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江流
底下一片掌声,他一屁股坐在地板上,跟着也啪啪啪鼓起了掌!
周渔没养过孩子的,都挺稀罕的,蹲下问他:“你知道要干什么吗?”
没等小小胖说话,底下小胖子已经喊了出来:“抽彩电,我们要彩电,赵小军加油!”
周渔往下看了看,好家伙,小胖子身边围了不少人,不知道是不是一家的,但肯定是一起的,足有二三十口子,这会儿都在喊彩电呢。
小家伙显然不会说连贯的话呢,这会儿终于蹦出来两个字:“彩电!”
周渔就让人将抽奖箱子拿了过来,因着是小朋友,也考虑到了,直接将抽奖券的票根倒在了一张床单上,小家伙在票根的海洋里左看看右看看,最终选定了一张,差点塞进了嘴里。
那张票就是这次的获奖者,周渔拿过来一看,直接念道:“□□胡同……”
这几个字一出,周渔就瞧见台下小胖子的眼睛都瞪大了,她还想着,真的这么巧吗?真抽到他们了!
随后她就念了后面的名字:“崔小勇!”
只听见旁边的一个小男孩啊的一声边叫边跳了起来,大声喊:“我抽到彩电了!我抽到彩电了!”
同时响起来的是小胖子无与伦比的哭声:“我带你来的,你抽到了,哇……”
周渔后来才知道,小胖子赵小雨和崔小勇是隔壁邻居,他们住的地方离着王府大街很近,开业那天逛了一次后,赵小雨就觉得这里太好玩了,这几天下学就来这边玩玩具。
不过,他为了不挨说,还动了脑子,拐带了胡同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这个崔小勇买了块一毛的橡皮,中了1799元的彩电。
比上次刘庆芬一块三毛六中奖的经历还传奇!
周渔倒不是故意打听这个小故事,而是因为这成为了新创看的《夏国商报》一篇文章的开头,而这篇文章就叫做:《陪跑者佳人牌凝脂牛奶皂》。
记者通过抽奖这一幕,通过陪跑的赵小雨和获奖者崔小勇切入,继而描写凝脂皂在上市期间取得的成绩,当然也突出了夏国唯一的日化合资品牌颜美成为陪跑者这一“让人惊诧”地现象。
一个小小的只有两条生产线的日化厂,为什么会打败拥有进口设备,技术和配方的颜美?
这显然值得研究,也引人惊诧!
不过,更值得品味的是,这篇文章最后因为一句话而没有走向批判,因为他们采访了京市日化厂厂长侯显明,记者问他:“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侯显明的回答是:“夏国日化任重道远,我认为此时不是对比的时候,是怎么样百花齐放的时候。我以为陪不陪跑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夏国的日化行业,能跑到最后!”
这代表着主流日化厂对于佳人牌的不排斥,周渔不知道是否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海市日化李晓明可专门打了电话给她:“你怎么说动侯显明的,他可不好说话!”
他还以为是周渔专门找人写的文章呢,周渔笑着问他:“李处长,你太看得起我了,我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本事。”
李晓明一想也是,点头道:“不过这篇文章倒是影响不小,我认识的几个厂长都认同侯厂长这话,如今各行业外资都开始渐渐进入了,日化行业早有这一天,咱们还得加油啊!恐怕自由发展的日子不多了。”
京市这边结束后,一切都回归正常,张小翠完全自主就可以,商场的扩张周渔并不准备太快,所以暂时周渔的重心还是放在了日化厂上。
尤雪丽从一号店开始帮忙宣传,效果着实不错,周渔每天跟范广西打电话,都能听见他兴奋地声音:“凝脂皂卖的太快了,我们生产线都是满的。”
但也有问题,在凝脂皂名声大噪,大卖特卖的前提下,日化厂的另一个产品——肥皂却是销量一般。
周渔是先看了四号店的盘点数据,一共七天,四毛四一块的佳人牌肥皂一共卖出去了七千块左右,一天一千块看起来不少,但说真的,很多人是为了抽奖名额,找了个最便宜的日用品买的。
到了第八天,销售额瞬间从一天一千块降到了二百来块,而凝脂皂的销量还在一万块以上——来京出差旅游过路的人很多,大家都是看了广告,前来买凝脂皂的。
用日化区域售货员的说法是:“凝脂皂是有目的来买的,肥皂是想起来捎带的。”
而这个很多人都发现了,一号店到三号店的店长,都提了这个问题,倒是南河各门市部却没有这个问题。
周渔自然能发现区别在哪里——那是因为没有人会为了买块肥皂逛商场。
大家购买肥皂就跟买酱油醋一样,用的差不多了,在附近门市部买一块就行了。
而且买肥皂的人群和逛商场的人群其实重合率并不大的,虽然提倡妇女结婚后也要有自己的生活,但实际情况是,结婚后要上班要忙孩子要收拾家里根本没时间——逛街大部分都是小姑娘和刚结婚未生育的小媳妇。
而这部分顾客是很少负责家里的采买,很难在逛街的时候想着,家里缺块肥皂的。
所以肥皂的问题不是他们的产品不好——事实证明,所有的肥皂,包括海市日化京市日化的,在商场卖的都不好。
是因为渠道错了。
肥皂的销售渠道应该更下沉,譬如南河省一百家门市部,就可以做到出门就能买到。当然,这还不够,如果可以做到更下沉,卖到农村去,那才是巨大的销售市场!
而这个渠道重要吗?
当然重要,很长时间,农村人口都是比城市人口多的,现在是肥皂,以后的洗衣粉,洗发水这些都是需要这个渠道的。
但建设这个渠道太难了,南河一百家门市部已经发展的很快了,这么大的销售网建起来是需要时间的,可肥皂不能干放在那里吧。
而唯一可以深入到全国农村的渠道就是供销社!
连北河的代理商叶景天给她打了个电话来,也这么说:“周总,我看着你们这个凝脂皂如今广告打得好,宣传做得好,报纸也报道,我们这边也受到影响,不少人前来买,很是不错。”
“但你们的肥皂,说真的,卖的太一般了。我找了关系要了个数据,是我们北河省供销社去年的肥皂销量,总计是一千吨左右。这才是大头。”
“虽然我很想跟你们合作,但香皂和服装都还可以,这肥皂真是不行,卖不了多少,我觉得,你最好还是找找供销社,看看能不能进去,再配合你们的宣传,肯定错不了。”
叶景天显然是为周渔考虑,否则的话,他卖一块收一块的利润,根本不用说这些,而且如果真进了供销社,反倒是影响他的生意。
但周渔并没有立刻同意,她甚至都没打电话给伍月华!
伍月华今年升职了,从南州市蔬菜公司总经理,提拔为了南州市商务局副局长,目前主管的就是供销系统。
佳人牌肥皂要是想进供销社,从南州入手是最好的——就跟她的日化厂开在南州一样,天时地利人和兼备。
后来,甚至是伍月华主动打了电话给她:“我听姜桂香说的,你的肥皂卖的不好?”
一号店店长王建是姜桂香的外甥,卖的不好这种事又不是秘密,聊起来很正常。
伍月华就说:“你为什么不问问我?你们的门市部虽然不少,但比之供销社还是太少了,肥皂这种日用品,用你们的梅树村来销售,肯定不行。”
“你是不是担心,供销社这边对你有意见,不好好卖啊?”
伍月华指的是梅树村以服务为主,它从南河诞生,所以南河供销系统受到的冲击最大,有一阵子,人们是宁愿多跑路来梅树村门市部,也不去离着近的供销社、蔬菜门市部。
尤其是化工厂宿舍门口那个,服务态度差是全市出了名,你从他门口路过多看一眼,都能骂你两句,年年被投诉,年年都没用。
梅树村第六个店就开在那个供销社门口,彻底将其顶垮了,那是南州第一个撤店的蔬菜门店。
当然,现在因为国家提倡,也是实在是不改没生意了,所以如今南州供销社的服务态度那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当然做不到梅树村那么好——毕竟工资没人家高,但也很过得去了。
去年年底,南州供销系统还得了个全省模范奖。
但是,不是你好了就会忘了过去的伤疤的,虽然这事儿梅树村没什么错误,但就是卷到人家了,明面上南州供销系统跟梅树村没什么交流,私底下供销系统的人哪个不骂梅树村——闲的?!
伍月华自然也知道这些暗涌,劝道:“不能没有张屠户,不吃带毛猪吧。这些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你的产品得先下去,才能谈卖不卖得好!”
一个梅树村已经让南州在全国商业系统打出了名头,更何况这凝脂皂短短时间,也成了全国著名产品,如今整个南州商务局对周渔的日化厂是看的异常重,肯定是要帮忙的。
伍月华就怕周渔不知道,所以专门说给她听。
周渔怎么可能听不出来,不过还是说:“我不给你打电话不是怕这个,我是在想供销社这个渠道太走捷径了。”
伍月华第一次听见有人把进供销社当捷径,她简直匪夷所思:“为什么?”
周渔就说:“我当时办梅树村的时候就想过,我的构思是一级是各大城市和省会设立商场,二级是各地市的门市部,三级是深入县乡村的销售点。”
“如果我用了供销社系统,代替了我的销售点,那我并不能完全掌握这些销售渠道,并不符合我的预想。”
伍月华都服了:“可你现在建得起来吗?”
周渔摇头:“建不起来,差远了!”
“那不就是了!先卖出去再说。”
周渔看着眼前自己画的规划图,供销社是挺心动的,省不少事儿呢,可是,现在省了以后就省不了了,她还是拒绝了:“我还是想自己来,想个简单又有用的法子。”
“什么法子?”
“我想在每个县每个镇每个乡每个村都有我的销售员!”
第91章
“我想在每个县每个镇每个乡每个村都有我的销售员!”
周渔这个想法在伍月华看来是不可能的, “除了国家机关,谁能有这么大的本事。别说全国了,就是南州市, 辖区内1087个村落, 你就搞不定,你还能每个村子开个门市部?供销社都做不到的。”
供销社是在较大的村子里设有销售点, 并不是每个村子里都有。
周渔其实也知道,她这个说法有点过大,毕竟一个村子的购买力是养不活一个肥皂销售人员的,不过这代表了她的思路。
周渔当时设想三层销售渠道的时候, 设想的销售渠道必须如触手一样, 可以触摸到夏国的角落, 而不是只停留在城市这一层。
但这也随之带来了难点——怎么铺开?什么时候铺开?用什么铺开?
显然,第三层不可能跟门市部一样, 去每个村子开店——它需要更简单一些,成本更低一些,还需要周渔在做这个时候, 有着足够的号召力。
周渔这几天没有拿出对策, 倒不是她想不到——法子是早就想好的,而是她在权衡, 自己如今是否有能力这么做,还是先注重销量, 借用供销社渠道。
前者艰难, 后者简单。前者有持续性, 后者并没有——周渔太知道,不用十年,供销系统就会式微。
而她还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快速让肥皂盈利很重要吗?
其实没那么重要, 肥皂的利润本身就是最低的,而她有菌种批发零售公司,有梅树村,有凝脂皂,并不缺钱。
这让周渔陡然清醒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要走捷径呢。
肥皂这个产品,是生活必需品,单价便宜,便于携带体积小,不就是她要的“开疆拓土”的商品吗?这其实是个不错的机会。
这是她可以断然拒绝供销社的原因,不过,她的确是需要伍月华的帮助:“咱们商务局是今年成立了个体经济工作室对吗?主要负责什么?”
伍月华一听就知道,周渔这是心里有方向了,她就没再说供销社的事儿,而是说起了个体经济办公室是怎么回事。
“这是中央的号召,省里的决定,这两年待业青年越来越多,79年的时候,我们是提倡了一波顶替,让老同志提前退休,让出岗位来,解决了一部分。但实在是杯水车薪。”
“这两年又发展了集体经济,各种渠道办了不少大集体厂子,也还是不够。个体经济现在蓬勃发展,省里就出台了文件成立了个体经济办公室,主要是给待业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周渔就说:“你们目前提供了什么?”
伍月华顿时闭嘴了,一时间,屋子里挺安静。
周渔就知道,恐怕这就业职位挺难的,想也是,从79年开始,到现在都第五年了,能动的脑筋肯定都动了,这猛然要提供很多岗位,显然是不太可能的。
周渔就说:“我的想法可能能跟个体经济办公室不谋而合,不过你们接受外来帮助吗?”
伍月华立时说:“你来,咱们聊聊,放心吧,能做我们南州肯定配合你。”
这可不是伍月华夸海口。
南州市去年开始向着北方蔬菜集散地发展,无论是批发零售,还是大棚种植都已经起了规模,外加上梅树村的巨大影响力,可以这么说,南州商务局如今在全省都是头把交椅。
就冲这个,伍月华根本不怕麻烦,她还怕周渔不麻烦她呢!
年前日化厂要落在哪里周渔一直没定,伍月华心里就悬着,商务局是百分百愿意周渔落地南州,但毕竟省会更有竞争力,他们还专门开会商量了,局长张翰今定了基调——“无论是否花落南州,都要做好服务,谨记南州是梅树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