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322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金雕夫妻只负责投喂晚上这一餐。

  还是以肉丝为主。

  可能是雕宝宝吃惯了甘明兰准备的食物。

  金雕夫妻俩抓捕的那些猎物,哪怕是留出最好的肉块来,小家伙都不怎么愿意动嘴。

  真是把它爹娘给愁得不行。

  没在对的季节下的蛋,就是这么折磨雕!

  难不成,再过四五十天学会狩猎后,还要每天抓了猎物来和两脚兽换食物?

  飞禽走兽都会为哺育下一代而忧心,更何况人乎?

  军户的命运,不能更改。

  但当爹做娘的,成日里琢磨的也是如何让儿子们在军营中谋一个好差事。

  亲戚里要是出不了什么能耐人,还真是只能祖祖辈辈继续做最底层的大头兵。

  还是军饷都没有半个铜板的那一种。

  选择离开边城跟来关西七卫,心中的忐忑可想而知。

  大早上的,就有先锋营的队员带来了好消息。

  “甘将军的亲兵名单出来了......”

  随后,就有十来个被分到瓜州卫的家庭,就收到了自家儿子真的成为甘将军百名亲兵之一的通知。

  有那家庭十分贫苦的,爹娘都快欢喜疯了。

  虽然这半个月来一直有幻想过这个场景。

  但万万没想到会美梦成真啊!

  妇人哭得十分畅快:

  “呜呜呜......狗子爹,真是佛祖保佑,祖坟冒青烟了!咱家狗子争气啊,没想到他真的留到了最后,打今儿起,咱家也是甘将军的亲兵军属了。”

  “嗯嗯......老婆子你快掐我一把!我怎就那么不相信呢?咱儿子那窝囊的性子,老实得三棍子都打不出一个屁来!没想到啊,真是没想到!”

  “呸!有你这么说儿子的么?说不定甘将军就中意狗子这样的老实孩子呢!今后,你可要对我狗子客气点!老三、老四和老五他们今后还指着他们二哥帮衬呢。”

  “唉哟!让你掐你还真掐!劳资又不傻,狗子如今得了这么一门好差事,咱们全家都跟着沾光了!今后回家,当然要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话说,狗子爹,你说狗子翻过年才满十四岁,除了放羊和种田啥也不会干,当亲兵一个月

能得多少军饷呀?还有,咱家做了亲兵家属后能帮着甘将军干点啥好?”

  “军饷,军饷!成天都只知道算计这点小利!都说半大小子吃死老子,狗子一顿两斤肉都吃不够的!现在有甘将军管他吃、住、穿,他就是一个铜板都不往家里拿,咱也不能有二话!

  反正将军吩咐咱干啥,就干啥呗!她家的西麓牧场搞得那般好,要是在哈密卫也照着弄一个牧场出来,家里的三个小子,帮着养上几百上千只羊都没问题。”

  妇人听到这里,又高兴了起来:

  “狗子爹,你还真是说到我的心坎上了!牧羊这活儿好,一点都不累人,可比屯田垦荒好多啦。也不知道,一人垦十亩地的任务到哈密卫后,有没得变。”

  “你急个甚?一切行动听指挥!”

  “......”

第327章 安置(上)

  就在甘明兰的百名亲兵到岗之际。

  金州关那二十几万移民,终于赶到了瓜州卫。

  这些移民与先前到的那七万多青壮不同,老弱妇孺就占了大半。

  说实话。

  新移民们从河西走廊一路走来,心情是真的异常沉重。

  荒凉!

  太荒凉了!

  出了和平关,傻眼了。

  原来比荒凉更可怕的是荒漠。

  根本没有想象中的风吹草低见牛羊。

  不说西域也是牧区么?

  关内的百姓哪里见过这样的黄沙漫天!

  妇人和孩子们瑟瑟成一团。

  青壮们是异常的气愤。

  转身对着和平关关口的边军大嚷:

  “你们这些天杀的边兵就知道糊弄咱们这些苦命人!走了三千多里路啊,就把咱诓骗到这个树叶子都没有一片的地界儿来!”

  “说是让咱们来屯田的,你们这方圆百里的大漠里连一条河都看不见,到底在这沙地里能种出个啥粮来?”

  “对,你们这些骗子!今日不给我们一个说法,我们绝对不去卫所垦荒!快叫你们的守城将军来给大伙儿说个明白。”

  “俺是老实人啊!之前不乐意跟着村里那些个混子去做那狗屁的破军,可当今世道怎就不给俺这样的老实人一条明路啊!他娘的,今日俺把话撂在这里,但是敢糊弄俺,俺......”

  狠话还没说完,这位自己气了个仰倒。

  这下。

  有喊兄弟的。

  也有喊孩子爹的。

  还有老妇人悲切的唤儿声。

  城门之外片刻就哭嚎声一片。

  眼见着事态逐渐往失控方向发展,守城的边军们都慌了神。

  甚么情况?

  移民们要借机起义?

  二十几万人要闹起来,还真够他们喝一壶的。

  和平关可不是过去的孤悬在外的和平关了。

  有了关西九卫的拱卫,这里守将官职已经从“万人嫌”到了“香饽饽”。

  急匆匆赶来的守将,听明白这些人在哭嚎甚么后,气得破口大骂:

  “骗你们?那你们全身上下的骨头敲碎了,都榨不出二两油来!能骗你们些啥?

  你们不是派了人打头阵先来的么?里面有六万多人都得了在哈密卫建新城的好差事,不仅管吃喝一个月最少也能挣九钱银!那些泥瓦匠、木匠、铁匠之类的匠人,那就更是能挣了。

  关西这地儿汉朝就有军田和水渠,莫说麦子或粟米了,就是水稻也能种!还有,沙漠里的绿洲养羊放牛可不要太好了。

  反正来了这里,你们就别想着天天吃米面,可着肉吃吧!就是那种上百斤的肥羊,一只也就二三两银。”

  明明是一顿臭骂,却把众人骂得喜笑颜开。

  “二三两银就能买一只肥羊?那是真不贵啊!咱不惦记吃米面,能顿顿喝上肉汤就心满意足了。”

  “咱家老大是木匠,快快去瓜州卫打听打听,也不知道那座新城离这里有多远?要是他一个月能挣个一二两银,那,差不多都能买到一只羊了呢。”

  一个月的工钱等于一只羊?

  意味着物价低,工钱却不低。

  “走走走,别在这关口墨迹了,听说这里离瓜州卫还有几十里地,早点去,说不定那什么建新城的差事还要人呢!”

  青壮男人们急了。

  刚刚做势要暴乱的是他们,听到有赚钱好机会,急慌慌撤退的也是他们。

  一个个跑得飞快。

  老的、小的顿时也头不晕,腿不酸了。

  紧随其后。

  当天晌午,就有了二十几万的移民挤到了瓜州卫。

  和平关的关军一路跟过来的。

  瓜州卫的千夫长很快就得知了,这群人在和平关闹的那一出后,赶紧求着甘明兰,指导他完成这一次安置工作。

  甘明兰知道事情的轻重。

  她把瓜州卫的千夫长和十几个百夫长喊来开会:

  “这些移民今后将成为关西九卫的常驻人口,在安置他们去到各卫所之前,要例行做好户籍登记!所有人,最好能让大夫们把把脉!免得一路过来,得了什么疫病......”

  一听疫病,所有人的脸色大变。

  甘明兰安慰他们道:“这是以防万一,没有最好,有的就赶紧隔离治疗。这个隔离我重点说一说......”

  众人:越说就感觉越害怕了,怎么破?

  “所以啊!当前最缺的就是医者,那二十几万人里,甭管过去是个医治什么的大夫、稳婆、甚至是在医馆里切药抓药的跑堂,都先给征召起来。工钱开得高高的,需要的药材也尽量配合!”

  瓜州卫的千夫长重重的点头:“马上安排。”

  “接下来就是各种匠人、厨子、读书人之类的,也都送到各自适合的岗位上。其次是青壮劳力,建新城也好、挖地窝子也罢,总之先要把这群人给安排事情做。不要吝啬工钱,反正这些工钱最后都会在关西消费。”

  有人不解:“可是,才送了六万人过去建城,现在那戈壁滩上都没个下脚的地儿了,还能送人去么?”

  “能!怎么不能!六万人或许要建三个月,多出几万人就能提前完工,熊总兵恨不得一夜就能把新城建好,然后安安心心采石炭呢。最重要的是啥,人一闲着就容易惹事,可不能给他们闹事的机会!”

  这个说法,无人辩驳。

  有人问:“将军,男的都被安排挣钱去了,留下的那些老弱妇孺又要如何安置呢?”

  “建好的地窝子先紧着老弱妇孺分一分,住了妇孺的这些区域,让兄弟们要格外注意安全警戒!本将军不希望看到,这些新移民初来乍到,就遇到什么被驻军欺凌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