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46章

作者:李七郎 标签: 天作之合 爽文 市井生活 成长 逆袭 穿越重生

  晚上也要噪起来。

  自从乾德三年,太.祖赵匡胤发了诏令,“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至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从那之后,汴京的夜市,便不再受到时间的限制,甚至,朝廷还特地设置了街灯和桥灯,方便百姓夜晚出行逛夜市。

  可以说。

  夜晚的汴京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瓦舍勾栏,酒楼茶坊,通宵达旦,笙歌不停。

  而这个年代的女子们,也并非现代人想象中的那样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躲在深闺无人识。

  宋朝的小娘子和夫人们,出门并不难。只要有可靠的人跟着,不仅白天可以出门玩乐游园逛瓦子,晚上还可以出门逛吃夜市的。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

  即使是冬日。

  汴京城的夜,依旧是明亮的。

  道路两旁的灯箱和灯火,几乎让天空中的月亮,都失了颜色。

  尤其是位于开封州桥以南至龙津桥一带,吃夜宵最著名的去处州桥夜市。

  街灯和桥灯以及商贩自己带的灯笼,照得天空如同白昼一般。

  让躲在窝里的鸟雀,都以为天亮了。

  夜市几乎每天掌灯时营业,至深夜三更甚至更晚时收摊儿,几乎与早市相衔接。

  这里的夜宵也是丰富多彩。

  经营着各种消费层级的夜宵。

  在这里,甭管是豪奢的有钱人,还是普通的市井百姓,都能买到符合自己消费水准的小食。

  杨蔓娘兄妹三人穿好厚衣裳锁上院门儿,一路直奔州桥夜市。

  这会子,天已经黑了。

  夜市里还是人来人往,摩肩接踵。

  繁华热闹的摸样儿,比现代的夜市也不遑多让。

  除了昼夜迎客的各色酒楼茶坊,夜市上还有各种饮食小摊儿,叫卖各色的美食。

  街边小摊儿出售的各色水饭,用微火烤熟的爊肉和干肉脯儿,王楼前卖的獾肉、野狐肉和风干的鸡肉,还有来自梅家的用烧鹅、烤鸭、烧鸡、辣兔头、烤鸡皮、炙腰子,每份只要十五文钱,在这冬日里油滋滋的,冒着诱人的香气。

  还有老秦家制作的各种甜咸的小食点心,现煎现卖的羊白肠儿,有鲊脯,麻腐鸡皮、麻饮细粉。

  还有姜豉、红丝、批切羊头、辣脚子、姜辣萝卜。

  两边的店铺里卖着各色的香茶异汤、煎耍鱼、罐里熝鸡丝粉、七宝科头、轻饧、余甘子、焦酸馅、千层儿。

  行人摩肩接踵。

  很多人走的累了,就随意找个小摊子,坐下来吃点儿美食,喝上一碗热香引子。

  在这样热闹的氛围中,寒冷的空气似乎都被驱逐了。

  一路走着都不觉得冷。

  杨蔓娘打量着这热闹非凡的夜市,心里也不禁纳罕。

  除了没有音响设备以外。

  这里简直比她在现代见到的夜市,还要热闹喧嚣。

  “大姐,这里人好多好热闹啊,味道好香啊!”

  老三杨蔓娘抽了抽鼻子。

  一脸陶醉的道。

  作为家里最小的孩子,杨老爹没的时候,她才刚满七岁。

  所以,根本就没来过夜市。

  后来年纪大一些了,可以出门玩儿了,可是偏偏家里又精穷,买不起什么东西,自然也没必要逛夜市。

  这会子出来。

  就像一只快乐的小鸡仔子似的,东瞅瞅西望望,看着什么东西都觉得新鲜。

  “梅家正店,烧鹅烧鸭烧鸡,用料考究,一份只要十五文嘞!”

  “羊白肠儿,现煎现卖的羊白肠儿,尝一尝嘞您呐客官!”

  “热蜂蜜玫瑰引子,酸甜可口,美容养颜哩......”

  各种各样的叫卖声儿,此起彼伏。

  有那个头不高的小贩头顶盘子,沿街叫卖自家做的姜豉、炙椒、羊脂韭饼、糟羊蹄和糟蟹的。

  还有挑着担子卖的香辣灌肺、香辣素粉羹、腊肉细粉科头、姜虾、海蜇鲊、清汁田螺羹、羊血汤的。

  如今是冬天天气寒冷。

  虽然没有夏日里的各种消暑的冰饮子,但却可以买到热腾腾甜滋滋的豆蔻熟水和香花熟水。

  还有现烤的猪皮肉、野鸭肉、煎夹子、滴苏水晶鱼会、须脑子肉这些杂嚼。

  “大姐,咱们吃什么呀?”

  三个人下午没有在家里吃夕食,特意的空着肚子出来,就想着在夜市上吃顿好吃的。

  但此刻置身于这美食的海洋。

  反倒眼花缭乱,一时没了主意。

  杨蔓娘倒是没有选择困难症。

  冬日里出来,还是要吃点儿热呼呼的东西最好。

  带着老二和老三,来到一处干净的小摊子。

  摊主是一对儿很年轻的小夫妻。

  穿着皮袄子,外面罩着围裙儿。

  摊子上的东西,也收拾的干净利落。

  见着三人到来,老板娘热情的招呼道:

  “两位小娘子和郎君要吃点儿什么?”

  “你们这儿的招牌是什么?”

  杨蔓娘没看见水牌。

  也不晓得点什么好吃,索性让摊主来推荐。

  根据她的经验,一般不知道点什么的时候,点招牌菜都不会出错。

  “呵呵,如今这个季节,我们摊子上,卖的最好的吃食便是香辣素粉羹和羊血汤,还有清汁儿田螺羹。今儿个恰好还有现烤的野鸭子肉,最是鲜嫩的。可以配上现炸的酥黄独和馓子,好吃不贵,每一份都是十五文钱,小娘子要不要尝一尝?”

  瞧出杨蔓娘是三人里做主的。

  身材丰腴的老板娘在围裙儿上擦了擦手。

  笑眯眯的推荐道。

  “那就给我们来一碗香辣素粉羹,一碗羊血汤,一份烤野鸭子肉,再来一份酥黄独。”

  既然出来了。

  自然就吃个痛快,玩儿个尽兴。

  这段日子,虽然添置了些常用的东西,但稿费也又入账了二两银子。

  家里的银钱宽裕。

  杨蔓娘出手自然也不小气,很快便点了四份小食。

  那烤野鸭子肉和酥黄独都是现炸的。

  老板娘很快便端了上来。

  “大姐,这酥黄独,娘以前在家的时候,也做过哩。”

  老二杨士林吃了一片酥黄独。

  语气有些怀念的道。

  这东西的做法并不复杂,芋头蒸熟之后切片儿,裹上加入香榧和杏仁的面糊儿,下油锅煎出焦脆的外壳,不但闻起来特别香,吃起来也很香甜酥脆。

  杨蔓娘自然记得,记忆里好像是五六岁时候的事情了,那时候的老二杨士林也不过三四岁,没想到他竟然还记得这么清楚。

  “快趁热吃吧,这东西凉了就不好了。”

  夜市上的各家摊子,为了挡风,大多支在墙边儿。

  靠近沿街的铺子。

  杨蔓娘她们坐的这个摊子。

  背后正好是一家叫做通安的茶肆。

  杨蔓娘正在吸溜吸溜的嗦着粉的时候,就听见里面的人正在高谈阔论。

  讨论的内容,居然是自己的《霸道王爷心悦我》。

  因为对方嗓门儿很大,声音便透过茶肆的窗户根儿。

  断断续续的传了出来。

  “嘿,列位知道不?看了那朱雀门小报上白绾绾小娘子的故事,这两日,有好些少年人跑去酒坊街,打听那位白绾绾姑娘了 。”

  “啊?真有此事,这难道这故事不是杜撰出来的嘛?”

  “这怎么会是杜撰,那墨瑾公子可是在报上写的清清楚楚,那白白绾绾姑娘家,就住在汴京城的酒坊街的。”

  一旁的老三杨盼娘的耳朵灵。

  闻言。

  悄悄的凑到杨蔓娘耳边儿小声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