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五年,我登基了 第30章

作者:一七令 标签: 种田文 基建 穿越重生

  在张县令突然上门询问时,郑兴成懒懒地回答,边上的裴杼则喜气洋洋地道:“确实有贵客要来,昨天晚上连夜递了拜帖。”

  说完便请张县令入内了,那些是贵客,张县令也不能怠慢,都算是财神,况且人家今儿登门还特意给他带了一个好消息。

  听到杨夫人找到了京城的门路,裴杼喜不自胜。第三项任务迟迟完成不了,裴杼也着急,不过好在两个工坊已经开始建了、香胰子香水销路甚广,他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只盼着老天开眼,别再折腾他了。

  张县令倒是很好奇,裴杼口中的贵客到底是谁,难道是夫人引荐过来的商贾?也不像啊。

  不多时,两辆马车停在县衙门口。

  两边都是熟人,看一眼对方的车夫便知道里头坐的是谁。槐县的文县令听到车夫提醒后,脸色便有点微妙,他昨儿傍晚回去就立马准备了帖子,本以为行动已经够快了,没想到对面也不逊色。

  对面也是一样心绪复杂,还以为只有他一个人呢,没想到隔壁那位下手也快准狠,甚至昨日还故意做局诓骗他们,好叫他们误以为槐县上下无欲无求。

  呵,幸好他没有上当。

  可等到下了马车之后,二人又仿佛没事人一样上前寒暄。昨儿言之凿凿表示自己看不上裴杼的和县吴县令就跟失忆了一样:“文兄是来寻裴县令叙旧的?”

  文县令矜持点头:“贤弟不也是来叙旧的吗?”

  “既都是来叙旧的,那便一起吧。”吴县令面带微笑,与好友携手一道进了永宁县县衙。

  永宁县也给足了尊重,裴杼与郑兴成亲自过来迎接,将他们引至正堂,可谓是体贴备至。几人一路说说笑笑,仿佛天生关系就这么融洽。

  只是万万没想到,张文卿那个老东西也在这正堂。三人面面相觑,场面一时有些尴尬。

  张县令反应过来贵客是谁后,忽然不客气地笑了一声。啧,当时这俩货嘲笑他的时候可没留情面,怎么,如今看安平县跟着喝上汤了,也便巴巴地过来贴永宁县了?要不要脸?

  脸是要的,但是跟赚钱比起来,这点脸面也就可有可无了。况且裴杼还十分给面子,不仅一大早就让郑兴成准备迎客人,如今客人到了也是极力缓和气氛:“二位县令远道而来,永宁县上下都不胜欢喜。今日张县令也在,大家难得聚在一起,正好借此机会联络联络感情。”

  说完也不免遗憾:“可惜芮县令不在。”

  原本裴杼以为芮县令会最先过来,毕竟三县之中庐县最次些,结果那位反倒一直没有消息。

  文、吴二人对望,皆默不作声地抿了一口茶。

  有裴杼跟郑兴成在旁说和,即便张县令心中有怨,可表面上依旧过得去。闲话了半日,终归是要切入正题的。

  两位县令不愿意再兜弯子,直接问起了窑场一事。这两天他们已经派人打听过了,永宁县的香胰子跟香露卖得实在是好,尤其是那香露,备受富贵人家追捧,即便刘太守有心打压也是压不住。那几个工坊如今是掺和不进去了,可是窑场却还没有动工,整好可以掺一股。

  二位急于争先,裴杼却耐心地先同他们说明了一下窑场的构思。这窑场想要建成,难度不低,毕竟真正的紫色瓷器如今是没有的,但方子就在他手上,只要有熟练工且钴土矿备齐,总能成事。等到茄皮紫釉瓷做出来后,也定能风靡一时。

  当初裴杼求张县令出钱建工坊时,曾许诺若不赚钱,就当是他们借的,如今亦然。

  此话一出,吴县令立马就没有了顾忌,表示自己可以出钱,且和县境内有不少擅长烧瓷器的手艺人,若是裴杼需要,他即刻就能送上门来供裴杼驱使。

  文县令稍加思索,忽然道:“既然和县出人,那建造窑场的一应开支就由槐县出吧。和县距永宁县太远,槐县倒是相对近一些,来日窑场可以设在永宁县跟槐县之间,取中间位置,以方便两县的百姓上工。”

  吴县令攥紧了桌脚,狗贼,竟然敢算到他头上?!

  裴杼还在犹豫,其实窑场建在哪儿他倒是无所谓,毕竟那几个工坊已经将永宁县适龄的工人都已经吸纳过去了,再扩建的话还得从外头招人。永宁县人口太少,窑场或近或远没有太大的影响,只要技术跟财政能捏在手里就成。

  可吴县令着急啊,谁不希望作坊离自家更近?来日或是招工,或是发展商业,那都是对自家大大有利的。即便和县距离永宁县过远,吴县令也不得不争:“和县可不缺钱,我们不但能出人,连钱也一并出了,绝不会让裴大人费半点心。至于您要的钴土矿,这也好说,我便是出身江南西道,裴县令想要那儿的钴土矿,于我而言易如反掌,要多少我便能取多少。只一点,这窑场得建在和县境内!”

  有这样的门路?

  裴杼竟然觉得,这样也不是不行。

  文县令坐不住了,瞬间锋芒毕露:“钴土矿而已,槐县也能运来,且我在京城有门路,窑场建在槐县,往后生意根本不用愁。”

  等等——裴杼抬手劝阻,怎么好端端的突然火药味这么浓了?他今儿是为了讨论作坊,可不是为了吵架的。

  吴县令拍案而起:“笑话,难道我便没有门路了?”

  “认真比较起来,和县本就不如槐县富裕,这是事实。”

  “姓文的,你什么意思?!”

  “意思是,这窑场,槐县要定了!”

第37章 闹翻(二更)

  一直标榜着情同手足, 原来也不过是装出来的情分啊。本来还有余怒的张县令见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后,心中的那点膈应劲儿忽然就散了。别看这几个县令总是抱团欺负他们,其实他们自己也不见得就瞧得上对方, 虚伪,太虚伪了!

  气是不气了, 如今张县令倒是挺警惕的,这俩人为了一个窑场如此不顾颜面,裴县令会不会觉得他们好说话, 以后都只找他们合作了?

  张县令目光深沉,这群人还真的是不得不防。

  不过, 今日之事, 那位芮县令应该还不知道吧。

  裴杼真没空宽慰胡思乱想的张县令了,他被这两位县令吵得头疼,今儿是请他们过来谈生意的,总不好最后闹得一拍两散。

  裴杼打断了他们, 三个县各退一步,窑场就建在槐县与和县之间, 裴杼出配方,另外两个县出工、出钱还得给他将钴土矿弄过来。窑场由裴杼派人总管, 一切规章制度比照赠春坊来,日后若有改动, 需得三家共同商议才行。至于利润,永宁县要占四分利,余下两个县城各占三分。再便是招工了, 裴杼也将丑话说在了前头:“赠春坊如何招工的,来日窑场便是如何招工,各县百姓若想进去, 得全凭本事才行。”

  “这是自然,我没意见。”吴县令立马应下,他不相信治下百姓会在手艺上输给槐县。

  文县令见裴杼肯让出选址,虽然遗憾窑场没有彻底落在自己县城内,但是如今这情况他也不亏。毕竟是他们求着裴杼的,人家都退了,他们若是不退也忒不给面子,日后还怎么合作?他道:“槐县上下也无异议。”

  吴县令心中腹诽,好个学人精,自己说一句他就学一句,平时怎么没看出来他这么狗腿?吴县令想了想,又补充道:“只是今日合该将一切都定下,将来窑场也只能由咱们三家共管,不必再让其他人掺合了。”

  文县令想到了芮县令,眼神一闪,立马附和:“是这个道理。”

  裴杼一言难尽,这会儿又心照不宣起来了?这两人之间的情分还真是难懂,不过一文一武,还挺搭的,若是吴县令姓武,那就更搭了。

  大事说好之后,剩下的便是些琐碎事项,裴杼与他们二人足足商量了一日,期间也有扯皮争议,不过最后也都退让了。主要是心怀鬼胎的人太多,两个县令彼此都较着劲儿;又有张县令在旁时不时挑唆一下,想让裴杼看到还是他们安平县省心;更有郑兴成在极力压榨,既然不是他们出钱,郑兴成恨不得将两个县的钱全部榨干。

  如此一日下来,即便事情谈成了,裴杼也是心力交瘁。等送走三位县令后,裴杼彻底瘫坐在椅子上,真的动弹不了一点儿了。

  人走之后,王绰才从书房中出来,对裴杼道了一声“恭喜”。

  裴杼盖着脑袋:“是该恭喜的,不花一分钱就能把窑场给建好了。”

  王绰笑而不语,岂止,将来还能不花一分钱将这两个县变为自己所用呢。

  瘫了一会儿,裴杼又不得不挣扎着起来了,这会儿不能睡,他还得去看看两个工坊修建得怎么样了。

  走出县衙后,张县令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们两人一眼,轻飘飘地上了马车。虽然他也很想留下来好好嘲讽一番这两个,但是回去告密显然更为要紧。

  文、吴二人被他看得也不大自在,方才在裴杼面前据理力争,但是如今出来之后冷风一吹,两人又醒过来了神。尤其是文县令,他自诩宰相肚里能撑船,顾忌着他们今后还有合作,尤其是窑场建起来之后甚至交往还会更密,如今将关系闹僵并无半分好处,遂主动开口缓和了气氛:“方才在县衙时略有些失态,只是愚兄也是为了槐县的将来,并不针对谁,还往贤弟勿怪。”

  吴县令虽然心里已经记恨上了,但还是跟对方一样扬起了嘴角:“哪里,都是为了各自治下的百姓罢了。”

  短短两句话说完,便已相逢一笑泯恩仇,下次聚会,他们仍是无话不谈的兄弟,毕竟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么过来的。

  回去之后,吴县令便赶紧写了一封信,叫人快马加鞭送去江南西道,不管这个钴土矿是什么,都得第一时间找到送给裴杼。与此同时,他又叫人搜集了和县所有做瓷器的手艺人,准备提前送去永宁县,让裴杼先跟他这边的人接触接触。

  多年好友,文县令怎能不知道吴县令的为人?他断不会让对方专美于前,于是安排人手,不管和县要做什么,他们只能比和县做得更快、更好,这会儿不争,下场只能跟庐州那个蠢货一样。

  两人明争暗斗,一刻也没停,被他们撂下的庐州县令却收到了一封告密的信。

  通篇读完后,宛若晴天霹雳。芮县令怎么都没想到,这两人会背着自己跟永宁县掺合到了一块儿去!还为了一丁点儿利益在裴杼这个小辈面前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在吵架之余更联手杜绝了庐县掺股的可能!

  他们怎能如此,明明一开始说好了,谁也不会自降身份跟永宁县示好,合着只有他一个人当真了?

  不,或许是张文卿蓄意挑拨、这里面另有隐情呢?多年好友,他们从来都是一致对外,这两位应当不会对自己太狠。芮县令还想在试探一番,于是给二人各写了一封信,委婉表示自己回去之后深思一番,觉得跟永宁县合作也不是没有好处,遂特意过来询问他们的意见。

  不出意外,两人都在回信中极力劝阻,好赖话都说尽了,让他千万不要白费精力。

  芮县令:“……呵。”

  他跟永宁县合作就是白费力气,那两人为了永宁县出钱出力就是舍生取义了?

  芮县令气得直接将信给撕了,末了又团成团扔到地上跺了两脚,含恨骂道:“我算是看清了这两个无耻小人!”

  信撕了之后,芮县令望着地上的纸屑又开始后悔,懊恼自己手太快,他就应该将这两封信送去永宁县给裴杼看看,让他知道那两个投奔他的背地里是个什么东西。

  越想越不该意气用事,本来就生气的芮县令更是被自己给蠢笑了,独坐到半夜都能没咽得下这口气。

  几日后,槐县与和县的烧瓷工人都来了永宁县,裴杼做了个简易的窑洞,让他们先烧制一批给他看看。吴县令也带了话过来,钴土矿已经找到,此物在江南西道一带存量极丰富,光是他家附近发现的钴土矿就足够五六年的用量了,无需再找新。且这种东西也不在金、银、铜、铅等官府严禁之列,以他本家在当地的威望,开采这些尚不值钱的矿,只需跟官府打点一番即可。

  一切都在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就连香露跟甘油工坊都建得顺顺利利,在裴杼的紧盯之下,愣是没有出过半点茬子。

  期间,裴杼又扩招了一批人,这回前来应聘的女眷比上次还要多。上回只是永宁县跟安平县的女眷,这会连带着槐县跟和县的一些人也来碰运气了。

  赠春坊招人从不看身份,只要手脚麻利、家世清白、有上进心即可。

  此番进来的女眷也幸运,膳房伙食又改善了不说,进来的头一日还领到了两身衣裳。

  赠春坊原本的膳食便不差,当初那等艰难的环境下还给她们半碗蛋羹呢,放在寻常村中想都不敢想。当时是为了安定女眷的心,特意贴钱做的饭。如今整个永宁县还靠着工坊来养,饮食方面自然也该提一提档次。至于衣服,则纯粹是工服而已。

  工服不工服的,女眷们并不在意,在她们眼中这毕竟是两身簇新的衣裳。许多人摸着属于自己的新衣裳,半晌都舍不得松开手。这年头,寻常女子一年到头也做不到一身新衣,有的甚至一直穿着家中姊妹的旧衣,直到嫁人时才会穿上新衣服,可工坊竟然愿意白送给她们!

  换上整齐的工服,众人多少还有些不适应,但很快,这点诚惶诚恐便在梅燕娘的快节奏管理下消失地无影无踪。

  工坊里头这么忙,谁还有时间再感慨?

  原先的女工手艺已经熟练,被分区了做香露跟造价不菲的香胰子,新进来的这批则负责做最简单的热制皂,等到熟练之后,再招新人。反正工坊这边的订单越来越多,便是再多招几回也不为过。

  等到两间新工坊落成、永宁县的香胰子、香露顺利运送到京城后,裴杼终于听到了久违的提示音。

  完成了!裴杼迫不及待地打开系统面板,终于看到了任务完成的标识,谢天谢地,终于不用再面对所谓的随机事件了。

  裴杼看向奖励,好奇这次会出什么,若是粮种自然最好了。

  他虔诚地伸手,打开一看,却是个从未见过的东西——人口翻倍卡。旁边一行小注:使用此卡,可随机获得八千良民。

  裴杼:“好家伙,还有这种功能?”

  他要是使用的话,究竟会从哪里送来人口呢?工坊要用人、江舟那边练兵也要用人,如今人手不足,地里的麦子熟了都得衙门派人过去帮着收割。缺人的裴杼想都不想,立马点了使用。

  ……嗯,无事发生。

  裴杼确定了,定然是得等一等才能见效,只是不知道这回究竟要等几日了。

  安平县县衙的粉壁上,一张写着县衙招工的告示因为长久无人问津,已经被风吹得摇摇欲坠,就在即将被吹落之际,忽然被一只素手稳稳接住。

第38章 捡人

  今年永宁县的冬小麦收割都晚了些, 不过在衙门下场帮忙之后,总算没有耽误太久,也没妨碍下一季播种。

  幽州原本是一年一熟, 后来经过多年摸索,才变成了一年两熟或者两年三熟。冬小麦割完之后, 地里刚好续上谷子跟高粱,等到九月末收成之后,又可以再种上一季冬小麦。在没有高产作物引入中原前, 这么安排已经是将土地利用到极致了。

  好不容易高粱粟米种下后,县城下面的古排村竟然传出噩耗, 两只野猪从山上跑了下来, 糟蹋了不少庄稼,还连伤两人。

  裴杼得了消息后,立马带着江舟还有众差役,气势汹汹地前去抓猪。

  去往古排村的路上, 江舟脸色奇差,尤其在听闻裴杼絮絮叨叨说, 待会儿抓到野猪后肯定会多给他分几块猪蹄,让他不要担心时, 江舟隐忍着怒火反驳:“我难道是为了几块猪蹄出门的吗?”

  “难道不是吗?”裴杼眨着眼睛,他今早上让江舟帮忙时对方还一脸不屑, 直到他说野猪拿回去加餐后,江舟才开始动摇。衙门的饭菜在裴杼看来还不错,但是江舟总嫌弃没有油水, 还跟着张如胜一块儿抱怨裴杼抠门,赚了钱也不给他们买肉。野猪虽只有两头,但好歹也是肉, 足够吃几天了,江舟肯定馋。

  裴杼觉得他脸色不好是因为给的不够,于是许诺:“好吧,只要你待会儿出全力,两条猪尾巴也可以留给你,我知道你肯定一早就惦记上了。”

上一篇:这王是非当不可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