是狠狠松了口气,虽然她和老太太相处的不错,和婆母的关系也好,但真的要说起来,当然是和唐陌在一起更自在。

  所以,她是第一个赞同的。

  定好陪同伺候出行的人选,王氏隔日就开始张罗起来,马车要检修加固,要布置的舒适,要准备一应用度,忙不停歇。

  辛安去了辛宅,参加婚礼。

  王姑姑和王进的儿子王福今日迎娶新媳妇,此事从前几天就开始在筹备,王家和赵家都属于辛家,一致决定遵从淮江的风俗,上午拜堂,中午办席,下午大伙儿还能在园子里晒太阳说话。

  昨日辛宅就挂上了红绸,年前王姑姑就张罗好的成亲物品总算是派上了用场,处处张罗的十分喜庆,辛家在京城的管事伙计也都收到了邀请。

  包括万源行和药膳坊的伙计也都来了,这是辛宽的意思,借了今日的喜事邀请了所有人来聚一聚,以感谢众人的付出。

  辛安到的时候方达父女站在最前面,然后就是秦柏和赵管事等人,还请了喜乐队,喜庆的音乐让众人脸上的笑更舒展了两分。

  辛宽招呼辛安上前,笑道:“不是见到了大伙儿,都不知道咱们在京城已有这么多人,实在是兴旺之相。”

  抬手示意喜乐暂停,拔高了声音面向众人,“在场的大多数人都认识,也有一部分生面孔,但无论是新人还是老人,都是咱们辛家的人。”

  “咱们辛家能在京城有一席之地在场的诸位都有功,今日借着王管事的喜事再给大伙儿介绍一下,我身边的这位是我的闺女,也是威远侯府的二少夫人,咱们辛家在京城的产业都是由二少夫人说了算,以后见了她就如同见了我,她说的话就是我的意思。”

  虽然平日里也是这么做的,但辛宽这么正式的说出来意义就有了不同,这就是当着所有人的面表明辛安这个出嫁的闺女在娘家拥有着极高的权利。

  众人一同给辛安见礼,辛安伸手虚抬,“都无需多礼,在场的人,尤其是几位管事和我都熟,别的我也不多说,只有一件事要告诉大家,我们在京城的买卖只是刚开始,紧接着还有更多的买,我们会赚的盆满钵满,每个人在年底都会有丰厚的奖赏,随着我们的壮大会有更多的人进来,目前还没当上管事的人也会有机会。”

  “你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机敏些,再勤快些,努力让自己成长起来,迎接那一天的到来。”

  管事们都是拿分红的,年底奖赏在场的绝大部分人是拿过的,看在场众人的表情就晓得大家都很满意。

  钱财这方面,辛家人从来不抠门。

  辛桓笑眯眯的站在一旁,半点没有因为自己姐姐沾了家里权利不高兴,相反他兴奋的很,以后他在淮江疯狂捞钱,姐姐在京城罩着他,那日子简直不要太好过。

  “王管事,吉时要到了。”

  方达笑着提醒,王进立刻让喜乐再吹起来,笑的合不拢嘴,朝众人拱手,“今儿小儿娶妻,蒙老爷厚恩,摆下这样大的摆场,等拜堂后大伙儿一定要多喝两杯。”

  “好说好说。”

  今日王家的喜宴着实气派,拜堂的地点在宅子的正堂,今日王进两口子坐的还是老爷的位置,在场的几个管事都是见过世面的人,就是一般官员家喜宴也就是这样了。

  跟着这样主家那是极有盼头的事,那些刚加入的伙计一脸向往。

  鞭炮声响,新娘子来了,众人喜笑颜开,王进两口子坐在高堂,辛宽一家坐在下手的方向,拜过堂后王福掀开了彩妹的红盖头,笑的傻傻的,众人一阵打趣后再送了赵彩妹去新房,唐陌就是赶在这个时候到的。

  辛宽很正式的给众人介绍了他的女婿,眼里的满意是藏不住的,拍着唐陌的肩膀笑的很是畅快,唐陌也很给面子,处处恭维老岳父,三两下岳父便开始飘飘然。

  开席后王进父子红光满面,管事伙计推杯换盏,辛宽父子来者不拒,唐陌下午要当差不能多喝,也端着酒杯意思了一下,而后凑到辛安跟前说他都安排的差不多了,明日要带她和辛桓去逛街。

  “我就知道姐夫靠得住。”

  不知道从哪里钻出来的辛桓凑到了两人中间,“晚上姐夫就留在这里睡吧,我们说说话。”

  “也好。”

  唐陌答应的痛快,低头对辛安道:“有些事我晚上和岳父好好说说。”

  “好。”

  见辛安答应辛桓更是高兴,端着酒杯,“姐,我敬你一杯。”

  辛安端起酒杯,“干。”

  见姐一口就干了,辛桓有些傻眼,“姐你在京城练出来了?”

  辛安这才想起她在淮江的时候是不怎么喝酒的,唐陌帮着打了圆场,“我和你姐时常小酌,你姐现在酒量见长。”

  “原来如此。”

  辛桓仰头喝了杯中酒,“姐喝的那么痛快,让我误以为京中的酒不行。”

  在场的管事们个个都是海量,又控制着没有多喝,等散了席便和辛家人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说接下来什么买卖好,大家各抒己见,这个觉得开客栈不错,那个觉得开脂粉铺子也好,还有大胆的建议开青楼,辛宽语重心长的开口,“我们辛家,做的是正规买卖。”

  青楼?

  果然是吃了酒,亏他们想的出来,这样的买卖是个人就能干的吗?

  辛安道:“还是先把另外两处的杂货铺先开起来的,虽然这个买卖赚的钱有一半不归我们,但进货这个事我们不操心,省了许多麻烦,这也是个开张就赚钱的买卖,先做扎实了再来想别的。”

  “接下来还要开花圃,这个做起来了利润也不可小觑,我们目前手里也没太多可用的人,不着急开拓新的买卖。”

  辛宽表示赞同,“才几个月你们就把京城的买卖支了起来,已经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也别总想新买卖,就你们那个药膳坊也是可以再开一家的,开个淮江风味的酒楼也可以,在京城的人淮江人也不少,这个买卖你们可以考虑......”

第384章 辛宽:祖坟冒了青烟

  “你的消息可准?”

  在辛宽和辛安单独说话的时候,辛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那就是辛家要进一步加大精力财力在糖这件事上。

  “从徐家要买糖开始我就琢磨这件事,私下问过不少人,也打听清楚了京城这些糖的来源和价钱,加上廖家也要买糖,我才真正确定糖不输于盐。”

  “糖的价钱高出盐许多,且爹已经打通了货源和送货的路线,若是能让朝廷看到其中的价值,辛家可再上一层楼。”

  她的记忆里,几年后朝廷开了海运后糖会成为和茶叶瓷器锦缎等同等重要的货物,辛家比其他人已经走在了前面。

  辛宽自然心动,当盐商就是能赚钱,在关键的时候当朝廷给他们发点匾额,修个碑,立个传他们就会心甘情愿的成为朝廷的钱袋子,有好处,但有限。

  此刻,他看到了关于糖的更大价值。

  “天子脚下果真养人,你眼界和在淮江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将辛家交给你们姐弟,我很放心。”

  辛安笑了笑,她哪里有什么眼界,到目前为止也只是刚刚将目光从后院挪到外面,要学的地方还有很多。

  有了辛宽亲口赋予辛安权利,为了辛安往后在京城铺开生意提供了许多便利,想着随着消息的传出,那些想要从辛家捞到好处的人便会从辛安这里下手,也为唐陌在外结交提供了助力。

  “少夫人是处处为二公子考虑,但愿二公子能一直记得少夫人的好。”

  春阳春绿两个大丫头是知道辛安这么为唐陌奔波,有时候也会为少夫人不值,少夫人的本事可是超过二公子的,却无处施展。

  辛安歪在软枕上,“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对比很多人,我眼下的生活已是许多人无法企及。”

  世间多少才女,她们才情出众亦曾名噪一时,但大多最后归于后院,销声匿迹,即便是抗争到了最后也多半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她们世道如此,无论一个女人多么的聪慧有本事,永远也只能困居后院坐井观天,一辈子围着男人围着儿女打转,鲜少有人能为自己活一场。

  “都别想那么多,至少我的付出是有回报的。”

  有些事不能多想,想多了就是自寻烦恼。

  次日刚起床的辛宽见到了宫里来的内侍,而后诚惶诚恐的跟着进了宫,一进宫门那些气派宏伟的殿宇便让他从心里臣服,生不起半点异心。

  到了皇帝跟前更是跪着不敢抬头,皇帝道:“起来说话。”

  “谢皇上。”

  诚惶诚恐起身,要不是最近多见了几位官员,还和徐大将军一起吃了酒,此刻怕是要双腿哆嗦。

  皇帝抬眼,“你给朕说说淮江盐商的情况。”

  辛宽躬身应答,“回皇上的话,淮江有排的上号的盐商九家,分别是隆德兴姚家、天成德杨家、正兴德黄家、运昌号张家、德胜号韩家、金胜号刘家,长平号吴家,吉昌得魏家,以及草民所在的恒泰昌辛家。”

  “盐业商会以姚家为首,主要经营有淮盐和西北盐两种,其中......”

  辛家在淮江多年,自然对当地的盐商极其了解,都是些老对头了,谁家那点狗屁倒灶的事能瞒的过谁?

  皇帝问了一个关键问题,“在淮江的盐业商会里,盐商们一年大概能赚多少银子?”

  辛宽拱手,“这和本钱多寡息息相关,得益于皇上英明神武,天下多年太平,商户们手里也有了更多的余钱,多的一年利润七八百万两,少的也有几十万两,去年淮江盐商均利润一百五十万两。”

  知道盐商有钱,但没想到盐商这么有钱,即便是皇帝也在心里悄悄倒吸一口凉气,那些盐商富贵的让他眼红。

  但也晓得那些盐商是朝廷的钱袋子,他轻易不会去动那些人,只认为唐纲此番去筹措一百万两应该是非常轻松的事。

  或许两百万两也不是难事,可惜现在加价不合适了,希望唐纲能将差事完成的出色些,多带些回来。

  “你现在的糖买卖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