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写小说养家 第94章

作者:李七郎 标签: 天作之合 爽文 市井生活 成长 逆袭 穿越重生

  就这还不算,半个月前赛关索相亲了一个男子,原本是定在女方家对面的湖舫上见面。谁知道也被无孔不入的小报给刊登出来了。

  然后,第二日相亲的时候,便是一大群人跑去看热闹。想看看赛关索这么能打的女子,究竟相亲的是何等样人,一大群人把两人见面的湖舫围得是水泄不通。

  最后,相亲自然是被搅黄了,那位和赛关索相亲的男子,还是跳水逃走的。

  要知道,那可是三月开春的湖水啊!

  那样的情景,杨蔓娘这个i人想想都觉得头皮发麻。无比庆幸自己之前被报探子发现后够机警,搬家也够快了。

第60章

  却说杨蔓娘虽不是世家出身, 像曹家姐妹那样从小在族学读书,但她毕竟在现代的时候,也上过学接受过教育, 加上经常上网冲浪, 所以自然见多识广, 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加上她言谈举止之间, 不卑不亢,自然得体。所以,和曹溪三人相处之下倒是一见如故, 彼此意外的投缘。

  所以,等一行人喝完茶互相道别,杨蔓娘回到家的时候, 天边已经伴随着晚霞了。

  此刻的老二杨士林, 已经从朱雀门报房下工回来了,正在前院的待客厅里摆饭。

  他今日下工之后, 和往常一样去瓦子里逛了一圈儿,顺便买了一小篮子樱桃和一盒儿酥油泡螺带回来,又顺便熬了一砂锅的南瓜红枣粥做夕食。

  自从老三杨盼娘去文绣院学艺后, 杨蔓娘和杨士林二人也都忙, 所以家里的朝食也不拘谁做了,一般都是谁起来早谁就煮粥热烧饼,有时候两人都起来迟了,就直接去外面的小摊子上吃灌肺和包子。中午报房那边儿管饭, 杨士林自然在报房吃。杨蔓娘午饭大多点外会, 或是从巷子里挑着担子叫卖的货郎那儿买了水果做果盘吃,如今三月正是林檎,枇杷和梅子下来的季节, 买来洗一洗,随便切一切就是一盘子了。

  夕食的话就看情况,谁有时间谁就做,或者都没时间,就去瓦子里买现成的回家吃。

  “大姐尝尝这樱桃,很甜的。”

  见杨蔓娘回来,正在摆饭的老二杨士林笑着道。

  “好啊。”

  这个季节正是吃樱桃的时候,杨蔓娘在墙角的脸盆架子上洗了手,拿棉布擦干手上的水,从篮子里捻起一颗红艳艳的樱桃扔进嘴里。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樱桃色如玛瑙,形如珍珠,是补血佳品,所以宋人对于樱桃是极为喜爱的,几乎一到了三月里,汴京城大街小巷的果子摊儿上,都摆着红艳艳的樱桃叫卖。

  只是樱桃是季节性的水果,过了季就没有了。不过这难不倒热爱美食的宋人,为了在其他季节也能尝到樱桃的美味,人们又发明了口感独特,可以保存半年之久的蜜煎樱桃,是时下的一种流行美食。

  “好吃!这樱桃酸甜刚刚好!”

  杨蔓娘赞了一句。今儿个遇上了曹溪,不免又想起和曹溪年岁相近的妹妹杨盼娘。

  遂又嘱咐了杨士林一句:

  “改日你有空了就再买上半篓子,等老三这次放假回来,让她带去文绣院里和同窗们一道吃!”

  “晓得了,大姐。”

  樱桃酸甜可口很开胃,杨蔓娘一连吃了好几颗才停嘴。

  吃罢又坐到桌前,打开点心匣子,夹了一个酥油泡螺。

  “这酥油泡螺上面的奶油很绵密啊,是在苏家铺子买的吧?”

  “正是他家的,他家婆婆见我总去买,今儿个还特意多饶了我两个螺呢!”

  杨士林将砂锅里的南瓜红枣粥舀出来,又加了小半勺的红糖,推给杨蔓娘一碗。

  又指了指窗边长桌上的一大匣子书信。

  笑着道:

  “大姐,那匣子里是报房那边儿攒了三天的书信,大掌柜让我顺便带回来了。”

  “好,我瞧瞧。”

  杨蔓娘吃了一颗酥酥油泡螺,乘着南瓜粥还在晾凉,索性擦了擦手,打开匣子看信。

  每次从报房那边儿送来的读者来信,她虽然没有时间全部都回复,却都会专门抽出时间来看。

  第一封信,是一个叫堂前燕的人写的,开头是一句“敬请春安。”

  这是一句时下人写信春天专用的问候语,是一种文雅客套的祝福。信中的字迹是簪花小楷,非常的工整秀美,显然写信的人的书法造诣不错。

  信的开头表达了对话本儿《梦回盛唐》的喜爱之情,这位读者显然喜欢读史书,而且是隐太子李建成的拥趸,字里行间都能看出非常喜欢温文尔雅的建成太子,不但在信里描写了许多自己查阅的关于隐太子的历史功绩,在其中,还连续两次请求她,千万要让雪梦萧提醒李建成,不要让玄武门之变发生,给李建成一个好的结局。

  信的末尾,还因为从来没有收到过杨蔓娘的回信,有些酸溜溜的道:

  “每日单单等你的回信就心烦,我大抵是熬不到那一天了。”

  这别扭的又可爱的文字,让杨蔓娘有些忍俊不禁。

  她几乎可以想象,写这封信的小娘子撅着嘴儿,有些抱怨的写下这句话的模样。

  第二封信,是用上好的澄心堂纸写的。

  写信之人杨蔓娘已经很熟悉了,就是之前说要正月十五要包下矾楼跟他见面的读者高尧康。杨蔓娘所有的读者里,用澄心堂纸写信的只有他。

  这位高公子也是个妙人儿,虽然那次杨蔓娘没有赴约,他却一点儿也不生气。反倒是之后每隔几天便写一封信,笔记也都是很随性的草书,让杨蔓娘要花一点功夫来辨认信的内容,在信里这位高公子如同导游一般,描述了许多汴京城有趣好玩的地方,好吃的美食和美酒,信的末尾,依旧还是锲而不舍的继续邀约,一副不认识他不罢休的样子。

  不过,前些日子,当杨蔓娘是女子的消息登上小报之后,这位高公子却有连续十多日都不曾再写信来了。

  今日却突然又写来,倒是让杨蔓娘对信的内容,有了一丝好奇。

  和之前不同的是,这次的信不是草书写的,引入眼帘的是一页工整的馆阁体。

  这位高公子这次没有再邀约杨蔓娘,而是只谈话本儿内容,他是为秦王李世民站台,让她笔下的女主雪梦萧不要泄露穿越的秘密,改变历史,他强调李世民是真正缔造大唐之人,是太宗天可汗。没有他就没有后来的贞观之治,也不会有那么强盛的大唐。

  随信最后,这位高公子还附上了一张猫咪的工笔小像。

  午后的树荫下。

  一只圆滚滚的白色猫咪,躺在太阳照射出来的圆形光斑里,伸出毛茸茸的爪子,露出粉红色的肉垫,拨弄着一颗圆滚滚的线团儿。

  画里的猫咪毛发蓬松,活泼灵动。显然,画画的人的水平很高超,巧妙的抓住了猫咪惬意放松的一瞬间,让人看着便不由的心生欢喜。

  小像右侧,还附了一句词。金银不羡,与猫儿,岁岁年年。

  杨蔓娘看完之后,忍不住莞尔一笑。

  这位高公子,也是个爱猫之人哪!

  之后,杨蔓娘又依次拜读了其他的读者来信。

  虽然这些来信都是不同人所写,但内容却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关于女主雪梦萧最后会嫁给谁的讨论,为了自己所喜欢的cp而写。其中,站女主雪梦萧和太子李建成的读者大概有十分之四,站秦王李世民的也差不多十分之五。

  剩下的十分之一,有选李元霸的,有选李元吉的,选李元景的,甚至还有选程咬金的,让杨蔓娘看的有些懵逼。

  当然,还有一封信比较特别,不属于任何一派。

  是一个叫柳下惠的人写的,看名字应该不是真名,而是用了化名,不过信里的内容,倒是让杨蔓娘这个穿越者,都大大的震惊了一下,甚至怀疑自己和这位仁兄,究竟谁才是穿越的。

  不得不说,这位叫柳下惠的仁兄格局和脑洞是真的很大,也很敢想。

  他在信里,提议让女主雪梦萧去勾.搭老皇帝李渊,做皇妃。然后,雪梦萧可以自己生一个儿子,暗中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之后等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太子和秦王双方火并的差不多了,女主的势力再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最后出现干掉李世民,然后让自己的儿子登基为帝,女主雪梦萧再以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做大唐监国,等过几年再找个理由把儿子废了,最后自己登基做皇帝。

  嚯!真牛!

  这不是妥妥的一个大宋穿越版武则天嘛!

  虽然,杨蔓娘很佩服这位读者柳下惠的脑洞。但是,在目前阶段她还真的写不了,毕竟,武则天可不是谁都能当的。而且,自从唐朝出现了一个女帝武则天之后,已经把全天下的男人都吓坏了。

  之后的朝代,朝廷对这方面都是非常小心,战战兢兢,严防死守,绝不肯再出现第二个武则天的。杨蔓娘一个小老百姓,若是在话本儿里这么写,恐怕,明儿个就得被大宋有关部门叫去喝茶了。

  “大姐,这里面哪几封信是要回的?”

  老二杨士林吃罢了饭,一边帮她整理桌子上一大堆被拆开的读者来信,一边问道。

  这么多的读者来信,杨蔓娘时间有限,自然是没有办法都一一回复的。按着往常的做法,她一般都是挑出其中的三到五封信来,简单的回复一番,再盖上公子墨瑾的印章。

  不过,今天她不打算这么做了。

  摇了摇头道:

  “先不用了。”

  或许是受了虹桥小报的影响和启发,当看到这些读者来信的时候,杨蔓娘脑中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一种新的和读者互动的办法,非常适合自己这种i人。

  那就是跟现代写文那样,在每次新章节连载之后,再加一段儿作者有话要说,来和喜欢自己的读者互动。

  所以,两日后。

  当《梦回盛唐》的新章节发刊之后,很多购买了朱雀门小报的读者,便惊讶的发现了,话本儿新章节的最后,多了一段与内容无关的小字。

  ‘鄙人最近在读《论语》,读到《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鄙人最近也有一些心得,特地发出来与诸君共勉。吾日三省吾身:朝食吃何物,昼食吃何物,夕食吃何物?’

  这个有点这个抽象的段子,是杨蔓娘现代在网上冲浪看到的。

  吾日三省吾身:早上吃啥,中午吃啥,晚上吃啥?

  因为觉得很有意思很搞笑,杨蔓娘便一直都记得,此时略微翻译了一下变成时下传统的说法,放在了在话本儿的作者有话要说里,博大宋读者一笑。

  只是她不知道,这句话搞笑的同时,还引出了一件令人啼笑皆非的事儿。

  “噗......”

  寿昌坊,尚书府,正院餐堂。

  读到朱雀门小报上这句话的三衙内高尧康,整个人没忍住,将喝下去的上好凤茶全部喷了出来。

  紧接着,便是一阵惊天动地的咯咯狂笑,跟下了蛋的母鸡似的。

  高尧康是墨瑾公子的忠实拥趸,他原本以为公子墨瑾这样的才女,读了论语之后,必然会有一番宏论,不想却写出这么接地气的话,简直是太对自己胃口了!

  太太太,好笑了!

  “哈哈哈......”

  看着桌子上被口水洗礼过的饭菜,以及自家小儿子这副放浪形骸的摸样,坐在主位上的户部尚书高闽,眉头皱的能夹死苍蝇。

  忍不住一拍桌子怒道:

  “成何体统!你看的是什么不正经的东西?”

  但显然他和夫人平常太过溺爱这个小儿子了,高尧康是一点儿也不怕自家老爹。

  摆弄着手里的朱雀门小报,笑得跟快断气儿了似的。

  “哈哈,吾日三省......哈哈哈”

  坐在一旁,已经官至岳阳军宣抚使的大衙内高尧斐没想到,自己难得回来汴京城述职一趟,还要负责调节家庭矛盾。

  眼见着自家老爹脸色越来越黑,三弟还笑得停不下来,高尧斐忍不住扶了扶额,有些头疼的拍了一把自己这个活宝弟弟。

  “三弟别笑了,父亲在问你话呢!”

  好在此时,高尧康也笑够了,他性子一项大大咧咧没心没肺惯了的,也不管自家老爹如何不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