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七郎
都迫切的希望杨卿臣把这个杨璇给干趴下,让他知道谁才是真正的老大。
但打脸当然不可能这么快,不然来一个打一个,反派都不够用了。所以,还得等等。
众人便忍着气,继续看,可当看到那杨老大人居然不问青红皂白,就让杨卿臣回去等候家法处置。
带入杨卿臣的众人顿时炸了!这特么还了得!好big胆!
“这个什么狗屁杨老大人瞎啊,居然不问青红皂白,就想家法处置十七郎!”
众人都是大家子弟,自然知道家法是怎么回事,顿时对这位杨老大人不满了。
“就是!井底之蛙!知不知道这可是你们杨家百年难遇的天才啊!你居然一点都不珍惜,这老东西知不知道自己错过了什么!”
“就是!杀鸡焉用牛刀!十七郎可是有高人指点的!那什么劳什子考试手拿把掐,哪里用得着两个时辰!这老头儿真是没眼光!有眼不识金镶玉啊!”
“可恶!这老头儿眼里就只有那个杨璇,错把狗屎当成宝!到时候他看重的杨璇没考上,瞧不上的十七郎考上了,不得给老头气晕过去!”
“这墨瑾公子倒是快点写啊!我等不及看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嘴脸了!”
“就是!快点出考试结果!”
“一定让十七郎考上,好好的给老子打一打这些狗眼看人低的脸!”
大家都不自觉的带入杨卿臣,自然忍不了他受委屈,看他被人瞧不起,就跟自己被人瞧不起一样愤怒。所以,不光是曹家族学的小郎君们激动的咬牙切齿,基本上汴京的各大酒肆茶馆里,男人们看完新章节后,也是义愤填膺,呼声都是前所未有的一致。
那就是,快点让十七郎展现实力!狠狠的打脸!让这些狗眼看人低的家伙震惊!
就连报房那边儿,也一天收到两大筐来信,全部都是催促墨瑾公子快更新的!
可以说,杨蔓娘这男频装逼打脸套路才刚横空出世,就把看话本儿的大宋男读者给狠狠拿捏了!
可怜的汤姆们,被她玩弄于股掌之中.jpg
第77章
观音桥, 春明坊。
伴随着不知谁家的公鸡啼叫声,杨蔓娘缓睁开了眼睛。这会子按着现代的算法,也才八点多, 太阳就已经照在窗棂上了。
俗话说, 早立秋凉飕飕, 晚立秋热死牛, 若是六月份还没进三伏天立秋,那立秋以后很快就出伏,天气也就会凉快了, 但若是七月份立秋,那么立秋以后正好还没出伏,天气还是很闷热的, 也就是民间说的秋老虎, 其炎热程度足足会把老牛都给热死,虽然这种说法夸张了些, 但也是有道理的。
比如今年,便是七月二十一立秋的,便属于立晚秋, 所以立秋以后天气依然很闷热。这般热的天气, 杨蔓娘睡了一宿自然口渴的紧,伸了个懒腰,便拿起小几上的竹杯子,咕咚咕咚喝了大半杯昨晚倒的凉白开。
随手拿过床头的团扇扇了会子风, 便换好家常衣裳, 准备去打水洗漱。
“咚,咚,咚!”
才出了正屋门, 便听见前院儿的敲门声儿。
“大姐,是我!”
是老二杨士林去桥市租牛车回来了,家里的牛车自从之前出事之后,就没有再买,所以每次需要用车都是去桥市租,整租一天一百文,这个价格,对于现在的她来说委实不算什么了。
“大姐,我租牛车的时候,正好瞧见桥市上有卖蜜煎樱桃的,一坛子五斤,六十文,就顺便买了两坛子,咱们今儿不是要往地窖囤冬菜么,正好囤两坛子这个冬天吃。”
杨士林将牛车赶进院子,一边往下搬坛子,一边笑着道。
汴京一般从三月底开始卖鲜樱桃,那会子是早熟的品种,价格也最贵,一斤要二十文,等到四五月份的时候,就是正式的樱桃季了,大量的樱桃成熟,大街小巷都有小贩挑着担子卖,价格自然就便宜,一斤才五文钱,到了六月,樱桃就又开始少了,变成了零星的晚熟品种,价格又会攀升到二十文一斤。
杨蔓娘一家都爱吃樱桃,只是这年头又没有冷库和冰箱,所以,鲜的自然放不住,买几坛子腌制好的蜜煎樱桃回来,存在地窖里倒是正好。
“好啊!这东西这个冬天吃倒是不错。”
如今立了秋,汴京家家户户都开始囤冬菜了,这个年代可不是现代,冬天出门很方便,只要出小区,随便一个小超市里随时随地都有新鲜蔬菜卖。
这个年代到了冬天,如果不是有事儿或者上工的人,没人愿意出门。如今冬天吃菜,除了极个别有暖棚的富贵人家,百分之九十九的汴京人,都是靠秋天囤的菜过冬,冬天桌子上有什么,完全取决于秋天的时候囤了什么。
杨蔓娘家自然也入乡随俗,一立秋便开始行动起来了,这座宅子原本就有一个菜窖,应该是宅子的前主人家挖的,就在后院西厢房边上,面积大概有五六个平方,也不算小了。老二杨士林上一次休息的时候,姐弟两个就踩着梯子下去,把菜窖好好的收拾了一番,准备好立秋后囤菜的。
可不要觉得如今就想过冬的事有些早了,如今的气候可不比现代的暖冬。说冷就冷,九月初晚上就有霜冻,九月底就陆陆续开始落雪了,之后几乎就一日比一日冷,城里有人清扫倒也罢了,汴京城外的道路,基本上冬天一下雪都是没过膝盖的,出行没有牛车根本不要想,就算有牛车出远门也是受罪。
所以,猫冬的吃食自然要早早的提前准备起来。如今家里有了银子,自然也不用像去年似的,紧紧巴巴的过日子。
杨蔓娘锁好门,坐在牛车上去潘楼。
一路上还忍不住盘算着,若是遇上卖蜜煎樱桃的,还要再买几坛子才好,这东西到了冬天更贵,说不定六十文也买不了一坛子。
作为汴京最大的自由贸易市场,这个季节的潘楼,可谓是热闹至极,人声鼎沸。
如今正是最后一茬秋菜下来的时候,牛车,骡车,串车,拉着大车小车的菜往潘楼里送,每个卖菜的摊子上,白菜萝卜都一颗颗堆放的整整齐齐,菜垛子码的高高的,不光卖菜的多,买菜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几乎家家户户都全家出动,赶着车来买冬菜。
“霜菘多少钱?”
这个年代白菜还不叫白菜,叫霜菘。
“便宜实惠!两斤一文,要一百斤以上的三斤一文。”
菜贩子扯着嗓子,大声的吆喝着。
“姐,咱们买多少?”
“要五百斤吧!”
“芦菔呢?”
芦菔就是萝卜。
“唔,也要三百斤。”
见她这么豪气,菜贩子顿时喜笑颜开:
“小娘子,这里还有我浑家带着村里的女人晾的干蘑菇和木耳,还有豆角干儿,黄瓜干儿,自家晾的山药片儿。都收拾的极干净,冬天添菜是极好的,小娘子要不要也来点儿?”
“好,那就各来二十斤吧!”
杨蔓娘自然求之不得,她可不想整个冬天都白菜萝卜,萝卜白菜,有这些替换着吃自然不错。
她买的多,菜贩子帮忙给装好车。姐弟二人赶着车回家送了一趟,将这些都存放到地窖里,在家吃罢午饭,又赶了牛车出来,买了几大筐各色易于储存的零嘴儿,栗子,葡萄干儿,核桃,红枣,松子,杏干儿,最后又买了五坛子蜜煎樱桃,一袋子湖米,一袋子面送回家,放到后院背阴的耳房里。
才又去桥市还了租赁的牛车,在小食摊子上各吃了一碗葱油素面做夕食,一直到天黑,姐弟二人才一脸疲惫的回了家。
“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躺在书房新淘换的太师椅上,杨蔓娘感觉整个人都累的不想动,忍不住有些感慨的自言自语。
要知道,当初她刚来大宋的时候,每天吃的半饱,晚上子时睡觉,早晨卯时还能起床冒着大雪去矾楼上工,如今不过是出去买一天的菜,还坐着车呢,回来就累的半死。
“大姐,我热了水,你要洗脸吗?”
老二杨士林在屋外敲门道。
“洗!”
还得打起精神来,明儿就是交稿子的日子,今儿出去了一天,还一个字没写呢!
杨蔓娘想起这个,忍不住内心就想哀嚎,明明每天都没闲着,可为什么不论怎么写,最终都会落到没有存稿裸更的境地!
不过,哀嚎是没有用的,存稿还是要完成。洗漱罢,点上灯烛,雷打不动的继续存稿。
如今整个汴京都在等待新章节男主实力装逼打脸呢,可不能掉链子!
三日时间一晃而过,很快便是九月初七,天宸书院公布考中名单的日子!
这样重要的日子,几乎汴京一大半的人都去看热闹了,很多人家都是全家出动,想知道今年的三十六个名额最后花落谁家。
杨府自然也不例外,上至杨老大人,下至所有庶孙,即使是没有参加入学考试的,也跑去看热闹了。全杨府,除了留守的仆役之外,就只有一个人没有去,那便是杨卿臣。
却说之前考试结束,被家主罚去祠堂思过,对别人来说是痛苦,但是对于练武的杨卿臣来说却正和心意,考试成绩还要三日才能出来,他也不想杨璇这些人在自己耳边嗡嗡嗡,所以正好借这个清净的地方,好好练习坐忘星元功,提升自己的实力。
花开两头,各表一枝。
却说天宸书院这边,人声鼎沸,金旗招展,所有学子都格外激动。盖因为今年和往年不同,长公主殿下居然也亲临现场。
要知道,长公主殿下可不是一般人,她是当今圣上的亲姐姐,当今圣上自幼丧母,就是长公主殿下抚养长大的,所以,圣上对长公主殿下极为亲近,甚至还爱屋及乌,破例没有降等,直接按着自己女儿的封号,将自己的外甥女,也就是长公主唯一的女儿冷千夜,封为了纯懿公主。
所以,可想而知长公主在汴京的地位是多么尊贵了,所以书院山长慕一凡便决定,入学考试的前三名,便长公主殿下来公布。
午时正,准时开始公布名单。
“第三十六名,岳阳学子,林文。”
“啊啊啊!是我,是我啊!我考中了!”
被念到名字的学子,顿时激动的跳起来,大喊大叫,那状态比范进中举也好不了多少!
“是我儿!我儿.......我儿中了!哈哈哈哈哈......呜呜呜”
不光考中的学子本人又蹦又跳,其家人也激动的语无伦次,又哭又笑。
不过,无论是高台上的长公主殿下,还是正在公布名单的书院山长慕一凡,亦或者是下面看热闹的普通百姓,没有一个人笑话他们,很多人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这激动的一家人!
这可是天宸书院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最高学府!谁考中了会不激动呢!
“三十五名,大名府学子,宋从文。”
“啊啊啊!是我!”
这为叫做宋从文的学子,和上一位学子的表现,几乎是一模一样,都是激动的又蹦又跳,又哭又笑。
“第三十四名......”
“第十一名......”
随着越来越多的名字被公布,没有一个杨家子弟考中,坐在看台上的杨老大人的脸色也越来越不好看,杨家已经连续三年无人考中天宸书院了,若是今年再没有,那杨家就连续四年失利了。
连续四年没有拿得出手的家族才俊,这对杨家的名誉可是很不利的,甚至会让其他家族耻笑。
“第四名,汴京学子,张樊。”
很快,第四名到第三十六名的学子名单全部公布了。
“好了,让我们恭贺刚刚念到名字的学子!下面,就让长公主殿下来宣布,前三名的人选吧!”
在众人的翘首以盼下,慕一凡将深青色的榜单,双手递给了长公主。
底下的众人顿时对着看台高声欢呼,一脸期待的望着雍容尊贵的长公主殿下。
“杨大人,我记得你家也有不少孙辈参加入学考试了,不知,可有哪个孙子考中了吗?”
望着底下欢呼的众人,看台上的张侍郎一脸的得意的道。
他当然有资格得意,他怎么能不得意呢?三十三人里,杨家没有一个子弟考中,而刚才那位第四名的汴京学子张樊,可是他的大孙子啊!
“唔。”
上一篇:全修真界都穿来给我打工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