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大江流
第124章
不过BH和LH不会想到的是, 这两份说明书的到达,并不是悄无声息的。
邮递员将厚厚的信封送达华美日化总厂的传达室时,恰好下了这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邮递员小宋将车子艰难地停下, 然后用带着厚棉手套的手砰砰砰地敲响了门卫的玻璃窗, 随着轻微的响动,里面的声音传了出来:“小宋啊, 今天来的好早。”
小宋将一沓子信件递了过去,上面最显眼的就是那个厚厚的信封,他叮嘱道:“一共13封,都在这里呢, 您核对一下给我签个名!”
不久后, 保卫刷刷刷在纸上写上了自己的名字, 小宋将它装入了自己的军绿色背包,然后又骑上了二八大杠, 向着下一个目标骑去。
雪地上,留着两条清晰地轮胎印,一条是小宋来时的, 一条是小宋离开时的。
当小宋的身影完全淡出了视野, 这时候就听见有了喊了一声“停!”
立时,安静的华美日化热闹起来, 保卫从传达室出来,问一个人:“导演, 这次行吗?”
导演张华笑着点头:“不错不错, 挺还原, 就是这样,咱们这是拍纪录片,不是拍电影, 不能太夸张。”
随后就是下一条,保卫人员拿着信件分发,将那封厚厚的信交给周渔的秘书徐倩,张华跟他强调了一下:“咱们就是补拍,你自然点,还是刚才那个要点,平时什么样就什么样,别摸头,别挤吧眼,来吧。”
这会儿周渔则从窗口离开,周三春笑着说:“这张华导演还挺厉害的,几句话就能把他们调教出来。”
周渔就说:“那是南州制片厂的老导演,功夫了得,咱们这个纪录片主要是纪实,他拍起来没难度的。”
周渔从接到赵司长的电话后,就知道就算她的话难听点,因为有利益在,这两家也不会放弃的。
但根据上辈子的经验,想都知道,这里面肯定是看起来花团锦簇,内里大坑无数,可惜的是,因为这会大家跟外资打交道少,对于合同还不懂得其中险恶,很多人都受骗了。
她答应跟外资交涉,本也不是想真的合资,而是一方面想知道对方到底要投入多少,做成什么样的规模,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日化行业心中有数,别被忽悠了——只有大家都警惕起来,日后的反击才不会腹部受敌!
这种情况下,原本的办法是写文章——这是夏国的老传统,出国考察要写一写,设备出了问题怎么解决的要写一写,可以这么说,在各类的专业期刊,协会会刊上,这类的文章数不胜数,都是各工厂分享的。
也是因为有这些无偿的分享,在消息闭塞、技术落后的年代,夏国能够慢慢地发展起来。
不过周渔认为,文章给人的震撼还是差一些的,不如电视更直观,外加上本身华美日化就需要一些影像留档,干脆就拍纪录片了。
她直接找了徐一骏,跟他说自己想拍个短期的纪实片,要快要好,让他介绍个能带团队过来的导演。
徐一骏就是南州制片厂出来的,对里面的事儿一清二楚,自然知道谁是真有两把刷子,外加上如今南州制片厂早就发不出工资了,别说职工出去自谋生路,连设备都可以租用了。
周渔第一天找的徐一骏,第三天张华就拉了个小团队带着摄像机过来了,不过他们晚了一天,前一天BJ的信件已经送到,所以张华今天专门补拍的。
当然,那个厚厚的信封自然也不是原件——原件已经送到了临时抽调的谈判小组手上,正在逐条研究。
周渔问周三春:“怎么样了?”
周三春就说:“漏洞不少,大家正在逐条整理。”
周渔点头,“让他们整理细一些,相关数据要跟上,不要空谈,要落到实处,需要核实的标明出来。”
周三春笑着说:“你放心吧,我瞧着一个个干劲可足呢。”
等着张华将前面的镜头补拍完毕,周渔这边又收到了LH的信,同样是厚厚一封,这个先后顺序倒是符合周渔对LH的印象——
虽然说这两家外资企业在夏国的日化市场风生水起,但要真论起来,大多数是BJ压着LH打的,LH他们的决策,在许多时候看起来,都有些……没对准要害。
两天后,谈判小组那边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周渔就通知了张华,“我们要开会了。”
这次开会是直接在华美日化总厂——就是原先的肥皂和香皂香水生产线搬走后,这里就成了总厂,里面除了总厂的日常办公,剩下的地方全部做了科研基地。
开会的时间定的九点,张华提前就来了,非但他,连商务局的相关领导都过来了,毕竟合资这两年倒是不少,可谁也没听说过,谈判小组现场分析。
周渔一说,大家都感兴趣,伍月华直接大手一挥,问了问周渔是不是能参观,得到了肯定答复后,将商务局科级以上干部全带来了。
他们在八点半就全部到场,坐在了摄像机拍不到的另一端。等到了九点整,会议室大门关上,已经坐的满满当当。
周渔就坐在会议桌的最前方,冲着张华点点头后,确认摄像机已经开始录制,她才开始说话:“因为我们是要拍个相关的纪录片,所以,我先介绍一下,当华美日化要合作的时候,一个合格的谈判团队的组合。”
她冲着大家说:“这样,从范厂长开始,我们自我介绍一下吧。”
话音一落,范广西就站了起来,直接说:“我是华美日化总厂厂长,是谈判小组的副组长,负责把控大局。”
他旁边坐着的是一位三十来岁的女同志,笑着说:“我是卢爽,是华美日化的财务经理,负责处理财务规划等相关事宜。”
再往后是两个男同志,穿着西装,看起来有点时髦,自我介绍说:“我们是华美日化的法务徐林和张泉,负责合同的起草审查等相关问题。”
下一个则是王罗阳:“我是梅树村的市场部总经理,同时兼任华美日化市场运营部经理。负责分析市场趋势……”
随后还有技术人员代表一名,工作人员徐倩,至于周渔,则是这次谈判小组的组长,她还介绍道:“我其实还兼任战略规划,会分析外部内部相关环境,对合作是否有必要进行,来做出决断。”
“这就是我们的谈判小组,一共是八个人。”
这个组合,很多人的任务都是没想到过的,伍月华拿着笔快速地记录着——虽然后面会有纪录片,并且发给他们,但长久的工作习惯,让她忍不住记录一些重点内容,当然,今天的重点有点多,譬如战略规划?谁听过?还有法务,如今个人律师都是少之又少,哪家企业有法务啊!
要知道,原先有这样的机会的时候,大部分是厂里班子成员开会决定的,这——太专业了。
她还往旁边看了看,所有人几乎都是奋笔疾书!
周渔介绍完,就进入了工作状态,冲着大家说道:“好了,在此之前我收到了BJ对此次合资的相关说明,以及提供的资料,如果按着国际的说法这可以叫做简略的投标书。我们的谈判小组进行了相关分析,现在,我们开始开会吧。”
“一个个说。”
话音一落,首先是范广西开口,他主要是介绍一下BJ的历史背景,以及他们现在的规模。
“如今BJ在美国、欧洲和拉美国家都有着不错的销售量,当然,以史为镜,我们也可以从他们向欧洲和拉美扩张的途径,看出他们进入夏国将要采取什么样的举措。”
“BJ是在30年代进入欧洲市场的,在十年内收购了不小于十家当地企业,从而将产品融入了当地市场。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于华美日化提出合作意向,是他们的惯常策略。”
“但是,我们对他们提交的资料进行了审慎的分析后我认为,这些资料中存在着大量问题,我们先从他们对我们的定位来说。”
他说完,王罗阳就起了身,显然这块归他管辖:“在这次提交的资料中,对方认为,我们的产品只有香皂,肥皂,牙膏和洗衣液,除了凝脂皂外,都不是高端产品。”
“他们认为我们目前虽然摊子铺的很大,但存在产品形象不好,与廉价相关,利润低下的问题。认为如果合作,他们的高端品牌进入夏国市场,将会补齐我们的弱势。”
“我们市场部是这样认为的,目前我们的产品的确功能单一,价格便宜,高端的洗液产品少。但我们认为,这是符合国情的,他们在利用自己的外资身份对我们制造焦虑,他们的说法是片面的,充满蒙蔽的。”
这个形容词一出,商务局那边的人眼睛都瞪大了,大家都觉得外资好,都觉得人家先进,第一次听说,认为对方片面的,而且蒙蔽这个词显然不是好词,是明确地指出他们有恶意!
这可太敢说了!
不少人都坐直了,想要听听王罗阳的说法。
王罗阳也不负众望,“我们从国家统计局的相关数据就可以知道,高端洗衣液主要用于洗衣机,1984年我国洗衣机的销量是360万台,以每年1.6的速度增长。
我们不以夏国人的洗涤习惯来计算,按着BJ公司的总公司所在地也就是美国的人均洗衣液用量计算,他们平均每人每年使用洗涤产品三公斤。以户均4人计算,共计4.32万吨的需求量。”
“而以梅树村1984年销售数据可知,洗衣粉和洗衣液的售卖量比例是在20比1左右。也就是说,实际上,新增的洗衣液需求量不过每年2000吨。而这个,我们今年投产的合成洗液工厂,就可以做到。更何况,全国已经有海市日化等数家工厂拥有合成洗液厂,也就是说,这点增加的,根本不够我们分的。”
“由此可见,我们缺乏高端产品,就是个悖论。”
“而相反,夏国如今拥有八亿农村人口,更多的人还是在使用肥皂,据我们统计,1985年梅树村肥皂销售量是1983年的1.5倍,而洗衣粉销售量只增加了40%。”
“也就是说,我们的国情导致了我们现在的产品,就应该以洗衣粉香皂肥皂为主,而高端的洗液产品,我们已经足够了。”
“这些所谓的问题分析,都是不正确的,我不想来揣测他们的恶意,但是,进入夏国市场,用所谓的外资身份来迷惑,这是缺乏诚意的。我认为合作不妥。”
如果说伍月华他们过来听会,是带着五分对周渔的信任和五分好奇的话,那么王罗阳的话说完,伍月华真是想给他鼓个掌。
就是这样,不能一说高端就觉得需要引进,一说先进就觉得自己已经不行了,这种合资引进方法,太盲目了。
最重要的是梅树村有理有据,这个纪录片要是拿给各家日化厂看,相信他们也会醍醐灌顶,不会被迷惑。
王罗阳都这样,一时间,不少人都盯着参会人员,想要知道,那么一下一个是谁会说什么?
不过他们看的激动,开会的人却是冷静异常,周渔很快说道:“目前是这种情况,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他们话术中明白,他们进入夏国市场后,将会采取怎样的措施。”
“他们将以高端产品为主要卖点,譬如高端的洗液,高端的洗发水、沐浴露和牙膏产品。我认为,虽然我们目前市场没有那么大,但是市场会发展的,即便不和他们合作,我们也应该在品牌设置上,有所分类,让有所需的人也能买到国产产品。而不是将空白的市场送给他们。”
这都行?
伍月华他们都笑了,人家这是准备薅肥羊的,哪里想到,他们没沾光被批判了一番,周渔还倒薅了羊毛回来!
不过,这个说法看起来很平常,仿佛就是在开会,可你要想到,这是有摄像机的,周渔这不仅仅是对华美日化说,还是对看这个纪录片的所有同行说的,伍月华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周渔跟她说过自己的名字叫渔的原因,伍月华甚至南州也因此受益过——南州的北方冬季菜基地就是周渔一手促成的。
那会儿伍月华就觉得周渔这人胸怀大,但那会儿是一地,现在是一个行业。
如今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七个年头了,大家都开始讲市场经济,那就是自由竞争,原先很多共享的技术知识都开始避而不宣,但周渔却在这里一点点一条条的去告诉大家他们会怎么做?
华美日化可是夏国如今日化行业的领军人,她愿意将坑替大家埋了,将发展方向公之于众,日化行业何愁做不大,又怎么会贪恋外资呢!
周渔说完了继续,很快进行到了合作方式,工作人员徐倩将对方的提议说了出来。
“华美日化以厂房和设备、品牌入股,BJ以资金入股(具体比例以评估为准),共同合资建立BH华美日化公司,我们将保证在日后的运营中,每年将对华美旗下品牌投入不少于1000万人民币。”
法务徐林开口,“因为目前没有进入到下一步,所以双方投入的占比是不知道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过去他们在欧洲进入市场的方式,以及投入不少于一千万人民币这样的话语推断,他们肯定要企业的主导权的。”
“所以这句话的问题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是否要让出主导权,让出会导致什么?二是他们的投入是否是真的。”
“主导权的问题我来谈。”周渔说,“首先我们要知道对方这么强大,为什么不自己做,而是要收购华美日化,这就可以再深挖,他们到底看上了华美日化什么?”
周渔直接拿出了例子,“我们从欧洲那边得来的数据表明,BJ在十年间收购的所有品牌都消失不见了。以BJ与英国品牌美然日化的合作为例,他们使用了三个步骤。”
“当时的美然洗衣粉在英国颇有市场,他们于是提高了美然的售价,让美然的受众不再购买,其次,他们则用将美然产品换了包装,贴上了BJ的品牌名字,以过去美然的价格出售,从而抢占市场。”
“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通过狸猫换太子的方式,拿走了美然的渠道和用户,最终让自己的产品畅销。所以,如果合资没有了主导权,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一场噩梦。我们辛苦打造的品牌都会成为别人的嫁衣,我是不同意的。”
周渔说完,徐林立刻点头:“是的,而且,他们提出的优待条件上还有很多陷阱。譬如每年为华美日化品牌投资1000万,看起来挺多,但要知道,这缺乏限制条件。”
“是投在一个品牌上,还是投在多个品牌上。是投在研发上,还是投在宣传上?因为过去的案例,我们在合作前不得不以最大的恶意揣测,如果他们将所谓的一千万投在盖厂房上呢?那么我们的品牌得不到任何帮助。”
“而这样的陷阱,还有很多,我一一说明!”
一般人看到每年一千万,肯定是觉得那必然是为了品牌发展投资啊,哪里会想到,还能这么干?
即便这是纪录片,商务局那边也忍不住议论起来:“这也太过分了!如果这么做,那么这个牌子,是既没有了顾客,又没有渠道,连后续的投入都没了,那不就是没了吗?”
“就是没了啊。刚刚数据不是说,收购的没一个留存的,以史为鉴这是最有效的。他们这是惯用伎俩了。”
“如果不提出来这谁知道?哎呦,我这心里突突突的,你说咱们商务局就是管这个的,可是要细心,他们怎么知道这么多?哪里请的律师?”
这个伍月华却知道,周渔当时招聘,很多专业都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开始是外语,后来是法律,他们觉得,学法律的不应该去法院吗?来企业有什么用?
伍月华还问过周渔呢,结果周渔直接找了庄佳诚,将招聘的五位法律专业的高材生送去了香江的大律所,主攻就两个方向,一个是商业律师,一个是专利律师。
如今,这不就用上了吗?
伍月华小声解释了,大家只有一句话:“她咋能想那么远?”
会议依旧在继续,他们送来的资料不少,厚厚一沓子,所以会议也开的特别长,大部分都是准备好的,也有因为同事的提醒而猛然想起来的,从早上九点,一直到下午六点,整整九个小时,除了吃饭时间,都耗在这里了。
等着结束的时候,外面的天都黑了,又飘起了雪花。
周渔就问张华:“最快什么时候能给我?”
张华倒是说:“我先剪出来一版粗的,你先用,这个需要两天,精细的就慢慢来,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