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日化1981 第28章

作者:大江流 标签: 爽文 升级流 年代文 成长 穿越重生

  显然他对周渔这个阵仗有点吃惊,但毕竟是一家人,卓翼立刻问了一声:“味道怎么样?”

  这位东北大哥并没有回答,而是慢慢将嘴巴里的蘑菇嚼碎下咽,这样的缓慢,反而让已经好奇到了极点的人们更加好奇了。

  你说不好吃吧,他没吐出来。

  你说好吃吧,他吃的这么慢腾腾,这么一碗热汤,泡上馒头和饼,要是好吃,那不呼呼啦啦就进去了,还用这么慢?!

  尤其是,周渔仿佛是故意的,只发了这两碗,并没有一窝蜂地给大家都盛上,这会儿大家都没得吃,只能闻着香味眼巴巴地看着这两人。

  急死个人!

  张怀不是个能说会道的,大家的目光都凝聚在张继东身上。

  终于,张继东咽下了那一口,他冲着周渔说:“你这蘑菇放了得有四五天了吧。”

  周渔面色不改:“可不是吗?我们从南洲一路过来足足三天两夜,外加昨天到了后的一天一夜,这蘑菇一共放了四天了。”

  一听这个,有人就有点担心了:“这蘑菇味道不好吗?老张,你别刚问,给大家说说。”

  就连张小翠也有点担心,不安地看了周渔一眼,这人一看就是个懂行的,别挑出什么毛病来,他们费劲巴拉地带了两桶蘑菇,花了那么多钱和心思跟了过来,万一要是直接被人否决了,那可怎么办?

  张小翠原以为周渔也会有点紧张,可看过去,周渔面带笑容,竟是没事儿人一样,张小翠就忍不住暗道:怪不得周渔能做生意,她这可一般人比不了。

  好在张继东很快就回答了:“你们瞎猜什么,味道很好!我之所以这么问,就是因为跟平日里吃的蘑菇味道没区别,很鲜美!你们这一路运过来可是费了心思了。”

  显然,张继东对蘑菇感兴趣,但对运蘑菇的人更感兴趣。

  不过这会儿,大家可顾不了这么多了,既然新鲜好吃,谁不想喝一碗?尝了才有机会下订单啊。

  立时就有人说:“给我一碗吧。”“我也来一碗。”“我不用碗了,我带着饭盒,给我一勺子吧。”

  张小翠刚刚还提心吊胆的,听着大家招呼,终于松了口气,连忙说:“好,一个个排队来,这么多呢,足够了。”

  当然,这次他们喝汤就发现,除了给一碗汤,周渔还顺手递上了一张卡片,“这是我们的住处,我们这两天晚上七点到十点进行订购,如果有兴趣可以来。上面还有我们南州市蔬菜公司的电话,这蘑菇可不仅仅要春节吃,平日里也广受欢迎,随时可以订购。”

  张继东先拿过来一看,上面是周渔写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的就是方便日后联系,而且这卡片不大不小,正和扑克牌一般,可以随手就揣进兜里,一点都不碍事儿。

  真是好心思。

  果不其然,大家领到了蘑菇汤,有的是先看看卡片上的内容,有的是先吃,但甭管怎样,刚刚这个还在议论今年到底能不能订够菜的地方,现在已经换了一种论调了。

  “时间放到了晚上七点到十点,这个好,咱们这边忙完了,正好可以去看看。”

  “这蘑菇味道真不错,鲜美没什么异味,过年肯定有人喜欢。”

  当然也有人打听:“你们今年产量多少?起订量是多少?”

  周渔回答:“我们今年供货量在10万斤左右,并不算太多。起订量这个我们没有要求,但上限有要求,最高一万斤。”

  周渔这是为了打开销路,货不多,只能这么分开来。

  但大家也没意见,毕竟蘑菇是公认的贵菜,少点调剂一下就可以了。

  但周渔又说了,“但有一点,你们定多少,定好了时间,自己来运走,我们不负责货运。”

  这也无所谓,在吴县这边,他们也是自己运输,连盖着的棉被胎都是他们提前运过来的,吴县只是多了一个北运站,方便他们办理业务而已。

  南州处于中部地区,南下北上都很方便,这点量根本不成问题。

  立刻有人又问:“那多少钱一斤呢?”

  周渔来的时候核算过,这个价格不能太高,太高了大家第一年不敢订购,怕这么贵的东西没人买,折在手里损失可大了,太低了周渔不挣钱,她也不愿意。

  她定的价格是两块二。

  这是来这里后定下的,今年吴县的韭菜长得不好,产量不高,所以价格就高了起来,批发价到了两块二。

  周渔就把平菇跟韭菜定在了一个价格。

  过年北方人谁不买点韭菜包饺子,既然能接受韭菜,就能接受同样价格的蘑菇,没有突破大家的心里底线,更好谈生意。

  果不其然,这个价格一出来,不少人居然是一脸惊喜,他们原先可都是卖的草菇,那东西夏天都死贵,可想而知到了冬天得什么价?

  他们都以为周渔这平菇也得四五块钱呢,居然只有两块二,居然和韭菜一个价?那这个价格,就不怕没人买了。

  立时,不少人都开始窃窃私语,打听的话也换了内容:“你们怎么能保证交货?你们是南州蔬菜公司的吗?”

  这会儿,看的目瞪口呆的卓翼和左军也站不住了,连忙站了出来说:“周渔是我们南州蔬菜公司的蔬菜个体户,他们今年共建设140个蘑菇大棚,产量是可以保证的。”

  左军还拿出了工作证:“这是我们的工作证,大家可以看看。”

  他俩可是老熟人,来了三年自然有人认识,又拿着盖着章的工作证,这下大家可信了,于是问周渔:“这么多人如果都想订购,都一窝蜂的涌过去,你给谁不给谁啊。”

  这会儿蘑菇汤已经分完了,大家人都不错,很多人还去水龙头那边涮了涮给周渔送回来,他们数着不缺,已经准备走了。

  周渔临走前给大家做了保证:“无论要多要少,先到先得。”

  等着周渔走远了,不少人就动起了心思,这边今年很多菜根本定不够,既然如此,不如先把蘑菇定下,立时不少人都跟自家同事小声说起来。

  周渔他们出门就去了农机厂食堂将锅具和车子还给人家,那地方离得挺远,等着回到宿舍,都已经是下午四点了。

  张小翠和周福军都有点兴奋,周渔让带了两大桶蘑菇,又重又沉,当时他俩虽然帮忙,可心里也有质疑:“这能保存好吗?这能行吗?”

  可到了这会儿,他们终于认定一件事,蘑菇能保存好,周渔的想法是完全可行的。

  今天到了后面,大家可是争着要喝蘑菇汤,甚至很多来晚的没有喝到的,也跟他们要了小纸片,这说明什么:很多人都有意订购。

  张小翠都郁闷:“你说我们怎么就能产这点啊,感觉都不够订的。”

  她原先是不知道怎么赚钱,天天看着土地发呆,现在是知道怎么赚钱了,却赚不着,比不知道还难受呢。

  周福军倒是沉稳点,他不喜欢想这些不可能的事儿,他想的是:“咱赶快回去吧,休息一下吃个饭,他们六点多八成就来了。”

  张小翠跟他说不到一起去,就去找周渔,“周渔,你说是不是太可惜?”

  周渔也觉得可惜,她现在属于空有宝山,而无货品,如果有足够的财力,或者是足够的时间,她相信这场收益会更大,让她的起步更充裕。

  但人生就是这样,哪里会让你时刻准备好!

  她就是个只有十三块钱的农村小姑娘,又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这已经是做到极限了。

  所以,她并没有任何惋惜,这世界上没有赚的完的钱,却总有赚钱的机会,这次挣了本钱,下次她不就更游刃有余了。

  周渔还劝她:“又不是一锤子买卖,挣了钱咱们村就可以继续盖大棚,蘑菇这东西,可以全年生长,咱们今天撒下网去,即便今天不订,日后也会订的。”

  张小翠和周福军一想果然也是,这才刚开始啊,立时又高兴起来,张小翠还叮嘱周福军呢:“福军哥,你见人笑一笑,别天天黑着脸,让人看着害怕。”

  周福军都愣了,他一个农民,除了种地也不干别的,不都这个表情吗?这是第一次有人说他凶,他立时就担心了,别真影响了生意。

  这可是梅树村的大事儿。

  想完,他就硬生生挤出个笑,看向了周渔。

  周渔冲他摆摆手:“还是别笑了,现在像有诡计。”

  ……

  一行三人说笑着就回了小旅馆,老板娘黄敏就跳了起来:“哎呦,你们怎么才回来?来了好多人找你们!他们一个个老奇怪呢!”

  老板娘也没见过这样的阵势,这会儿还蒙着呢:“第一个来了知道你不在,我说让他等会再来也不走,直接在门口蹲下了。”

  “我寻思他也太奇怪了,本来想劝劝他的,又来俩!这会儿都十几个了。”

  “你们不是来我们这里订菜的吗?这是干什么?”

  这会儿蔬菜公司那边还没下班呢,居然现在就来了?!

  张小翠和周福军立时喜出望外,连忙跑了上去,周渔也顾不得别的,回复说:“我们有生意要做。”也跟着上去了。

  这个小旅馆就是过去的宿舍楼改的,都是单间,外面是走廊,周渔他们一到三楼,就瞧见走廊上排着一溜人,听见上楼的声音,大家齐齐往后看,却没一个动地方的。

  待看到是周渔一行人,为首的张怀立刻说:“周同志,你们可回来了。”

  张怀是北河省庆城人,这会儿也是两个人搭班过来订购冬季菜,刚刚他吃了那一顿热腾腾地蘑菇汤泡馒头后,就下了决心,要订点蘑菇回去。

  ——冬季蔬菜市场可太需要花样了。

  所以,放了碗他就没耽误,跟搭班分了工,搭班在那边等着,他则直接来这边排队,为的就是订上。

  如今他排了第一,脸上都是笑容,今年冬天,他们庆城人也可以吃上蘑菇了,想想吧,他们看见的时候会怎么说:“天啊,这会儿还有蘑菇呢?”“真的假的?怎么这么能耐,连鲜蘑菇都能种出来?”

  他的嘴角就忍不住往上勾,牙花子都露出来了。

  周渔认识他,“同志,你们来的太早了。”

  张怀毫不在意,“幸亏我来早了,我就是知道你那点量根本就不够分的,你瞧瞧吧,这才四点就已经十几个人了,等着六点一过,这儿得排大队,那会儿来,汤都喝不上了。”

  周渔就说:“都已经约好了7点,就算你们来了,我也不能现在就给你们签合同,我也需要讲道义。这得等好几个小时呢。”

  张怀已经又跟仔细左军打听了,周渔他们梅树村已经卖了一个多月蘑菇,的确可以达到亩产千斤的产量,是有实力的。

  既然如此,他自然不能错过,直接摆手:“这算什么,那蔬菜公司就那点地方,大家不都等着吗?这边天气热,这个走廊又透风,我们比在蔬菜公司待着舒服多了,你别管了。等着七点你准时开始就行。”

  周渔于心不忍,可也只能点头。

  她选择七点,就是跟人家这边的蔬菜公司错开,一方面是让大家不影响在这边的订菜,另一方面也是避其锋芒的意思,虽然周渔的蘑菇这边没有,而且这边的菜根本不够,很多人都是压缩了计划,她的蘑菇不影响人家的生意,但终究来了人家的地盘,还是要注意些。

  没想到,大家这么热情。

  周渔只能赶忙跟张小翠和周福军去找热水,给大家倒点热水喝,结果这个他们都不愿意:“喝多了跑厕所,就这样,习惯了,没事,你们忙你们自己的。”

  不是张怀一个人这么说,是后面所有人都这么说。周渔瞧着心里都不落忍,为啥啊,蔬菜公司虽然很多都改革了,有了联营公司,但终究是个国营单位。

  周渔打听过伍月华的工资,一个月66块,可她是总经理,如卓翼和左军这些,一个月就三四十块钱,就是普通工资。

  这会儿这么拼命,为的不是钱,是为了给市民更多的冬季菜。

  周渔哪里能在屋子里坐得住,干脆也跟着他们在外面站着,顺便聊天。

  能聊什么呢,那可太多了。

  他们有疑问:这蘑菇一向难种,南州怎么就突然能出菇了呢,还这么大产量,是谁起到了关键作用,能不能传授经验。

  这里有好奇,也有打探,这冬季蘑菇是个抢手货,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这跟吴县这边不一样,吴县这里能种冬季菜人家是得天独厚,天生的温度高,只需要精心伺候就可以。

  但南州不一样,南州是正经北方,跟他们的环境都差不多。如果南州能种出蘑菇来,那不就等于他们的城市也能种出来。

  谁不想学学?

  周渔门清,但目前周渔靠着这个挣钱呢,怎么可能分享,不过,以后也不一定,所以她也没说死,只说:“这冬季蘑菇种植技术,是我们梅树村的,最近只是批发,以后要是有别的合作办法,咱们可以再聊。”

  周渔没把话说死,大家脸上就露出了欣喜来,心里拿定了主意要跟梅树村常联系。

  当然,跟周渔聊的时候就格外的经心了,尤其是周渔对他们蔬菜需求量的问询,现在蔬菜政策进行到了哪一步,每年什么缺什么多,消费能力怎么样,都不是秘密,自然和盘托出。

  周渔还拿了个笔记本出来,让大家将联系电话都写在了上面,算是初步建立了联络。

  等着到了快七点了,来的人就更多了,不过瞧着排了这么多人,就知道来晚了,有人就懊悔道:“你们怎么这么快?我们是按点来的,居然排到末尾去了。”

上一篇:病弱女配和男主HE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