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月月捣药
起初本只是希望代替弟弟去书院读一读书罢了,可后来又想着像男子一样去考取个功名。拿到秀才后想举人,当上举人后又想要当状元,看着一个个目标被实现,心中的欲望也越来越多。
凭什么她就不能为官做宰呢?
靠着自己的真材实料拿到的状元,只因为性别不同,就要放弃一切,回去继续过那样普普通通的日子吗?谁说必须男人才能当青天大老爷,主持公道,她身为女子,难道就不能保一方平安,为这天下黎民做出一点事情吗?
差在哪里?
只是那二两肉吗?
她不信。
更不愿认命。
所以她要继续坚持下去,哪怕被针对被为难,好不容易得来的这一切,她也不愿拱手相让。
就这么正常的上下值,听课讲课,在翰林院蛰伏的日子,就像是跳远之前所必备的弯膝一般,自然而顺利。
剩下的其他华夏书院的学生也纷纷被派往各部,担任起螺丝钉的工作来。
反倒是世家出身的谢君仪被委以重任,一上来就被圣上点为了监察御史,负责监察各部,成功实现了最初的梦想,混的比陆无双这些探花们还要好一些。
胡丞相坐在阁内沉默的看着官员名单。
越看越觉得心惊。
不知何时,朝堂里华夏书院出身的学生们已经变得如此之多。
吴韧深受重任,担任广州府知州并市舶司司长,汪启元则在他的运作下,成功升为户部侍郎,官居四品!而守住了京都,立下大功的杨舟万则被封为边疆大吏,前往了黄龙府固守。
常仕进在翰林院,刘卜温在礼部,郭胜开在环县当县令,如今戚风言、莫小川、王禹偁、程勤、全岸轩、陆无双等人也成功入朝,在各部门担任官员,似乎有一张大网在无声无息的笼罩起来,慢慢收紧网口,即便是他,都感觉到了一阵忌惮之色。
倘若华夏书院真想做点什么,他们朝廷真的来得及防备吗?
虽然童启还未入朝,但哪天若他进来了,这朝廷是听他的,还是听圣上的呢?
只一想,便觉得毛骨悚然了。
“我们必须得想办法压一压华夏书院的威势才行,不然假以时日,这一定是一股恐怖的力量。”胡丞相忧心忡忡的像大皇子进言道。
可没想到大皇子却毫不在意,反而还劝诫他莫要多想。
“那童启直到现在都没有入朝的意思,怎么可能有拉帮结派的想法呢?况且这些学生虽然都是从华夏书院出来的,可是却并不代表着他们就一定是一个派别的势力啊,汪启元不就被咱们拉过来了?只要有足够的利益,不过只是同窗之情而已,没有您想的那么严重吧?”
“大殿下怎么能够如此想?”
胡丞相惊讶道。
“汪启元是咱们队伍里的人,那是因为我把女儿嫁给了他,咱们是绑在一根绳上的蚂蚱,我当然不怕他逃脱!可是文人儒士,向来是师者为尊,这个身份是永远不会改变的。且不管这些学生如今到底如何,站在哪门哪派,只要童启入朝,那必会全力倾倒于童启那边,到时候,咱们的地位可就不稳了啊!”
“既如此,那咱们索性将童山长也拉拢过来不就行了?俗话说冤家以解不宜结,为什么一定要刻意针对呢?不是我多嘴,丞相,您说会不会一直是您想的太多了?不过一个文人而已,充其量会教教学生,讲讲课,能掀起多大的乱子?也至于如此严防死守吗?”
胡丞相:……
他敏感的感觉到了大皇子的状态不对,以前提起华夏书院时,他还是一副忌惮之色,认为他们是属于三皇子的一方,将来做大,势必后患无穷,这怎么到了如今,反而一改常态,变得如此懈怠了?
难道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他却不知道吗?
胡丞相微微敛下眸,以此试探问道。
大皇子满脸尴尬忙摇了摇脑袋道。
“哪里有什么事,您啊,就是太谨慎了,好好好,我听您的还不行吗,以后定好好注意他们的动向,绝不会让他们进入关键部门任职的,您就放心吧!”
胡丞相若有所思的看着对方,沉默的咽下了后续的话语。
且说四公主被公开拒绝赐婚,之后便一直想要找王世昌聊聊,解释一番,可却始终没有逮到人。
这一次,临近下职,她再次等候在了翰林院门口,却又扑了个空。
“不好意思,四公主,王状元已经离开了,去礼部帮忙整理祭文,您若有要事,不如明日再来?”
守门的小官抱歉说道。
不少听到声音的翰林院学子由此探出头来,皆一副兴奋期待之色,忙整理了整理衣衫,站起身,迎了出来。
“四公主可需要帮忙?我与王兄关系匪浅,有什么事,皆可以代劳!”
“我也是我也是,不论弹词说赋,喝酒赌钱,我都行的!”
四公主漠视的环了一圈,抬高脑袋鄙视道。
“就凭你们,也想做那攀龙附凤之人?也不看看长什么样子?”
她冷哼一声,转身离开,不顾身后众人的尴尬,依旧保持着那个无法无天的模样。
文铭川快速的追了出来,叫住了她。
“四公主!臣有事要禀,事关王世昌,不知道可否借一步说话?”
他双目灼灼的看着对方,满脸期待紧张之色。
四公主意外的挑了挑眉,没有拒绝,此人她认识,乃是国子监祭酒的高徒,文家的嫡长孙,文铭川。
与王世昌乃是同一届,棋差一招,得了榜眼。
他说他知道王世昌的事?什么事?
抬手抚退丫鬟后,四公主好奇的上前两步,示意他有话直讲。
闻着扑面而来的桂花香味,文铭川忍不住红了脸,心猿意马起来,紧张的咽了咽唾沫后,说出了自己新收集到的王世昌黑料。
“四公主可知道,王兄乃孤儿出身吗?父母双亡,在伯母家长大,他还有一个龙凤胎的妹妹,名为王世贞,听闻,与他长得一模一样,今年都已经十七了,还未嫁人……难道您就不觉得,哪里奇怪吗?”
哪里奇怪?
听到这些消息,四公主本能的眼皮微跳了一下,刚想斥责对方过于八卦,竟然拿这些私事当嚼舌,可很快的,打心底里,却突然冒出一个不得了的想法来。
第134章 谋大事者
王世昌的家世,对于很多人来说,其实都并不算是一个迷。
自他考上状元以后,基本上全家几口人,做过什么事,便已经如同透明般被不少官员里里外外,摸得明明白白。
毕竟前途远大的状元郎,谁不想要?
所以即便后续拒绝了四公主的婚事,也依旧有人趋之若鹜,暗戳戳等着风头过去之后,提亲联姻。
而这个时候,他的双胞胎姐姐自然便顺理成章进入了大家的视线之中。也不是没人打她姐姐的主意,但随着话语权的变大,王世贞的婚事几乎被他全部包揽了下来,不准任何人置喙。
她私下里也曾和弟弟商量过,两人皆不想早婚,于是便决定以童山长之前所发布的女子早婚危害多为借口,先躲着,等大家的目光从他们的身上移开之后,再申请下放。
等到了地方,身份一换,她再娶妻也好,男扮女装当师爷辅助弟弟也好,便无人管了。
真正的王世昌对此自然是没有怨言。
他天生就知道姐姐比自己聪明,博览群书不说,运动天赋更是极佳,有时候见到她一个人替他顶着伯父伯母的施压与阴阳怪气,打心底里,他是极其佩服的。更遑论对方还替他赚下了如此大的一个家业,状元郎啊!光是听到这个名头,他便已经大脑有些晕眩了。
不过隐藏个身份,帮忙打打掩护而已,又有什么,就是回头把儿子过继过去给她当亲生的,也未尝不可啊!
因此两人说定后,自然乐的配合。
可他们一心想低调,却有人偏偏不想让他们低调。
自四公主事件之后,不知多少人对王世昌恨之入骨。
文铭川便是这些人中最极端的一个。
他咬死了王世昌的科举成绩不实,定是有人带笔,或许就是华夏书院那一群用了什么方法这才押中了考题。不仅如此,还笃定了王世昌不娶妻定是与自己的亲妹妹王世贞有着私情,不伦云云,不然怎么解释两个人双双不结婚,还总是成双成对的出现呢?
四公主听完后,只觉
得无语至极。
这人怎么比她的脑洞还大?
她最多怀疑一下王世昌是和妹妹互换身份参与科考之类的,而这文铭川居然连不伦都想出来了,真是神经。
不过有着对方这突兀的一状,她倒的确是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一股不对劲之处,以前从未深思的事,仿佛一下子都有了解答。
比如王世昌身上总是清新好闻的味道,比如其他像他这样年少博学、俊美多知的男人,大多目中无人,看不起女子,动不动就满口拽文,之乎者也的,可王世昌却从来没有在她面前这样子过。
好似知晓她不喜欢这样。
或者说,他也认为,那是错的。
当然,不是说王世昌就不可能伪装的完美,但她也是阅人无数的,真正一个人有伪装在她面前,她不可能看不出来!
因此,心下想着,四公主也不由起了试探的想法。
视线来到童启的其他学生那边,且说郭胜开自来到环县担任县令后,便兢兢业业,接过了环县经济、农业等大旗,将一切整理的井井有条,不到半年,便带动了环县及附近好几个中等县城的发展,成功俘获了当地不少百姓们的爱戴。
而在大奉朝与西夏之间的榷场开起来后,他更是成为了整个县城里最忙的人。
不仅凭借着一身赌术与不少西夏人混成了朋友,更靠着渊博的知识与远见,教会了他们不少的农业知识,达成了盟友的可靠关系。
今日,便是因为偶然听到的一则小事,而成功被吸引了注意。
“你说金国王子不在国内,而是去了我大奉朝?”
一个破破烂烂穿着的西夏人点头应是,一边啃着骨头一边说着他听闻的事。
“据说他们国是要和我们王谈什么合作,具体的我也不清楚,但是辽国好像也参加了,我们王十分头痛,正在犹豫要不要加入呢。”
郭胜开悄无声息的给对方添了一杯酒,继续问道。
“若加入,有什么好处吗?”
“好像是钱和地盘可以更大一些吧?”
对方努力的回忆道,郭胜开眼皮一跳,强行压下眼中的躁动之情。
“那金国王子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可知道?”
“那小子邪得很,不好惹,看着面善,实则心狠又凉薄,惯会耍阴谋搞诡计的,你若要是遇到,千万避着些,莫要着了他的道。”
郭胜开笑着点点头,直接将这顿饭划到了自己的账上,心下却惊异不已。
金国王子
这人到底是什么来头,看起来目的不纯啊。
还是先跟山长、汪启元等人报备一下,万一出了什么事,也好提前防备。
他连夜写了两封信发往潭州和京都,一边继续打听着金国的目的,一边联合远在黄龙府的杨舟万,询问近日契丹族可有什么异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