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沉坞
在桃侯等人看来,陈买扎根农本, 获褒奖是应该的, 而苏缓不过是取巧, 讨了天子欢心罢了。
他们或为官吏或为勋贵,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 君主的宠臣都是有定数的。太后身旁,格局基本已定, 越是新人便越难以出头, 而尚且年幼的天子不然, 远有季心, 近有郅都, 不都是撞大运得重用的么?
而今得了陛下青眼,指不定就是日后的三公九卿!
尤其是当了那么多年的小透明的桃侯,一朝翻身, 扬眉吐气,小心翼翼想霸占“宠臣”之名。只不过陛下年幼,不代表着好糊弄, 何况他掌控着八卦喉舌,得罪的人海了去了,只能把蠢蠢欲动的、排挤别人的小心思按捺下去,平日里埋头苦干,辛勤排演。
只是表面老实了,不代表心里老实,他如临大敌地品味着“知己”二字,暗道苏缓这家伙,究竟是哪个旮旯角里的,居然不声不响冒了出来!
桃侯挑剔的目光,上上下下打量着面前意气风发的少年,觉得此人不甚稳重,不像个墨家子弟。墨家钜子他见过,也不长这样啊?
不就是精于百工……
忽然想起被将军们视作宝贝的大黄弩,也是脱胎于百工之道,桃侯浑身一凛,眼神不敢再飘。
等到了梁园行宫,桃侯意识到他错了。
苏缓这小子的发明,不仅能讨陛下欢心,还能讨太后欢心,讨天下人欢心。
他目瞪口呆地看着碗中白色的粉末,这,这东西竟是脱胎于麦?
简直神迹!
等到钻入膳房的苏缓介绍,他才知道,麦子并不是磨一磨就可以了。磨粉之后还要筛理,提纯,等等等等,说得他云里雾里,直至苏缓目露郑重,道,这都是方才陛下的点拨。
鲁元长公主霎时展现与有荣焉的神色,我弟弟果然厉害。
惠王刘盈也觉骄傲,都赖越儿慧眼识珠!
对于太后来说,皇帝聪慧可爱又孝顺,没有一处不好的,原先满意的眼神,更带了一丝柔和。
桃侯看看面粉,想起天子建议的剧本,胖胖的眼睛写满了惊叹,传闻陛下生而知之,他如今……实在不得不信。
刘越一张小圆脸若无其事,已经能直面功劳而面不改色了。
皇帝陛下依旧是一身轻便的服饰,袖口微微卷了上去,伸出手,用指头蘸了蘸陶碗里的粉末,又捻了捻,随即评估起来。
西汉版面粉尚有粗糙的地方,粉质不够细腻,颜色不够纯净,但已经是从零开始的突破,能让美食荒漠更进一步,让所有吃得起麦的人感受幸福。
接下来就是推广石磨,想尽办法,把制造面粉的成本降下去。
这时候,吕雉走到儿子身旁:“这白粉如何食用?是生煮么?”
太后所言,正是众臣关心的问题,连梅花司司长都竖起耳朵,却见陛下端起寺人手中的陶碗,踏踏地挪到案桌前,肚子一吸,盘腿坐了下来。
只不过坐得有些歪。
郅都条件反射地左右看了看,御史大夫并不在。膳房烧好的凉水就在不远处,赵安屁颠颠地端到陛下身旁,刘越一点一点地把水倒进碗里,倒完以后,把衣袖捋得更高。
估量着水与粉的比例差不多了,在众臣期盼的目光下,刘越脸颊严肃,低下头,开始揉面。
众臣:“……”
他们犹豫了一会,终究没有进谏,还是那句话,嗯,御史大夫并不在。
说是陶碗,实则有脸盆这么大,设计的浅口便于操作,与盘子没什么区别。刘越认真极了,像在创造什么艺术品,渐渐的,众臣面色同样变得严肃,如同观看仪式一般。
刘越日日练武,力气实在不小,很快,松散的面粉就被揉成了一团。他恍然想起自己还缺少一根擀面棒,于是又唤来赵安低语了几句。
赵安把所有的情绪都埋藏在脸皮底下,转过身,发挥出平生最高水平的效率,捧着一根表面光滑的木棍回来——
那木棍看着并不细,打人应该很痛。
众臣:“……”
于是他们又看着陛下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块,用木棍擀成一个个薄饼,最后沾上水,花心思捏成胖胖的半圆漏斗形状。
等到形状成型,边缘又被捏成一朵朵漂亮的褶皱,一个他们并不认识,但模样漂亮滚圆的食物就这么诞生了。
虽说饺子大功告成,但刘越左看右看,总觉得哪里有不对劲。紧接着恍悟过来,饺子里面是中空的,应该要有多种多样的馅料,才能称为真正的“饺”。
他又把要求同赵安一说,不等赵安回话,众臣忍不住了。
他们接连发表谏言:“陛下!”
“陛下想要馅料,吩咐膳房去做就是。”
“膳房食材虽不比未央宫,也是极为丰富,陛下想要什么,都可以为您寻来。”
这话引来了阵阵附和声,就算他们不知道馅料是什么,但膳房的人又不是吃干饭的,陛下怎么能事事亲力亲为呢?
就连鲁元长公主都点了点头,她看皇弟花了大力气,万一累着自己了怎么办?
刘越眨了眨眼。
坏了,这回吩咐赵安的声音大了点……
不过他的目的已经达成了,刘越思考一秒,果断放弃,接下来的步骤就交给膳房。
皇帝陛下吸了吸肚子,站起身来,小心地捧起陶碗。陶碗里装着世上第一个成型的饺子,他怕形状漂亮的面皮瘪下去,于是脚步飞快,哒哒的走到吕雉面前。
在吕雉似惊讶似期待的眼神下,刘越献宝般地道:“越儿揉饺子给母后吃!”
第一个给阿娘,第二个第三个自然给姐姐和兄长。
皇帝理所当然地划分好了归属,至于几个师傅和他看重的臣子,不如让他们自己的厨子做。毕竟他也不能天天揉面,今天还是趁周昌不在的时候,大着胆子做了示范。
话音落下,行宫安静了一瞬。
众臣震惊片刻,随即便是动容。
他们陛下亲自动手做这庖厨之事,原来是要敬献给太后!
即便这新奇之物烹煮出来并不美味——不,绝无可能,看那像元宝一样饱满的形状,定然是天底下一等一的美味,即便食材是麦,也不会输给代国传过来的牛肉干。
不知道臣子都在想什么,吕雉已然是愣住了。
她半点也不嫌刘越手上、脸上沾了点点面粉,轻轻接过陶碗,凝视着里边。
吕雉放柔声音:“此物名为饺?”
刘越点点头。
他弯起眼睛,笑得像只蜜糖馅的甜心:“朕觉得一个字还是单薄了些,母后如果有喜欢的名字,尽管给它命名。”
吕雉舍不得破坏饺子的形状,更舍不得去碰那边缘可爱的褶皱,她想了想,随即扬起下颌,环视众臣。
“众卿可有好的主意?”
话语温和含笑,却蕴含丝丝高兴、炫耀的意味。
众臣闻弦歌而知雅意,何况他们心里也实在激荡,无不感慨皇帝陛下的纯孝,顿时绞尽脑汁起来,想为饺子赋一个好听的名。
年轻人向来脑子转得快,张不疑张侍中上前一步,谁知还是被桃侯拔得了头筹——
桃红泪眼汪汪,高声喊道:“太后,此乃天子饺!”
刘越:“…………”
刘越记起了数年前的指梁针。
难道桃侯与杳无音讯的徐生是一母同胞的兄弟?
皇帝陛下觉得不行,当即想要开口纠正,谁知太后欣然接受了这个提议。
吕雉从来没有看桃侯这么顺眼过,她拍板道:“善。”
第174章
于是天子饺就这么出炉了。
刘越看看手上的面粉, 又看看笑成一朵花的桃侯:“……”
有皇帝陛下做代言,石磨和石头机一出世,就得到了少府空前的重视。
还有耧车等新式农具, 经治粟内史与丞相批准, 迅速地推广至上林苑试验田。
人人都在猜测, 农家董安国与他的弟子陈买, 能否打破“非军功不得封侯”的传统, 成为以农封侯的第一人?!
还有墨家的小钜子, 小小年纪获封重赏, 实在不可小觑……
农墨两家大出风头,唯有儒法空虚寂寞冷。
法家看了看随侍陛下身旁的郅都, 舒服了。儒家看了看宠臣叔孙通, 虽然不太得劲儿, 也舒服了很多,就在他们盘算着自家弟子什么时候能走上人生巅峰, 跟随潮流品尝面粉的时候,惠王府传来了震天响的动静——
当今惠王长女, 皇太后的第一个孙辈, 出生了。
尽管对小翁主的生母讳莫如深, 却阻挡不了长辈对她的喜爱, 小翁主一出生有了食邑, 还是极为富庶的好地方。望着皱巴巴的,浑身通红的小婴儿,刘盈当即落下了泪, 吕雉伸手抱了她,眼神柔和下来。
鲁元长公主有足够的经验,正忙碌地四处布置、打点。她教弟弟如何去带孩子, 便听刘盈哑声道:“阿姐你忘了,越儿出生的时候,我带得可娴熟了。”
不仅是刘越,鲁元家的张偃、张嫣,都在他的怀里玩耍过。
鲁元恍然大悟,她还真忘了。
刘越在一旁踮起脚,面色逐渐严肃。鲁元长公主扭过头,朝他笑吟吟道:“越儿要抱抱小侄女么?”
一家人都在的时候,鲁元的称呼偶尔不那么正式,在外才会变作“陛下”“母后”。
刘越丝毫不在意这一点,他愿意做阿姐一辈子的弟弟,闻言心动了片刻,还是拒绝道:“小侄女不能受风。”
以后抱的机会多的是,皇帝陛下心想。
吕雉和刘盈都笑了,看着小翁主吃饱喝足,回到软和的摇篮里,车辇这才动身回宫。
当晚,皇帝宣布想外甥了,要把张偃张嫣接进宫陪他玩耍。
翌日太掖池边,张偃一边撸狼,一边和刘越说悄悄话:“皇帝舅舅看样子很高兴。”
刘越惊奇:“偃儿怎么知道?”
张偃摇头晃脑:“先生都是这么说的,人伦之乐,莫过于添新丁——”
刘越揉了把外甥的胖脸:“小小年纪不要装大人。”
说罢扭过头,津津有味地看宫人给张嫣编辫子。
张偃不开心地鼓起脸:“……”
小舅舅也大不了他多少岁!
以赵安为首的内侍忍不住露出慈爱的笑容,郅都随侍在旁,冷峻的面孔不禁有所松动。
等回过神,郅都沉默了,他告诫自己,万不能让陛下发觉方才他与赵安一模一样的心理。
上一篇:穿成豪门对照组的真千金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