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第121章

作者:一七令 标签: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虽然敌人被驱逐出去了, 但部分西北军不免对幽州军心存警惕。其实西北军如今的处境尴尬得很,朝廷迁都了,长安城被占了, 他们也不知道何去何从。

  跟幽州对上显然不是上策,但他们好歹还顶着梁国军的名头,就这样倒戈也太没骨气。

  但好在那群幽州军压根没工夫在意他们是何想法, 将突厥人赶出去后乘胜追击,准备一鼓作气攻进对方老巢。

  张茂行等从长安一路赶至西北,许多攻城打仗的大物件都没能带上,只能用西北军营里现成的。

  东西刚到手便察觉到了差距,这玩意儿跟幽州新制的攻城器具相比,实在是不能看!

  西北军小将们也察觉到了张茂行跟贺辽的嫌弃,他们压下了窘迫,强行将锅甩给赵弘间:“都怪赵弘间,那家伙临走前带走了不少东西,只剩下这些年久失修的老物件,如今一时找不到更好的,还请诸位凑合着用吧。”

  似乎这样解释一番,就能化解眼前的窘境。

  张茂行他们也没再说话,只是有什么就用什么。

  突厥人本来以为自己主动撤离后,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不想那群中原人竟然得寸进尺,还追着打到他们部落里。若是寻常的汉人也就罢了,大不了来个瓮中捉鳖,还怕打不赢他们?可这次不一样,这群汉人训练有素,配备精良,动作还十分敏捷,杀起人来手起刀落,简直不讲道理。

  他们何曾吃过这样的亏?不仅挨了一顿揍,抢回来的东西重新吐了出去,甚至,连自家的东西都被夺走不少。

  被打回去的突厥人叫嚣着要给梁国还有那个新皇帝好看,但也仅限于口头上的宣泄,根本不敢有进一步的动作,生怕踏过边境后还要挨更多的打。

  突厥人也委屈得紧,他们分明记得中原人没有那样厉害的烈马,也没有这般精炼的身手,更从来没有过这样数万的盔甲军。

  这次被打得这么惨,也是因为他们太小瞧了对方。看来,今后得改变一下对中原的战术才行。认输是不可能认输的,只是暂时蛰伏,等他们研究透出如何对付中原,照样还会挥兵南下。

  外族人暂时消停下来,张茂行却已经开始分发抢回来的战利品了,这也是他们陛下吩咐的。之前为了让西骨族等部落出手,陛下曾许诺他们要重金酬谢,如今正好兑现诺言。

  阿尔普等再次赚得盆满钵满,高高兴兴地让张茂行转告裴杼,下次有这种好事还要叫上他们。

  西骨族这次出个兵真没亏,打仗主要是西北军顶上,他们只是从旁协助,族人并没有受什么伤。但裴杼大气,战利品自己一点没要,就连燕州的兵都没分到,全给他们了。

  燕州兵也没叫屈,深信陛下不会亏待了他们。这会儿不给,说明后面还有别的。

  临走前,阿尔普还拉着张茂行问:“你们家陛下收复完其他各州,是否还得再登基一回?”

  之前裴杼虽说在幽州弄了一次登基大典,但毕竟时间仓促,等消息传到草原上时,裴杼都已经走完仪式,定下国号跟年号了,阿尔普等人自然错过了。这回裴杼若是顺利接手整个梁国,应该还会正式办一场吧。

  这话张茂行没有贸然接,他们都知道,自家陛下似乎不太喜欢这些繁文缛节,甚至还觉得办大典浪费钱。迟疑片刻,张茂行同阿尔普等人道:“若是再办登基大典,一定提前一月便通知诸位。”

  “行,那我等着。”阿尔普翻身上马,准备回去先备好贺礼以备不时之需。

  裴杼是个大气的人,跟他交好永远不会吃亏。

  阿尔普深深地看了张茂行几个人一眼,这些人为裴杼上阵杀敌,冲锋陷阵,来日中原安定了,裴杼肯定是要论功行赏的,绝不会亏待手下这批人。若不是有族人牵绊,阿尔普都想跟着裴杼算了。

  他虽然没有这个福气,但日后可以试着做裴杼这样的大汗,让他的族人享受这份运道。

  张茂行带人平定了西北战乱后,并未立马回程,而是梳理西北军务,顺带改良一下西北已经落伍的兵器。

  西北守军也默认张茂行等对军政的管控,他们之所以会留下来,一部分是因为江舟跟沈璎的缘故早已投诚景国,还有一部分则是因为本身在军中级别不高,或者直接就是底层兵卒,即便逃跑也没有他们的份儿。

  这些人被景国人接手后,也没怎么挣扎,稍稍纠结过一番之后便认命了。

  等到西北稳定的消息传回长安后,裴杼才终于有了闲心继续收编长安的旧臣还有为数不多的驻军,顺便又让江舟带领一队人马前去平定长安周边。

  在裴杼入主长安城的这些日子,已经有不少太守主动投诚,心甘情愿归顺新朝,但总还有一些看不清现状,抵死不降的。

  裴杼让江舟过去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毕竟他们压根没将这些地方的反抗放在眼里。以张戚的处事风格,真正有用的东西他早带出去了,其中就包括各地兵力。如今这些死不投降,不是愚忠便是虚张声势,江舟随便带点人都够让他们喝一壶了。

  倒是张戚那边还得盯着,毕竟这伙人带过去的兵力不少,且蜀中又易守难攻,来日或许还得费上不少功夫才能彻底清算。

  这都是后话,这些日子对留在京城的前朝旧臣而言属实煎熬,但好在他们到底通过了新君的考验,里里外外查过一番后没找到什么贪腐的大罪,这才被正式启用。

  碌碌无为的继续留在原地,也没有任何调动;稍微有些能力的,无不往上升了官,有的甚至破格提拔,连跳好几级。

  没办法,裴杼的班子虽然厉害,但人员确实精简。郑兴成他们还在幽州,如今能代他管事的人只有王绰沈璎他们,这几个虽然全能却也没有三头六臂,事情一多难免分身乏术。

  为了长远考虑,安定之后要立马开科取士,早日将朝廷的班底凑齐。当然也不必全部比照着从前梁国朝廷来,梁国朝廷官员太冗余了,一个事情要两三个人一同做,浪费人力都是其次的,最主要的是浪费钱,裴杼觉得有必要精简一下衙门人员。

  他将这事儿交给沈璎,让她先定个名额指标,回头按着指标来取士。

  沈璎欣然接下,留守在长安的几位老臣敢怒不敢言。

  这些都是朝廷的事,向来都是男子负责,可新皇竟然让女眷插手!除了沈璎,其他任何一个男子来做他们都没有意见,可为何偏偏是沈璎这样一个姑娘家呢?姑娘家不在家里相夫教子,插手朝廷的事算什么道理?

  陛下真就不怕来日坏了超纲?

  当然,他们也仅仅是私下说几句酸话罢了,当着沈璎的面那是一句都不敢多言。说来可笑,幽州造反的这群人当中,脾气最好的竟然是裴杼。裴杼一开始虽然也警惕,可得知他们没贪污没犯法,对他们都态度便亲厚了不少,就连两个梁国的宗亲都能一视同仁。

  剩下王绰同他们这些前朝旧臣十分疏远,心有芥蒂;江舟贺辽等人脾气火爆,动辄喊打喊杀;沈璎则性子冷淡,说一不二,都不是好惹的。

  听闻陛下要将幽州那边几位官员接过来,据说有一位郑大人跟一位魏大人很得陛下器重,如今大家伙都盼着这两位脾气能好些,最好是能跟陛下一样平易近人、手段温和,攻击性不要太强。

  幽州作为裴杼的大本营,人员并不能全都调往京城,但是郑兴成、魏平几个倒是可以尽快掉过来帮忙。

  再就是齐鸣燕王一家,也是时候让他们回来了。至于其他的,等到江舟将那剩下的几个州解决完了之后再议。

  去幽州传人进京一事,裴杼不放心别人去,特意让谢邈跟唐放他们亲自前往。传人之外也为了让众人安心,他并没有忘记大家的功劳,等过些日子必定会论功行赏。

  谢邈等人去传话时,魏平还能稳得住,郑兴成若有尾巴的话,指不定要翘上天了。

  陛下果然没有忘了他!

  郑兴成甚至开始迷失在自己的幻想中,先前打仗的时候危险,陛下才没让他跟着;如今占领长安,眼瞧着天下承平,陛下便立马将他召到京城。这说明什么?说明陛下最器重的还是他郑兴成,什么王绰沈璎江舟华观复,统统都得靠边站!

  成四跟秦阿明也不遑多让,他们从前是什么样的人物?不过就是县衙里两个办差的小吏罢了,如今竟然也能被调去京城,说是一飞冲天也不为过。

  余下众人或是羡艳,或是欣喜,唯独没有嫉妒。陛下是什么人他们难道不知道吗?便是陛下日后一直留在长安城,也绝对不会忘了他们。

  老实等着吧,政务照管,生意照做,如今陛下不在,他们便是幽州的顶梁柱,来日,说不定还要进京给陛下贺喜呢,他们可不能在这关键时候掉链子。

  裴杼稳住了长安,张戚一行人也顺利抵达了蜀中。

  蜀中当地百姓倒是有些排斥张戚这等外来户,各个地主也是格外不欢迎,毕竟蜀中地盘就这么大,朝廷这些人过来之后,必然要占他们的田,谁愿意被更高的官员贵族压榨?且这些官员贵族数量庞大,估计胃口也大得很,轻易喂不饱,最后倒霉的只能是他们。

  无奈张戚等人带着将近十万的兵力,如此一来,百姓地主也是敢怒不敢言。

  在蜀中落脚后,梁国朝廷的班子也是立马接手了蜀中官府,并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建立宫殿衙署,原先的官员们只能被迫降级,他们也如当地百姓一样,一句抱怨也不敢说。

  张戚等人从来不在乎这些原住民的看法,蜀中地方虽然比不上长安城,但胜在安全,只要他们守好这块地盘,过个几年便可以悄悄往外扩张领地。等到时机成熟,便再次夺取京城,入主中原。

  张戚觉得他们打不赢裴杼,主要是有齐霆这个拖后腿的坏事,往后他努力经营蜀中,未必不能比裴杼强。

  又过了半个月,裴杼的人打听到消息,说是梁国的小朝廷已经推举了新皇帝人选。

  并非是他一开始以为的大皇子,而是年仅五岁的六皇子。

  裴杼惊讶了一会儿后,又觉得这果然是张戚他们能弄出来的事。弑君的时候让年长懂事的大皇子顶上,齐霆一死,大皇子的用处也没了,年岁大反而成了他的劣势,远不如扶持一个稚童来得划算。

  至于那个大皇子是否甘心,就不是张戚等人考虑之事,反正他们一开始也只是想找一个好拿捏的傀儡皇帝。

第157章 封赏

  这日, 裴杼听闻魏平跟郑兴成几个已经赶到京城。多日不见,裴杼难免惦记他们,听闻几人入宫还忍不住走到殿外看了一眼。

  这一眼, 恰好看到四人的身影。裴杼眼神好,隔这么远都能看到郑兴成一路走一路吹, 旁边秦阿明跟成四两个也是抬着下巴看人,只有魏平一如既往。

  裴杼沉默了下来,好像有点歪了。

  诚然, 郑兴成跟魏平两个都能力过人,但是性子千差万别, 魏平稳重内敛, 郑兴成却容易张狂,在他身边或许还会老实点,但日后手下的人多了,难免媚上欺下。

  见微知著, 这情况或许在河北道许多官员身上都会发生。打天下的时候矛盾只有梁国这一个,只要专心致志将前朝弄垮就行;如今梁国偏安一隅, 景国内部的矛盾便浮上来了。

  裴杼捏了捏太阳穴,感觉脑袋隐隐发痛。若是不解决, 积攒的矛盾还会更棘手,有朝一日兴许还要对自己人下手, 这是裴杼最不愿意看到的。

  纵使有千头万绪,但等到郑兴成几个走到眼前时,裴杼还是不由自主地露出笑意:“一路可好?总算是把你们给等来了。”

  几个人行礼过后, 魏平还未开口,郑兴成欢快地奔上前,嘴里可劲儿说着漂亮话:“陛下, 臣等一切都好。只是毕竟几月未见,微臣实在是牵肠挂肚、思念至极!”

  裴杼:“……”

  几个月不见,郑兴成还是这幅德行。

  他也没有了寒暄的心思了,叹了一口气道:“行了,都别耍宝了,快进来说说幽州跟河北道的近况吧。”

  郑兴成立马收了略显夸张的表情,就连成四两个也将尾巴收敛起来,恢复从前乖巧老实之态,唯有魏平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着老成。

  郑兴成虽然谄媚,但也不是看不懂眼色。他如今这样子大概就类似于穷人乍富,多少有些没见过世面。说句不好听的,他还以为陛下也跟他一样端不住,但没想到自己还是少见多怪了。

  陛下哪里是端不住?他分明是太沉得住气了,以至于根本不像是个即将坐拥天下的开国之君。若是换了他,早就得意忘形了。不过这正好说明他们的眼光极佳,陛下果真英明神武,值得他们追随!

  幽州与河北道的一切安稳,即便大量的兵力被抽调,即便之前张戚齐霆等人大肆泼脏水,也没有在河北道境内掀起多少骚乱。裴杼不在的日子,大家齐心协力共同稳住了局面。

  郑兴成尽量平铺直叙地将事情交代完,但总归还是免不了吹嘘的心思,结束之前还不忘给自己表了一番功,而且只为自己表了功,旁人他可管不了那么多。

  裴杼淡然地听完全程,并未对郑兴成的话有什么回应,只是给他们分配了几件要紧的差事。

  有了差事,郑兴成自然高兴,但陛下这样态度平平,却又叫他心里打鼓。陛下莫不是在长安碰到更贴心的臣子,有些嫌弃他了?

  这可不成!他不能容忍陛下身边还有第二个马屁精!

  很快,郑兴成跟魏平便开始介入各衙门里的事,留在长安的前朝旧臣们本来还对这两位新来的官员期待满满,一番接触下来,众人渐渐笑不出来了。

  两个差役出身的十分滑头,那位魏大人过于刚直,至于那个郑大人,他简直有病!

  郑兴成的攻击性比他们见过的任何一个人都要强,且似乎认定了他们都是阿谀谄媚之徒,一旦他们想要对陛下讨好献媚,便会遭到郑兴成毫不讲理的攻击。对方似乎还嫌弃他们办事太磨蹭,常在陛下面前嘲讽他们,甚至放言,他们连幽州各县衙的县尉县丞都比不过。

  真是奇耻大辱,他们毕竟是京官,怎么可能连县衙的官员都比不上?

  可偏偏陛下竟然也认可这番话,为了表明他们不比任何人差,京官们铆足了劲办差。如今京城人手不足,大半的官员都被带去了蜀中,剩下来的这些一个人要做两三个人的活儿,每日几乎得睡在衙门里。

  幽州这几个官员一来,长安城不少官员叫苦不迭,亏他们之前盼着这些人能缓和气氛,结果反而将朝廷变得更加糟糕。且糟糕的只是他们,这些人反而乐在其中。

  好在没多久,他们便又收到了个好消息,江舟已经成功收拾了一群不服管教的地方官,稳住了南北各地。

  江舟的手段十分简单,到了不愿归顺的各州后,先让士兵佯装攻城,闹出来的动静越大越好,等轰开了城门将地方官员押来问罪。有罪抄家,无罪劝降,若是死不投降,直接砍几个杀鸡儆猴。

  江舟可没有他们陛下那样的耐性跟好脾气,梁国朝廷那些人都已经跑了,这些人还敢明着跟新朝叫板,摆明了是想找死。若不弄些雷霆手段,日后如何镇压地方?死几个高官,才会叫人胆寒。

  江舟这一套效果也不错,甚至还给朝廷搜刮了不少田产跟财富回来。

  裴杼对此满意极了,若想要朝廷富裕,光是带回来的这些田产就足够了,但裴杼是打着二次分配的念头,所以这些田产不够,远远不够。

  下一步,裴杼便得对那些大地主动刀子。对他们动手,任务会相当艰巨,也相当漫长,说不定比对付张戚他们还要麻烦。

  各道乃至各州安分下来后,不少老臣终于觉得自己有用武之地了,于是欣然进宫,请求裴杼在长安城再次举办登基大典。

  裴杼有些苦恼:“有这个必要吗,之前不是办过了一回?”

  一次典礼走完其实挺烧钱的,他在幽州攒下来的家底虽然挺多,但也禁不住这个花法,需知日后要用钱的地方多了去了。

  吏部尚书程敬之极力劝道:“陛下,您当日在幽州登基时尚未入住中原,也未曾得传国玉玺,除河北道以外的诸多官员不曾恭贺过,实在委屈了您。如今各州已定,南北一统,合该再办一场登基大典昭告天下才是。”

  程敬之说完,其他官员也纷纷应和。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陛下太看重幽州了,身边的心腹臣子无不是幽州出来的。唯恐陛下今后还对幽州牵肠挂肚,得先将长安城的地位定下,也叫幽州那些人知道,不管他们蹦得多高,京城也只有长安这一个,长安的地位永远不可取代!

上一篇:这王是非当不可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