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22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年代文 成长 穿越重生

  周渔也点点头,径直去了伍月华的办公室,伍月华这会儿正和一个四十来岁的中年人说话呢,瞧见她就说:“你在旁边坐着等会儿,我把这事儿处理完。”

  周渔细细听着,居然讲的是北运菜的事情。

  南州虽然叫南州,却是实打实的北方城市,到了冬季根本不可能生长蔬菜,所以往年的做法就是从南方运菜,这叫做南菜北调,用的是铁路运输,成本都挺高。

  往年过年的韭菜之类的,都是这样来的,所以价格才贵。

  今年又快到了年关,蔬菜公司准备跟往年一样,派人去南方洽谈合作,保证春节蔬菜供应。

  对话的另一位,就是采购组组长,周渔听着,伍月华交代:“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就是抢也要给我抢回来!”

  等着组长走后,周渔就问:“这么难买吗?”

  一听这个,伍月华忍不住吐口水:“太难了,南方那边种植面积也有限,譬如这黄瓜,生长温度必须达到19度,只有南海省能种植,每年抢破头。”

  “还有那韭菜,种的倒是不少,问题是要的人多啊。那东北的老大哥们,又有钱又会来事儿,每年都抢不过他们。”

  周渔还真不知道这个,不过这不就是机会吗?

  随后伍月华就说起了大棚的事儿:“省城的确有很多菜队已经建起了大棚。我问了问,他们的大棚都是省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设计的,省一建帮忙建造的。建造不是问题,问题是怎么设计,我联系上了一位专家,叫虞梅,你明天带着想法去找她,看看她怎么说。”

  建大棚看起来很简单,就是骨架和薄膜,但其实技术含量颇高。

  尤其是这会儿还没有经过大批量的推广,周渔本身只知道要什么样却也没有建造经验,必须要找个靠谱的人。

  她拿了联系方式点点头:“我知道了。”

  然后并没有走,伍月华忙得很,对周渔虽然抱有极大的希望,可那也是以后的事情,短时间内,她更重要的是忙春节的储备菜。

  这会儿说完了就准备下一项工作,一抬头就瞧见了周渔还在原地站着。

  她就问:“你还有什么事?”

  周渔就说:“咱们从南方进菜不好进啊?”

  伍月华看着周渔,这小姑娘正笑眯眯地看着她,虽然只接触了周渔一次,但她其实已经对周渔进行了摸底,对周渔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这丫头成绩不错,气性不小,本事也不小。

  你说谈个恋爱居然退了学,一般人都觉得她以后就没什么前途了,哪里想到,人家就学了一年就会种冬季蘑菇了。

  不可小觑。

  她不是个闲着八卦的人,这么说肯定心里有想法。

  伍月华直接问她:“你有什么想法吗?”

  周渔就说:“如果我们能够提供一部分冬季菜,你们收购吗?”

  伍月华还以为是蘑菇,“我算上你们的平菇了。”

  周渔摇头:“不是,其他蔬菜,譬如韭菜。”

  伍月华的眼睛都亮了,不敢置信地问,“你能提供?大棚吗?这都十二月了,就算建得快,盖好了也要一月上旬,今年2月5号过春节,怎么可能赶上?”

  周渔很确定,“这东西如果盖棚的话,一个月足够长了。韭菜能赶上。”

  韭菜可是春节需求的大头,伍月华脸上露出了惊喜的表情:“你需要什么?”

  周渔就说:“最关键的是,我没有韭菜地,如果想要过年上市的话,必须是现成的韭菜地,别说撒种了,用韭菜根种植都不行。”

  “所以,我需要在现成的韭菜地上面盖大棚。不过一旦盖棚,我就要付出技术和大棚双重成本,所以,我得保证我的收益。”

  周渔没有在八十年代生活过,虽然经常听父母讲古,可也就是知道点大事儿,对这种冬季菜从南方订购的事儿,还是第一次听说。

  如果早点,她就可以安排村里人种下韭菜,今年冬天上市绝对能赚一波,但现在,只能用这种合作方式了。

  不过,即便周渔多有把握,对伍月华来说,都是一种创举。

  蔬菜公司可从来没跟个人合作过,也没有这么合作过,这中间会有各种风险。

  但是如果真成了,今年他们的韭菜就不会受制于人了。而且,听周渔的口气,仿佛只能种出韭菜是因为时间不够,那如果时间够了……

  伍月华是真心动,却不好独断专行:“你让我们讨论讨论。”

  这不是一时半会能定好的,周渔点点头:“好。那我就先去弄大棚的事儿了。”

  等着回去,周渔就找了周远征。

  冬日里没事,他这会儿正给孩子做小人呢。

  周渔一看,居然是雕刻的孙悟空,不过巴掌大的东西栩栩如生,可见他手艺。

  周远征瞧见她来了,还以为周渔又要砸屋子了呢,毕竟上次弄村委的房子,周渔就说这根本不够。

  周渔一间房给他十块钱,短短几天他就挣了90块,外加床架子的钱,他这一个冬天就存下了以往两年都存不到的钱,他就一直盼着呢。

  他开口就问:“哪间房?”

  周渔都乐了:“不是房,哪里有这么多空房间给我改造。”

  周远征顿时就有点失望,那就是没有外快了。不过他很快就在内心鄙视了自己,这也太钻到钱眼里了,人家周渔凭什么每次都给他活干?!

  他堆起笑:“那是有啥事,只要你吩咐,我都行。”

  周渔就把大棚的事儿说了,屋子一直是周远征改造的,他本身也会木工,人精细干活麻利,周渔有意给他指条道,“我打听到了有人会设计大棚,准备去省城请人来帮忙。”

  “这中间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我直接找建设过的省一建来建造,这样的话可能贵一点但质量有保证。”

  “另一种就是找人按着图纸建,这样虽然慢一点,但可以学会技术。”

  其实以后大棚蔬菜会成为主流,这会儿有了经验,绝对会走在致富的前列,但周渔可以给机会,却不能许诺前途,还要看对方怎么选怎么干。

  同样的机会,不同人来选择结果差异大的仿佛南极与北极的距离。

  周远征眼睛都亮了,他虽然不爱说话,可他有脑子啊,周渔这蘑菇卖的这么好,肯定要使劲建大棚的,那蘑菇能建大棚,其他菜肯定也能,这技术可太好了。

  周远征都不知道该怎么说了,直接给周渔鞠了一躬:“小鱼儿,我干!我去!”

  这倒是让周朵馋的不行,直呼自己还要学习太吃亏了,要不就能去省城看看了。结果这副不爱学习的发言,惹得林巧慧狠狠瞪了她一眼,周朵自此老实。

  但晚上睡觉的时候,辗转反侧睡不着觉的,反而不是没法去省城的周朵,而是林巧慧。

  周渔心里明白她担心什么:那个让原身退学的薛新成可在省城呢。

  在林巧慧再次翻身的时候,周渔说了一句:“妈,过去的就过去了,您放心,我既不可能和他重归旧好,也不可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去找他麻烦,我心里有数,您相信我。”

  许久后,林巧慧嗯了一声,终于不翻腾了。

  第二天一早,周渔就和周远征坐着火车去了省城,他们坐的是最早的那辆,南州本身离着省城就近,到省农业工程技术院的时候,才早上九点。

  这里管的可比蔬菜公司严格多了,没有登记不能进去。

  他俩又在外面等了等,这才有位很书卷气的中年女同志出现在门口,她五官都很平常,但有一双酒窝,见面一笑就露了出来,“你好,我是虞梅,你就是周渔吧,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来了。走,到办公室说话吧。”

  边往里走,虞梅就边介绍省城这边温室大棚建造情况,虞梅还感叹呢,“很多菜队都不愿意建大棚,我们推广的时候也很难,人家还很有道理,说是大棚大棚,费工费料,一场大风,钱棚两空。你们这样主动找过来的,真是太少了。”

  说着就到了办公室。

  所谓的办公室,其实也不是单人的,而是七八人一起的大办公室,整间屋子到处都是书籍图纸,乱中有序,让周渔特别有亲切感。

  倒是周远征有点不习惯,左看右看,生怕把那些写满字的纸张弄坏了,干脆将两只手夹在了腋下。

  周渔也没劝他,多习惯习惯就好了,语言最没用。

  虞梅的办公桌上倒是挺利索的,她还不知道从哪里扒拉来了两个凳子,让他们坐,自己则说:“伍月华说你已经在房间里养出了平菇和草菇,这次建大棚也是为了养蘑菇。其实南方已经有了不少蔬菜棚,但我没有找到蘑菇棚的资料,所以想跟你先聊聊……”

  周渔也有准备,她拿出了自己画好的意向图,指着上面说道:“整体顶高两米八,边上高两米,需要设计四层床架,中间留过道60公分供人行走……”

  又提了要求:“要骨架结实,便于通风,最重要的是,我需要您帮忙计算出大棚覆盖的厚度,还有确定大棚的位置,毕竟遮阴度和棚内温度息息相关,对蘑菇很重要。”

  虞梅不由抬起了头,她以为跟原先一样,他们怎么设计就怎么盖,没想到来了个懂行的。

  “你是同行吗?”

第21章

  这显然是不错的评价, 办公室里,其他人都抬头看了看,发现居然是个小姑娘, 挺感兴趣地看着她。

  周渔也不害羞也不自傲, 笑着说:“是因为我是种蘑菇的人,我不是懂建大棚, 我是懂蘑菇。”

  虞梅点点头:“你的要求我记下了,我们再来。”

  她直接拿起了周渔画出的大棚示意图,仔细看了看,发现真的跟她原先设计的完全不一样, 她指着大棚问:“你上面写着双层膜, 怎么说?”

  周渔回答她:“是为了更好的控制温度, 温室大棚种植蔬菜和种蘑菇还不太一样,蔬菜对温度的要求比较宽泛, 譬如黄瓜,只要19度以上就可以生长。”

  “但蘑菇不一样,以平菇为例, 温度低了不长, 温度高了菌丝会枯萎,或者提前开伞, 味道就不好了。”

  “无论是对覆盖厚度,遮阴度的精确测量, 还是两层膜, 其实就是为了更好的调温。”

  虞梅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 兴奋起来,“对,是这个道理。”

  她一边听着一边看周渔的简易图纸, 然后指着周渔画在大棚两侧的通风口问:“这个通风口为什么在这里?”

  蔬菜棚的通风口都在上方。

  周渔解释:“蔬菜是需要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蘑菇正好相反,是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氧气的分子量是32,二氧化碳是44,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二氧化碳会沉积在底部。”

  只这一句,虞梅就明白了。

  她不由对周渔更加刮目相看,只要学过化学,有初中知识,都学过分子量,但是,能想通这个关节,考虑到这个细节的,又有几个呢?

  有的时候,真相就是很简单,难的是,如何捅破那一层薄薄的纸,周渔这个想法,看似简单,却也是开创性的。

  她忍不住说:“你真是想的太细致了。”

  倒是周远征听得一头雾水,什么重什么轻,怎么就跟蔬菜不一样了?他困惑的表情太明显了,周渔想忽视都不能,而且,这次本就是带着周远征让他学习的,肯定要给他讲清楚。

  “蔬菜是植物,是吸收二氧化碳,呼出氧气。一个棚里,二氧化碳比较沉,都落在了下方,也就是落在了植物的周边,那不就好比将食物放在了嘴边,使劲吃就行,至于氧气,因为比二氧化碳轻,所以都被挤到了上方。那么通风口留在上面就可以了,一打开氧气就出去了,新的二氧化碳就进来了。”

  “蘑菇不一样,是菌类,菌类和人一样是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

  周远征也不是个笨人,立时就反应过来,“那周围都是二氧化碳,就等于长在茅房里,肯定长不好!”

  这个比喻着实有点不雅,周远征就是下意识脱口而出,说完就有点不好意思,这里可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实在是太粗鲁了。

  周渔居然还夸他:“挺精准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我是在大棚两侧设计的通风口,这样的话,风进来直接吹散了二氧化碳,能让菌类更好的呼吸生长。”

  周远征这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做,他不由看向了那几张草图。

  周渔跟他解释完了,就再跟虞梅说自己的想法:“但是,通风口留多高也是有讲究的,需要计算,这个我就不懂了,您得帮帮我!”

  “你要是这个都懂,那就不用来找我了。”一向严肃的虞梅都忍不住跟周渔开了个玩笑。

上一篇:病弱女配和男主HE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