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吱
“……”
“你聊得是个……”
是个狗屎!
陈老太太良好的修养控制住了她准备吐芬芳的嘴,然后深吸一口气,“算了,等回头见了面,我再给你详细谈谈这件事,你今天既然了解了晚月的家庭情况,有没有想过照顾一下她?”
“什么照顾?”陈勋庭想了想,“我想过可以给她家里人安排到沪市。”
“这不行,很多人家是不愿意离开故乡的,而且晚月那性子,八成不会同意。”
“嗯,她拒绝了,所以我安排给她转户籍组织关系。”
陈老太太这才欣慰的点点头:“只要牵扯到工作,也还算
你有点细心,对了,问过她家里几口人了没,回头要是定亲的话,只要是直系的亲属,尤其女性亲属。哪怕没有来沪市,也要考虑着给人家那边提前准备红包,这是咱们本地的规矩。”
“我明白,已经问过了,是有两个大哥已经结了婚,还有个弟弟跟着一起过来了。”
“我记得她家大哥也过来了吧?”
“对。”
陈老太太低头算了算,“这个时节正农忙,乡下生产队估计有不少活儿,晚月家里人为了要债走这一趟,恐怕家里剩下的人有的忙了,回头你们要是再商定好结婚的时间,人家父母再过来,生产队的活儿更没法儿干了。”
陈老太太一番话,一下子点醒了陈勋庭。
“奶奶,还是您考虑的更周到。”
“我也是农村出身,这事儿咋不了解呢,不过我那时候没生产队绑着,自家地里的活儿也还是不好干,尤其是家里男人不在情况下,活儿比别人家落下一大截,来年收成就会没别人家的好,这要是在生产队里,恐怕还得扣工分呢。”
陈勋庭虽然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活动,但也不是不食五谷杂粮高高在上的人,对于乡下这些情况,之前也没少考察了解。
“您说的没错,我没有想到这一点,当时只顾着问上门定亲的事情了,疏忽了。”
“你想想办法,看能不能找找朋友跟他们村生产队打个招呼,最起码等结婚的时候,让人家父母没有顾忌,开开心心的来参加婚礼仪式,你要办好了这事儿,也能提前让人家父母安心把孩子交给你不是?咱们既然要结婚,就得把事情都办好了。”
陈勋庭这次没有跟奶奶顶嘴,安安静静的一直听完。
“嗯,奶奶我知道了。”
“勋庭啊——”
电话那边,忽然又响起了陈铁军的声音。
陈铁军也听到相亲成功的消息了,声音里都带着高兴劲儿。
“大孙子啊,你可算是让你爷爷高兴了一回!”
“……爷爷,我一直也没惹您生气啊。”陈勋庭有些无奈。
陈铁军哼了一声,但是又很快笑了起来:“以前的事儿就不说了,你能把孙媳妇儿给我娶回家,我也算是对得起你爸了!咱们虽然不兴大操大办,可你算是陈家的长子长孙,到时候你爷爷那一帮老伙计都得过来,我把我珍藏的酒都拿出来……”
“行了行了。”陈老太太打算了他:“什么长子长孙,现在都不兴这些个了!”
陈勋庭捏了捏眉心,叹了口气:“爷爷奶奶,这还没上门定亲呢,您二位就先别畅想了,要是没事儿,我去跟江北省的朋友联系一下。”
“成,你去联系吧,别忘了晚上来家里,我跟你再交代点事儿!”
“……再说吧,晚上可能要加班。”
“你——”
陈勋庭连忙说了声再见,挂断了电话。
最近终于把上次事故的问题给彻底解决了,晚上确实准备要给厂里各级的大小领导开个会。
不过在此之前……
陈勋庭看着手里的圆珠笔,想了一会儿,喊了冯秘书进来。
“厂长您找我!”
冯秘书满面喜气洋洋,整个人精神十足,像是刚吃了什么大补的药剂一样冲进来。
陈勋庭打量了一眼,淡淡道:“我记得年初的时候,江北省有个小型的管材加工厂跟我们联系吧。”
冯秘书一愣。
完了,领导记得的业务比他这个秘书还要清楚!
“好像有这么回事儿,是二月份左右……”
陈勋庭点点头:“记得当时我没给签字,你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儿。”
“厂长您稍等,我去档案室查一下,很快回来!”
沪市第四炼钢厂的规模虽然还比不了辽省炼钢厂,但在全国也算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平时厂里各方面的业务都需要合作。
不论是运输物流、对内贸易,还是设计施工,都跟各个地区的大厂有合作。
当然平时也有一些小厂想要跟他们合作,喝点汤挣点散碎银子,如果是恰好需要,他们也愿意跟小厂合作。
虽然还不知道厂长怎么忽然问起来这个了,冯秘书还是小跑着去找到了档案文件送了过来。
“查到了厂长,他们这个管材厂主要是给本省的高压锅炉供应,咱们当时觉得市场规模太小了,就给暂时搁置了。”
“联系一下。”陈勋庭直接道。
“……您的意思是跟他们合作?”
“嗯。”
“可是……”冯秘书皱着眉仔细翻了翻上次送来的信息:“他们要的管材并不多,咱们要是接了利润并不多。”
“他们要的是小口径无缝钢管吧。”
“对。”
陈勋庭点点头,翻看着文件:“本来是没什么利润,但恰好这次苏市要的也是这个型号的管材,同一个车间同一个炉子多产一批给他们就行了,不用专门炼新炉子,节省了成本,而且我记得他们是给学校供应的,因为要的量太少一直没有炼钢厂接,恰好也是为了学校,一举两得吧。”
“明白了。”
冯秘书了然的点头:“要是这么算,利润就上来了。”
“嗯,你去联系吧,今天下午尽量把这个业务谈好,然后让他们负责人联系我。”
“是,我知道了。”
-
工人新村。
“二十三号楼沈家的人在吗——”
楼下一声高喊,楼上三三两两探出来好几个脑袋。
沈立民兴冲冲跑出去,好奇的看着这一幕。
“喊哪个沈家呢——”
“沈建国,这位同志在不在?”
喊完,楼上几家人脑袋便缩了回去,沈立民连忙招手:“在在在,这就过去,是电话吧。”
“对,快点啊,不等人!”
“知道了!”
沈立民转身准备进屋,结果差点一脑门撞到门上。
“嘘!”沈建国打开门,冲着沈立民竖起指头,“幸亏了我关门快,不然这几嗓子,得把俩孩子给吵醒了,才刚午觉睡着。”
沈建国话音落下,就听见楼上楼下有两家孩子的哭声响起来。
沈晚月蹑手蹑脚走出来,“来电话了吗?”
“来了。”
“咱都过去吧,这都十来天了,跟爸妈说说话。”
兄妹三个轻手轻脚关好门反锁后,脚步不自觉加快朝着电话亭走去。
“妈?”
沈建国第一个拿起电话筒喊了一声。
“诶,是建国吧。”张桂霞握着听筒,有些不习惯的放到了嘴边喊了一声。
喊完,又摇晃了摇晃听筒。
“你别晃同志,晃这玩意儿没用,那边感受不到。”
“哦哦哦。”张桂霞茫然但很快点了头,生怕把这高级货个弄坏了。
“妈,我能听见你说话了。”
张桂霞点点头,也不管对面看没看见:“建国啊,你们这些天过得好不好?外面东西贵,但是在吃的上面可千万别省钱,你得出力气,晚月这孩子身子又刚好没多久,弱的厉害,一定要吃好吃饱了,妈给你们带的钱够不够用呀,放心使去,妈手里还有呢,在外面不比在家里,一定要注意安全注意身体……”
“我知道,妈你放心。”
“嗯,我明白,都好着呢,我也好,晚月身子也好了许多了。”
“这些天发生了好多事儿哩。”
听着母亲的话,沈建国一个中年男人不自觉红了眼眶,他一一答复着,语气尽量欢快一些,不想让母亲担心。
这次出来是找顾清树的。
可说了半天家常,张桂霞问的最多的,还是他们出来后身体怎么样,吃的好不好,有没有生病。
张桂霞:“建国啊,晚月呢,咋不听晚月说话,她在你身旁没有?妈想听听她说话。”
“在呢在呢。”
沈晚月一直在旁边听着,那些话她也都听进了耳朵里。
接过听筒,沈晚月情不自禁喊了声妈。
她上一世并没有父母,甚至没有喊过这个字,才刚来的时候,喊出口竟然还会难为情。
可现在,她却无法克制的想喊出声来。
张桂霞带给她的,是从未体会过得感情,浓烈又炙热,甚至是不图回报,无私深刻。
“妈,你还在家还好吧。”
“好着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