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437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你快和我们讲讲,如何才能与关西的贵人搭上线?是不是布和你送了对方美人或宝马?”

  “听说你们阖萨部落,存栏了几年的牛羊都已经卖空了!还卖的都是高价!同样是喝伊犁河水,吃雪山脚下牧场长大的牲畜,布和你怎么就不能想想哥哥们?”

  “布和啊,牧民们的日子都过得都紧巴巴的,卖不了牲畜连咸盐都快买不起了。这天越发的热,没有足够的盐,还怎么腌肉啊!你不可怜哥哥们,也得可怜可怜他们呀......”

  听明白了。

  这是被辖下的牧民们逼急了。

  没法子。

  用来吃肉的公牛,养到两岁后增重速度就会明显放缓。

  羊,超过两年的,也会越养越瘦。

  再不出栏,都要砸手里了!

  八里城首领:长生天知道,他有多想与那个朱管事搭上线。

  他那会儿对人家不搭不理。

  现在隐约,高攀不起。

  让他为三个大哥牵线?

  可别为难他了!

  实话说不得。

  说了,也没人信。

  只能边应酬,边胡诌。

  八里城首领却是不知。

  他这种支支吾吾,含含糊糊,语焉不详的态度,让天马城、银月城、风语城首领越发肯定,布和想背着他们吃独食。

  当天,就被三位首领找到了牧场里。

  三首领上门的气势很足。

  翻译,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

  我们与八里城都是同在伊里河谷牧羊的兄弟,大管事,你怎么能厚此薄彼呢?

  朱管事丝毫没被三位大佬的气势碾压,振振有词:

  “我们与阖萨部各落合作,是因为八里城送了我们少爷这片私人牧场。难道你们天马城、银月城、风语城也有牧场相赠?”

  翻译:只能如实转述。

  三位首领从假怒变成了真怒。

  谁家好人,开口就要十万亩地的牧场?

  送,是不可能送的。

  但对方有关西大军做后盾,也不是那么好拿捏的!

  硬的不行。

  那上软的!

  他们要是再不行动,辖下的牧民们都卷起毡房跑路了。

  打仗征兵,全靠这些底层牧民!

  天马城首领硬是挤出了一张脸,让翻译传话:

  “大管事,我们三城的地盘和八里城差不多,牧民却比八里城多出了大半,莫说十万亩草场,就是三五百亩无主的草场都很难找到。

  好在我们的天马城的城池,比八里城要大得多!城内的商铺也很热闹,大管事若愿意去我们天马城开店,我们首领愿意免费送您一间大商铺。”

  银月城、风语城首领也赶紧表态,他们不仅可以送铺子,还愿意送宅子。

  朱管事:“......”

  行吧,你们主动送的。

  盛情难却。

  在收了三城各商铺与宅子各一后,三城与大管事的关系也算是搭上了关系。

  草原人都是急性子。

  既然你愿意收好处,那咱先前提的要求是不是能满足了?

  朱管事表示自己也有难处:

  “我们已经先后在阖萨的数十个部落买了近数万只羊和一万多头牛,关西九卫周围也是有牧场的,一时半会儿真消化不了太多的牲畜。”

  三个首领听完翻译的话,吵了足足半刻钟。

  翻译替三位大佬表态。

  天马城:“我们愿意在阖萨部落的卖价上,降价两成!”

  银月城:“我们在降价两成的基础上,每采购一百牛免费送十只羊。”

  风语城:“只要大管事要清空我们部落存栏的牲畜,我愿把掌上明珠献给大将军!”

  朱管事:“可我算上手头所有的货款,最多只能买两万头牛了!若是你们允许我赊账的话......”

  翻译的话只翻译到这里,三位首领开始疯狂摆手。

  随后,翻译代表天马城首领表了态:

  “一次能清空两万头公牛的存栏,已经是帮我们的大忙了,伊里河谷的牧民们都是犟驴脾气,他们只懂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道理。”

  不能赊账,那就没得谈。

  还是先落实两万头公牛的买卖吧!

  买家.朱管事:好!好!好!两万头成年公牛运回关西,又要给家主长脸了。

  卖家.三首领:妙!妙!妙!大体格公牛照着阖萨部落的卖价,降价两成也可以卖到十两银上下。

  但就是这个价,也足以让牧民们感恩戴德了。

  翻译被老大哥天马城首领催着,又提出了个要求:

  “听说阖萨部落的牧民们,买到了中原一直管制的大铁锅。大管事,都是好朋友,总不能天马城有的,我们三城没有吧?要不,干脆用这两万头牛换两万口铁锅吧。”

  朱管事:真敢想,这是哪里来的人才?

  这回能搞来这五千口薄铁锅,已经是熊真这个侯爷权力范围内的极限了。

  盐和铁,自古都是各朝廷管控之物。

  留给他们关西大军私采的时日,已经不多了。

  只要朝廷有给发军饷的能力,关西现探明的铁矿、金矿和石炭矿,很大程度会被收归国有。

  朱管事坚决表示:今年不会再有铁器互市!

  翻译:“那能预定明年的么?”

  “我一个小管事,哪能知道明年的事!你们不是各送来一间商铺给我们少爷么?”

  且期待吧。

第453章 关西商行

  伊里河谷的牧民和农场主们,期待还在牧场里忙和的朱管事,继续做一个稳定农牧产品市场价的中流砥柱。

  眼见着,马上就要秋收了。

  因为丝绸之路,伊里河谷的农业受到中原和西域文化的双重影响,粮食种植的种类很丰富。

  最常见的是大麦和小麦,也有农场会种,粟、高粱、豆类和少量的水稻。

  田亩多的农场主们,就盼着今年丰收后,能卖给冤大头一个好价钱。

  冤大头.朱总管:烧酒坊早已落成,坐等收粮开造。

  而住在天马城、银月城、风语城城内的中产阶级与贵族土豪们,则更期待关西商行一个月一次的上货季。

  这不,又到了每个月的那两天。

  守城的士兵们远远的,就看见了由数百青壮护送的五十多车货物往城里驶来。

  对于关西商行用清一色壮劳力运货的行为,他们已经司空见惯,基本不设防了。

  眼巴巴的盼着这些人,赶紧的开门营业。

  就最近两个月的经验来看。

  关西商行上货一次,顶多营业三天。

  守城士兵表示:守城数十载,从未见过这么嚣张,这么能搂钱的商行。

  只听,守城士兵朝着城内一声嘶喊:“关西商行的货车入城咯......”

  大街上,刚刚还闲庭信步,漫不经心闲逛的城民,当即撒丫子往城内最大的一间二层楼商铺跑去。

  “呼啦啦......”

  跟风者一大群。

  有一个身形约莫有一百八十斤重的女奴,挤开人群,闪现在排队现场。

  灵活得不像个胖子!

  当她抢到队伍第七名的排队位置后,身体还在颤抖。

  好险,好险。

  终于赶上了!

  心情大好的她,就和排在她前面的人闲谈起来:

  “你们是从哪里得了消息的?这抢位置的速度也太快了些吧?”

  对方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