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177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要是在红帐里,她们多半三个月都活不过。

  所以,哪怕甘明兰摆事实讲道理,将医护队的前途说得满地荆棘。

  三人最后仍旧坚持要加入,一再保证:“会认真向军医老大夫学医护本领,绝不给你丢脸,也绝对不后悔!”

  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在关大德刚嫁完大闺女的次日。

  通往边城的官道上就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

  那是从商都发来的八百里加急调兵令!

  两个月前。

  朝廷在各地征军饷,并在府兵中抽调了三十万主力军,再加上从民间征来的二十万民兵,用来对付流民军。

  谁知道,声势浩大的五十万大军,在对上几个布政司有组织、有规模的流民军时,被对方杀得节节败退。

  十战九败!

  还给流民军贡献了一大波的兵器和军备物资。

  数日前,就有几股流民起义军快要逼近商都了。

  邶文帝不想成为邶国建国两百多年来,第一个被流民拉下皇位的皇帝。

  他给兵部下了死令。

  要是在三个月之内不能将国内几股大势力贼匪杀尽,他就要让商都所有的官员给他陪葬。

  事关自己的项上人头,五大都督府与兵部都停止了内耗。

  坐下来一商量。

  国库要军饷没军饷,要大军没大军。

  商都的这些兵力还得守着皇城安危呢。

  决计不能用来剿贼。

  兵部某个大佬一拍脑袋:

  “我朝兵马九边重镇占了一大半,谁还能强得过他们呢!”

  也有人表示:内忧和外患相比,外患的威胁更大!若是调动了边关大军,鞑靼打进来该如何?

  但更多的武将认为:内忧再不解决都要改朝换代了,那些外患现在不提也罢。

  况且,九边重镇都建在了险关要塞之上,数百年来都没有被攻破过几回!

  少数服从多数。

  由边军出马镇压流民的方案刚提交上去,邶文帝半点磕巴都没有打,痛快应允了。

  他心里还暗喜:

  边军十多年来都是自给自足的,不用耗费国库或从百姓那里征军饷,实在是最佳人选。

  于是,就有了那么数道军令从商都发出。

  军部命令,九边重镇中的五镇,按各自的军户人数,抽调精兵镇压附近的流民。

  不提各个总兵,接到兵部的军令是如何的愤怒。

  皇权尚在,他们却是不敢抗旨的。

  边城和离边城最近的榆林卫,接到的目标任务,是消灭将西京城作为据点的那一支百万破军!

  破军也不是半年前的破军了。

  他们将西京城的氏族和商户们牢牢掌握在手里。

  并将关中平原的大面积土地,强行分配给了家里有破军的农民。

  一人入破军,家里就能分五亩肥田。

  破军首领还承诺:不征税,不纳粮!

  整个三秦布政司有大半的农户,家里都有儿子加入了这个组织。

  分完了地,眼下春耕也结束了。

  只要破军能坚持到秋天,地里的粮食收割下来就完完全全属于农户们。

  出发前收到关中平原传回来的消息,赵牧云的眉头皱得能夹死他那个糟心的庶子!

  大胡子亲兵不解的问:“侯爷,关中平原的农民分到了田,难道不是好事么?”

  赵牧云踹了他一脚:

  “咱拿下西京城破军后,官员们又该如何治理?朝廷若要从这些农民手里收回土地,农民们肯定会与朝廷抗战到底的!”

  大胡子摊开双手:

  “那就不收他们的土地呗!种地的只会关心全家老小能不能吃饱肚子,哪会管天家姓甚名谁!”

  赵牧云听了亲兵这话,若有所思。

  不过,当下容不得他们想太

多。

  据可靠的情报得知,破军在与南河府义军的抢地盘过程中,还隐隐有了联手合作的趋势。

  若等到全国最强的两支流民合二为一,后果不堪设想。

  以他们的发展速度,哪怕朝廷不下令剿贼,迟早也会与之对上。

  还不如趁他们现在还没扭成一股绳,各个击破。

  道理都懂。

  自带干粮的干活,没有哪个总兵会高兴。

  况且,现在的粮食来之不易!

  士兵们在战时的消耗量可比平日高得多。

  五大卫所被抽走了两万五千骑兵和三万五千步兵。

  加上榆林卫的四万人,赵牧云亲率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往西京城而去。

  走在大军之前的还有数万运粮民兵(主要由退役的老兵组成)、火头军、军医和医护队全员。

  医护队的队长甘明兰却被留在了边城。

  赵总兵:留下一个单兵作战能力最强的悍将在后方,有备无患,以防万一。

  对鞑靼,他是一刻也不敢放松警惕的。

  破军这等杂牌组织,出动十万边军还是很有把握的。

  昨日才加入医护队的三个堂嫂哭唧唧:作为新队员,不是应该先学抬担架,学缝伤口、包扎之类的么?

  军医大夫:现学现用的效果最佳!没看见佘氏等人一场战争下来,伤口缝合、熬药和包扎都学会了么?

  再经过他们小半个月的重点训练,这些医护队的队员都能独自作业了。

  也因为佘氏等人表现出色,甘明兰提出再增加新队员的时候,上至田参将下至军医老大夫,都没有意见。

  战场上多几个帮手,就能多救些边军的性命!

  前脚才刚送走了大军。

  后脚,甘父和甘明寿就赶着六十头湖盐县滩羊回了边城。

第174章 羊之战

  整个边城及周围的村子都找不出一头羊来。

  进入边城之后,城里大街小巷的孩子们见到这一群羊,眼睛发直,羡慕得流口水。

  今年之前,他们谁家不养个百八十头羊的?

  结果被去年那一场雪灾搞得,小羊倌们如今都失业了。

  自家没有,看看别人家的也能过过眼瘾。

  这群孩子跟在甘家父子俩后面,直到父子俩将羊群赶回五十号院,还在院门口转悠着,迟迟不肯离去。

  此时此景,把个甘明寿得意坏了。

  即将成为边城唯一的羊倌是也!

  不想,甘母在得知这群羊的价格后,情绪激动得差点吼得劈了叉:

  “孩子他爹,你说甚?六个月大的羊羔子一只就要三两银?”

  院子门口的孩子们听得真真的,一个个的面面相觑。

  昂滴嘞个乖乖,三两银子一头的半大羊羔子!

  一家子的冤大头哦!

  甘父看到老妻那动作和语气就知道要遭,赶紧解释道:

  “一个地界儿一个价,本来湖盐县的滩羊平日就要比其它州府的价格贵上三四成的!”

  甘母捂着胸口喃喃,恨恨道:

  “太贵了,实在是太贵了!咱们乐元县的生猪,两百多斤重的也才这个价!这个什么湖盐县的羊是喝仙露长大的吗?回头煮成羊肉汤,得卖多少钱一碗才能回本啊?”

  跟着出了一趟门长了见识的甘明寿,赶紧上前给他娘顺毛:

  “娘,去年冬腊月西北下了两个月的大雪,说是冻死了好多牛和羊,现在整个怀庆府都找不出一千头羊来。

  六个月大的羊羔子,人家还舍不得卖呢,我和爹软磨硬泡了几天,才从三家凑到了这个数。

  您放心,我们在湖盐县吃过这羊肉,确实滋味很不一般!鲜鲜甜甜还带着一股子奶香,那骨头熬出来的汤就就白得很!到时候加上咱家提鲜的药草根,那滋味还不得美上天?

  把那羊杂、羊肉、羊蹄子什么的一起炖出来,一只羊煮个百来碗绝对没问题!到时候,咱一碗卖上个百八十文的,您给算算能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