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西施她,干活比杀猪还丝滑! 第475章

作者:三十六楼看风景 标签: 穿越重生

  已有少女模样的圆圆,边干活儿边指挥小弟:“福宝,你快来,快来把这堆雪莲收起来。”

  三头身的小豆丁,屁颠颠的上前。

  当他的肉乎乎的爪子,触碰到地上的数百朵雪莲,雪莲原地消失。

  小家伙用意识看了看:

  “姐姐,满了,福宝的空间已经满了,再多就装不下啦!”

  孩子才三岁多点,异能只在初级阶段。

  一立方的空间,真的不经装。

  但就是这么点大空间,也够让他姐姐眼红的。

  少女眨巴着她的卡姿兰猫儿眼,委屈巴巴:

  “娘!太不公平了,为啥都是你生的,弟弟就觉醒了土系和空间系两种异能哩?”

  土系异能也就罢了,她不喜欢土遁或用土墙隔挡。

  还是木系异能,适合她这样的小仙女。

  但,空间系!

  这是多好的打家劫舍的道具啊!

  她的梦想一直都是杀去胡人的王城,搬空他们的金库。

  为此练拳三年从未间断。

  可惜这几年胡人老实得不得了,好些胡商都举家搬迁到了八卦城。

  喀什葛尔汗国的现任国主,更是年年要给朝廷上供宝马。

  这还让人怎么打?

  甘明兰凉凉的望了她闺女一眼:“你要这么说的话,让你二哥怎么想?”

  “二哥他,二哥他......”

  少女一时有些语塞。

  兄妹四个。

  大哥那恐怖的金系异能和驭鼠的能耐,亲眼见过的,都知道其威力之恐怖。

  她和弟弟这种生下来就带有异能的,用娘的话来说,已经是老天爷的亲孙子/亲孙女了。

  如此一对比,最可怜的还是二哥左驰隽。

  他,啥都木有遗传到。

  听了母女俩对话的小人精三寸豆丁,马上替姐姐接话:“娘,姐姐,二哥以后要当探花郎!”

  为啥是探花郎?

  当然是因为,二哥怎么努力都考不过天才圆通哥哥了!

  三头身小豆丁从二哥备考童子试,写坏了的那一笔筒的狼嚎,用光了的十几大罐墨水,看出了读书是件苦差事。

  这个苦,还是让二哥接着吃吧,他还是个爱玩泥巴的宝宝呢。

  被姐姐艳羡的空间,他表示,也就那样了。

  同样是空间,娘的那个不仅大,里面还有一棵超级厉害的神木,且能进人放活物。

  甘明兰:“......”

  果然,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

  确实,没有对比就不知差距。

  就拿江南的徽墨来说。

  前朝仅徽州就有一百二十多位制墨名家,制墨名坊多达数百家。

  徽州在雍泰朝建立后,也逐渐恢复了元气。

  好光景还没恢复几年,就被关西的油烟墨水扰乱了市场。

  谁敢信?

  一斤墨水被要求的全国统一零售价,是十个铜板!!

  批发价,最多不超过五文!

  你问这么低廉的价格,能出什么好墨?

  不不不!

  关西耗时一年多,砸重金研发出来的油烟墨水不一般。

  墨色浓淡均匀,黑度高,最是适合日常练习和大字书写。

  与之配套的文房四宝,还有关西的楮皮纸、毛笔和泥石砚台。

  各个价位,任君选择。

  二两银子都能置办一套。

  想追求高奢?自然是不缺的!

  就在去年,关西油墨墨条被乾武帝钦定为了御用墨。

  之后,文武百官纷纷模仿。

  关西墨条逐渐就有了赶超百年徽墨的趋势。

  至于毛笔就更不用说了。

  山羊和兔子在关西顺利被大量繁殖,笔坊之后就再没缺过原材料。

  哪怕是高端产品狼毫,有阿土大王在,黄鼠狼都得排队来作坊剃毛。

  反正尾巴上的毛,剃了还会再长。

  笔管更是花样繁多,有来自巴蜀的毛竹、沙漠里的胡杨木、沙枣木,甚至还有特意烧制的陶瓷笔管。

  关西有一种质地坚硬细密,形体壮硕雄健,切开后内里色彩凝重绚丽,纹理明畅深刻,甚至还会呈现出山川景物、花鸟鱼虫、海市蜃楼等图案的玛河玉石。

  这种玉石用来雕刻成砚台,可不要太上档次了。

  总之,以前靠行商走货到关西,最普通没个十几两银子都置办不了一套的文房四宝,是彻底走下了神坛。

  反之,行商们来关西采购商品,文房四宝也是清单之一。

  文房四宝中,又以墨水为最。

  不止是雍泰朝,甚至连北幽国、南越的低端市场,都被关西的墨水给垄断了。

  随着青山书院在三年前,有二十几个学生成了秀才,并会在今年秋闱参加科举的消息传开,关西在关内的文人眼中不再是文化荒漠。

  山长方墨林:

  谁说身处胡地,就不能写出优美的诗词歌赋?

  谁说关西学子的腹中就没有锦绣文章?

  比起不通庶务的学子来说,青山书院的学生可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废柴。

  书院有十亩良田。

  学生们每年会集体参加春耕与秋收,他们需要及时了解当年的粮食产量,以及关西粮食的市价。

  寒暑两个长假还会被安排进一些作坊、卫所、以及边贸城的市场管理处,参加实践工作或站岗。

  就说在这样的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不务实么?

第496章 纺织业

  雪山上,母子三人还在忙和着。

  雪山下,气温就不那么宜人了。

  尤其是在大漠戈壁滩,高温令人窒息。

  但,就有数万人,拿着日薪四百文的高薪,在每年最热的两个月铺设沥青驰道。

  三年过去,连通最后一个卫所的驰道,在本月底就要完工了。

  几个工部营缮清吏司的官员三年前来的,至今还未离开。

  沥青路的铺路过程,以及铺完后在极端天气的表现,以及各种补救措施,他们都得学习。

  还有最关键的是,沥青这玩意儿必须得经过提炼、冷却成块状后才方便运输。

  你让他们运输原油?

  风险实在太大了!

  蒸馏石油产生的燃油,现在是燃烧弹的主要原材料。

  燃烧弹,自然是在关西第一军事学堂的实验室里折腾出来的。

  现由工部下设的军器局掌管。

  关西第一军事学堂,也因为此大杀器的发明,成为朝廷瞩目的对象。

  被虐了三年的军事学堂学生们,对比三年前,任谁见了都会赞一句:脱胎换骨!

  谁敢信。

  三年前,十天急行军一千里都以为自己创下了奇迹。

  三年后的今天,人均提速到了六天一千里。

  就这个速度,教官们见了还会破口大骂。

  “本期拉练落在最后的一百人,猪都比你们跑得快!你们这种速度,吃屎都赶不上热乎的!”

  提到吃食,教官们很是恨铁不成钢。

  “你们对得起每天吃进肚子里的一斤牛肉和一斤奶么?皇宫里的陛下,都没你们的伙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