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78章

作者:李七郎 标签: 天作之合 爽文 市井生活 成长 逆袭 穿越重生

  杨蔓娘的小说里,若是写出一个唐朝人去逛夜市吃汤饼吃的很香,那就要被人笑掉大牙的。毕竟,宋朝时期夜市才开放的。而唐朝实行宵禁,根本就没有夜市。若是真有人能在唐朝吃到夜市上的汤饼,那才是见了鬼了。

  所以,写小说,还是要基于真实的历史才可以。要想写的爽,并且还足够真实,那就非常考验作者的历史水平了。

  不过,杨蔓娘在现代看了那么多穿越小说,开头倒是不需要查资料,非常容易写。

  《梦回盛唐》的开头,是一个宋朝的小娘子,在跟随父母去汴京探望祖父母的路上,遇见一个摆小摊的邋遢老头儿,跟老头买了一枚漂亮的莲花玉佩,那玉佩玉质上乘,雕工精美,小娘子在住客栈的时候,把玩玉佩,不小心割破了手指,将血液滴到了莲花玉佩上,然后便昏了过去,再睁开眼睛的时候,就来到了八百多年前的唐朝武德年间。

  这个穿越方式平淡嘛?

  对于现代人来说,或许很平淡,毕竟大家都是老书虫,见过太多的世面了。睡觉穿,做梦穿,吃饭穿,落水穿,救小朋友穿,扶老奶奶过马路穿,魂穿,身穿,夫妻双人穿,带着全村穿,带空间穿,带系统穿,带异能穿,带读心术被读心术穿。

  各种各样的穿越方式,五花八门,眼花缭乱。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小说里写不出的。

  因为一个莲花玉佩穿,那简直是最平淡,最不值一提的穿越方式了。

  不过,这个穿越方式虽然平淡,但放在大宋来说却刚刚好,这个年头,读者的思想还没有那么奔放,读书还是非常在意小说的逻辑和合理性的,也更愿意相信自己见过实物的东西。就是杨蔓娘之前的霸总小说,虽然看着狗血奔放,其实那也是基于一定现实的,毕竟,如今这个年代是真的有王爷,也真的有白绾绾那样可怜的贫民女子。

  新书开头字数不多,杨蔓娘很快便写完停下笔。

  坐在书房的玫瑰椅上,一边回忆自己在现代了解的一些唐朝武德年间的历史,一边按着顺序写在纸上留做素材。

  之后几日,她又特地去了附近的开源书店,买了吴兢的《贞观政要》,和由大唐官方组织编纂的唐八史回来做参考。

  足足准备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才开始下笔存稿新书。

第48章

  杨士林最近日子过的很不错。

  自从去了朱雀门小报, 跟着大掌柜朱贵做事,他每个月的工钱能得三百钱,这工钱在报房学徒里, 已经是响当当的了。

  而且, 除了基本工钱之外, 还有蔬菜和烛炭补贴, 差不多一个月下来,也能有个五十文左右,而且中午报房每日还管一顿午饭。

  一个月下来, 干吃尽落到手能得三百五十文。

  虽然和自家大姐的赚钱能力没法子比,但和之前做小经纪的时候,一个月六十文工钱的日子比起来, 杨士林已经很满足了。

  而且, 其他人虽然不晓得,但是, 大掌柜朱贵和东家朱旭都知道他姐姐杨蔓娘的本事,所以平日里给他安排的活计也都比较轻省,主要就是跟报房的老撰稿们一起学排版, 或是出门去各家店铺里给报房拉广告。

  虽然偶尔会累一点, 但摸着衣裳兜里的叮叮当当的铜子儿,就觉得心里踏实。

  而且,他觉得自己再累,也没自家大姐辛苦。大姐杨蔓娘最近在写新书, 晚上睡得很晚, 点着油灯,几本买来的史书都摊在书房的大桌子上,她拿着毛笔在纸上删删减减, 忙的连吃饭都要人反复叫。

  杨士林有时候回去早了,也帮忙收拾稿子,也顺便劝她注意身子:

  “书是写不完的,就大姐现在赚的银子,咱们三个省着点儿不胡乱花,两年都够用了。”

  而大姐杨蔓娘却不以为然:

  “银子哪有人嫌多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那些银子,若是过原来在南熏门那样的日子。自然是够两年的,可若是过现在的日子,又算不得什么,也就够交个房租维持温饱罢了。等咱们真的有钱了,还要搬去更大更好的房子呢!”

  杨士林对于现在住的公租房就挺满意的,委实想不出住更大更好的房子会是什么样儿。

  当时闻言只是劝道:

  “我只盼着大姐能保重身体,别太劳累了,再不济还有我呢,我赚的虽不如你,但也能帮着家里分担些的。”

  谁知大姐答应的好好的,转头又写稿子去了。

  杨士林当时便不由得想,自家大姐真是聪慧啊,自己和大姐一样当初都是阿爹启蒙的,自己却写不出那样吸引人的故事。想来若大姐是个男子,这样聪慧又勤奋,定是能考中进士的吧。

  “吱呀”一声,打断了杨士林的思绪。

  大掌柜朱贵打开撰稿间的房门,他穿着厚厚的银灰色兔皮裘衣,扫了一眼里面几个忙碌的撰稿,目光落在靠窗户的杨士林身上,给他使了个眼色。

  杨士林放下手里的活儿,自觉的走了出来,大掌柜将他拉到一边儿,低声问道:

  “二郎,你姐姐的新书最近写的怎么样了?这个月能开始连载吗?”

  杨蔓娘的《霸道王爷心悦我》,如今已是连载到了尾声,豫王和白绾绾久别重逢,干柴烈火,旧情复燃。

  豫王追妻火葬场的炸裂桥段儿,从大年初五,一直连载到了正月十六。

  反响极为热烈。

  基本上,汴京城的夫人们和小娘子们人人追读,如今的各大瓦子里,哪家勾栏的说书先生要是不会说这本书,都没有生意的。

  不光如此。在正月十五,大相国寺举办的元宵灯会上,还专门有店铺别出心裁,做出了绘着白绾绾和豫王的花灯,还有陶人儿,卖的极为火爆,几乎看了小说的小娘子都买了。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算是一种粉丝周边吧。

  不光如此,这些天朱雀门报房这边儿,也受到了一些波及,这还和杨蔓娘本人有关。

  之前,朱雀门报房衙内和小娘子们斗殴事件之后,杨蔓娘不是给二十几位读者回了信嘛。然后,这二十几人收到信,有的就妥善的收藏起来了,有的则拿出来跟周围的人炫耀。

  这一炫耀,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然后大家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么操作啊。于是,数以千计的话本儿读者,开始写信给墨瑾公子,然后将信送到报房这边儿要求转交。

  如今,报房这边儿,读者的信件太多,都不拿匣子装了,大掌柜朱贵直接让人买了两个藤条编的大筐来收信了。

  而且还不光如此,随着最整个小说连载到了尾声,豫王追妻火葬场,和白绾绾各种啪的时候,也顺便说出了更多经典的霸总语录。而这些最新的霸总语录,也成了如今汴京城的最新热词儿。

  譬如,一些年轻的小夫妻,看过这本书后,晚上两人颠鸾倒凤,激情正酣的时候,丈夫就会冷不丁的来一句“怎么样,女人,满意你所看到的吗?”

  亦或者是那句“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你求我,我就给你。”

  妻子闻言,便会娇羞的啐上一句死鬼,然后红着脸用小拳拳锤他胸口。

  可以说,《霸道王爷心悦我》这本书,生生的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了汴京人一直以来做某些不可描述之事的习惯。

  而且,还有更劲爆的。

  据昨日的《李氏小报》上八卦说,某王府的大管家赵福禄因为读了这本书,无师自通的学会了书里的管家名言。

  所以,在王爷连续去了新纳的侧妃高氏院子留宿了三天之后,这位大管家晚上回到家,便忍不住悄悄的跟自家娘子蛐蛐:“哎呀,咱们王爷好久没有这么笑了,还是高侧妃有手段哩。我在王府伺候这么久,还从来没有见过王爷对一个女人这么上心呢!”

  当然,这事儿的真假,还有待商榷。

  毕竟,这位大管家赵福禄,之所以能做王府的大管家,自然是深得王爷信任,并且做事儿最妥帖嘴巴严实的,又怎么可能背后蛐蛐自家主子后院的八卦。

  而且,就算他一时管不住嘴,不小心蛐蛐了,那也是晚上在被窝儿里跟自家娘子蛐蛐,又怎么可能让外人知道,还被登在李氏小报上?

  莫非,这位《李氏小报》的撰稿人,为了搜集八卦消息。还能不辞辛苦,大晚上的埋伏在人家夫妻的床头儿?

  哈哈!不过,虽然这《李氏小报》写的内容虽然大胆又荒谬,经不住仔细推敲,却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了如今的《霸道王爷心悦我》,在市面上是多么的火爆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东主朱旭自然不想放弃如此大的流量。自然极为希望,杨蔓娘能够在旧书完结之后,马上续上新书!

  毕竟,今时不同往日。

  自从杨蔓娘的这本书,再朱雀门小报连载火了之后,其他的各家小报,也开始有样学样儿。纷纷请了市面儿上的各类话本名家,来自家小报连载。虽然因为墨瑾公子的《霸道王爷心悦我》,在上面压着,其他报房的书暂时都还成绩不显。

  但时间长了,可就难说了。毕竟,一旦墨瑾公子《霸道王爷心悦我》完结之后,不能尽快推出新书。读者自然会看其他小报的话本儿,时间长了,朱雀门小报的读者,自然会被其他小报给分走。

  “额。”

  杨士林闻言愣了愣,他在报房做事,对上述的情况自然也是了解的。

  闻言如实回朱贵道:

  “大姐这些日子,晚上一直都在给新书存稿,不过,具体存了有多少字了我还不太清楚。”

  “那就好。”

  大掌柜朱贵闻言松了口气。

  有在写稿子就好,他还担心杨蔓娘年纪小玩心重,过了一个年,就散漫下来了呢。

  作为朱雀门小报的大掌柜,朱贵一直都留心着其他同行的情况。

  如今,各家小报都请了人连载小说。不过,对自家朱雀门小报,暂时还没有太大的影响。

  无论是《小报》那边儿请的岳阳老生,还是《新闻》那边请的清月散人,他们都是文人,文人相轻,而且又都是成名已久的老作者,自然不想学墨瑾公子这个初出茅庐之人的书,免得被人说拾人牙慧。

  所以,都依旧按着各自原本的风格继续写。

  但是,他们的作品质量虽然不错,可是跟杨蔓娘这种被现代广大网文读者调.教过的老油子不一样,跟她笔下节奏很快,梗很多,还狗血频发,让人等得焦急的话本儿小说比起来,这二位的话本儿,就显得有些平淡,不够看了,当然一些多年口碑积攒的老读者虽然也会买,但是毕竟是连载的,大都是买回来先放着,并不着急慢慢的看,所以,便一直都是不温不火的,并没有杨蔓娘的书那般反响火爆。

  当然,汴京十七家小报,各有各的法子。不一定都和《小报》《新闻》似的反应,请成名老手连载打擂台。

  比如虹桥小报,向家小报和杨氏小报,这三家小报也很有头脑。另辟蹊径,没有打擂台,反而特意找人模仿杨蔓娘的小说写法。

  一个是写了一个王爷和平民小娘子的事儿,叫《霸道王爷心悦范小娘子》。另外两个个,则写的是王爷和贵族小娘子的事儿,叫《郡王美妻》和《霸道齐王心头宝》。

  但是,杨蔓娘写的霸总文,虽然瞧着粗糙大胆,辞藻也不怎么华美,但想要模仿好,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那些没有经过现代大量霸总文洗礼的人,想要写出这种文的感觉其实很难。

  所以,这几家小报找的这些模仿的人,一开始都磨刀霍霍,没当回事儿。觉得那墨瑾公子的话本儿没什么内涵,不就是王爷和贫民小娘子看对眼的那点子事儿嘛,都是白话文,内容除了哗众取宠也没什么特别的,自己只要愿意写,还不是手拿把掐,轻轻松松超过对方。

  可是真的拿起毛笔写起来,才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儿。

  要怎么写?写什么?霸道王爷?难道自己笔下的王爷也霸道?那小娘子呢,小娘子也怀个身孕?可是这样,岂不是重复了,有拾人牙慧之嫌?

  那不如,就写个温文尔雅的王爷?可是要怎么设计情节?之直接把小娘子直接娶到府里,甜甜蜜蜜?可是这似乎又太短了,没什么过程,似乎两三万字就能写完了?

  这些人到底还是吃了没上过网的亏,总共也只看过杨蔓娘的这一本霸总小说,自然想不出现代那些耳熟能详的各种替身梗,失忆梗,真假千金梗,虐恋情深,破镜重圆,先婚后爱的狗血梗。而眼界和信息量不够,当然便很难有宽广的思路和套路。同理自然是写不出什么吸引眼球的东西,最多只能模仿的形似。

  这也就导致了,很多读者,一开始会因为题材的原因被大量吸引进来,但是又会因为看了小说的具体内容,而很快的提桶跑路,然后骂娘。

  写到最后,追读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惨遭滑铁卢,反倒让自家小报的口碑和销量都下滑了。

  大掌柜朱贵一想隔壁的虹桥小报折腾了一圈儿,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便忍不住心情大好,抬手拍了拍杨士林的肩膀道:

  “正好,今儿中午吃罢饭,咱们一道去你家拜访你姐姐,看看能有多少稿子。”

  “是,大掌柜。”

  ......

  杨蔓娘今儿个写了一上午的新书稿子,中午便和老三杨盼娘点了孙家荣店的外会,羊肉素粉汤,麻腐鸡皮和素烩什锦菜在家吃。

  自从之前大年三十开始申请上半日工之后,杨蔓娘也渐渐习惯了每日晚起。加上手头宽裕了,便再也没有申请上过全天工。

  俗话说的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后面新年休假之后。再去楼里,要上全天工反倒是不习惯了。再加上,如今新话本儿《梦回盛唐》即将开文。因为这本书是参与分成,所以报房那边儿对字数要求也多了一倍,几天上工下来,便觉得有些力不从心忙不过来。

  所以思量了一番,昨儿个上午,杨蔓娘便去矾楼,跟西楼大管事曹顺心辞去了自己三楼的差事。

  好在,矾楼年后又招了不少人,倒是不缺她一个,大管事曹顺心也没为难,很痛快的便放人了,只让她下个月初一过来结工钱就是。

  “大姐,你要是早告诉我这事儿,我去矾楼给你顶班儿多好,一个月五百文呢!”

  杨盼娘吸溜了一口碗里的素粉,有些可惜的道。

  大约是小的时候穷怕了,杨盼娘便总有些财迷,也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个哪怕灶膛里的银子,都想抓出来花的性子。

  自从昨儿个知道杨蔓娘辞了矾楼的活计,便一直念叨着想要替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