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爱小说的宅叶子
倒是女儿小小年纪,说话做事虽然有一点慢,但很细心很耐性,又能集中注意力,指不定是一个好苗子。
回到正题,王队长又问出关键问题:“这建一个砖窑大概要多少钱?”
韩景徐飞:
“……不知道,没问。”
韩景又说要不他可以贴?徐飞说这个春节他又写了不少稿子。
“什么都你贴!拖拉机也是,砖窑也是,下次你们还能贴个飞机大炮来!”大队长用不赞成的目光盯着两人,训斥了十分钟后,才回,“只要小于修建教室用的砖,我们生产队也承担得起,多的话,需要全队举手表决。”
韩景挠头傻笑。
大队长也是一个行事果断的人,确定这事可行,事不宜迟,让韩景、徐飞返回去寻叶榆,他去通知其它村里干部和队员,今个儿在村社再开一个会议。
不一会儿,村社和昨天一样聚了好多人。
这种会议并没有那么正式,凳子都是自家搬来的,还有拿瓜子花生来,冬天天冷,哪怕是白天,还是需要点燃篝火驱寒保暖。
很多村民还停留在昨晚的篝火晚会,以为今天也是来玩的,一直热热闹闹讨论,小孩们还想着今天要玩什么。
直到大队长让大家伙安静,说起村里建一个砖窑的事情。
不是游戏啊?
什么?砖窑。
众人看向一脸淡定嗑瓜子的叶榆,以及在她旁边搞氛围的韩景和徐飞。
若是知青们刚下乡,村民们对于他们的建议肯定持怀疑或者反对态度,但现在嘛,支持者占了绝对上风,没有人怀疑过叶榆不会,哪怕叶榆说她只有八成把握。
很多人叹:
“不愧是知青,懂得就是多啊。”
他们对于村上建小学一事更支持了,他们村的知青都是有本事的,家里娃娃能学个一招半势,受益无穷。
既然事情已经确认,第二日,大队长、村会计、韩景、徐飞一起去镇上,现在可不允许私人搞商业,什么都得公有化、国有化,他们建砖窑需要提前跟公社打招呼。
徐飞早有准备,交谈一开始,把两份报纸一摊开,指了指一个板块,上面是在讲关于南方某某某生产队建卫生香小工厂被上头表扬的新闻。
这说明,生产队这个符合红色主流的,国家也倡导,只是和大跃.进时期不同,现在他们更强调脚踏实地,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坚决拒绝浮夸风。
王队长对于生产队更了解,因而比徐地他们更能落到实处。
“我们这种小厂,就体制上来说,与城镇工厂是有本质区别的,厂员工是农民而非工人,干的是兼职活,额外工分代替薪水,产能属于生产队集体产出,年底和其他收入一样并入村民的年终收入。”
他甚至拿出了叶榆提一嘴的方案,虽然简陋,但也能看出是多方面思考过的,而不是单凭一嘴冲动。
公社社长听着心动,他们镇不是没想过建砖厂,没建起来一因技术缘故,二因一个镇对于砖的需求量也没那么大,而他们竞争力又远不及县城砖厂,但假如是生产队小厂就没问题,不会被工人薪水等拖后腿。
“咱知青下乡也是为了搞建设。”
韩景又浩浩荡荡临时创作了一篇热血文章,里面更是超多口号,过一个年来,他的词汇量又有许多刷新。
什么都备齐了,公社社长哪有不同意的,他承诺帮忙向上申请。
在大队长去忙申请表的事情,村会计再去联系县砖厂人员,把订砖的数量减少,再买一些其他东西。
韩景和徐飞留着也没什么必要事,便离开公社,去了邮局,徐飞又寄出比先前还多的文稿,其中有几篇写的是前天手扶拖拉机入村的事儿。
徐飞:“花菲菲她最喜欢热闹,肯定后悔前天晚上没到,而且假如她在,晚上的热闹指不定写得更好。”
“你写得也不错啊,我觉得我也写得可以,多抄几份多投几个,等她回来了,下次再一起玩就好了,”韩景也有投稿,抄一抄的,不由感叹,“真没想到,叶榆竟然是我们当中最贪玩的。”
“对对对,其实叶榆好像比较能和小孩子玩在一起,对小孩子更耐心。”
“有吗……”
被谈到的花菲菲,此时已经从冀北市火车站出发,中午到达平泉镇,当她大包小包从中巴车上下来,一眼看见等她的两人。
韩景和徐飞上前帮忙拎行李。
“叶榆呢?”花菲菲左看右看,不等韩景和徐飞回答,自顾自地说,“我就知道她没来,哼哼,的亏我还给她带了好多特产,大白兔奶糖高桥松饼梨膏糖酱蟹壳黄鸭熏鱼还有黑芝麻糊,还有比她二姐更多更好吃的咸鱼,有些是我奶奶和我妈亲自做得!”
别看花菲菲在叶榆面前时不时傲娇一下,回到家里张嘴闭嘴都是叶榆,把她爷奶爸妈都叨出茧了,对于自家闺女能够如此适应乡下环境,他们也是没想到的。
韩景寻思着为什么她要和叶榆二姐比,刚开口问的话,被徐飞一脚踩了回去。
花菲菲又说,既然叶榆不来,这种东西都不给她,他们平分算了。
可她嘴上虽然这么说,但行动上还是乖乖和韩景、徐飞一起去供销社和国营饭店,帮叶榆买她想要的东西,还提供调料票、面粉票、副食票。
呃,这大概就是叶榆口中的“口嫌体直”了——
“嗷!”
韩景感觉他的脚都被踩肿了,徐飞能说什么,他也是既佩服又嫌弃他非要往墙上撞的头铁,安慰地回了一句:“活该。”
韩景:
“……”
他这不是嘴比脑子快吗?
第77章 希望小学
回村路上, 花菲菲、韩景、徐飞已经不再是当初狼狈不堪的模样,哪怕背着行李,他们也能和当地村民一样, 边走边说。
听闻韩景徐飞这两天的经历, 花菲菲果然羡慕不已, 非常后悔自己没有提前两天出发,错过篝火晚会。
她虽然游戏玩的不怎样, 但舞跳得肯定比叶榆要好。
韩景与徐飞:“?”
花菲菲说她可是跟沪上文工团老师学过的, 还学了好几年,她叹惜:“若不是我后面身高跟不上, 再加上体力也一般般, 硬性指标进不了文工团,也不至于被迫报名下乡,但正是因为下乡才能幸运认识你们,我妈听我下乡经历都说我踩了狗屎运。”
这大概也是习武她身体柔韧性较好的原因之一。
提到这个花菲菲不困了,她又建议:“要不,咱村也办个文工团吧?冬闲的时候还能四处表演, 把篝火狂欢结合起来, 哪个生产队不羡慕盼着咱王家沟?”
韩景顶多看过文工团的表演,徐飞对于文工团更是一问三不知, 这个东西被允许存在吗?乡有文工团吗?可以四处表演吗?
“可能不叫文工团,这个大概率和工会有关系吧,平泉镇的工会在哪儿?下次出来再打听打听。”花菲菲已经把这个文艺表演纳入她的新年计划当中。
韩景和徐飞也没说什么,他们不了解文艺表演,但很喜欢看节目和玩游戏,对花菲菲的主意表示支持。
他们又聊到砖窑的事儿。
“这个她也会?”尽管知道叶榆会得很多,花菲菲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不为什么,但看那一张白净的脸,比文工团的老师还漂亮,那长相就和烧砖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徐飞:
“叶榆说她以前去砖厂玩过。”
一般叶榆能回答这个,肯定是从回忆旮旯里搜寻出年少时在砖厂外面玩的记忆,只能说燕京之大,无所不有,但里面的水份起码有百分之八十,会烧砖肯定和这个无关。
花菲菲却不怀疑,点点头:“她的确很喜欢玩儿,冰雕也能玩出个花来。”
“对啊对啊,叶榆之前雕刻的长城,简直绝了,小孩子在上面走都没有塌……可惜你们离开后,回暖了几天,雪融了,冰雕长城也化了,村里小孩子们都盼着她回来,谁知回来第一天就搞这么大阵仗……”
根据朋友定律,谁不在八卦谁,叶榆不在,他们聊她的内容最多。
而聊天的时间过得也的确很快,不知不觉中,王家沟到了。
一路上遇见的村民,都和花菲菲热情打招呼,还说她富态了。
的确,花菲菲这个春节在家吃好喝好,整个脸都吃圆了一圈,肉嘟嘟的苹果脸看上去更可爱了,也更像小孩儿,村里好多比她年纪小的少男少女长得都比她长得成熟。
这个年代夸人富态是好词,多少人想胖都还胖不上呢。
也因此,被人夸富态花菲菲也很开心,但她最想被夸的却不是脸圆,她踮了踮脚再问:“大婶,你再看看,除了这个呢?还有其他什么变化?”
王大婶懵。
不说王大婶,跟了一路的韩景和徐飞更懵,他们连脸圆都没看出来。
“身高啊,身高。”
花菲菲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长高的,今年回家对着墙壁量了量,从初中没有长过的个子,竟然往上蹿了,……2.5cm,从151cm长到153.5cm。
强调:
“2cm半。”
比她妈都高0.5cm,可算不是家里人最矮的了。
花菲菲她妈:
“……”
孝死了。
并不身高焦虑的韩景和徐飞:“……喔。”身高这么小的变化真的很难看出来。
“你们都有长高,我应该也有吧?”徐飞不确定地摸了摸自己的头,他现在好像和叶榆差不多高。
这武还真习对了!
王大婶望着他们并排离开的身影好笑地摇了摇头,哪怕花菲菲这身高在他们村也不矮,韩景快长到最高,叶榆、徐飞已经排前五,难怪个个如此出众呢!
靠近知青院,花菲菲大喊一声:“我回来了啦!”
叶榆正坐在屋檐下躺椅上逗雀招鸡,躺椅是张木匠从那里订的,上面铺上厚厚软软的兔毛,她常常在院里坐着它晒太阳或赏雪,也只有她能如此无视天气。
闻声,一人抬头:
“哦。”
一雀一鸡紧随其后:
“叽。”
“咕。”
看见三人手上大包小包,眼睛亮了亮,补充一句:“欢迎回来。”
不说小鸡1号2号3号,麻雀还记得花菲菲喂过它很多次,飞过来绕着她转了一圈,才又飞回去。
花菲菲一把捞空:“……嘤。”
叶榆评:“年过得太好,不止长膘长高,这身手也有退步。”
这长膘不是形容猪的吗?
花菲菲气呼呼跳脚,哪怕被夸长高也不那么,好吧,有那么一点点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