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011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四爷点头,‘嗯’了一声,而后才道:“本官近日翻阅历年卷宗,找出了关于你的案卷。十年前你乃府衙捕头,有人告发你私放反贼,将你羁押。

  而后,并无实证证实你参与谋反,只是你与当年数位被定罪的罪犯皆有私交,因而,并不能证实你清白,谋反之罪,从疑便可定罪,你便因此而入了大牢……可对?”

  雷卓打量了这个自称‘本官’的人一眼,“通判大人?”

  四爷笑了:“你若真有罪,早死了;你若真无罪,早放了。可你这这……判而未判,一直滞留大牢中的囚犯,确实少见。

  罪犯若死罪,早斩杀了;若罪行轻,该打板子也当打了;若是不该死的重刑犯,或是流放,或是服苦役,终是有个去处。你在牢中十年,困于方寸之地……为何?”

  雷卓咧嘴一笑,并不搭话。

  四爷叹气:“你可知告发你的人,是何人?”

  雷卓收了脸上的笑:“何人?”

  “你妻陶氏。”

  雷卓蹭的一下站起身来,这人麻溜的朝后一闪,站在三步之外:“你妻陶氏与法曹宋遣早有私通……这才陷害于你!你入大牢,陶氏以保你命为由,与宋遣暗中来往,你那一班兄弟皆因此敬陶氏……”

  “混账话!何以如此污蔑我妻!”

  四爷叹了一声,看向宋书:“此人乃是宋遣族人!”

  宋书转过脸来:“宋遣曾在我父死后,霸占我母。我母贞烈,自缢而死。那一年,我七岁!宋遣又自诩仁善之人,收养于我。族中之人皆敬佩其为人,只我知……他实乃一牲畜……陶氏是否与宋遣有染,今夜你若随我出去,归家瞧瞧便知。”

  雷卓垂下手臂,而后目光灼灼的看向这个年轻的通判大人:“大人有用在下之处?”

  四爷站起身来,只叹息道:“年底了,钱粮赋税未上缴齐全的人家,被羁押了来,等着钱粮赎人。又有抗税者,一二百人,尽数被羁押。”

  说完,转身便走了。

  这一晚,牢头醉酒误事,牢中火把落下火星掉到了牢中枯草上,引发了大火。牢中囚犯为自救冲出牢房,更救醉酒狱卒十数人。

  是夜,冲出牢房的囚犯围住了知府府邸,手持火把,又有人抱薪放置于知府衙门前。眼看便要放火焚烧!

  刘舟半夜被叫起来:“无法无天!无法无天!这是造反,传令参军……”

  师爷忙道:“金通判已然带人来救,莫慌!莫慌。”

  刘舟裹了衣裳出去,在门里听着。

  隐隐可以听见金大人说:“……钱谷之事,在下还未曾接手!未缴税而动刑羁押,此有违律法。”说着,便高声喊:“宋遣宋法曹何在?”

  宋遣衣冠不整,匆匆赶来:“反了!反了!此等逆贼,人人得而诛之!金大人,当调兵遣将,剿灭……”

  话未说完,便有火把,有砖头扔了过来:“杀了狗官诛杀狗官”

  刘舟在里面听的胆颤心惊:这个宋遣,还不快住嘴!民可安抚,不可激怒。

  四爷朝混在人群中的雷卓喊了一声:“宋遣身为法曹,知法犯法,以官逼民,以至于民怨沸腾助本官拿下此獠及同伙……便是大功一件!本官向朝廷禀奏,赦免其罪!”

  雷卓呼喝了一声,数百人便冲着通判衙门这些差役而去。

  班头呼喊着:“在下乃班头……与法曹无关!”

  谁管你有关还是无关,当同伙先拿下,拿下便有机会获得赦免。

  莫说衙役了,便是师爷、杂役、门子,凡是通判府里出来的,除了四爷和站在四爷身后的宋书盖被缉拿。

  四爷一摆手:“押去通判府。”

  那牢里虽然着火了,但狱卒醒后扑灭了,还可用。真就将通判府一千人等送入了大牢,牢头站在四爷面前战战兢兢:“大人。”

  四爷拍了拍对方的肩膀:“把咱们的人看好了,每日里一荤一素,莫要马虎。此事险些害了知府大人的性命,又几平酿出民变。

  恰逢大年下的,此事若是京城知道了,这是多大的罪过?等本官与知府大人安抚了百姓,处理了眼前的乱子,其他的便好说了。”

  这话就在牢外说的,里面的人都听见了!

  这么善待于他们,该是无事的!他们于脆坐下了,虽满腹牢骚,但也知民变之下,上面震怒的后果。

  于是,就这么被关在牢里了

  四爷又迅速的放了这些百姓:“钱谷之事,本官接手。随后自有处理,安心回家过日子去吧。”

  而后不管是欠了赋税的,还是因抗税被关押的,一股脑的在天亮之前散了。

  等刘舟带着官兵前来,通判府空空如也。

  四爷一脸的心有余悸:“您受惊了!”

  “人呢?”

  “留在城中若是闹起来,当如何?能放火烧知府府,下官忧心辖制不住,彼时分散于城中放火杀人。只能先放了他们!他们知无事,必然归家。之后慢慢处理,绝不能在大年下闹出乱子!”

  说着,还一副苦口婆心的样子:“刘大人,一旦酿成民变,重则你我皆被问罪,仕途到此为止;轻则,三五年不得简拔……”

  刘舟:“……”这位金大人自然不怕,他年轻,又是郡马,而自己则不同。

  因此,他一副心有余悸的样子:“调兵亦是怕酿成大祸!幸而金大人处置得当,正合刘某心意。”而后关切的问:“可惊扰了郡主?”

  “未曾!”四爷请对方堂中坐,“正要与大人商议,此事当如何禀报,下官听刘大人的。”

  “都关了?”桐桐打着哈欠,怪不得一夜未归,至今还在前面跟刘舟商议呢。

  才说一夜未睡好,正要补眠呢,却不想甄家来送年礼。

  来的是甄家的大管家李祥以及甄夫人的配房李祥家的。

  桐桐靠在边上,跟李祥家的说话:“……你们也是知道的,人生地不熟的,才来了几日?长途奔波,跟着便病了一场,而今才好……竟是误了年礼。”

  说着,便看了廖嬷嬷一眼:“将准备好的养生丸拿来。”

  廖嬷嬷捧了一只匣子来,匣子里放了十个瓷瓶,放在了桌上。

  桐桐用下巴点了点:“我身在姑苏,此地有的,金陵必有。准备那么些劳什子东西图个虚礼作甚,这养生丸你捎带回去,也省的我派人去送。就说莫要见怪,体谅则个。请伯父伯娘擅自保养身子。”

  李祥家的忙应上,这养生丸虽贵,然则再贵甄家也买的起!不过是难得二字罢了!竟是托了贾家去买,年前也不过得了三瓶而已。再想要,可得等到两月之后了。

  将甄家派来的人打发了,看了看送来的东西,当真是极其精致的

  桐桐点了几样:“这几匹布给大姑娘二姑娘捎带回去,剪裁衣裳……”又瞧了瞧珍珠,“给二太太和二奶奶捎带上……”又几幅极好的苏绣:“给大奶奶三奶奶……”另有一对梅瓶:“给大太太……”

  至于老太太的:“那皮毛给老太太做大氅……”

  这些都留出来,省的用的时候又去翻库房。来回倒腾的送礼嘛,就是如此的。

  廖嬷嬷道:“知府夫人昨儿送来的礼,好似也有几匹这一色锦缎。”

  “我记得来时,王家送的礼里有一匹贡缎,将那个取出来,给知府夫人……”

  银翘又捧了一厘子首饰来,“您瞧,这是东平郡王世子妃着人送来的年礼……夹带在甄家的年礼里。”

  桐桐瞧了瞧:“甄家人还未走,你将皇后赐的宫花拿来,我瞧瞧……”

  银翘捧出了好几匣子来,桐桐顺手指了一盒:“也叫甄家人捎带回去,给世子妃。”

  世子妃甄莲乃是甄应嘉的长女,乃是原身的大堂姐。

  银翘捧着送去了,桐桐瞧了瞧其他的宫花,见一盒六枝竟全是荷花,颜色各异,形态不同,煞是可爱。

  “绢布做的,放置时日久了便不鲜亮了。”桐桐将盒子递给碧桃:“给甄举人家的小姐送去吧。”

  碧桃便笑:“郡主还是记不住那位小姐名字?”

  甄英莲改名字了,是甄士隐给改的。自己这个原身叫甄英,嫁入郡王府的那位叫甄莲。她偏叫个英莲。

  桐桐说不用改了,甄士隐夫妇认为该避尊者讳,便将英莲改为泽芝。

  泽芝亦为荷花的别称!

  桐桐觉得甄英莲自此不用谁怜惜可怜,她父母双全,对她疼爱有加,家中有田有舍有铺子,她父亲也能做个小官,再如何,她也是官宦人家女儿。

  什么香菱、秋菱的,再不会有了。

  只是,实不习惯‘泽芝’这个名字而已。

  正说笑着呢,四爷回来了,手里拿着帖子递了过来:“瞧瞧!”

  桐桐接过来︰是林如海的帖子。

  她的第一反应是:“那一盒金丝掐边宫花……留下!”单给林妹妹的。

  四爷:“……”他看桐桐︰林如海来访,必有大事,事关朝政和江南局势!

  桐桐:“……”再有大事,不耽搁我给林妹妹准备一盒宫花……吧?

第1100章 红宇琼楼(42)二更

  桐桐知道,林如海上门必带礼,她原打算将这宫花放在回礼里,交代一声是特意给他们家女公子准备的。

  但万万不曾想到,林如海是带着贾敏和黛玉一起来的。

  等女眷的帖子递到桐桐面前的时候,她还真有些怔愣。良久之后,她才将帖子交给廖嬷嬷:“明日吧!明日我见见。”

  她还纳闷:“为何不与林大人的帖子一并送来?”

  “昨日才到,身上还有些困倦,今日便觉得好了许多!既然老爷要去拜访,我若不去,岂不失礼?”贾敏说着,便将礼单递过去:“老爷过目。”

  林如海接了礼单,一边看一边道:“本是连黛玉也不带的,谁知夫人临时变卦,竟是要跟来。”

  “我为林家妇,这些年身子不好,少有回来祭祖。今年寿哥儿身子不好,我亦大病,连黛玉也一并病了……这未尝不是我素来未尽宗妇之责的缘故?既然祖宗保佑,转危为安,自当回来祭祖。”

  林如海叹了一声:“夫人是怕来年……为夫不允你回京吧?”

  贾敏面带赧然,轻笑道:“若是来年连京城也回得,那而今却连姑苏也回不得……祖宗在天若有灵,岂不怪罪?实是不怕对祖宗不敬,并非怕老爷拦我。离家经年,着实是思念老母至亲,老爷……就允了我吧。”

  林如海将礼单递给她:“……将那些华贵之物一并去掉,礼单简朴一些。”

  “这都是母亲历年送来的,孔雀翎……”

  “可终归是旧物!”羽毛织造等物,“时日久了之后,颜色便不鲜亮。郡主出身甄家,什么稀罕物不曾见过?又有公主嫁妆,宫中皇后、太后多有怜惜,恩赏不断。有些物件,搁在库里白放着……便不那么金贵了!它不是金子,可对?”

  贾敏收敛了脸上的笑意:“相公此话……何意?”

  “缘何这般问?你只见旧物觉得稀罕,可江南亦有这般新物,一比对你便知真假。”林如海起身,“听为夫的,素朴一些,若是少了……那便少了。心意到了即可,很不必如此。”

  说完,起身走了,不知做什么去了。

  贾敏看着礼单,回身看向陪嫁嬷嬷,而后扶住小几,气的有几分眩晕:“你说说……你说说……这般事叫我如何说?若因此事质问母亲,母亲必问王氏,此难免有挑拨婆媳不合之嫌。若我只假装不知,难道老爷不知薄厚?我无颜面事小,纵的王氏……”

  嬷嬷忙劝:“老太太不管家事日久!二太太又是个木讷性子……不周全也是有的。”

  “她哪里是木讷?分明就是……”贾敏正要说什么,听见黛玉的脚步声了,便住了嘴,笑道:“怎生又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