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年代文中咸鱼 第51章

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标签: 种田文 重生 女强 美食 爽文 年代文 穿越重生

  午饭过后,韩景、徐飞、花菲菲有大把大把的时间锻炼,尽管他们个个苦瓜脸,但还是老老实实复习第一招,却发现单靠自己,动作还是很难达标。

  只是当叶榆帮忙纠正时,“痛痛嗷嗷啊啊——”,高亢的惨叫声再次响起。

  鬼哭狼嚎后,他们发现自己终于可凭借身体记忆点完成第一个动作,但过程中,还是时不时发出抽气声。

  只是学习第二个动作的时候,比第一个动作好不到哪里去,甚至更疼更痛,连叫都知道呜呜呜叫,因需要配合呼吸调整肌肉。

  等学会第二个动作,将两个动作连贯起来难度又增几倍。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叶榆顶多帮忙前两个,连贯需要他们自己熟能生巧,有他们学习两个动作的时间,她已经修炼八百遍。

  飞上屋顶。

  花菲菲敢发誓真的是飞上去,她亲眼目睹叶榆跳了四米多高,双手伸直,抓住屋檐边沿,一使劲儿,把整个人拽上去。

  叶榆上房不是为揭瓦,在上来之前,她先把扫帚扔了上来。

  是的,目标扫雪。

  知青点的房子建得很牢固,但主要还是平屋顶,倾斜幅度不大,这意味着当下大雪时,为避免雪压倒房屋、堵塞烟囱,还是需要定时清理屋顶。

  扫雪挺好玩的。

  更准确说是雪挺好玩的,叶榆堆雪人的技术可是没事练过的。

  真的是“没事练的”,字面上的意思。

  低温天气的时候,人类连集中供暖都供应不起时,甚至不得不住雪屋,靠着雪屋的低热导率艰难熬过寒冬。

  那个时候周围能烧的都烧掉,睡过去很有可能真的睡过去,人们为了转移注意力什么没干过,玩雪不过是常规操作,时间太长,什么雪雕雕不出来。

  叶榆跳下屋顶,开始玩雪。

  经典的雪人最简单,一大一两个雪球紧紧相叠,再用纽扣当眼睛,胡萝卜当鼻子和嘴巴,可插一把扫帚。

  更复杂的则是在未来已经被归类为一种艺术的雪雕。

  叶榆看似用刀片,实际上再加上异能空间撕裂,在院子里折腾出不少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鲤鱼、麻雀、小黄鸡、野猪、狍子、野鹿、松树、海棠、牡丹、龙……一个个栩栩如生,不知不觉中,知青院仿佛成了雪雕乐园。

  在玩闹的同时,这也是一个有效的异能锻炼法子。

  本来知青点因花菲菲他们仨的嚎叫已经足够吸引人,许多村民饭后都不知不觉中散步到知青点附近,绕圈儿徘徊。

  男女老少皆有。

  现在,叶榆的这一手雪雕技术,又吸引不少人,尤其是村里的小孩,那种一排又一排可以放在手心的小黄鸡看得人眼馋。

  可惜天气太冷,他们并不被允许自由玩雪,只能眼巴巴盯着十七岁的大孩子玩得不亦乐乎,超眼馋的。

  第二日这些雪雕竟然没融化,原因是又下雪了。

  连着下好几天,一直没上工,王家沟也正式进入冬闲阶段。

  院里的雪雕物种更是丰富,竟还有龙、供销社、四合院、自行车等,可见叶榆有多无聊,所以还出现了眼泪汪汪的韩景、龇牙咧嘴的花菲菲、痛哭流涕的徐飞。

  一比一等身高,但实际上有Q化处理,只是神态特色抓的非常相似,一看见,熟人很容易分辨出他们谁是谁。

  韩景、花菲菲、徐飞:“……”原以为躲在屋里炕上习武能躲过一劫的。

第59章 闲到抠脚

  元旦过后, 叶榆真的很闲。

  花菲菲、韩景、徐飞都看出了叶榆很闲,很闲的叶榆很喜欢折腾,知青点能折腾的除了雪雕外, 还有储备粮和小鸡三只, 以及他们这三个大活人。

  鸡太小怕折腾坏, 储备粮是抖S属性,唯有他们三个大活人最耐操。

  叶榆甚至为了折腾他们, 贴心地扩建了一下简陋浴室, 在浴室里面搭建一个土灶台,买了口旧锅专门烧水泡澡。

  事实上她想买的锅尺寸可不是现在, 而是那种能装下人的锅, 这也是江南地区很有名的锅浴,一边洗澡一边烧火,绝对不会着凉,可惜镇上有工业票也买不到锅。

  叶榆把这件事交给过年回家的韩景,看他能不能整一口大锅回来。

  有一说一,冬天里泡热水澡真的不要太爽, 问题是他们每次泡澡的时候都是四肢爬进木桶的, 浑身酸疼,根本无法享受, 而且为了不伤寒感冒,很少洗头发,尤其是花菲菲,头发也痒得不行,根本没空管泡热水澡有多舒服这件事儿。

  欲哭无泪.jpg。

  唯一天天享受泡澡的叶榆舒叹:“年纪轻轻竟然感冒,你们可真弱。”

  “知道了,知道了。”

  韩景仨有气无力回答, 叶榆爱折腾这究竟是什么臭毛病?!

  假如他们多围观一下村里中老年人的话,可能很快发现部分人有这个毛病,属于忙碌求生过后骤然闲下来的一种焦虑,哪怕有网络缓解也行,但无。

  叶榆除了修炼以外,可不盯着眼前能看的折腾吗?

  为了不让叶榆折腾他们,花菲菲、韩景、徐飞也是煞费苦心。

  第一,拓展叶榆的交际圈。

  知青点本来也成为了王家沟著名的观光打卡点,之前不太有人来,现在,已经熟悉的王小妹王二猫王三海几个时不时来,有时还会带上小伙伴。

  主打一个提前适应教学。

  他们也非常幸运遇见叶榆闲到数麻雀鸟毛的时期,假如他们对于花菲菲三人特别感兴趣,叶榆也不吝啬教学一番。

  那一天,知青点响起了此起彼伏稚嫩的哀嚎声。

  “……”

  假如叶榆生活在几十年的未来,必然会被学生家长们投诉封杀,乃至于被告到法院,赔一大笔人民币。

  还好是现在。

  这些家长们只当娃娃们在和叶榆学本事,没看见花知青他们,也是天天被折腾,但还是活蹦乱跳的,大部分人口中的顺口溜是,“没关系,不听话揍就是”,不乐意的家长第二天不会让他们继续过来。

  而叶榆从来都不强求,不管是家长,还是小孩子,不想学可以不学,对花菲菲、韩景、徐飞他们也适用。

  小孩子们很直观,他们不喜欢痛也不喜欢吃苦,又没有强求他们,自然很难坚持下去。

  连王小妹都不觉得有这个必要,因为她和知青们不同,知青们背井离乡骨子里是不安的,她在王家沟有家。

  叶榆都随他们。

  截止目前,和花菲菲、韩景、徐飞坚持的只有一个小朋友

  ——

  王大妞,桂花嫂的大女儿。

  不愧是桂花嫂的女儿,继承桂花嫂的勤劳与韧性,又有穷人家的孩子懂事早的乖巧听话,为了变得厉害帮她妈妈,小小年纪,什么苦什么痛都愿意吃。

  丁点大的人细声细气说这个,眼睛里都是认真,绝对不是博人同情,她真这么想。

  听得感性的花菲菲眼泪汪汪。

  不久,王大妞正式成为花菲菲、韩景、徐飞的小师妹。

  桂花嫂知道后,除了和其他来知青点玩的人一样主动上交口粮,竟还备了学费,私下偷偷塞给叶榆的,一个银手环。

  这是桂花嫂出嫁时娘家为她备的唯一额外嫁妆。

  叶榆并不缺这样一个银手环,甚至不太喜欢这种担责式教学,但看着桂花嫂的眼睛,还是收下了,主打一个三只羊也是赶,四只羊也是赶。

  收了这个银手环,桂花嫂闲时为她制衣,还有处理兔毛兽皮等,当然是以偏高的市场价格计算,不收绝对不行。

  除了来客,叶榆还带着花菲菲、韩景、徐飞、王大妞一起拜访了南山顶上王老爷子两次,为了照顾王大妞,都选择雪停的非晴天,而且走到一半她被提溜着上去的。

  王大妞很不好意思,花菲菲、韩景、徐飞都认为这是理所应当。

  很快,王大妞沉浸在飞来飞去的神奇当中,不愧是山里长大的娃,没有害怕,只有兴奋与激动。

  王老爷子对于叶榆新收一个王家沟弟子也挺高兴的,毕竟花菲菲、韩景、徐飞都是外地来的,只有王大妞是王家沟土生土长的人。

  他嘱咐:

  “跟着你师父好好学。”

  “嗯!”王大妞使劲儿点头,眼睛亮晶晶,小脸红扑扑的。

  王老爷子不满:“村里那些调皮小子,竟然不如一丫头,王家沟后继无人。”

  “丫头怎么了?”叶榆斜了他一眼,鄙视,“王家沟有什么好继承的。”

  王老爷子痛心叹:“朽木啊。”

  越相处越明白,可能是为了平衡高天赋,这丫头主打一个反骨。

  初次见此场景的王大妞皱着小脸忧愁地看着两个大人吵来吵去,花菲菲、韩景、徐飞已见怪不怪。

  徐飞安慰她这不是在吵架,这是在斗嘴,越斗嘴感情深。

  王大妞似懂非懂点点头。

  然后,徐飞感觉自己差点没被两道炙热视线射穿,韩景和花菲菲给了他一个请自求多福的眼神。

  “……要不您二老继续?”

  慌不择路的徐飞不知,这话是他人生唯一一次戳破叶榆真实年纪的高光时刻。

  除了王老爷子,介于王小妹王二猫王三海他们的学业,叶榆也回访了王姥姥一家几次,主打一个不吃亏,而且王来娣信里的嘱咐多多少少也得施行不是?

  王姥姥王姥爷:

  ……大可不必!

  对于王家来说,坏消息是叶榆带上了花菲菲、韩景、徐飞三个,好消息是花菲菲、韩景、徐飞三个加起来都没有叶榆一个人能吃。

  花菲菲他们几个从未见到过像是叶榆与王姥姥他们这样的相处模式。

  王姥姥他们性格很鲜明,戏精本精、贪小便宜、圆滑世故。

  这样的亲戚其实并不少见,花菲菲一口能从自家亲戚或邻居里扒出好几个,大多数还不如王姥姥他们聪明。

  制服这样的人并不容易。

  偏偏叶榆做到了,王家从王姥爷到路走不太稳的王小溪,没有一个人拿她有办法,还得老老实实端出红薯请客。

  其一,他们怕叶榆的武力值;其二,知青在村里的地位直线上升,他们还想着与他们搞好关系,什么时候也能够沾沾光,出现在报纸上,那绝对是光宗耀祖的事儿。

  当然,前提条件是正向的,像王老二王老三那种算是遗臭万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