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炮灰的系统 第69章

作者:阿娺 标签: 江湖恩怨 女强 系统 爽文 轻松 穿越重生

第一支势力是皇后高瑄和丽妃卢莲起。

高瑄出身名门,高父勤政爱民、因公累死而获谥“文正”,可惜高文正生前是因为朝内两党相争而被贬边陲,一直忙碌至死,他在京中已经没有半点人脉,而高家人丁寥寥,再没人能进入官场。

皇帝当年在册立高瑄为后时就做好了打算,为的就是彻底削了外戚这一支势力。

而高瑄育有三位公主,膝下并无男嗣,皇帝又不愿意召重臣之女入后宫,便流连于宫内梨园,挑选毫无根基、背景的美貌女子为妃嫔,舞者莲起就是“最幸运”的一位。

这个连正经姓名也没有的舞者,因为她舞姿卓绝,如青莲亭亭生起于瑶池而得名“莲起”,她得到皇帝的青睐后入后宫为嫔,而后终于为皇帝生下了唯一的男嗣,晋升为妃,封号为“丽”,并赐姓“卢”,入范阳卢氏之谱系。毕竟是皇储的生母,皇帝为了抬高她的身价煞费苦心。

皇帝行将就木之时,男嗣不过三岁,根本无法独立继承大统,于是皇帝将玺印两枚分别交予高瑄和卢莲起,圣旨只有同时盖上两枚印鉴才能生效,意思是要她们二人一同垂帘辅政。

他心想,高瑄沉静智慧,却不是小皇帝生母,无法独揽大权;莲起虽是诞育了皇储,但她出身低微,又只善歌舞奉承而不识大局,根本不可能挟天子以令诸侯。

他既要借助两个女人的力量,又处处防备着她们,他为自己的布局而得意。

这位皇帝一生没有任何辉煌的政绩,可是他却把毕生的智慧都用在勾心斗角上,而这第二支势力则是他自己的心腹——宦官。

宦官集团以从皇帝幼时就陪同他一起成长的亲信太监李三宝为首,近年皇帝身体不好时,常让李三宝给他念奏折,甚至替他写批注、盖印鉴。

于是,李三宝在某些人眼里就差点成为了“副皇帝”,许多人来巴结他,自然也有许多人视他为眼中钉肉中刺,其中就有宰相等人。

他深得皇帝信任,越来越自命不凡起来,可惜皇帝不算太糊涂,知道青史之上有许多宦官祸政的旧事,启用李三宝是要提防宰相等人的挟制,让他替自己办些事,但不意味着真的让李三宝成功越权。

所以,在他临终之时,并没有像授予高瑄和卢莲起权力一样,交代李三宝。李三宝心生怨怼之际,打起了新的算盘。

第三支势力则是朝廷重臣,这一支具备最强的力量和最大的影响力,皇帝既爱又恨,想杀得一干二净,却不得不将江山托付于此。

他选定了以宰相在内的五位大臣为托孤重臣,托孤重臣拥有草拟圣旨、遵照执行等等大权,与高卢二人互为牵制。

皇帝驾鹤西去之后,三方势力的角斗立刻被端到了台面上。

刚开始的时候,按照势力从高到低排名,托孤大臣一派首屈一指,宦官派被先帝养了三四年,其实力紧随托孤一派之后,而最弱势的就是于前朝之事一问三不知,朝中又无半个外戚帮衬的太后一派。

李三宝心知托孤大臣看自己不顺眼,就想与两宫太后联手,保全自己的富贵。

但他打心底看不起这两个三十岁上下的深宫女人,认为自己忠心耿耿追随先帝一辈子,当年替先帝处理奏章也是得心应手,这托孤大臣当是自己才对!所以他想先让借太后之手打击托孤重臣,随后再一跃而上,做个九千岁。

可他唯一一次小看人,就看错了,他本以为那些个孤儿寡母是最好欺负的。

那个表面与世无争贤良淑德的皇后有自己的野心,而那个看似不识大局的卑贱舞者也有自己的打算。

两宫太后假意接受了李三宝的邀请,合作面对托孤大臣。而后,高太后建议李三宝亲自护送先帝梓宫前往陵寝安葬,以向天下人展示和强调他作为皇帝近臣的忠心和地位,好大喜功的李三宝立即召集了他的一大群跟班前往,显示排场,给宰相等人“警告”。

在李三宝带着亲信一哄而出后,高瑄宣召宰相入宫商议小皇帝的帝师人选,同一时期,卢莲起派人暗中传讯给李三宝,称宰相要痛陈李三宝抢占长安庄园、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等等十条大罪,威逼两宫太后盖印,处决李三宝。

自知并未抢占庄园的李三宝心急如焚,料想这是宰相针对他,急匆匆撇下亲信回宫申辩。

皇宫中,待宰相与李三宝一对眼,才知道彼此都中了两宫太后的计,根本没有抢占庄园之事,这是太后们虚构出来的诱饵,先调虎离山,再置之死地。

就在此时,卢莲起持剑而出,一剑毙了李三宝的命,她自小练习剑舞,如今用起开刃的利剑杀一个毫无防备的太监简直是易如反掌。

宰相大骇,却见高瑄气定神闲地拿出一道加盖了印鉴的圣旨,让宫人交给他,高瑄说这是李三宝这些年来所犯下的罪行,当告知天下,并且肃清他的同党,还朝野一个清净,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此时,李三宝的大部分同党不在宫中,不知真相,只要派出御林军以加强护卫的名义追随皇帝梓宫而去,就能在路上将他们一网打尽。至于散落于各处的同党,散兵难成阵,各个击破即可。

宰相强作镇定,点头称是。

好大一个下马威,以李三宝一党的血淋淋的骸骨,让那些以为两宫太后是可欺女流的朝廷重臣惊得冷汗直冒。同样的,也让那些与宰相一党有龃龉的朝臣找到了新的投靠对象。

血雨中,长安城渐渐平静下来。

楚惜华一口气说完,拿起桌上的茶水,灌了一杯。风惊月报臂而立,听完道:“看来这两位太后是狠角色啊。”

楚惜华点头,她歇了一会儿又道:“当时得到先帝病入膏肓消息的余再之放弃了覆灭拂云的计划,掉头匆忙地前往金陵,立国定都,打出‘消灭窃国应贼,让天下回归陈国统治’的旗号。”

“那时候刚好鄱阳湖大旱,病重的先帝下了罪己诏,结果却成了陈国口中应朝篡权,遭受天谴的证据,陈国就趁着时机收留灾民,稳定人心。如今应朝皇帝驾崩,两宫太后刚刚辅政,余再之一定会趁虚而入。”

守柔铺开了地图,扫了一眼:“我们离开拂云之前,潭州就已经归附于他,如今他定都金陵,想借长江之势,诸山之形拱卫国都,可是这二地想去甚远,他定要把两地连接起来,甚至想把长江中下游全部收入囊中……”

司徒鸢的目光停驻在地图上,思索着:“那么两地之间的浔阳,也就是鄱阳湖一带,一定是他的攻打目标,而且他为了保护母蛊,也一定会赶来。”

没想到她们如今竟然巧合地身处于风暴中心。

风惊月望向窗外,这暴雨怕是停不了了。

第82章 并辔笑天涯

风惊月一直记得自己还有一个说出去很能唬人的身份——武林盟主,也还记得要揭发余再之暗算血怒门的诡计,可是现在局势愈发混乱,朝廷也深陷其中,她们一定要稳扎稳打。

风惊月问楚惜华:“周边驻守的应国将领的动向能探查到么?”

“说道这个,就不能不提一个人,庐州镇将之女姚震,父兄死后,她扛起战旗对抗陈兵。传说她悍勇无比,附近州县的有识之士争相投奔。同时,她还广收流民,说是要建立娘子军呢!”

楚惜华说起这个在乱世中突然杀出的将军,语气也变得激动了起来,只不过眨眼间就又归于平静:“但她并未领旨受封,就领兵扩军,若是朝廷想追究她,只怕于她没有半点好处。”

吕婵见这比一锅粥的还乱的局势,不由得叹气,对着风惊月道:“都说江湖和朝廷最好不要搅和到一起去,朝廷总爱说‘侠以武犯禁’嘛,可这下子要铲除余再之、扳倒他的陈国,光靠江湖人士的力量绝对是不够了。”

说完,她又叹了一口气。

这场大乱哪怕没有余再之,也会有张再之、王再之,最终都逃不掉父权社会的因果律,乱世盛世反复交替出现,正是应了那些人最爱念叨的一句“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幸好现在有了变数,这两位太后就是么?

“不过,如果两宫太后当真有眼光,定然会将应国旧臣姚震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中,毕竟姚震在前线抗敌,为应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若是姚震在前线得到了支持,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和她合作?”

风惊月听完,看着在地图上浔阳北部的庐州,心中仍在沉思,是提前揭穿余再之的面目,让姚震得知武林盟的立场,便于合作?还是趁着如今战鼓紧急的时刻先去支援?

前者更妥当,但牵扯更广,也容易生变;后者虽直接,但也不能确保对方就一定欢迎自己。

加上她一旦出手,就意味着江湖和朝廷在明面上搭起了关系。

不好办。

巫济趴在桌上和灵互动,优哉游哉地听着楚惜华的话,时不时跟着大家的思路看一看地图,她似乎没有被这紧张的氛围牵动,她注视着眼前两块被带出来的晶石,她的主要任务是合理运用石头,那么是用以引爆蛊虫狂暴还是……

她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奇思妙想来,这个想法究竟有没有可操作性行呢?自己也说不好,她抬头见众人皆沉思不语,干脆开口就道:“事已至此,先吃饭吧。”

还让低头注视她的朋友们看到了一张灿烂的笑脸。

有些事耗着时间也未必能想出最佳解决办法,阿济的提议也不错,到了饭点就该吃饭,刚好让大家都沉下心想想。

见众人散去,楚惜华刚想与风惊月私下商议,眼下正是好时机。

楚惜华用肘轻轻碰了碰风惊月,跟她说起了另一件自己调查很久的事:“楚焰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

吕婵心道,被余再之抓走的楚老三死了?

也不奇怪,余再之不养闲人,他这样临阵脱逃的胆小鼠辈根本不能入余再之的眼。就算他是想借血怒门的势,但现在血怒门早已经分崩离析,利用价值大大降低,只剩下一个强调身世的作用,在已经臣服他的大军面前,就显得不太重要。

更别说楚老三这样的纨绔了。

“斯人已去,还请姐姐节哀,若不是当时我们身陷于蛊祸之中,只怕还能有营救的时机……”楚惜华倒还想着安慰风惊月,毕竟是和姐姐一同生活了十几年故人,还有感情也不足为奇。

“哦。”一声简单的回应里带着些许低沉和麻木,语气没有太大波澜,过去的十几年早已经被听风崖上的刀锋彻底斩断,没什么值得风惊月留恋的了。

她顿了一会儿,终是开口:“江湖纷纷扰扰,谁又能保证事事皆能如自己的意?他被余再之抓走,我担心的反而是他说出了事情真相,让你我的身份在余再之面前爆了光,你能查到余再之有什么异常举动吗?”

这才是楚惜华最担心的事!方才的问题不过是投石问路罢了。

她来找风惊月,除了告知她们太后辅政的大事之外,就是要商议这件事该如何应对,没想到姐姐也最在意这一点。

楚惜华摇摇头道:“探不出什么蛛丝马迹,现在根本无法确定余再之知不知道真相这件事,虽然娘可以为我们作证,血怒刀也在我的手里,但他若是发起疯来,就不容乐观了……”

现在风雨飘摇,对方来势汹汹,节外生枝绝不是一件好事。

“先下手为强!”风惊月斩钉截铁道,“先把他暗害血怒门和培养蛊人的消息放出去,让他承奉天命而来的形象破裂,他就算再拿你我的身份说事也未必有人信他了。”

如果楚老三并未透露给他,或者是还没来得及透露给他就已经殒命,那就最好了。

商议完毕,二人也下楼用饭。

下了雨后,那些作物倒也不是在几天之内就全部长出来能摆到饭桌上了,可客店的老板依然是极高兴的,连打算盘的声音也轻快了许多,倒成了雨声中特别的伴奏。

而这首由天和人共同演奏的乐曲突然变得不和谐了起来。

两人耳力极好,很快就察觉到了远方的声响,有嘈杂的吆喝,有狂乱的马蹄和喊杀声!

吕婵的目光如穿越天堑和海峡的鹰,在急如密鼓的雨势中一往无前,她寻找着声音的来源,最终锁定了浔阳城门,多达百众的江湖人正乌泱泱而来,对着城头守军发起了进攻。

这座安逸的城池瞬间就充满了血雨腥风带来的恐怖,传令的兵丁还没来得及骑马出发,通知城中官署和百姓,就已经被杀入城中的江湖人一刀斩下。

客店内,饭桌上,两双筷子架到了瓷碗上,“叮”的一声轻响后,两人拿起刀,纵身而出。

道上房屋青瓦叮当,雨中二人飞檐走壁,刀气与杀意凝成身上一幅看不见的铠甲,将落在她们身上的雨反激成身侧的白色水雾,而那层水雾在雨中也仅存刹那,只因那两道身影实在是太快了。

城墙高耸,连日的雨将砖石的色泽都往浓重绘去,浓得令人压抑,但地面上横流的鲜血,反而让这一份压抑中多出了一份触目惊心。

厚重的城门在江湖人突如其来的围攻中根本来不及关闭,等风惊月与楚惜华二人赶到之时,城门口的厮杀已经愈演愈烈,这些江湖人胆敢对应国驻防的守军下手,必然是受到了陈国的指示,而陈国派出来的这些江湖人也不是泛泛之辈,身着甲胄、配备精良武器的兵丁竟然落了下风。

想来是此地承平已久,守军疏于操练,面对这些磨牙吮血的陈国爪牙没有半点抵抗之力。

那些爪牙们一边厮杀一边大喊大叫,说着应国谋朝篡位,才遭天谴,让浔阳一带干旱了几个月,这里的百姓受够了苦,天降大雨则意味着上天钦定的陈国救世之主已经在前来路上,浔阳一定能光复!

风惊月和楚惜华听完,才知原来这些江湖人既是宣传兵又是先锋营,她们必须趁着城门没失守之时,将这些人打退!

那些不知何门何派的江湖散人在大雨中杀得正酣,见远处奔来了两个人,本毫不在意,直到看见二人亮出刀锋。

天下名器有三,血怒、孤鸾为其二,江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那手持暗红孤鸾的风惊月,更是在武林大会上夺得头筹的英杰豪侠。

她来做什么?

雨雾中,来人的动作看得不真切,可那于滂沱大雨中暴涨的杀气如同跳动的烈焰,将冷雨灼烧。

本该是烈火与冷雨相遇后激烈升腾的雾气被自咽喉疾速喷涌而出的一线血光取代,热血还未来得及落地就已经被大雨稀释了颜色,尸身“轰”的倒地,将地上那摊泥水与鲜血混流的水迹高溅三尺。

怒雨在霎时间就洗清了孤鸾上的血迹,被血雨浸润过的刀锋似乎更嚣张了。

紧张激烈的冲突在这一刻被风惊月的一刀硬生生按下了暂停键,无论敌我,所有人的目光都停驻在她的刀锋之上。

“余再之,你别以为你改了名字就能与过去一刀两断了!你根本就不是前朝皇嗣,你包藏祸心挑起血怒门争端,为的就是让失势的楚家给你作伪证,蒙蔽天下人!现在血怒刀的真正传人将与我一同揭穿你的真面目!”

“而你,在血怒门之祸后,又暗地里培养蛊人进攻拂云,为祸江湖,如今还做起称霸江山的美梦,搅得天下不宁,百姓流离!”

“我风惊月,以武林盟主之名,携江湖同道之手,诛伐无道,澄清宇内!”

狂风大雨之中声音杂乱而巨大,但风惊月拨开纷乱的宣言却十分响亮,如同山崩海啸的滔天震荡中那镇山岳、平江海的定海神针。

而手刃陈国爪牙,向蔡显功宣战的武林盟主身后,雨幕中,遥远的人影逐渐清晰,零星的队伍变得庞大,隐隐约约散发出骇人夺魄的杀气。

紧随风惊月和楚惜华二人而来的还有守柔、司徒鸢等人。

上一篇:网球片场但Mafia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