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107章

作者:李七郎 标签: 天作之合 爽文 市井生活 成长 逆袭 穿越重生

  这还了得!

  受到刺激之下,大家纷纷开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报房想着要不要也搞一个这样的签售会,有的报房则想着做精装书售卖,有的话本儿作者则想着,不如干脆学墨瑾公子,也在自己的小说后加一些小句吸引读者。

  不过,世上的事情,不是你想做就能做的,比如搞签售会,场地的布置自然容易,各家报房买点花,做些横幅就是了,也花不了几个钱。关键是签售的话本儿选择难住了不少报房。签售会签售会,最重要的自然就是签售的书了,虽然不说能强过《梦回盛唐》吧,但至少也得说的过去,受读者喜爱啊,不然,做出精装本卖给谁啊!

  好多报房和书房跟风扒拉半天,也没有扒拉出合适的话本儿,最后便放弃了。

  倒是《李氏小报》和《小报》扒拉到最后,找到两本不错的。月下散人和岳阳老生的成名作,《梅花定情记》和《梁生志异》,两家报房都有自己的印刷坊,也不耽搁,用了上等宣纸,又花大价钱找人做了封面,最后不到半个月的功夫,便各自推出了精装本,一本十两,也搞起了签售会。

  当然,结果自然是不尽如人意了,与墨瑾公子签售会那天,大批人冒着雨排队买书的盛况完全没法子比。

  岳阳老生的《梁生志异》还可以,有许多男性读者喜欢,印了三千本,大概卖了一百多本。月下散人的《梅花定情记》却是彻底遭了冷遇,一共印了三千本,来的人仅仅只有小猫两三只,最后卖出去的还不到两个巴掌的数量,实在是扑到家了。也给月下散人气的整个人都不好了,好几日都在家里愤愤的咒骂墨瑾公子。

  说来也是奇怪,按说月下散人和岳阳老生是同一日办签售会的,他嫉妒岳阳老生也还勉强说的过去。却偏偏嫉妒起八竿子打不着的杨蔓娘来,你道原因为何?

  归根到底,就是觉得她是个女人,不该强过自己。在月下散人看来,输给岳阳老生一个男人,心里虽然不爽但还能忍。但输给一个女流之辈却绝不能忍,加上在他看来,本来自己的《梅花定情记》在汴京那么火热,很多夫人小姐都追捧的。就因为这墨瑾公子的《梦回盛唐》和《霸道王爷心悦我》出现,才抢走了原本属于自己的读者,害的自己的《梅花定情记》在签售会惨遭冷遇。

  清月散人本就不是个大度的性子,越想心里便越发的不服气,嫉妒之下便想要抨击对方。所以,一气之下便生了一计,反正自己也丢脸了,索性就不管那么多了。便直接在今日的《李氏小报》上,写了一篇文章,公开讥讽墨瑾公子,还骂的挺难听。

  大概内容便是说墨瑾公子一介女流之辈,不好好读女则女诫,在家侍候服侍丈夫侍候公婆。不过识得几个字,就敢抛头露面,自诩才女,写出一些幼稚可笑,情情爱爱这种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哗众取宠,简直是牝鸡司晨。还不如早些放下毛笔回家相夫教子,免得贻笑大方。

  不过。

  此刻的杨蔓娘,自然还不知道这事儿。这个时候的她,正在家里数交子。

  是的,数交子。

  这次的分成,朱旭结算的依旧很利落。签售结束还不到二十天,便送过来了。当然,不可能是送来七千五百两白花花的银子了,毕竟那可要三百五十多公斤,搬过来不方便,而且杨蔓娘家里放着也不安全,连出门恐怕都得时刻惦记着。

  所以,朱旭拿来的都是一千两面额的交子。一共是七张,外加五百两的散碎银子。杨蔓娘还是第一次见到北宋的大额银票。交子的设计非常独特,首先纸张上就很特殊,纸的颜色是一种类似画卷,却又比画卷清淡一些的焦黄色,纸质坚韧细密,除了标注了最基本的面额以外,上面还绘着繁复的花纹和山水人物图案,仿佛在这薄薄的纸张上刻下一副时光画卷。

  除此之外,交子上还有密密麻麻的小字写的警示语。警示语的字体是非常小的,和现代的微雕印章有的一拼,不过虽然整体较小,但是上面的内容却是非常丰富清晰的,杨蔓娘看的真真切切。

  敕伪造会子,犯人处斩,赏钱一千贯。

  真不知道,这些制作交子的人是怎么做到的。

  “这么大的面额,就不怕被伪造吗?”

  杨蔓娘总感觉和现代相比,这个年代的防伪技术还很落后。

  朱旭顿时笑了:

  “呵呵,怎么会。瞧见上面的那行警示语了嘛,敕伪造会子,犯人处斩。伪造交子一旦被抓,会被处斩,并且其所有家产也会被没收,一般人谁敢干?再说了就算有这个胆子,也没本事仿造,朝廷也设立了专门的造纸作坊作为制作银票的专用作坊,还采用特殊的纸张生产交子,这种纸张坚韧细密,根本难以仿制。”

  “不光如此,最重要的防止伪造的手段,便在于这些密密麻麻的警示语小楷上,这些字,字迹工整,出入皆法,就是最擅长书法的大家都很难写出这么小的字,一般人又怎么可能模仿的了。况且,就算以上所有条件,都恰好有人能够做到。但娘子想一想,这做到的成本就已经远远超过交子面额本身了,有这个本事,谁又会傻的去做这掉脑袋的事呢?”

  杨蔓娘一想,顿时恍然,也不由得笑了。

  也是啊,虽然这个年代防伪技术不发达。但是同样的,伪造技术也不发达啊,确实没什么好担心的。

  收起手里的交子,杨蔓娘喝了口茶,笑着换了个话题:

  “听说员外家的宅子在显仁坊?”

  “不错,是祖上留下来的老宅子,原本在皮场街上,旁边就是皮场庙,现在是万寿观了。怎么,杨娘子为何有此一问,莫非要打算买宅了?”

  朱旭哈哈一笑。

  “确实有这个想法。”

  杨蔓娘点点了点头。

  汴京是一个常住人口加上驻军和流动人口将近二百万的超级城市,所以,人口密度非常高,房地产市场自然也发达火爆,房价很高。

  房价基本可以媲美现代的帝都和魔都,算得上寸土寸金了。很多有宅子的人家,都是有权有势的皇亲国戚或者高官巨贾,亦或者是老汴京人,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普通小老百姓想要靠自己买房子难比登天。

  甚至,老汴京人还有句俗语,说汴京城的宅子,你生下来有就有,生下来没有的话辈子也没有。

  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也不无道理,汴京很多人都因为房价太高没有房子。那些彻底买不起房子的底层穷人,买不起索性就只租不买了。可是很多有一定的收入,想要过体面生活的中产,就很烦恼。

  比如一个普通的县衙小吏,差一点儿的,一个月赚四五千文的俸禄,好的一个月七八千文。除了正俸外,还有衣裳钱、禄粟钱、添支钱、薪碳钱、盐钱、茶酒厨料钱、职钱、公使钱及一些年节的赏赐,若是地方官员还有职田,官员被外派差遣的话,还有出差的津贴补助钱。零零碎碎的算下来,一个月下来,收入最低也在三两银子以上,算是典型的中产收入了。

  这样的收入租房子很富裕,可买房子就不够看了。所以如今汴京城的大部分官吏,还都是租房蜗居族,一边租公租房,一边努力攒钱买房。比如大宋名人苏辙,也曾因为买不起汴京的房子而苦恼,还为此写过一句诗,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

  后来,在许州盖了三间新房,觉得人生一辈子,有个房子总算是值了。

  还写诗自嘲道:

  “平生未有三间屋,今岁初成百步廊。欲趁闲年就新宅,不辞暑月卧斜阳。”

  可想而知,时下买房的不易。

  不过,人总是渴望有一个固定居所的,尤其是对于已经连续搬了好几次家的杨蔓娘来说,虽然生活在慢慢变好,可偶尔内心还是不免有一种寄人篱下的不安定感。总感觉只有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房子才算是家,才算安定下来。

  所以如今手头有了银子,第一件事便是考虑买个房子。

  “唔,汴京的房价确实不便宜,不过以杨娘子如今的身价,倒确实可以考虑了,不知娘子还记得金牙人吗?”

  朱旭作为报房东主,自然知道杨蔓娘如今的稿费和分成已经快九千两了。这笔钱虽然买不了靠近大内的常乐坊,景福坊和寿昌坊这些地方的大宅子,但是买内城普通的两三进的民宅还是很轻松的。所以,倒不怀疑她的实力。

  “金三万?”

  一听朱旭提起这个名字,杨蔓娘脑中瞬间浮现出一个穿长袍的瘦削汉子,和一排黄黄的大门牙。

  “就是他,娘子也见过的,之前咱们第一次签约就是他去县衙办的。他虽不是汴京最出名的牙人,但为人还算妥帖厚道,在朱雀门这一片儿口碑一直不错的。”

  朱旭喝了一口茶,笑眯眯的道:

  “娘子若是打算买宅的话,倒是可以考虑一下他。”

  “好,多谢员外相告了。”

  杨蔓娘点了点头。

  “娘子不必客气。”

  朱旭摆了摆手。不过想到杨蔓娘说到相告二字,他的神色还是顿了一下,想起了早晨看的李氏小报。

  犹豫了片刻道:

  “娘子可看今日的李氏小报?”

  “还不曾,怎么,是上面有什么新鲜事儿吗?”

  杨蔓娘笑了笑,她也才刚从早市上回来。

  这段时间不写书了,每天就清闲了许多,晚上也不用熬夜,早晨直接睡到日上三竿,起来洗漱罢,便带着白绾绾去早市,给自己要一碗灌肺和七色烧饼,给白绾绾买一条小鱼干,一人一猫都吃的美滋滋,回来都快午时了,倒是还没顾得上看报呢。

  “我这里有一份,娘子一看便知,不过上面只是小人之言,娘子瞧了不要动气才是。”

  朱旭踟蹰了一下,从袖子里抽出李氏小报递了过来。他今日过来,一方面是为了送银子,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这个事儿。

  不要动气?

  杨蔓娘有些好奇的接过小报,第一眼便瞧见了首页上清月散人的发言。

  女流之辈?幼稚可笑?哗众取宠?牝鸡司晨?贻笑大方?

  这清月散人为了讽刺自己,不会是把这辈子学的成语全用上了吧?

  杨蔓娘挑了挑眉,突然嗅到了一丝故意引战的味道。

  朱旭是个商人,从来都是和气生财,当他早上看到报纸的时候也是气的不行,可是又怕杨蔓娘看了,年轻气盛会冲动之下做出什么事儿,才特地借着送银子跑来一趟。

  此刻见杨蔓娘盯着小报半晌不语,便有些担心,连忙苦口婆心的劝她息事宁人:

  “其实这上面的话都是那清月散人自说自话,根本不会有人相信的,娘子看过了也就罢了,咱们别理他就是。娘子是名贵的瓷器,他是路边的瓦砾,没有瓷器去碰瓦砾的理儿,反正那清月散人的书也没有卖出去,发发牢骚也掀不起什么风浪。”

  “员外错了,这可不是发发牢骚就会完的事儿。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世上的事情从来不是你不理就不会有的,我估计现在看报的人都吵翻天了吧!”

  杨蔓娘是个现代人,在网上见过太多的引战带节奏的帖子,自然瞧出了这清月散人想干什么。不得不说,对方还挺有心机的。

  “额,似乎是这样,我路过茶馆听到好些人都在说这个事儿,有的骂他有的支持他,不过,总的来说还是骂他的人多,真不知道这人图个什么。”

  “他图的自然是关注和热度了,我敢打赌,再过几日,他必定要开新书了!”

  杨蔓娘放下手里的小报,喝了一口茶,语气笃定的道。

  朱旭闻言一脸的不可置信:

  “这?不可能吧?”

  清月散人上一本才失利,精装本也没卖出去,会这么着急写新书?

  “怎么不可能,黑红也是红,他要是真的能蹭到热度,踩着我的名气C位出道,开了新书自然会有讨厌我的人去买账!”

  “啊......这!”

  朱旭虽然不知道什么叫C位出道,但大抵结合杨蔓娘的话,也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杨蔓娘又不是交子,自然不可能让所有人喜欢,有忠实的读者,自然难免就有不喜她的,这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朱旭自诩见多识广,这会子听了杨蔓娘有理有据的分析,也是目瞪口呆。但是仔细一想,也不得不承认她说的是对的,还真有这种可能。

  事关报房的利益,朱旭顿时坐不住了:

  “那咱们可不能让他白白的蹭了热度,踩着娘子的名气C......那个位出道。”

  朱旭才跟杨蔓娘学会一个新名词,说起来不免还有些拗口。

  “蹭热度这个,咱们是没办法的!”

  杨蔓娘摇了摇头,虽然这么说有些厚脸皮,但她如今在汴京确实算得上是家喻户晓了。清月散人在小报上公开骂她,这事儿绝对会被无数人关注和讨论,热度根本不是她想降就能降下去的。

  “啊!那怎么办?”

  朱旭顿时急了,他可不想那个什么劳什子清月散人踩着杨蔓娘上位,这不但损害朱雀门报房的利益,而且也太膈应人了。

  确实太膈应人了!

  “他既然要蹭,那我就让他蹭个够!”

  杨蔓娘哼了一声。

  她虽然i,但也从来不是个怕事的,人家都武武喧喧到自己头上来了,当然要接招了!

  “这戏台子既然已经搭好了,总不能让他一个人唱独角戏,我自然也要奉陪的!”

第70章

  墨瑾公子从不让人失望。

  第二日一早, 朱雀门小报头版便发了一则杨蔓娘的最新回应,名字叫《告清月散人书》,原文如下:

  “尊敬的清月散人前辈, 我原以为, 公既为汴京话本小说界的元老人物, 在李氏小报之上, 在汴京父老面前,必有高论,没想到竟出此粗鄙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