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桃吱
沈晚月回忆了一下,犹豫着说:“……陈勋庭好像并不在意这件事,我说孩子父亲已经死了,他听完以后,便直接换了个话题,只说我一个人带孩子辛苦了,至于孩子的爹别的事儿,问都没问。”
沈晚月看着大哥,忍不住又问:“哥,你换位思考一下,男人这样是什么意思?”
沈建国琢磨了好一会儿,显然也很是头疼。
反倒是沈立民抓耳挠腮跟猴子一样摸了半天,忽然开口:“我怎么感觉,陈厂长的确不在意这个事儿,而且吧,他是不是其实也能猜到一些?”
“陈厂长毕竟都能联系到人去家里帮咱们干活儿,说不定也打听过这方面消息呢?这么神通广大一个领导,想知道点啥不能查不出来啊。”
“可是他怎么不提呢?”
沈建国更加疑惑了,“换位思考,我是肯定要问个清楚,我觉得他还是不知道!你也说了人家是大领导,天天那么忙,说不定压根没工夫时间调查那么多杂事,我反正没那么多精力。”
沈立民:“所以啊,人家是大领导,大哥只能回乡下种地去。”
“……滚蛋。”
沈建国骂了一句,继续说:“晚月,我看这件事先别着急,等过几天你回去了,咱们再跟家里商量,其实咱们也没有瞒着什么,唯一瞒着的就是咱们是来找亲戚的,村里那些人真多嘴了,就说顾知青早死了,来沪市是巧合呗。”
沈晚月安静了一瞬,眼睫垂落又散开,好一会儿才抬头:“我知道了。”
沈建国叹了口气,语重心长:“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但陈家条件这么好,咱们算是高攀了,主动权也在他们那边,所以不管怎么说,这事儿得慎重,而且咱们答应顾家在先,瞒着也是为了遵守约定,你们都断绝关系了,也不影响以后你重新结婚生活。”
沈晚月却是又沉默了半天,过了会儿,才垂着眼睫“嗯”了一声。
聊完以后,沈建国惦记着给家里通电话就出去了,沈晚月本来也想着跟
家里通个电话,但是屋里两个孩子午觉睡醒了就留在了家里。
“等会儿家里要是问话,立民,你记得别大嘴巴什么都给秃噜出去,知道没?”
下了楼,沈建国便低声叮嘱:“咱们家里,妈一心为了晚月好,可咱爸那边你也知道。”
沈立民脸色也有些差,谨慎的应了:“我明白,咱爸要是听见我姐能拿这么多的彩礼,指不定要怎么算计呢,还有……”
沈立民嘴上没说,但眼睛看了看大哥。
大嫂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而且沈晚月两个孩子在家里住着,大嫂本来就一直都有意见,明里暗里的给两个孩子使脸色,连他都撞见了好几次。
要不是妈那边护着沈晚月,还有大哥劝着大嫂,大嫂恐怕早就跟沈晚月撕破脸了。
“大哥,大嫂那边……”沈立民犹豫着开口问:“这次已经出来半个月了,要是再停上半个月,虽说家里没什么活儿干了,但大嫂那边恐怕会着急。”
沈建国:“我知道,所以我寻思着两个孩子上了学,晚月这边要是暂时没事儿,我就先回去,跟爸妈一起筹备一下陈家去订婚送礼的事儿。”
“啊?你要回去啊?”
沈立民多少还是有些不舍得大哥做的饭,想了想又劝:“其实姐之前不是说了,为了妈那边好过,会把之前从顾清树那儿要过来的钱给你带回去,要是有了钱,大嫂那边也就好交代了。”
“不只是这个,陈家既然要过去,咱们肯定要准备准备,爸估计不当回事儿,妈却不愿意委屈晚月,我也一样,至于钱……”
沈建国犹豫了一下,看向沈立民:“钱的事儿你是怎么想的?”
“顾清树的钱?姐不是早就说了,为了妈,你也不能空手回去啊。”
“不是,我是说晚月的彩礼。”
沈立民一愣,不说话了。
沈建国却皱起眉,低下头:“寻常人家姑娘出嫁,咱二里沟基本都是把彩礼留在娘家的。”
沈立民翻了个白眼,“那也有条件好点的,直接给闺女带到婆家去的,况且人家还会给陪嫁,咱家到时候给啥?就爸那抠门劲儿,咱妈手里也攒不了多少钱。”
沈建国笑了一声,“那要这么说,谁家能出得起跟陈家这个条件的陪嫁?”
“可陈家本来条件就比咱们好那么多,难不成连姐的彩礼钱咱们都要扣着?到时候陈家知道了,姐在婆家还有地位吗?”
沈立民心里有些堵:“大哥,咱家又不是日子过不下去了,况且姐这一结婚,家里开支也少一点,几个孩子眼瞅着也都大了,不花啥钱,我是觉得,咱回头跟爸妈商量一下,大方一点。”
“这事儿你说了不算。”沈建国冷声开口:“具体数额先瞒着,等我回家了再跟他们说。”
“立民。”
沈建国忽然站住脚,看向弟弟:“你别忘了你今年多大了,你十八了,也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要是家里不提前做做准备,等你结婚的时候,难道还要家里出去借钱吗?”
沈立民本来就心里堵,一听这话,火气冒了上来。
“大哥,为什么你要这么说?难道咱们家的男人一旦遇到了什么事儿,就非得让姐做出牺牲吗?咱们这到底是个家,还是个战场啊?咱家男人咋就不能争点气呢?”
沈家老大结婚的时候,沈晚月还在上学。
后来沈家老二结婚,家里没钱,就让沈晚月辍了学,再后来辍学的沈晚月身体不好,妈不让她去地里干活儿,干脆让她留在家里照看老大家的孩子。
这么一照顾,沈家老大老二的孩子,几乎都被沈晚月带了好些年。
“沈立民!”
沈建国也火了,“我说了,这事儿你再怎么闹,也说了不算话,刚才的话不要再说了,将来让爹听见你就该挨打了,况且……”
“立民,咱们二里沟不是沪市,庄稼人一辈子守着那块儿田,面朝黄土背朝天,除了种地,咱们就算是把命豁出去了,也闹腾不出什么大出息来!况且咱们庄稼人命也不值几个钱。”
沈立民甩开沈建国的手,“反正我可以保证,我结婚绝对不花姐的彩礼钱!”
“你现在能保证,等到时候事到临头了呢?到时候拿不出来钱结婚,还不是咱爸妈操心。”
“那咱爸妈为什么不替姐操心?”沈立民已经气得破了音,吼了一声,就准备回家。
“站住!”
沈建国追过去,拦在了沈立民身前:“咱爸妈做的还不够?要是不操心,晚月的两个孩子怎么长大的?”
沈建国觉得,不管怎么说,沈家是帮着沈晚月带大了孩子。
可沈立民却怎么听怎么觉得不对劲儿。
“这账你算错了大哥。”
沈立民眼圈发红,“你别忘了,当时爸是为了什么才没把姐赶走,爸当时说的是等顾清树回家拿彩礼再来接姐过去,你们都忘了,我没忘!”
五年前,沈立民十三岁。
他亲眼看着姐是怎么在家里带孩子,甚至连沈立民自己,也几乎等于是姐带大的。
“唉……”
沈建国手颤了颤,最终还是放了下来,“反正这事儿还是得回家听爸妈商量,立民,你还没长大,不知道养家的辛苦。”
“大哥,我今天把话放在这里了!”沈立民发了狠,举起手竟然要发誓:“我这辈子,如果结婚要花姐的钱,我宁愿孤寡到老!”
说来说去,家里总是要扯什么帮姐养大了孩子。
可问题是,姐也帮着家里带了几年的孩子,而且就算姐不没有带,难道姐就不是沈家的孩子了吗?
两个孩子甚至都改了姓氏,凭什么不算是沈家的孩子?
沈立民实在是不理解,他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这么替姐着想,甚至为了帮姐还专门一起来沪市的大哥,却在彩礼上跟爸妈一条心。
大哥说他没长大。
如果长大了就是变得跟大哥这样的想法,那他觉得这不是大人,这是算计亲人的蛀虫!
沈建国苦着一张脸:“立民,我知道你心疼晚月,可我对她不好吗?我也想替晚月着想,可是咱们这个家以后日子还得过啊,彩礼的事儿……你别这么大抗拒心理,有妈跟我在,不会全部拿回去的。”
“虚伪!”
沈立民啐了一口:“我不管你拿多少,反正不该拿。”
沈建国:“按规矩,别人家都是这样,陈家这么体面的人,也应该心里有数。”
“……”
沈立民长叹了口气,“你去打电话吧大哥,我回家了,我去跟姐商量一下明天去当学徒的事情。”
在这一瞬间,沈立民忽然明白了姐当时来沪市说的第一句话。
沈晚月说——她必须要把握住机会。
当时的沈立民还很奇怪沈晚月说的‘机会’是什么。
现在沈立民明白了。
如果这次不能留在沪市,姐就只能回二里沟,而一旦回去,不管是嫁人还是怎么样,娘家这些人已经早早打好了算盘。
爹甚至还联系了人把孩子送走……
沈立民根本不敢相信,如果真的送走孩子,沈晚月会崩溃成什么样子。
莫名的,沈立民又回忆起了那天姐落水后差点没救回来的场面。
可能姐会再死一次。
沈晚月只有留在沪市,才能真正的活出样子来。
“怎么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
沈立民一进门,沈晚月正跟两个孩子讨论着明天正式上学要穿什么衣服,抬头就看见了沈立民通红的眼睛。
“咋了?跟大哥吵架了?”
沈立民沉默着坐到了凳子上,“姐,我一定要自己活出个样子来,给你争气。”
沈晚月有些莫名,但听了这话,忍不住替沈立民高兴,“你能有志气很好啊,但可不是给我争气,是给你自己。”
沈立民摇摇头,“姐,你不懂。”
沈晚月:“……”
“还真是出息了你,到底咋回事儿?”
沈立民却因为太生气一时间不知道该从哪个地方说起来,只气哄哄的站起来,将自己关到了房间里。
-
二里沟。
“啧,沈家那闺女真是命好啊,听说去沪市攀上了个大户人家,这不嘛,沈家的活儿人家大领导都给安排人给干了!”
“咋没听说呢,这事儿闹可大了,连咱们村里书记都去了,给人家说好话呢。”
“沈家人现在是有面子了。”
“啥有面子啊,沈家那大嫂瞧着还是不咋高兴。”
“你不知道,沈家的活儿就邹丽华分的地给干完了,累得听说都差点中暑了。”
“嘘,别说了,那不是张桂霞吗?挎个篮子干啥去呢?”
田埂头,张桂霞挎着个篮子朝着后山方向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