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江流
但这次赵副省长全程听了她的回报,并且也举起了右手,这不就是说明,是对华美日化资质和规划的认可吗?
那么以后的申请就好办多了,起码是不会像这次似得,因为身份卡着她。
可以这么说,周渔原本只想翻一座山,但却一下子越过了千山。她都有些觉得顺利得不可思议,只能感慨祸兮福所依这句老话,果然精准。
这么大的好事儿,自然不可能平静,周渔先告诉了范广西和柴建华,随后打了电话告诉了伍月华,然后一传十十传百,该知道的都知道了。
第一个打来电话恭贺的是老朋友李晓明,第一句话就是:“你们这步子迈得可真不小,南河比我想的还要更灵活!”
周渔实话实说:“我猜到了结尾没猜到过程。”
不过李晓明打过来恭喜只是第一重,第二重则是给周渔好好普及:“你们马上就要进设备,还是要心里有数。我这里有点经验叮嘱一下你。”
海市日化于去年开始改造,他们本就是大厂,这次改造非常全面,光对设备的考察就有好几次,可以说是国内最了解国际日化设备的厂家之一。
“目前国际洗衣粉生产线最著名的公司大都分布在意大利,荷兰和丹麦,引进也都是在这几个国家的公司。”
“这些公司各有优势,如果你想要考察的话,可以向他们发出函件,他们就会根据你的情况安排考察。我们厂认为意大利的G公司的历史悠久,并且他们在磺化和喷粉设备上都有技术优势,价格适中,所以主要考察了他们。”
磺化是一种生产表面活性物的方式,而喷粉则是指将浆状混合物的粉末化。这都是洗衣粉生产线上的一个环节。
“我们一行去了五个人,G公司给我们安排了三个国家的三家工厂进行考察,深入了解他们的产品,最终由我们做出选择。”
“当然,意大利并不是只有G公司,还有B公司,粤东的一家日化厂引进的就是B公司的磺化设备。这两个公司都是使用的三氧化硫多管模式连续磺化设备,是国际上很先进的技术。”
“而且他们对夏国的态度比较良好,便于沟通,我刚刚已经寄出了相关资料,等你收到后,如果感兴趣,可以来我们和粤东的厂区先考察一下,我给你联系好。”
这可是帮了大忙了,说真的,夏国的洗衣粉生产分为两个阶段,八十年代主要是引进,到了九十年代,夏国人在研究透了引进设备后,自主研发了新设备,比进口还好,逐渐取代了进口设备。
周渔办厂的时候,已经全是国产了,她对各种洗衣粉设备见了不少,要什么注意事项也知道,但还没落地,有了这两家参考,就笃定多了。
周渔连忙说了谢谢。
不过这个谢谢只是刚开始,李晓明放下了电话,第二个打来的则是京市日化的侯显明。
他和周渔其实不算太熟悉,两家的合作也比较短,还是周渔上半年带着人马去康曼,间接达成的。
所以他打过来周渔还挺讶异的。
侯显明这人话不多,直接说:“我听说你们要进口洗衣粉设备,我们厂在这方面经验比较多,一方面是有两条生产线都是进口的,另一方面去年在跟日方洽谈合资的时候,多次赴日考察,收拾了不少资料。”
“周总你如果感兴趣,可以来我们这里查阅,非常欢迎。”
当然,颜美也有动作,不过,赵立勇是肯定不会打电话的,他让钱明给送了一份手写工作日记,是他在1982年——1983年间,从赴日考察到厂房建设,设备调试等见闻。
周渔看了看,应该是新抄写的,有部分内容应该是涉密,没有写出来,不过整体看,除了对日本日化市场的分析外,还是一份非常不错外资工厂建设和管理流程,而后者一向是夏国引进设备的软肋。
——很多工厂引进了设备,却没有相应的管理,导致最后根本达不到预期。
周渔就跟钱明说了一声:“帮我说声谢谢。”
钱明小声说:“他肯定老高兴呢,就是奇奇怪怪的,说什么不肯自己来,每次还得找个中间人。”
当然,除了业内,还有好多不是业内的,譬如西山省农机厂之类的,人家就说:“我们不是日化行业的,不懂日化。不过,我们引进过设备啊,我跟你说,坑老多呢!”
这感叹一出,周渔隔着电话都能听出其中的愁苦。
果不其然,一开讲,那真是一件件一桩桩都是血泪经验,什么条款不严谨被骗——“我们省的油脂厂进了一套榨油设备,是德国的,结果运回来一看,设备重量不够,偷工减料不说,连产油量都差一半,外加多种设备是坏的。”
“本来商检局想要帮助索赔,一看条款一点可能性都没有,他们的设备是从几个国家拼凑的,条款上写的是在法国瑞士以及卖方选择的多个国家制作,符合合同。”
“他们的仲裁条款规定,只有卖方检验员的检验结果对双方都有约束作用,导致我们很难追责。”
“他们还喜欢用延期计息的现汇付款,不管设备有没有问题,到期就得付钱,否则就违约了。”
“还有其他的很多,譬如没有检验外商资质和信用,买回来的设备是工业垃圾的等等,你们一定要小心。”
一时间,周渔电话不断,大家手上的资料越来越多,周渔忙碌直接住在了南州不回家,林巧慧带着周朵给周渔送饺子,就瞧着他们跟陀螺似得。
周朵翻了翻这些在其他厂子都可遇不可求的资料,再瞧瞧姐姐这忙碌劲儿,吃惊地问:“我姐人缘这么好啊!”
范广西这两天都在跟着研究呢,一想到华美日化将要拥有一座现代化的洗衣粉工厂,他就兴奋得根本睡不着觉。
但人的精神可以兴奋,身体是绝对承受不住的,所以他这两天整个人都处于一种分裂状态,看起来蔫儿了吧唧,干起活来兴奋异常。
这会儿周朵问,范广西瞪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声音里都带着亢奋,话比平时多多了:“那当然,都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都说同行是冤家,可周总这一路却不是这么过来的,那是能帮就帮,能拉一把就拉一把。”
“都当了厂长了,除非心黑,否则哪个不是聪明人,他们心里都明镜一样,周总这样的朋友可遇不可求,而交朋友最重要的不就是,你帮帮我,我帮帮你吗?我跟你说,我猜测,他们早就等着机会呢,就是周总一直不需要,这不一有机会,哎呀,赶紧来!”
“你不知道,这几天来了多少电话……”
等着周渔挂了电话出来,周朵还小声跟她说呢:“我原先没发现范厂长这么能说,每次他都挺严肃的。”
周渔忍着笑小声说:“好几天了,应该快好了!”
然后当天就应验了,大概是好几天不合眼,家里人实在担心,干脆晚上三个姑娘非要跟他喝顿酒,说是庆祝一下。范厂长成为了华美总厂厂长——洗衣粉生产线占地不小,周渔和商务厅商量过后,还是准备在旁边不远处兴建二厂,所以,以后华美日化就有两个分厂了。
范广西自然不能拒绝,三杯二锅头下肚,直接醉了,哭着喊:“我何德何能!我一定好好干!”
他就住在南州肥皂厂的家属院,邻居们墙挨着墙,一点动静都听得见,第二天这话自然传到了周渔这里,周渔叹口气,等着第三天范广西醒了酒回来上班,周渔就交给了他新事情:“国内考察,我们一起去。出国考察,你带队吧。”
范广西第一反应就是摆手:“我怎么行?我不行!”
周渔问:“你哪里不行?你不懂技术吗?你不懂设备吗?”
说真的,范广西技术科出身,六十年代化学系的大学生,技术掌握的好,偏偏他还当了多年车间主任,设备上的事情也是一清二楚,论起对八十年代技术和设备的掌握,他比周渔合适。
他半天才说:“我不懂英语,心里也没底,万一……”
周渔直接说:“范厂长,你必须得兼起责任来。连设备都不敢看,我怎么信你?”
周渔要用人的,她手下的人越来越多,但事情也越来越多,那就需要每个人都成长。更何况,他只是去又不是定,周渔是可以把控的。
范广西咬咬牙:“我去。我一定办好!”
12月中旬,范广西带队把人前往芬兰OL洗衣粉厂,这家厂子使用的是意大利G公司的全套设备,于两年前建成。随后他们将前往英国和意大利参加其他两家工厂的设备,共计十天时间。
而周渔在这个岁末也开始了另一项事情——招聘!
去年周渔用一千元安家费让所有大学生都记住了梅树村,这可是从未有过的招聘待遇,但当时也有人说——梅树村是私企不稳定。
这导致绝大部分毕业生都不曾选择梅树村,愿意来的只有部分急于需要钱的学生。
但一年时间,随着应聘的这部分大学生开始工作,到底干什么,是否稳定,工资能拿多少,有没有发展前途不再是未知的,大家都知道了。
去年招聘的主要是分三部分,一部分学农的进入菌菇菌种公司进行研发,一部分进入梅树村各部分进行拓展和销售工作,一部分进入华美日化搞研发。
无论是哪个反馈回来,都是这样说的:“包吃包住条件好,公司氛围轻松,提拔分行政和技术两条路线,读研读博公司报销,并已经酝酿公费留学计划,那些安家费不够一年工资的。”
那可是一千块!还可以读研读博出国!
谁不动心?!
今年进了十二月,不少学生都等着招聘传单呢。
当然,12月15日开始,周渔就已经开始在各大高校发放招聘传单了,主要还是三部分,农学、化工还有外文等专业。
只是,与去年不一样的是,他们今年可不仅仅是校招,还开始了社招!
西河化工学院的教师王云在路上看见了发传单的学生,一猜就知道是梅树村,其实这也是个好去处,改革开放,市场活跃起来,并非只有去国企去研究院一条出路。
只是她没想到的是,传单居然送到了她手上,王云哭笑不得:“我是老师,你发错了。”
结果发传单的兼职学生直接说:“老师也行,华美日化厂研发部门招聘,除了毕业生也要有工作经验的,而且待遇更好,安家费三千呢。如果有个人研究成果,可以合作开发,提供分成!”
三千块安家费虽然多,但王云更喜欢高校里的安静,可以做研究。所以她不太感兴趣,但最后一句话让她住了脚,她前几年去国外访学了半年,对那里的洗发水沐浴露很感兴趣,因为国内没有,所以自己配了好几个使用。
其中有一个去屑的,亲友用着都说很管用,还开玩笑说让她问问西河日化厂能不能生产。只是这年头,要落实太难了,她联系了一下根本没回音,就放那儿了。
华美居然可以合作开发?
王云于是站住了:“同学给我一张传单吧。”
与此同时,在《日化科学》《国际日化》《日化报》等专业报刊上,都出现了华美日化的招聘启示,所有的话汇成一句:重金聘英才!
第101章
虽然可以总结称重金聘英才一句话, 但不同人的理解显然是不同的。
王云看到的是传单上这一句:“人人都是发明家,华美永远欢迎你”。上面明确地写了,如果有日化类发明, 华美日化可以帮助取得专利并且落地生产, 而且会签订合同,购买或者分红。
这对于在高校里待着很舒服的王云来说, 简直不要太适合!
她自信地将传单放进了自己的皮包里,本来准备出门逛一逛的,毫不犹豫地,她扭回了头, 向着办公室走去, 这么好的机会, 必须得把握!
西河日化厂技术科张晓桐一上班就被图书室的周姐给拽住了,“晓桐, 给你看个好东西。”
张晓桐低头一看,不就是新一期的《日化科学》吗?这是日化厂必订的刊物,每期每个技术员都要翻一遍的。
她以为周姐是想让她第一个看, 笑着接过来:“谢谢。”
周姐根本没给她, 反倒是借力将她拉到了旁边,张晓桐吓了一跳:“周姐怎么了?”
周姐将杂志打开, 翻到了34页,将下面的一个小豆腐块递到了她的面前, 小声说:“你看看这是什么?华美日化的招聘!你前一阵子不还说华美日化好吗?这不就来了。”
张晓桐低头一看, 果不其然是招聘, 而且最重要的是,上面是这样写的:“华美日化厂新设立香水车间、洗衣粉厂,预计开设合成洗液厂, 牙膏厂,面向全国招聘管理、研究人员……”
她看着,周姐在旁边念叨:“你和小吴在这里实在是大材小用,我看还不如找个合适的地方离开呢。”
张晓桐和丈夫吴泾硕都是西河日化厂的技术员,他俩不是大学生,而是中专毕业分配来的。不过那会儿没有正儿八经的大学生,他们就是新一代的接班人了。
所以师父们是真手把手的教,两个人本就是聪明人,如今算是技术科的顶梁柱。
工资够用,住在分配的房子里,干着喜欢且擅长的工作,说真的,张晓桐一直觉得日子特别好,也很满足。
变故出在9月,几年前张晓桐在国外期刊上看到他们已经开始了加酶牙膏的研制,认为这可是大趋势,所以和丈夫一起进行了攻关。
他们解决了酶的提取纯化问题,还写了相关的文章,准备发表,谁想到在这个关头,厂里一位活络人找到了他俩,专门跑到她家去拜访。
张晓桐只当是普通来往,哪里想到,进门人家就放下了一千块钱,然后说出了一番话,是副厂长徐庆的儿子徐天美即将要大学毕业了,他想申请公派出国留学,但自身条件还是不太够,徐庆知道他们夫妻的研究,意思是让他们把成果让出来,帮一帮徐天美。
当然除了这一千块钱,人家还许诺,现在的科长一年后退休,就可以让他们夫妻其中一人上位。
说真的,技术员工资今年上半年涨了一次,一个月也就是48块。这一千块够他俩一年的工资了,更何况,以后还能当科长。但问题是,他俩就想安安静静搞技术,不想当领导,更不想将自己的研究给别人。
所以,张晓桐用自以为很得体的语言拒绝了。
哪里想到还是被人记恨上了。原先的清净日子算是彻底没了,别说当科长,评奖评优了,到处都是批评,那种边边角角找出来的麻烦,让他俩无法辩驳却又愤怒不已,十月开始,还直接让他俩下车间,连工作干不了。
说真的,这三个月他俩白头发都长出来不少,可又没有办法,只能忍着。
可她发现了一件特别让人害怕的事情,大抵是他们一直不妥协吧,前两天,她发现自己的办公桌抽屉的锁被人打开过,不过被针对以后,她就没把相关资料放在办公室,所以没有损失。
但这太可怕了,她这两天都在劝丈夫:要不妥协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