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367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夫人外交嘛。

  和王妃打交道的那些夫人们缺啥?

  赏人金银珠宝就落了下乘

  有嫡子的夫人们,难道不想要个嫡孙?

  亦或是出嫁的闺女,多一个孩子傍身也是极好的呀。

  所以。

  这样逆天的药酒,在咱手上顶多换点银子。

  换一个人掌控,那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夫妻俩嘀嘀咕咕。

  金大腿该抱还得抱。

  时不时刷刷存在感,用到的时候就有奇效。

  可不是有奇效么?

  甘明兰向赵牧云求助的,织云锦的拽花工和织手。

  人家回信表示,已经让亲兵去吴越帮忙找人了。

  还说,找到后会直接帮忙送来甘露川。

  这样的效率,这样的人脉,就说给力不给力?

  赵牧云却对自家王妃道:

  “甘将军之能,整个西北无人出其右,但她的性子不争不抢也不好权势,事事以大局为重,以关西的军户和军属们为重,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本王给能她什么呢?一人单枪匹马闯胡人的王城,买回来的粮食可以养活五十万人几个月!一年之内连升两次,要是她的官职再往上升,熊总兵手里的那几个参将们怕是要坐不住了。

  本王都不知道还能怎么封赏她。换成旁的将军们会怎么邀功?她可倒好,什么都没提,还巴巴的求到本王跟前,就为了几个织锦的匠人。”

  王妃姜氏轻轻抚摸着明显凸出的肚子,面色红润得如一朵盛开的玫瑰花。

  她柔声道:

  “甘将军的功劳王爷且给记下来,您真要到了那个位置,还愁没有爵位赏?既然现在她稀罕江南的工匠,那就给她找多一些去!不是要试着种桑养蚕么?江南的绣娘也是一等一的好!”

  “还是王妃懂本王的心意......”

  所以,你看。

  不是不邀功,换个对方能轻易办到的小事,对方且乐意呢。

  前脚才向大BOSS要完织匠。

  后脚又去了一趟哈密城。

  找熊总兵要人。

  熊总兵直挠头:“哈密新城的工程摆在那里的,一两年内那些个移民们都有得忙。”

  甘明兰就卖惨:

  “您知道的,甘露川就在雪山脚下,地势太低了,地窝子里潮气大得很,并不适合老人和孩子长时间居住。

  但我们的劳动力现在用在了开荒屯田上,让那些先锋营的队员们上马杀敌或是下马耕地他们都能干好。建房子这样的工程,他们最多只能干点苦力活儿。

  我要的也不多,就从泥瓦匠、铁匠、木匠、雕匠里各抽调五百人到甘露川干活行不行?”

  熊真拿眼瞪她:

  “五百?整个哈密卫的铁匠还不到一千人,木匠顶天也就两千多,雕匠就更少了。”

  甘明兰浑不在意对方气急败坏,一脸无所谓:

  “那就是泥瓦匠人最多咯,其它工种不足五百人的就从泥瓦匠里找补吧。”

  熊真:“......”还真是,不好拒绝呢。

  来了一趟哈密卫。

  不仅带回了两千个匠人,还带回了三万亩荒地的麦种和十几车的葡萄苗并几大袋瓜种。

  其它九卫,动辄报了十万亩的垦荒量。

  也就甘露川,霸着那么好的一个盆地,今年计划的耕地面积才三万亩。

  但人家甘将军表示,卫所的劳动力实在有限,又没有移民可以帮着耕种。

  贪多嚼不烂!

  熊总兵拿她没奈何。

  就想着,再有移民来关西讨生活,一定要选上几万个农人给甘将军送到甘露川去。

  难民里的秀才难找,大夫也不好寻,匠人们会被各大卫所疯抢。

  那些个逃难来的农人,数量总该多的吧?

  是的。

  多。

  十几万农人现在就走在河里走廊的路上。

  只不过。

  走着,走着。

  就有整个村子的人停了下来。

  河西走廊还是有一些适宜人类居住平原的。

  不过在关西七卫失守后,这些平原上居住的汉人和少数民族就开始大规模的内迁。

  移民们看见了破败的村庄和大量荒废里的土地。

  “那咱还往关西去么?”

  “去什么去!关军都把胡人挡在关外了,这关内安全得很。这些村子一没有官员在这里作威作福,二没有流民势力来这里烧杀抢夺,住这里正好能避开那些个是是非非。”

  这地儿真是不错。

  宜居!

  村长说好,村民们也没有反对。

  于是乎。

  开年后从金州关往西来了十来万农人,到关西的时候只剩下了三万多!

第376章 分户

  三万多移民,这日总算抵达了和平关。

  因错过给小皇帝看病,从商都逃出来的儿科圣手黄御医的整个家族,也在这些移民里。

  他们一路往西北而来。

  遇到的蛤蟆瘟患者简直不要太频繁了。

  御医世家,还是精通儿科的。

  遇到了这种情况能怎么办呢?

  治病吧。

  能治多少,治多少。

  整个行程是走几天停几天。

  拖拖拉拉走了两个多月才到金州。

  起初,他们是打算去边城投奔西北王的。

  但过了渡口抵达金州关时,就听闻关西的火州发现了对蛤蟆瘟有奇效的良药神仙掌。

  据说,使用这味神药后,关西上千的蛤蟆瘟患者竟然没有一例死亡的。

  啥神药啊?

  老黄御医出手,蛤蟆瘟都没有八成的痊愈率。

  好奇得很。

  这不,就在老黄御医的主张下,整个家族三十几口人改道跟着一群移民来了关西。

  期间,在河里走廊上,有不低于十个村的村子邀请这一家人留下来。

  但任谁都拦不住老黄御医一家,对神药和良方的渴求。

  人老成精。

  初到和平关,老黄御医就让儿子用了祖传的药丸,向守将打听了关西发现蛤蟆瘟并治疗蛤蟆瘟的过程。

  宫廷御医亲手制作的药丸,和平关守真的拒绝不了。

  人家打听的也不是啥军事机密。

  自然是知无不尽,言无不尽:

  “话还要从第一批移民说起......

  要是不是甘将军当时提议让大夫们给号脉,那些染上蛤蟆瘟的患者还不知要传染多少人!

  ......药方还是从甘将军手里传出来的,而且神仙掌也是她带人去火焰山找到的......

  ......甘将军不是大夫,听说她当初却是以医护队队长的身份入伍的,她带的那个娘子军医护队很是厉害,次次都跟着上战场,个个手里的缝合术都很了得......”

  甘将军的厉害之处,真不是三言两语能夸完的。

  反正守将就把自己知道的,噼里啪啦说了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