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七令
裴杼卖力夸赞,齐霆听着,神色也越来越放松,嘴边笑意更是越来越明显。
显然,裴杼的话直接夸到了他的心坎儿上。若是跟先前的杜良川一样,齐霆都不至于这般满意,但裴杼并不是胡说八道,他能说得这样细致入微,可见是将那本文集钻研透了。
朝中基本无人知晓,这本文集原是他当年落魄时所著。是以,裴杼能说出这番话,绝不是出于奉承,而是真心实意的欣赏。
第65章 宴会
从宫中出来后, 裴杼还收到了一堆赏赐。
挺让人不可思议的。裴杼不仅没有觉得高兴,反而越发体会到了这位皇帝陛下的喜怒无常,难以捉摸。
杜良川百般讨好都不行, 自己胡说八道却能入了他的眼。但要说这位皇帝是个嫉恶如仇、听不得曲意逢迎的圣君,那也不对, 先前师兄还特意嘱咐过他,说是万一面圣,千万要克制性子, 不要反驳违拗圣意。看师兄那小心谨慎的态度,就知道这位皇帝不可能有什么容人之量。
可这回偏又对他破了例, 真是想一出是一出。
等回了进奏院后, 裴杼又被杜良川给堵住了。杜良川本来就把幽州太守之位视为自己的囊中之物,进京之前他便已做好了升官的打算,可之后诸事不顺,如今又被齐霆从宫里赶了出来, 杜良川岂能不发疯?一切都罪魁祸首都是裴杼,一定是这人用了什么不入流的手段迷惑了皇上!
裴杼被他吵得头晕脑胀, 感觉自己灵魂都要出窍了。
其实他也不想来京城,更不想在这应付杜良川。若是可以, 他现在就想回永宁县。不管是那位莫名其妙的皇帝、还是无恶不作的相府、亦或是眼前这个被嫉妒迷了心窍的杜良川,他都讨厌极了。还是永宁县好, 不知道沈璎他们如今在做什么,有没有想他……
先前裴杼答应了给徐尧叟寄信,除了徐尧叟的, 裴杼自己也寄了,他出来这么多天,总要报一声平安。裴杼不爱写毛笔字, 但是这回却写了许多,碎碎念地将最近发生的事情都说了一遍,提到最多的便是张礼邴的事。
如今信已寄到永宁县,众人不约而同地围坐一团,迫不及待地打开,可瞧过之后,一时竟沉默下来。
京中的官员已经脏至这等地步了吗?那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连宰相及其家人都视人命于无物,底下的官员更不知会如何胡作非为了。
官员狠毒,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其实是朝政混乱。身为皇帝的齐霆不仅没能约束,反而听之任之,一心一意弄什么平衡之道,真是荒谬得可笑。至于这所谓的平衡,听起来似乎很厉害,但也不过就是粉饰太平罢了,靠着这套平衡之术,勉强能维持一时,但积累的问题只会越来越多,矛盾也会越来越尖锐。终有一日,所有人都会自食恶果。
华观复转向王绰,冷不丁评价道:“你的错。”
沈璎跟江舟脸色复杂,边上的魏平向来不爱说话,不管听到什么都反应平平,只有郑兴成一头雾水:“错哪儿了?谁错了?”
他怎么听不明白呢?
王绰本来想反驳,说齐霆只是变了,从前不是这样,可思来想去,最终还是低下头默认:“的确是我的错。”
是他当初识人不清,只看中了齐霆身上的野心,便贸然入伙,甚至还将沈将时跟江舟等人也拉了进来。
齐霆野心勃勃,当年的王绰又何尝不是呢?他出身落魄世家,却一心想要重振家业,想要实现经世济民的抱负,可梁国这等级森严的官场容不下他这样的异类。是以,王绰在结识到一心想要夺嫡的齐霆才会如获至宝。没多久,他们便一拍即合,迅速奔着同一个目标奔去,期间便是有再多的矛盾、再大的难题,在夺嫡大业前都变成了鸡毛蒜皮的小摩擦,仿佛不值得一提。
众人都下意识地退让,不只是王绰退让,齐霆也会下主动将矛盾搁置不提,似乎很能容人。再后来,王绰便下意识忽略了那些分歧,在夺得皇位之后,他都还在努力退让。王绰以为自己算无遗策,自信能保住所有人在这政治漩涡中全身而退。直到沈将时被杀,他才意识到自己错的有多离谱。
或许有些矛盾,从一开始就不应该被忽略,他们跟齐霆从来都不是一路人。只不过当年有皇位这根萝卜在前面吊着,齐霆不得不忍耐;后来大权在握,他们这些跟齐霆理念不和臣子,便都成了眼中钉、肉中刺了。
王绰已是悔之不及。
沈璎见他低头不语,宽慰了一句:“人心难测,事情变成这样又岂是您一人能预料的?”
郑兴成费解地望着这些人,觉得他们都疯了:“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他真的生气了!
“没事……”华观复随意敷衍了一句,低头一看,才发现自己手上竟然还有另外一封信,光顾着看裴杼的,这一封的倒是忘了看。
拆开之后,华观复动作渐渐慢了下来,他已经许久没有收到弟子们的信笺了。
华观复也知道自己得罪了那狗皇帝,为了不叫弟子们受牵连,他只能选择远走他乡。不想天底下竟有这么巧的事,他给裴杼准备的诗,竟然被二弟子给看到了。
江舟凑过来也看了看,徐尧叟他还是知道的,如今的大理寺卿,算是华观复门下比较出息的弟子了,但是跟遇害的大弟子还是没得比。这封信写得不比裴杼那封信薄,信上也是一片肺腑之言,连江舟这等铁石心肠看过之后都有些感动了,他拍了拍华观复:“高兴点儿吧,好歹还有个人惦记你。”
华观复摇了摇头:“这个老二啊,确实重感情。不过有利也有弊吧,缺点也有,为人优柔寡断,难成大事。”
从前华观复还会埋怨徐尧叟不像自己这个先生,想逼着他刚烈一些,可在经历这场大变之后,华观复对弟子们的要求都变了,只要他们平安活着就好。
师徒再有联系毕竟是好事,且徐尧叟又反复求他回个信,华观复不好让他等太久,提笔便写了一封。
华观复的信,可没有这两人这么啰哩巴嗦,他只有两句吩咐,一是让徐尧叟照顾好自己,二是让他多护着裴杼。
裴杼这回独自出门,实在可怜,既然稀里糊涂成了同门师兄弟,那做师兄的帮着点儿师弟又怎么了?
王绰添了一句:“再请他多派两个人跟着裴大人,我这阵子眼皮总是跳,只怕是要出事。”
“呸呸呸。”江舟横了他一眼,“你少胡说八道!”
沈璎却也道:“以防万一,还是多叮嘱两句吧。”
那边郑兴成还是一肚子不爽,觉得自己跟这群谜语人真融不进去。更让他想不通的是,魏平这家伙怎么能一点都不好奇?这几个人明显不是一般人,魏平就不想挖出他们的秘密吗?
郑兴成一个劲地暗示魏平。
魏平依旧不为所动,他只在乎裴大人的安危,至于王师爷等人,只要跟他一样,一心辅佐裴大人,魏平便不会在意他们都过往与出身。
郑兴成真是服了。他本来是不喜欢裴杼的,如今却盼着裴杼能早日回来,否则整天对着这群神神叨叨、说一句藏半句的人,早晚要被憋死。放眼整个衙门,甚至都找不到一个跟他一条心的人,只除了,张如胜,可张如胜即便跟他一条心又能做什么呢?
唉……还不如裴杼在时呢。
回信送去京城依旧快得很。
在被齐霆召见过后,裴杼也没过多少安生日子,他被嫉妒心发作的杜良川给缠上了,这家伙跟当初的赵炳文有的一拼,一心一意就盯着自己,做梦都想要揪到他的错处。
裴杼本来不打算麻烦齐鸣,准备自己出手的,可被杜良川这么一闹,一时间也分身乏术,只能将折腾张礼邴的重任再次交给齐鸣。
齐鸣果然会搞事,也不怕事儿,丞相府压了这么多日,好容易稍微转移了一下京城百姓的注意力,结果被齐鸣一闹,酒楼茶馆里头忽然又有了刨根问底的苗头。
这回还不再是传些捕风捉影的消息,而是开始议论张,礼邴私下里究竟有没有做过那等见不得人的事,有多见不得人?
大多数人对此是不知情的,可架不住里头有齐鸣放出去的烟雾弹,于是丞相府后门处埋着死猫死狗的消息便这样被传了出去,还都言之凿凿地肯定,这些枉死的猫猫狗狗都是张礼邴杀的。
此人爱而不得后内心扭曲,于是便在这些猫狗身上泄愤,经常随手捉来杀掉,再剥皮分尸,其行迹简直令人发指!
消息传的有鼻子有眼,有好事者当晚便悄悄地摸到丞相府后门处。刚准备挖,便被丞相府里守夜的人给捉个正着。可闲着没事儿的人毕竟太多了,拦得住一个拦不住一群。在好事者的前赴后继的努力之下,丞相府后门那块地还是没保住。
之前埋进去的猫狗早已经被运走,连土都换了新的。可是此处尸体太多,即便被运走,那股腐烂的味道依旧散不掉,挖开之后经风一吹,简直令人作呕。再往深处挖,竟然还能见到遗漏在此的白骨。
啧……果然恶毒。
第二日,丞相府又一次被顶在了风口浪尖。张礼邴好容易维持住的形象,再次崩得不像样子。
从前他的那些荒唐事没有传出去,不过是因为少有人盯着他,可如今东窗事发,虽只有虐杀猫狗这些小事,但却迅速点燃了百姓刨根问底的执念。他们迫切想知道,这位光风霁月的丞相府大公子到底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
裴杼看得津津有味。
活该,这才只是开始呢,今后有的张礼邴好受的。
他躲在进奏院看张礼邴的热闹,可没多久,他自己也成了热闹。
裴杼收到了一封请帖,是吏部尚书做东,请他们过去参加诗会。
若是旁人来邀,裴杼压根懒得动,外头于他太过危险,远不如进奏院安全。可是这位吏部尚书跟裴家关系匪浅,他的岳母是裴家的外嫁女,庶出的小女儿曾也嫁到了裴家。裴家被清算时,这位曾帮着求了情。就连原主能保住性命,只怕尚书大人也是出过力的。
自己虽然只是旁支,到底沾上了这个姓,总不好直接拒绝,叫人觉得他是个狼心狗肺之人。裴杼迟疑半天,还是决定去了。
徐尧叟也收到了请帖,他跟吏部尚书私交不错,这位可是朝中难得的良善之人。得知裴杼也要同往时,徐尧叟还特意叮嘱他,去了之后千万不要乱跑,只跟在他身后就行了。
裴杼老老实实点头听话。
他又不是小孩子,怎么可能会乱跑?
翌日,裴杼特意换上沈璎给他准备的行头,跟着自己师兄前去赴宴。
杜良川一路目送他出门,得知是谁邀请后,险些又要发疯。
裴杼生怕再被他缠上,脚步一提,跑得飞快,一溜烟就没影了。
杜良川依旧直勾勾地盯着院门,忽然诡异地笑了一声。
这么迫不及待吗?
焉知此行是福还是祸呢?
抛下吏部尚书邀请裴杼这个事实不谈,缓过来后的杜良川心情还是不错的,甚至还体贴地将裴杼的窗户给关上了。看样子今儿要下雨,裴杼这屋子,往后怕是没人住了。那他作为邻居,帮着关一关窗户不是顺手的事儿?
他可真是善良。
尚书大人设宴,赴宴的或是朝中要员,或是皇亲国戚,或是名家大儒,裴杼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令,夹在其中根本不起眼。
同吏部尚书打过一声招呼后,裴杼便识趣儿地退下去了。
可他有心低调,却总有人见不得他做这个缩头乌龟。吏部尚书程敬之平素最喜欢提点小辈,加上裴杼跟他又或多或少有些关系,作诗时,他便点了裴杼的名字。
“今日我们以菊花为题,你刚来,便不限韵脚,随意发挥即可,无需有压力。”
底下也有不怀好意的,想要看裴杼究竟几斤几两,于是刻意鼓动道:“难得程尚书如此看重你,你可要好好作两首,免得辜负了程尚书的一片好心。”
程敬之赶紧打断:“无妨,他年轻,不及你等书读得深,如今不过是让他作来玩的。”
作诗,裴杼压根不会。
但是念诗,他完全不在话下。
听话的裴杼不仅背完了王师爷留给他的那本《堂山文集》,更背完了华老先生送给他的那些诗。比起那本拗口的文集,华老先生的诗豪迈奔放,气势雄浑,简直不要太好背。
裴杼站在那儿,不假思索地便挑出了一首咏菊诗。
程敬之连连点头:“以花言志,写得掷地有声,极好不过了。”
他不禁期待道:“可还有别的?”
“有的。”当然还有,光是跟菊花有关的诗,华老先生便准备了足足有三首,裴杼眼睛一闭又是一首念出来。上一首霸气十足,这一首孤标傲世。
诗新、立意也新,就连用的典都与人不同。
没点底子,甚至都不知道出处。
华老先生只是随手一挥,便已经是许多人一辈子可望不可及的高度了。
这气势非凡的几句下来,倒是叫先前那些看热闹的人都不好开口了。毕竟这前两首已经如此精妙,接下来,他们可要怎么接?
若是作出来的诗还不如裴杼的,那才是真正的面上无光。
裴杼一点都不觉得念别人作的诗有什么不好,这可是华老先生送给他的,既送给了他那便是他的,四舍五入就是他作的。
裴杼有一点好,那便是逻辑自洽,如今念着“自己”的诗,半点不露怯,仿佛自己天生就是这样厉害!
众人心中各有各的难受,就连徐尧叟心里也复杂极了。
好家伙,他竟然一句都不改,全程照着念!
先生收徒的标准,是不是降得太快了?徐尧叟也不想酸的,可是这区别对待也太伤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