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沉坞
陈平嘶一声,心道坏了。
周昌喷人的功力谁都比不上,陛下一个“只是”,岂不是让他吃了大补丸一般,停不下来了。
果不其然,周昌越发板着一张脸,看那架势,是要和刘越展开辩论——
下一秒,刘越开口:“朕以为御史大夫不是个古板的人。”
这话没头没尾,就是承诺过不帮儿子的吕雉都没有反应过来。
刘越委屈至极:“您都愿意送幼女给北平侯当弟子学算术,可见卓有远见,并不循规蹈矩,怎么到了朕这里,就不允许死囚给医学做贡献了?”
……
宣室殿骤然一片寂静。
嗯?
嗯嗯?
他们没听错吧?
周昌的谏言戛然而止,治粟内史、北平侯张苍猝不及防被拖下了水。
张苍:“……”
张苍笑呵呵的表情一僵,变成了幽怨。
他原先还偷着乐呢,乐御史大夫回长安那么多天都没发现,能瞒一时是一时,只因周昌定不会乐意女儿投入他的门下,和师兄弟一起学习。
——御史大夫老来得女,自长子之后,盼了多年才有一个幼女周菱,他愿意教周菱读书,告诉她很多世间的道理。只是知书达理是为了更好的寻找夫婿,从而一辈子活得舒心,而不是自立门户。
周昌尊重、敬佩太后,觉得自己不如太后多矣,但在他看来,以女子之身走出一条大道的,除却太后和鲁元长公主,又有几人呢?
张苍与他几十年同僚,哪会不知道他的所思所想,周昌宠爱幼女,不过是想庇护周菱在他的羽翼之下罢了。
所以,对于拐带周菱的自己,周昌又会如何反应?
万万没想到陛下居然玩了一手祸水东引,张苍幽怨抬头,陛下,你可要给臣收尸啊。
刘越与他对视,灰黑色的眼睛透出鼓励,北平侯,只要帮朕熬过这一劫,朕保证不会亏待你,你将一跃而成朕心里的臣子第一。
北平侯接收到了。
他迎着周昌吃人般的目光,和众臣八卦的视线,心一硬开口:“是啊,陛下所言甚是。谁叫臣的小弟子拥有无可比拟的算学天赋,御史大夫实在不是古板之人!”
……
周昌自辅佐帝王以来,头一次进谏喷到一半,就再没有坚持下去。
他没来得及找张苍的麻烦,便怒气冲冲回到汾阴侯府,恰恰逮住了背着小书袋,扎着两个小圆髻,被家仆护送就学归来的周菱。
实在没想到父亲竟那么早下衙,小姑娘睁大眼睛,紧张地后退一步。
周昌铁青着脸,正准备上前问话,刚出卧房想要迎接女儿的汾阴侯夫人现出身形:“干什么,干什么?”
她把周菱护在身后,横眉竖目和周昌道:“反了你了。菱儿想要学算学,是我答应的她,这天底下,有谁能比北平侯的算学更厉害?有本事就冲我来,要我看,与其找你的劳什子好夫婿,还不如菱儿入朝为官!”
周昌面色僵硬:“……”
谁也不知道上喷皇帝下战群臣的御史大夫竟是个妻管严,汾阴侯夫人咄咄逼人,周昌节节败退,到最后只能答应下来,眼睁睁看着女儿背着小书袋回房。
但周昌实则不甘,找个好夫婿怎么了?
他看着老妻想同她说,先帝在时曾神神秘秘召他进宫,笑言他的幼女和梁王还挺相配的。
周昌对梁王殿下那是喜欢的不得了,觉得若先帝所言成真,女儿的下半辈子还用愁么?
“夫、夫人……”他憋了半天,“我想找的好夫婿,可是梁王——”
当今的陛下啊。
汾阴侯夫人的脸色也僵了。
她咬牙切齿:“你不早说?”
第167章
未央宫中, 刘越打了一个小小的喷嚏。
皇帝陛下没有在意,因着喷人无往不利的御史大夫吃瘪,他心情极好, 睡完午觉不用萧师傅督促, 还多读了半个时辰的书。
复盘今天差点翻车的事, 刘越想了想, 唤来赵安。
淳于两姐弟作为救世愈人的神医, 而不是邪恶科学家, 怎么能作为恐怖故事的主角流传出去止小儿夜啼呢?
虽然过了明路, 也得关心关心邻居的身心健康,刘越悄悄道:“你去给淳于意传句话, 叫他们动静小点儿。”
赵安领命走了, 刘越伸出手, 从案边抽出一卷舆图。
舆图画着如今的天下,除却大汉统治的疆域, 还囊括了北边匈奴,西边西域, 南边南越, 东北朝鲜。
刘越却知天下不止这一块大陆, 不过那都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他盯着舆图看了看, 提起笔, 把西域二字圈了个圈。
若要开刀治病,单单麻沸散还不够,为了防止术后感染, 还需抗菌消炎。在他的记忆里,大蒜素与青霉素都称神药,然而大蒜与胡椒一样, 都是西域特产,大汉遍寻不到,只等着百年后张骞出使,带回长安。
而今百年或许用不着,端看八哥刘建的决心有多强了。
能自请换到燕国,只为离西域更近,能还上幼时所欠胡椒,刘越沉思,给他安一个当代张骞的名号不难吧?
不过那都是很多年后了,要知道燕王刘建十岁都不到。至于青霉素,制作门槛就更高了,刘越不觉得自己这个半吊子可以成功,还需化学家去摸索。
只是徐生他们最近忙得团团转,蒸馏的用具都没烧制好呢——等等,刘越恍悟过来,只要有标准的模具,足够的原料,制物这一块,墨家岂不是更为擅长?
刘越当即决定给化学家减轻工作量,只用摸索青霉素,这样各展所长,又不会疲劳干活,完美。
他翘着腿儿,目光从西域挪开,转到舆图的东边,捧着脸,又提笔在燕国辽东郡落下一个小黑点。
辽东,气候苦寒,土人聚积,连邻居朝鲜都不屑光顾,为一片混乱之地。
然而辽东郡临海,资源丰富,就差开荒,母后放逐颍阴侯灌婴、曲周侯郦商与一群吕氏族人于此,与他的大力推荐脱不开关系。
刘越期待起来,不知道八哥回燕国后,打开他送的锦囊看了没有?
-
燕国。
燕王刘建就藩几个月,也逐渐适应了这边的气候,不会像刚来的时候那般水土不服。
他手捧一个锦囊,急急找上燕国相栾布:“丞相——”
栾布因前任燕王穷兵黩武而没有及时劝谏,罚了好几年的俸禄,而今“戴罪立功”,更要尽心尽力地辅佐新任大王。对于刘建,他是满意的,虽然这位性格内向,话也不多,但一旦认定目标,那是八头牛都拉不回来,总有一天给他办成。
闻言,栾布连忙起身:“大王这是怎么了?”
刘建眼眸亮晶晶的:“颍阴侯和曲周侯他们,想必已经离辽东郡不远了吧?”
栾布道:“正是。他们带上了长安所有的家资僮仆,由代郎中令季布率军护送,等安顿下来,就要在辽东扎根了。”
其中内情,刘建只是略知一二,听说交侯吕产还赠送了许多家资,加上原先的话剧风波,如今的吕产已经一贫如洗了。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他连忙出示锦囊中的纸条:“这是陛下送给我的礼物。”
栾布一愣:“陛下?”
“陛下说,如果想让燕国致富,不如用辽东郡开局。”刘建掰着手指,“陛下提议我派遣军队去帮助颍阴侯他们,之后建港口,捕鱼虾……据说那里的土地化冻了很是肥沃!”
随即叹了口气:“就是未开化的土人多了点,暴乱频频,实在难以肃清。”
辽东郡居住的汉人与土人一向井水不犯河水,也是畏惧对方人多野蛮、时常暴乱的缘故。加上从前的燕王刘恢看不上辽东那一块穷且乱的鸡肋,满心满眼都是入驻长安,觉得武力压制暴乱就是浪费兵力,便也没有多管。
长安人人皆知,辽东郡虽然在名义上归属燕国,实则是三不管地带。
栾布接过纸条,看着看着震惊了,辽东的资源竟是如此丰富?
恐怕以前,他们都错把明珠当砂砾了。栾布深吸一口气:“大王,陛下的意思不是肃清土人,而是打服之后再雇佣。”
“雇佣?”
栾布微笑:“是无需成本的雇佣。”
当了俘虏,不就无需成本了么?
栾布只觉遮在自己眼前的迷雾徐徐揭开。都说陛下聪慧万分,年幼便有明主之姿,若陛下所言不假,辽东郡果真适合开荒,那么太后指定辽东为颍阴侯一行人的放逐之地,恐怕也是意蕴深远。
栾布越想越是心热,细细给刘建分析:“……辽东地势平坦,季布所领两千精兵,加上大王所率军队,两面冲击,如何不能压制土人。”
他们最后唯有两个下场,一是躲进深山,二是被汉军俘虏。
这两个下场,在栾布看来没有区别。
土人之患,从此拔除!
且陛下建议燕军出动,也是作制衡之用——实则季布所率两千军队,就足以肃清土人了,燕王派兵,就是走个过场,前去分一杯羹。
以颍阴侯、曲周侯的本事,他们必然会扎根下来,率领放逐者成为土人之后的又一新势力。天高皇帝远,陛下若担心他们再生反意,就要在一切发生之前,给他们上一层名为燕王的枷锁。
实在是一举多得!
从此之后,辽东便再也不是三不管地带,而是实实在在的、归于大汉掌控的沃土啊。
栾布有些失神。
这计谋,是太后的主意,还是……陛下自己的主意?
理智告诉他,陛下年纪尚小,必定有太后在旁指点,但脑中不断低喃的声音告诉他,这“锦囊妙计”,怎么就不是陛下一人所为呢。
衣袖传来些许动静,栾布低下头,见燕王微有害羞,却跃跃欲试地扯住了他,栾布失笑:“大王莫急。”
“臣这就召见百官,为大王建言献策!”
……
辽东郡,城门口。
护送颍阴侯等人的大军驻扎野外,由代郎中令季布率领,生火做饭,秩序井然。
曲周侯郦商看在眼里,转头对灌婴道:“季布带兵的本事不差。”
灌婴染上白霜的发丝垂落耳侧,他笑笑,苍老的眼神隐约可见怀念:“你我从前征战的时候,本事也是不差的。”
郦商沉默了下去。
那都是从前了,高皇帝还在,他和几个老兄弟们都在比谁打天下的军功多,打打闹闹,谁也不服谁。时间过的真快!
上一篇:穿成豪门对照组的真千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