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朝堂皆是我弟子 第64章

作者:月月捣药 标签: 情有独钟 系统 爽文 科举 穿越重生

  定向招收。

  男学生二十五人,女学生二十五人。

  不需要学生们拥有基础或者识字的能力,只要你愿意学医,且记忆力惊人,能够快速理解一些医学原理即可。

  他害怕有那学生家长不识字的,凭白错过过去,特意还在宣传单上印了简笔画,充分讲解着此次华夏书院招收医科的原因。

  乃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医生,减少大家看病难、治病难的成本问题。

  不收学费!不收生活费!

  所有学生一旦入校,皆归书院统一管理。

  五年学内容,三年去实习,实习期间所出所得,皆归书院所有。

  拢共八年才能够毕业,之后婚丧嫁娶,恢复自由。

  因着光学习就要八年,所以这次的招生年龄自然就限制颇多,所有超过十岁以上的,皆不要。

  男子班由邢御医负责,女子班则由请来的张小娘子负责,除西医实践理论及考试大家是一起的,平日里则各自授课。

  并不一同。

  至于那西医实践理论嘛,嗯,只能童启照本宣科,按照系统发的西医入门书籍,亲自讲授了。

  没办法,谁让这个世界能够理解这些文字和逻辑的,目前只有童启一人呢?

  听闻山长要亲自去教授医科,不少一二年级的学生们都感到十分惊奇。

  尤其是汪启元和吴韧等人,他们算是第一批学生,已然知道山长的学问有多深了,但是万万没料到,对方竟然连医学也略懂一些!于是纷纷商议着,要抽时间一起去听一听。

  看看山长讲授的“西医”到底是何物。

  伊川县的章县令是最早知道这件事的人之一,看到那印发出来的宣传单更是新奇。

  他问向一旁的童继本,道,“听说你们山长这一次连女子都收,真的假的?”

  童继本局促的点点头,“山长仁爱,认为医学并非男子一科,女子也需要,所以打算分类教学。大人放心,届时会由不同的老师进行授课,并不在一起。不会出什么差错的。”

  章县令这才松了一口气,放心的点点头道。

  “那便好。”

  他虽不知童启的目的如何,可怎么想也觉得学医乃是功德一件,这年头好大夫实在是太稀缺了,若真的能定向培养出一批,那届时河南府,倒是不愁治病看病之类。

  因此即便觉得女子学医有些敏感,他也并没有阻止。

  而有着当地县令的推波助澜与默认,华夏书院再次招生的事情,顺利的惊动了不少县城。

  尤其是那印出来的宣传单,花花绿绿,看起来极为漂亮,更是得到了不少闲散人士的哄抢。

  这些小广告,童启一共印了将近三千多张,刚拿下山,还没派发,便瞬间被人“洗劫一空”。

  有的没抢到的,后期甚至被喊出了高价,打算用银子买,用作收藏,可即便如此,也没有买到。

  谁也不傻,这年头,信息就是第一生产力,但凡能考入华夏书院的,别管是做什么,便等同于拥有了大好的前程,不仅得来的是身价的飙增,还有着全家的希冀与期待。

  自然知道的人越少,竞争起来也就越好了!

  恰好隔壁县的郭家小货郎来此买卖,听到消息后,也趁机抢到了一张,顿时连生意也不做了,背着满满当当的货便掉头往家跑。

  这小货郎在家里排行老三,上头还有着两个哥哥,因着没分家,大家都挤在一处。

  每日人多地少,互相看着,摩擦便多了起来。

  尤其是哥哥们皆有儿子所出,只有他家存有一女,名为虎妞,话里话外,难免便受到了一些排挤。

  “不是我说,老三家的,你也太惫懒了些,肚子不争气也就罢了,怎么连活也做不利索?这都快晌午了,连米都还没买回来?等婆婆醒了,又该吵嚷了。”

  一妇女坐在东边窗台下,磕着瓜子,挺着大肚子,一副看热闹的模样。

  老三家的小心翼翼看了一眼东边的窗户,低声问道,“可是婆婆尚未给我银钱……”

  这没有东西,我去哪里买米呢?

  “没钱你就不知道自己先垫着吗?”东边屋子里听到动静,顿时冲出来一个老妇人,眉眼皆带着凌厉,怒瞪道,“别以为我不知道,老三成日里在外出货,肯定存着体己呢,你们还跟我要钱?怎么,拢共就一个丫头片子,难不成还想着将东西全留给外人吗?”

  老三家的被骂的不敢抬头,只得暗自垂泪。

  这时,屋里走出一个小女孩来,护在她的身前。

  眉清目秀,干净整洁,光是一双眼便灵气逼人,她俏生生的反驳道。

  “奶奶也别这么笃定,生的多不代表质量就好,说不得以后大伯二伯家几个孩子加起来,尚不及我一个呢。到时候养老,不还是得靠我们排行老三的么?”

  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纷纷唾了口唾沫,骂道。

  “呸,小孩子家家,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虎妞则调皮的笑了笑,拉着母亲的手一起离开,去菜市场买米去了。

  刚走到半路,恰好遇到那郭家小货郎往回赶。

  直接截在了半道上。

  “爹,你怎么回来了?”

  “虎妞?正好你在,快来看,听说华夏书院要招医科了,还收女娃哩!”

  “什么?”

  没想到父亲出门半日,竟然带回来这么一个消息。

  她接过那张宣传单,一字一句看过去,顿时欣喜无比。

  自识字以来,虎妞最喜欢听的,便是关于华夏书院的事,上一次蹴鞠比赛,她甚至还撺掇着自己的父亲带着她一起前往观摩。

  当时见到那书院的时候,便想着,若有一日能在这里面读一日书就好了,一定能令她幸福死。

  没想到,机缘巧合,竟然还有梦想成真的一日!

  小货郎看着自家女儿,信心满满,当场便跟妻子说了报考之事,可对方却表示非常担忧。

  “这……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去当学徒,还一走就是八年,等出来后,会不会不太好找婆家?”

  毕竟虎妞已经快九岁了,再等两年,便能够相看人家了,这若是去读个医科,延到毕业,可就是个妥妥的老姑娘。

  谁还愿意娶呢?

  “哎呀,若真能考上那华夏书院,还要什么婆家?”郭家小货郎双眼发亮的畅想着。

  “咱家虎妞如此聪慧,可比那几个傻侄子要聪明多了,今后绝对是做大事的。若能学会个一招半式的,以后出来自己开个医馆,再招个赘婿,岂不是更好一些?且华夏书院背靠官老爷,没听说就连三皇子也赞不绝口吗,就是以后遇到点什么事,看在咱们虎妞和那么多大人物都上过同一家书院的份上,也没人敢轻易得罪!”

  妻子听这话说的有理,当即也不再想着调理身体,莽着劲儿生二胎了,拉着自家女儿,便跟随货郎去了伊川县。

  当然,如货郎家如此想的,还有不少人。

  河南府,刚刚就职的知府大人顾信之,自然也看到了那宣传单。

  他一掌拍在桌子上,冷哼一声道。

  “呵,哗众取宠,一个书院不说好好的教学生读圣贤书,整日只知道出些风头,如今竟然还教起了医科,实在是不知所谓!怎么,难不成以为背靠三皇子,便拥有了免死金牌吗?”

  他站起身,焦灼的踱着步,心中不免犹豫着要不要给对方下一点绊子来。

  这一段时间,他暗地里派人去收集了不少华夏书院的消息。

  越收集,便越是心惊。

  不过一个十一岁的孩童,竟然以一己之力创下如此声名,成长之快,令人匪夷所思。

  若说背后没人操纵计划,他是绝对不信的。

  本能告诉他,这绝对是有人在图谋着什么!可偏偏没有任何蛛丝马迹留下,让他抓个正着,即便想发作,也无甚源头。

  突然,他想起一事,问向旁边的小厮。

  “我记得童启扬名之前,曾在县衙里和人辩学,据说还因此打败了一位举人,致其疯癫,那位举人,莫不是就是王举人吧……”

  当时对方还写过信给他,报过冤屈。只可惜他事忙,只是匆匆派了个人来此调查一番,便放下了。

  如今想来,怪不得他觉得童启和华夏书院颇有些耳熟呢?

  合着还是“老交情”了!

  这么说,从那个时候开始,对方就猖狂起来了!不仅恶意针对举人,还争抢学生,当场逼疯对方?

  实在是过于嚣张!

  那小厮被问的一头汗水,他哪里敢说,当时派过去调查的人便是他呢?

  本想着一个小书院罢了,能翻出多大的浪?谁能想到,如今还有再次对上的可能?

  他小心翼翼的咽了口唾沫,努力总结着言语,道。

  “似乎是同一个人没错,可当时谁也没料到,那华夏书院的山长竟会是如此小的年纪啊?且王举人已然疯掉了,什么话都问不出,当地的章县令又颇向着华夏书院,一心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底下的人慑于威望,便没开口。”

  竟还有此事?

  顾信之闻言,是既惊又怒。

  惊是惊讶于童启小小年纪,城府之深,竟然能将当地的县令、举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怒则是对方如此狂妄,在做下这事之后,不仅没有任何愧疚之心,还敢堂而皇之的收学生、举办蹴鞠大赛、开医科,这简直就是没有将王法放在眼里嘛!

  想到此,他拿起旁边给胡丞相写的回信,不由提笔将此事一并写了下来。

  一同寄出。

  且说顾信之正忙着给上级告状,寻求意见,而京城里的三皇子出去了一趟,参与一个书院蹴鞠大赛的事情,也被传的沸沸扬扬。

  相比起华夏,整个大奉朝里最出名的,还要属国子监以及北边的文昌书院。

  再不济,也是南部的求真书院。

  就连龙胜,都不算是什么厉害的地方,根本抬不到桌面上来,这怎么就突然能够吸引着一朝皇子,前往参加了?

  四皇子听闻后,不屑一顾,道。

  “老三也是越发没本事了,不过一个小小的书院,也值当着亲自走一趟?没得丢了皇家的脸面。”

  而胡丞相则是跟大皇子细细分析,这背后的原因。

  “三皇子根基不稳,国子监与文昌书院又最是厌恶贵妃一党,所以他饥不择食,不管大鱼小鱼,只要能捞到即可,病急乱投医,也是正常。”

  “那……用不用提早防范?”大皇子警惕道。

  胡丞相摆了摆手,随意从棋盒里捞出一子来,下在闲处。

  “山野之地而已,不必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