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第1032章

作者:林木儿 标签: 强强 重生 历史衍生 励志人生 正剧 穿越重生

  什么???

  “制造话题,引起关注。”四爷说着就意味深长的看了桐桐一眼,“这说明什么?”

  “说明有人要偷着干点不能叫人知道的事。”桐桐懂了:“你明着查案,暗地里盯着卢文辉。我明着生病,暗地里去查这个案子。”

  不止是这个案子,关键是得揪住这个组织,叫他们无力再犯案。

  于是,桐桐又病了。

  姑苏的名医都知道,一到秋后郡主必犯头疼。都说是郡主曾经在这个季节落水之后留下的后遗症,病可能不在身,而在心。

  院子里每天都熬药,没有特意告诉谁,但该知道的都知道郡主又病了。

  四爷明着去办案,桐桐又换了个模样,暗地里跟着。

  最近的一家就在姑苏城外,丢的是个七岁的男童。孩子是跟堂兄弟去私塾的路上,就一个拐弯的工夫,落在最后的那个就不见了。他们一边走一边背诗,一人一句,轮到最后那个不见搭话,这才发现不见了。

  就是背了三句诗的工夫,真就是一眨眼,销声匿迹。

  桐桐看着四爷带着人勘察现场,她混在人群里看着,小孩子家住在布兜巷子里,巷子里没有外姓,都是他们一家六兄弟。出来之后只能往东拐弯,西边不通,是一口井,在敬上盖了亭子,周围的乡邻都得来这里打水。

  而那天,这里也有四五个人在排队打水,看着孩子们走出来要上学,眨眼不见了一个,凭空消失了一样。

  四爷又详细的问孩子有多高,大概有多重,孩子日常穿的衣裳鞋子都拿来看看,确定孩子大致的身形。

  每一件都抖动一下,拿起来展开,方便桐桐在人群里能看见。

  桐桐瞧见了,然后观察周围的地形。

  等人都散了,天也黑了,她才过去查看。官府已经查过了,这墙那边的那户人家被查了只怕不止一次了。

  桐桐继续往里走,到了丢孩子的这户人家。几个兄弟集中住在这里,而今家里也都死气沉沉的。丢孩子的这户,一点烟火气都没有,里面有哀哀的哭泣之声。

  其他几个,虽然无欢声笑语,但总还有人做饭点灯。

  桐桐又挨个看过去,只有丢孩子的这家门口又乱七八糟的柴火堆,而其他人家门口有一些堆过柴火的痕迹,却不见柴火。

  看到这里,她转身就离开了。夜里了,只有街边的馄饨摊子有一盏灯亮着,有个四五十岁的老者在卖馄饨。

  桐桐要了一碗馄饨,跟这老者打听:“您知道咱们这里住的乡邻都在哪里买柴火?或是谁常送柴火?”

  老者将馄饨下进锅里,朝前指了指:“柴六,他去城外买柴拉柴,要订柴火,得找他。”

  桐桐晓得了,吃了一碗馄饨,就直接去找这个卖柴的柴六。

  柴六才回来,正在院子里收绳索呢。一见有人来,就高声:“不卖了!对不住!这几天不卖了……”

  家里的妇人出来拍打他,他将妇人推开,跟桐桐解释:“有个老主顾的孩子丢了,帮着找几天孩子……您去寻旁人吧。”

  桐桐就问说:“孩子丢的那一天,你去送柴了?”

  “送了!送了六车……一家一车,给放在门口,还说得空了给送家里摞起来呢。”柴六唉声叹气的,“那孩子多好呀!进进出出的,六叔六叔的喊。那天我拉最后一车,进了巷子还跟那小哥几个打了招呼呢,真是好学问,边走边念诗……”

  桐桐’嗯‘了一声,问说:“能叫我看看你的车底吗?”

  啊?

  桐桐不等他说话,便钻到车下看车去了,然后拿了火折子打量。

  柴六喊了媳妇拿油灯出来,举着帮照明:“兄弟是衙门的差爷?”

  桐桐没回答这个问题,只问柴六:“车下这俩孔……是怎么留下的?”

  “哪有空?我这车是榆木……”正说着呢,不言语了,凑过去看了看而后惊讶:“诶?这是啥时候的事呀?谁用车的时候楔钉了?”

  桐桐从车子下面钻出来,问说:“你平时在哪里装柴火?”

  “装柴火?”柴六赶紧起身:“走!小的带路。差爷不是本地的,不熟悉,小的给您带路。”

  “有劳了!”

  柴六脚下也快:“……孩子丢了,都着急!只要能找见孩子……都成。”

  地方不远,很空旷,在河道的拐弯处。

  “河道运柴火,从这里捞上来,晾晒劈开给人送,小的就赚这一分钱。您随便看看!”

  桐桐去看那河,然后拉着根棍子放到水里,感受水流的速度和深度。这条河水流速度极快,却当真不算深,也不够宽。

  她问柴六:“你能找跟可以撑人的竹竿吗?”

  能啊!到处都是呀。

  柴六反手便挑了一根:“成吗?”

  桐桐在手里掂量了一下,撑着竹竿便到了河对岸。

  柴六惊的:“这么……这么远……”这都能跳过去!周围从未有人这般过河。

  桐桐看着地上的脚印,再看看扔在地上的横七竖八的竹竿,心里便有数了。

  她问河对面的柴六:“哪里有码头?”

  柴六朝东指了指:“朝前!从桥上过去,去码头得有七八里路。这么跳过去,距离码头也就不到一里路。”

  桐桐朝柴六道:“回吧!莫要告诉任何人,若是走漏了消息……”

  “不会不会!”

  桐桐再未言语,直奔码头:姑奶奶看你们往哪逃?也就这点故弄玄虚的本事了!

第1123章 红宇琼楼(65)一更

  只这么大点的小镇子,码头自然就不大。丢孩子的那一家兄弟那么多,又都是青砖大瓦房,显见的,日子十分不错。

  这样的人家丢了孩子,一个卖柴的小哥都放弃营生,打算去周围帮着找找,可见人缘不差。因此,抱走孩子的人再是艺高也不敢在这个地方久呆。

  桐桐先找到码头,夜里码头极安静,只有一老者守在外面,一个火盆,一站油灯。谁若有急事坐船,告诉老者,这屋里歇着两船夫,有人用船才去喊他们。

  她一到跟前,老者就看过来了。然后看了好几眼:“客是生人?来走亲还是访友?要去哪?”

  “老人家眼神挺好,记性也好。”

  老者起身:“船夫歇下了,要走哪?”

  “我跟您打听个事,最近您可见过什么生人来过?”

  “并未有生人。”老者笃定的很。

  “您不能一天十二个时辰都盯着,怎么这么笃定?”

  “夜里要是没生人偷着来,那白天就更不能了!”老者指着河道边的木排:“近些日子,镇子里有人盖房舍,每日天不亮,放木排的就到了。这河道里都是木头,等闲生人的船只靠不了岸,需得咱自己的船夫帮着摆渡。那生面孔能不认识?”

  桐桐就问说:“那丢孩子的前后,可有什么大船,经常来去的,你很熟悉的船只?”

  “有啊!给镇上铺子补货的船,那是韩记商户的船,沿河一线游弋,谁家买卖缺了什么货,等他停靠的时候,过来把货补上便是了。好些年了,几辈子的营生了,从掌柜到伙计到船夫,没有小老儿不熟的。”

  “您还记得,那天都补了什么货……”或者说,“船上搬了什么货下来?”

  “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郎中补回来的药材……酒水……胭脂水粉……笔墨纸砚……”杂七杂八的,这哪记得住?

  “大件的……没有吗?”

  小老儿想了又想,“席子?”这是大件吗?“竹帘子?”

  席子是铺床的,卷起来是一个圆筒状。竹帘子是挂着当门帘的,卷起来之后的样子跟席子差不多。有时候洗刷了席子或是帘子,孩子就将那个东西卷在身上,然后靠墙站着,捉迷藏的时候是个极好的躲避地点。

  但是这玩意看着能藏人,要搬下来……里面藏人的话,重量就不对了。搬货的人不会察觉不到差别的!

  桐桐就问:“是船上的帮着卸货?还是店里的人自己卸货?”

  若是船上的人帮着卸货,那这人就藏不住。一旦重了,船上的伙计就会想,是不是一个把两个席子或是帘子放在一起卷成筒了。把两个当成一个出货了,这是要吃亏的。

  那这个藏人的假设就不成立,证明自己想错了。

  可如果是店里的人自己卸货,发现重了之后,一般就不声不响,先搬回去再说。一旦搬回去,那藏着的人就能偷着离开。等主家再去看的时候发现并没有多出来,心里会疑惑,但也应该不会多想或是多言语。

  要是这样的话,那就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只要找到卖席子的这一家人,验证一下真假,然后顺着韩记商号的船向下查就行。

  因此,她这么问了这老人家。

  谁知这小老儿说:“卸货的是憨儿。”

  谁?

  小老儿问说:“您是帮着找孩子的差爷吧?”说着就往码头边的小屋子去,“差爷等等……稍等……”

  桐桐跟了过去,看见老人家提着灯叫人:“憨儿!憨儿!”

  在外面都能听见呼噜声,这声音一停,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紧接着传来:“阿翁。”

  “起来——来——出来——”

  里面出来一个壮硕的汉子,年纪应该在二三十岁,可说话的腔调却如稚子,睡眼惺忪里见了生人还往老人身后躲。

  桐桐恍然:这人有些智力缺陷。只怕是搬的轻了重了的,傻乎乎的也不知道言语。

  老者就问:“你好好告诉差爷,上回搬席子,重不重呐?”

  憨儿点头,’嗯嗯嗯‘的应着,“重。”

  再多的,这憨儿就说不清楚了。

  桐桐就问说:“那一日……船到的时间是不是跟以往有些不同?不是天不太亮,就是天将黑……”要不然很容易露破绽!

  “对对对!差爷所说不差。要是以往,下半晌就到了。那日说是河道有大木挡道,竟是耽搁了,到时将晚,留了一宿才走的。”

  “船走了有大半个时辰,听说有孩子丢了?”

  “对对对!正是如此。”

  桐桐心里了然,有人藏在船上,偷哪里的孩子是随机的。这条船路上遇到了被水冲倒的大树,大树挡住了河道,水路不通,耽搁了时间,赶在天黑到了这里。

  那些人在船上看见了搬货的是个憨子,这才藏在了席子里。憨子不知轻重,搬了下去,因着夜色掩盖,没人注意到席子里有人。

  然后趁着码头忙乱,从席子里钻出来,越过河道就到了柴六的柴场,钻到柴六的车下由着柴六拉着他走,也无人看见笨重的车下藏着个人。

  柴六给他们兄弟几个都送柴,抱着柴一离开,巷子里就没人了。巷子窄,车本就不窄,为了拉柴拉的多些,柴必然伸到车外,从两边墙上划拉的痕迹可以看的出来,这车要让出人走的一条道来,另一边一定蹭到墙了。

  就这种宽度,车停在巷子里,必将视线挡住了。

  那人趁着这个功夫,从车下出来,带走孩子,因巷子口有人,他其实哪里也没去,直接返身回了那孩子家里躲起来。

  孩子晕了,不会叫嚷。