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37章

作者:李七郎 标签: 天作之合 爽文 市井生活 成长 逆袭 穿越重生

  看了一眼窗台上的沙漏。

  按着现代的时间来算,快晚上十点钟了。

  杨蔓娘心里大概能猜到来人是谁。

  门外的妇人年纪约莫二十来岁,身材匀称, 穿着一身儿深蓝色的对襟褂子, 外面罩着一件儿半新的兔皮裘衣。

  很有福气的满月脸, 见着开门的杨士林。

  未语先笑道:

  “呵呵, 是二郎啊,你家大姐在屋里吗?”

  “张家嫂子,大姐在屋里的。”

  “外面冷, 嫂子进来吧,我在屋里呢!”

  杨蔓娘在卧室里高声招呼了一句。

  她对这位张家嫂子,也是极为熟悉的。

  张家嫂子不姓张, 她原是姓刘的, 只是嫁给了开布匹店的张五哥之后,周围的人随夫家姓氏, 便渐渐叫她张五家的,小一辈儿的自然也就叫她张嫂子了。

  杨蔓娘家如今住的这两间半的小屋,便是从对方家里租的。

  杨蔓娘在里间儿收拾好笔墨纸砚, 穿好鞋子走了出来。

  语气温和的道:

  “难为嫂子跑一趟了, 我原还想着明日雪停了,就去嫂子家交下个月的房租钱呢。”

  “蔓娘,不瞒你说......”

  张家嫂子面儿上,颇有些不好意思。

  毕竟, 按着契约来算, 明日才是正式交租的日子,邻里邻居的,杨蔓娘家还都是这样的半大孩子, 本就日子艰难些,自家却这样着急,总是面子上有些过不去。

  只是。

  奈何她只是儿媳,在家里也做不得什么主,上头还有个婆婆,她婆婆担心杨家兄妹三个没钱再拖欠房租,万一明日付不出房租钱,大白天去赶人好说不好听的,还要再多耽搁一日。

  原本婆婆一大早便催促她来收租的,说是若再拖延,就要撵出去另外租给旁人,她也实在不好违拗,便拖到此时方过来了。

  “没事儿,这原就该给的钱,嫂子不必为难。”

  欠债还钱,这是人之常情。

  杨蔓娘倒是没有半点为难。

  这张嫂子是个难得的和善人。

  她们一家子,加上老太太和两个小郎君,五口子人住在前街自家布店后面的小院子里。

  里里外外都是她在操持。

  生活也不算特别的宽裕。

  而且,杨蔓娘兄妹三个租了这边房子快一年了。

  记忆里偶尔有什么要帮忙的,她也总会和气的帮衬一二。

  所以,杨蔓娘心里,还是很感激对方的。

  虽然都是邻居,但该有的礼数还是要有。

  互相行了万福礼之后。

  招呼张嫂子在外间的绣墩儿上坐下,让老二杨盼娘给对方倒水。

  杨蔓娘便转身去里屋卧室。

  从床底下的钱匣子里,数出一百五十文的房租钱给了张嫂子。

  拿到了钱,张嫂子心里也暗暗松了口气。

  她是个面皮儿薄,心又善的女人,还真怕这几个小的交不出这个月的房租,自家婆婆到时候再逼着自己来赶人。

  那才是难作了。

  左右看了看。

  瞧见灶台底下烤着的几双还在冒气儿的厚底儿布鞋。

  跟杨蔓娘道:

  “对了,我瞧着你们几个兄妹几个都没有皮靴子,这冬天出门去,布鞋底子缝的再厚实,也冻脚呢。我们店里前几日收了一张陈年的老羊皮,暖和还是很暖和的,就是有一张被虫子咬了个洞,做袄子不成,不过做皮靴子还是成的,你若是愿意要的话,我五十文匀给你吧。”

  她说这话儿倒不是为了占便宜,好的羊皮自然价值一百多文,但是,这种被虫子咬的卖不了高价,但是五十文也并不愁卖的,她是瞧着这兄妹三个没有爹娘,日子过得不容易,才想着能帮就帮一把。

  “那自然好,可是我家也没有人会做羊皮靴子......”

  杨蔓娘才正想着要添置双羊皮靴子呢。

  毕竟,这么冷的天,出去一次再回来,厚底儿布鞋就跟踩着高跷似的,中间冻上了厚厚的冰坨子。

  只是她之前在潘楼那边问价,一双羊皮靴子就要一百八十文,讲价最低也要一百六十五文。考虑到这个月还有别的开销,怕不够用才暂时没有买。

  “那没事儿,我家大郎在刘家靴子店里做学徒,倒是会做靴子的,就是做的不如外面卖的美观,你若是不嫌弃他是练手,那就不卖你皮子了,让他直接用这皮子做,一双靴子包工包料,就收你八十五文。你看怎么样?”

  张嫂子到底是布店的老板娘,颇有些生意头脑,三下五除二便给出了合适的方案。

  自家的羊皮没什么成本,而且自家儿子还能练手艺,最后做出来还能赚钱,怎么看很划算的,毕竟在靴刘家子店里,他家大郎这样的学徒可是没有机会自己做靴子的。

  “那自然好。”

  杨蔓娘自然也满意的答应了下来。

  别的不说,二百五十五文能买三双羊皮靴子。

  就这比市场上便宜一半的价格,就已经很划算了。

  哪怕鞋子样式做的丑一些也没什么,她也不挑剔,只要能保暖就好了。

  更何况,张嫂子的人品她信得过,邻里邻居的也不会坑了自己。

  “那这钱怎么给?”

  如今刚交了了房租,加上之前还买了炭火,算上前些日子杨士林发的六十文月薪,家里还有三百多文钱,若是一次性都给了张嫂子的话,还是有点儿压力的。

  “你先给我一百文定钱,我这边儿也得买其他材料,剩下的一百五十五文,等靴子做好了,来拿的时候你再给我就成。”

  “可以。”

  杨蔓娘暗暗松了口气。

  只支出一百文,倒是不影响家里的其他开销。

  更何况。

  再过七八日,就又能拿到下一笔稿费了。

  杨蔓娘让张嫂子给兄妹三人量了脚的大小。

  然后,麻溜的回卧室,从钱匣子里数了一百文钱给了对方。

  一个得了银钱,一个得了便宜靴子。

  双方自然都很满意。

  这笔,算是双赢。

  ......

  日子过得很快。

  转眼到了初十。

  汴京城连续下了两日的雪。

  今儿个天气总算是放晴了。

  今天是《朱雀门小报》发新刊的日子。

  杨蔓娘起来,洗漱过后吃了朝食,早早的便去了矾楼上工,路过潘楼南街的时候,在通安书肆花了两文钱买了一份最新的《朱雀门小报》。

  一边走,一边迫不及待的翻看着。

  第一页是广告和朝廷市井八卦消息。

  杨蔓娘随意的看了几眼,便匆匆掠过。

  在连载版面的第二页,杨蔓娘找到了自己的小说。

  朱旭做事儿还是很讲究的,将杨蔓娘的小说的标题放大印刷了。

  《霸道王爷心悦我》几个字,比旁的字大一倍,最底下还标注了她的笔名“公子墨瑾”。

  非常的醒目。

  只要看报纸的人,都很难不注意到。

  一直以来,《朱雀门小报》的读者大部分是女子。

  毕竟,这本小报原本就是靠写皇宫八卦和情感密闻起家的。

  这个年代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网络。

  去瓦子里花钱听戏,听说书,看表演,来来回回就那些曲目,看多了也挺容易乏味的。

  所以,看小报上的各种新鲜事儿,确实是个不错的消遣。

  花钱少,信息多,也不拘在哪里,就是躺在床上也能看。

  有种足不出户,却天下大事尽在掌握的爽感。

  而且,看完之后,和人聊天也多了谈资。

  所以,汴京城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喜欢看小报。

  初十这一日。

  几乎汴京城买了《朱雀门小报》的人。

  都被改版的报纸给惊到了。

  因为,今日的朱雀门小报,不光有市井八卦,还有五花八门的广告,有一篇新鲜的话本儿小说。

  曹韵是曹家三小姐,她的家族曹家在大宋的地位极为显赫,是开国功臣曹彬的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